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內捲成風——反思安息日意義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4/08/2024
專欄:生命倫理錦囊

2020年,有一組圖片在網上瘋傳,在內地掀起了話題,有人在床上堆滿了數叠書,又有人在前往清華大學的上學路上,一邊踩單車一邊看電腦等,有人認為這些照片反映了清華的學生何等拼搏,而在單車上看電腦的學生更被評為「捲王」,[1] 一時間,清華捲王成為了熱門的搜索詞彙,一篇名為〈績點為王:中國頂尖高校年輕人的囚徒困境〉的文章道出了內地名牌大學的激烈競爭,在這所中國頂級學府裡,揭開漂亮的指標、體面的成功,這些中國最聰明的年輕人正面臨普遍的困境:在極度競爭中,成功壓倒成長,同伴彼此PK(Player Killer或Player Killing),精疲力竭。[2] 隨後「內捲」一詞更成為了流行語,[3] 接下來,即使不是身處內地的香港人,都知道「內捲」一詞。[4]

內捲有拼搏之意,但其意思又不只於拼搏這麼簡單,內捲其實並非由內地人創作的新詞,這詞首次見於德國哲學家康德所撰寫的《判斷力批判》一書中,其後兩位人類學家把「內捲」的概念加以發展。其中一位是Alexander Lovich Goldenhitzer,他指到一種文化模式,若已達到某種最終形式,既無法穩定也無法演變為新形式,而只能內部愈趨複雜,這現象便為之「內捲」。另一位人類學家Clifford Geertz則從印尼的生態變遷過程談到農業內捲,他指出,缺乏資本、土地有限以及行政障礙等因素,令印尼爪哇島的農業無法向外擴張,最終導致不斷增加的勞動力被擠壓在有限的稻米生產中。[5] 對現今的社會來說,內捲的情況正在發生,許多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每個人都必須比以前更努力,但這種競爭反而變得無效,因為所付出的努力與所得的回報變得不成正比,[6] 而由於資源有限,人們為了爭奪資源,亦只好進行「非理性的過度競爭」。[7]

「非理性的過度競爭」可以發生在一些企業,為了業績,老闆不斷要求員工提高服務質素以吸納顧客,但這往往罔顧了員工的利益及身體狀況,例如內地所興起的996制,即是要求員工的工作時數為朝9晚9,每週工作六天,996的工作制度本來便是違反內地的勞動法例,但多年來,非但沒有被取消,反而變本加厲。有些企業,特別是互聯網行業甚至推行了886、715及10106,[8] 即使沒有言明,很多公司為了鼓勵員工加班,都運用了層出不窮的手法,例如有公司會在7時安排免費晚餐,這樣,無疑是希望員工可以工作多一會才下班,甚至有寵物公司要求員工入職時先去老闆的辦公室領取一隻貓,辭職時歸還,目的便是希望員工為了貓咪,可以在公司多留一會。[9] 企業內捲,員工不能「辭職不玩」嗎?當然可以,內捲不來的只好請辭,但留下來的員工,有的為了生計,也自動內捲起來,以此增加自己的競爭力,香港也不能完全避開這股內捲之風,有一位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香港人分享到,有些來自內地的優才自願降薪,並且可以24小時在線隨傳隨到。這樣的低薪又聽話的員工,自然得到老闆垂青,但這一種不下班的內捲文化,真的健康嗎?[10]

香港不需要進入非理性競爭的內捲,本身已經算是相當拼搏的城市,根據2022年由The Instant Offices公佈的研究結果,香港在全球過度勞累地區當中排第三位,僅次於新加坡及中國,當中有72%的香港員工在工作中感到不快樂。[11] 有些公司,真的需要很拼搏的員工才能維持經營,例如在四大會計師行(Big 4)工作的核數師,平日工時已經不短,在工作旺季時更要連續多個星期七日工作,由早上做到零晨,甚至有可能直接在公司或酒店睡一至兩小時就當是一天的休息了。當然,核數師享有高收入回報,努力過後有豐厚的收入,有不少人覺得是值得的,但人的體力及心力始終有限,事實上不少人捱了一兩年便辭職,普通核數師平均的流失率介乎33.2%至36.2%,高級核數師的流失率則為22.1%至39%。先不談員工需要時間栽培,人事部要忙於招聘人手,既然流失文化由來已久,情況一直未有改善,這是否代表著公司大概想保留這種文化,或是沒有辦法之下便一直「保留」了它。無論如何,要重新栽培員工還算小事,但員工身體一旦出現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畢竟人的體力有限,有人為了平衡生活而離職,但也有不少人是因為身體出了狀況而不得不離職。[12] 說到底,人無論有多強大,都不能違背神原先的設計,人本來便是有機生物,需要空氣陽光營養水份等元素,更重要的是無論身體或心靈,都需要休息。

當初神在西乃山藉著祂的僕人摩西,對祂的子民頒下了重要的誡命,其中一條就提到:「要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工作。但第七日是耶和華你的神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你的僕婢和牲畜,以及住在你城裡的寄居者,不可作任何的工。因為耶和華在六日之內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就歇息了;所以耶和華賜福安息日,定為聖日。」(出二十8-11《新譯本》)

人要在安息日歇工是不能漠視的事,因為神既然把此誡命連同不可敬拜別的神、不可殺人,以及要孝敬父母等重要誡命一起頒佈,神的子民當然要高度重視它,並守安息日。神用了六日完成了創世這項偉大的工程(創二1-3),然後在第七天休息,人有神的形象,自不然要效法神。守安息日的意義亦在於它固定提醒了神的子民,要記著人類與整個宇宙都是被造的,另外,也提醒他們要記住神與人之間的約。在這複雜的世代,現實生活裡充滿著壓力,每週有一天撇開一切家務及工作,分配時間禱告、默想、內省、從容不迫地吃飯聚餐,以及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好好地與神、親人及朋友等連結,這是何等美好的事。由於安息日成為猶太人的生活核心,傳統猶太律法禁止人在安息日做日常事務,包括做生意、消費、購物、做家務、開車、坐車、使用電器及電話等,目的是要人在一週內分別一天出來做最重要的事,讓身體好好休息,心靈得以復甦,以此消除六日中累積的壓力。[13]

安息日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單只讓神的子民享有安息日,也是為了全人類及生物而設的,對於古代的奴僕,不被主人欺侮已是萬幸之事,更遑論「有假期」,但因為他們也有神的形象,在安息日中,他們都可以休息,神甚至定意讓牲畜,也同樣有休息的機會。其實除了生物,神吩咐土地也要守祂的安息,第一至六年,人都可以耕種,但每到第七年,人不可耕種,也不可修剪葡萄園(利二十五1-5)。這樣說來,人不但在一週裡享有一天的休息,每七年也可享有一年不用耕作的生活。但這亦意味著,人們必須相信神的應許,在第六年地會生產出足夠三年食用的食物(利二十五21),因為人在第八年耕種,到第九年收割糧食這段期間,他們仍然在吃舊糧(利二十五21-22)。

守安息日或安息年對神的子民來說,真的是一次信心的考驗,因為人總是怕不夠,想要拼搏,為自己增加食物及財產,賺取安全感,因此守安息日或安息年也可以成為人學習倚靠神的時機。昔日在曠野,神的子民經歷了偉大奇妙的事,便是一連六日天降嗎哪,第六日下了雙倍的份量,第七天便停止供應,於是神的子民「在第七天都安息了」(出十六29-30《新譯本》)。他們不得不在第七天安息,因為他們嘗試過在第七天出外收取嗎哪,結果當然是徒勞無功(出十六27)。這些人在第七天找嗎哪,結果惹來神的責問:「你們拒絕遵守我的誡命和律法,要到幾時呢?」(出十六28《新譯本》)。同樣,神的子民藐視神的話及祂的先知,隨從列國行盡可憎的事,不公不義,神懲罰他們,連帶大地也因為他們的貪婪而無法休息,這一次神讓大地一次過享有70年的安息(代下三十六14-21)。

撇除為了爭名逐利又或是僅僅為了生存,有時人有良好的動機及意願,例如燃燒自己服侍主,但一不留神罔顧了自己的身心靈需要,便會弄至心力交瘁,甚至連事奉都想放棄。[14] 神著重安息日,除了想要人們記住他們與祂的約定外,事實上也是為了人們著想,正如耶穌所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並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二27《新譯本》)。重要的不是禮儀,而是希望人在這日與神連結,洗去六天的惱人的事情。耶穌在安息日醫治病人,神何嘗不是藉著安息日醫治人的身心靈,「每週一次的安息日不是要『做甚麼』(to do),而是『存在』(to be)。有人甚至提到,守安息日是預先體會彌賽亞國度,讓人在一段短暫卻含有能力的時間裡,先經歷一下終極的和平、安寧、祥和與世界的完滿。」[15]


[1] 那名在一邊踏單車,一邊在用電腦的學生,有消息指她只是單純不想終止正在運行的程式,但清華大學學生內捲是不爭的事實。誠言呈語:〈一組清華「四大卷王」的偷拍照流出:放縱成癮的年輕人,該醒醒了〉,每日頭條,2021年1月7日,網站:https://kknews.cc/news/a62rmvv.html;〈內卷 (網絡流行詞)〉,百度百科,網站:https://baike.baidu.hk/item/%E5%85%A7%E5%8D%B7/54275161

[2] 徐菁菁、郭子介:〈績點為王:中國頂尖高校年輕人的囚徒困境〉,搜狐,2020年9月20日,網站:https://www.sohu.com/a/419676894_105067

[3] 〈內卷 (網絡流行詞)〉。

[4] 〈網路流行語「內卷」是什麼意思?正確答案曝光,台灣一堆年輕人都在用〉,風傳媒,2023年4月30日,網站: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431942

[5] Bo Li, “Involution game with specialization strategy,” arXiv, January 23, 2024, 2, https://arxiv.org/pdf/2303.17432.

[6] 同上。

[7] 〈網路流行語「內卷」是什麼意思?〉。

[8] 886是朝8晚8工作六天;715是上午7時上班,然後工作15小時,當中只休息一個小時;10106是朝10晚10工作六天。卓柏安:〈996、886、715、007|內地瘋傳4組數字 工作制背後加班加到入ICU〉,《香港01》,2021年5月31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631555/996-886-715-007-%E5%85%A7%E5%9C%B0%E7%98%8B%E5%82%B34%E7%B5%84%E6%95%B8%E5%AD%97-%E5%B7%A5%E4%BD%9C%E5%88%B6%E8%83%8C%E5%BE%8C%E5%8A%A0%E7%8F%AD%E5%8A%A0%E5%88%B0%E5%85%A5icu;請叫我楊老三:〈餓了麼員工哀嘆:官宣10106,沒有加班費,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搜狐,2019年8月8日,網站:https://www.sohu.com/a/332447839_120130747

[9] 〈到職首日先去老闆辦公室領貓!公司發貓陪上班「陰謀論」曝光 網暴動:還缺人嗎?〉,聯合新聞報、寵物部落,2023年9月17日,網站:https://pets.udn.com/pets/story/122674/7441725

[13] 魏道思〔W. Dosick〕著,劉幸枝譯:《猶太文化之旅:走進猶太人的信仰,傳統與生活》(Living Judaism : the complete guide to Jewish belief, tradition, and practice),(南昌:江西人民,2009),頁147。

[14] 詳情可參考吳慧華:〈事奉耗盡前須調整的心態〉,明光社網頁,2024年4月19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4%BA%8B%E5%A5%89%E8%80%97%E7%9B%A1%E5%89%8D%E9%A0%88%E8%AA%BF%E6%95%B4%E7%9A%84%E5%BF%83%E6%85%8B

[15] 魏道思:《猶太文化之旅》,頁148。

相關文章

「可以躺的話,不會坐」之「躺平熱」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31/10/2023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來都是現今世代普遍人所談及的真實且寫實的論調。若然在公開場合指出,這是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相信大概不會有人質疑這句說話,它像是一個從古至今都不曾改變的道理。如果以現今的處境來說,就是人若不突顯自己的特點,不努力爭取,必然無法再在社會上立足,因為若要生存,就必須與他人競爭。而「躺平主義」的出現,就像開拓了另一個生存的面向,讓人反其道而行,躺平者像在宣告:「社會講求競爭?我偏不競爭;社會講求努力向上?我偏喜歡躺臥。」這意味著社會主流價值如何,躺平者便往相反方向前行,這也解釋了「異世界」動漫其中一個存在的價值,以及它為何會廣受歡迎(詳參本書第26頁,〈從讓人得釋放的「異世界」看世界〉一文)。

說實話,「躺平主義」是有其吸引之處,因為當一個人在社會中打滾愈久,就會愈勞累,每天過著上班下班的生活,為了生存而努力,可是努力又不一定能獲得相應的回報,當要生兒育女時,又不得不買房買車,這樣,需要供款的項目也會增加,肩頭的擔子又會加重。若然放棄這一切,回復一個甚麼競爭也不作的生活,就得過另一種生活,不過這可能也是不少香港「打工仔」的夢想,畢竟不少人都想創造無限的被動收入,或是提早退休。有人選擇這樣的生活,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否純粹因為懶惰才令人想放棄這一切呢?有關躺平的主要論述,當中與哲學家韓炳哲在其著作《倦怠社會》中提出的一些想法相似:就是人在不斷催促自己在功績上努力,到頭來便形成了資本主義新的剝削方式,不再是資本家剝削勞動者,而是勞動者自我剝削。[1] 這種形式讓勞動者不斷地說「我能夠做到」,不斷要求自己「我要比其他人強」,掉進內捲文化(白熱化內鬥、非理性的內部競爭)、「996」(朝9晚9,一星期六天上班)的泥沼中,從而陷入無止境的倦怠。這似乎不關乎懶惰與否,而是厭倦了不斷競爭的生存方式。

這是一條處境題……
讓我們先了解「躺平主義」的興起緣由,即是它在甚麼背景下冒起來,因為它不可能憑空出現。其實「躺平」一詞早在2011年已經出現在百度貼吧的「反婚吧」專欄,當中有些內容便已經提倡不婚主義。2016年,追星的粉絲圈子也流行「躺平任嘲」一詞,意思是一些粉絲無力負擔追星的相關費用或時間,只能任其他粉絲嘲笑。在2021年,內地一個名為「網易」的論壇有網民討論到一宗貨車司機因被罰款扣車而自殺的事件,引發大量網民激烈的爭辯,討論亦昇華到對「脫貧成功」、「小康社會」宣傳的批評,因為大部份人都無法從政策中得益,生活水平亦無顯著提升,這些宣傳的口號亦無法代表他們。[2]

從2021年起,內地社交平台,如微博、抖音、知乎等等充斥著有關「躺平」的帖文,其中微博出現過一項調查:「你如何看待躺平?」,這項投票活動中,有67,000人選擇「我累了,堅決躺平」,只有11,000人選擇「衝,絕不能躺」。百度貼吧「躺平吧」也累計了近53萬跟帖,不過,頁面現在已經無法瀏覽。[3] 後來,中國官方媒體對「躺平」表示擔憂,甚至提出譴責。報章《光明日報》有文章指「躺平族」會對經濟發展不利,社會需要青年帶來「創造性貢獻」;《南方日報》指「躺平」可恥,不但不正義,更沒有任何價值;《中國科學報》指出「躺平」是極度不負責任的態度,不但對不起父母,還對不起納稅人。[4] 如果只是想制止「躺平」,便無法了解年輕人在社會真實面對的問題。

香港學生面對的激烈競爭
那麼,香港的處境又如何?香港的年輕人有被「躺平」現象所影響嗎?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同樣需要先了解香港的制度會否造就「內捲」現象,從而讓人需要逃離競爭與內鬥。

從教育制度上看,香港的情況一直以來都備受批評,被指是填鴨式教育,也沒有理想的升學途徑,學生們往往只能在學業成績上競爭,難以發展個人潛能。從殖民時期開始,香港無疑是實行精英主義,過往升不到大學十分「正常」,但如今大學畢業生已不像昔日那麼「矜貴」,這反倒令無法取得學士學位的人似乎更不獲社會認可。學生之間的競爭很激烈,而學術成績仍然是學生唯一的奮鬥目標,也形成了一種在補習社尋找「補習名師」的氛圍。[5] 特區政府曾表示,有超過五成學生能夠入讀高等院校,不過這個數字被指是將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的學額計算在其中。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指出,只有約三成多學生可升讀本地認可的學士課程,若然同時計算副學士和高級文憑的學額,實有「谷數」之嫌,而三成多學生入讀本地認可的學士課程,數字遠低於很多成熟經濟體的六成入學率。[6] 只有三成多學生能夠考到本地認可學士學位,其實也代表有六成多學生慘遭淘汰。大學生一詞對於香港學生來說,可能已不再與學術有關,更多的是想要這個身份所帶來的成就感。

香港的教育制度不只讓人難以向上流,同時加劇了「內捲」的現象。雖然這場激烈的競爭遠遠不及內地如清華大學的學生,連在踏單車時都在操作電腦,或為了成績超越他人,將原本5,000字便足夠的功課,寫到8,000至10,000字,[7] 不過,香港學生的狀況也值得關注,許多香港中學生的願望是能夠考進大學,但近年來的大學畢業生數目增多,而「搶人才」政策也吸引了許多內地生來到香港爭奪學位,間接讓香港學生的深造之路再添障礙,學歷貶值的同時,又需要爭奪學位。[8] 這種「內捲」現象都不禁讓人選擇躺平的道路。

競爭令人累
在工作上,如不是從事護理或教育方面的工作,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點都在20,000元或以下。[9] 有網民在「連登」討論區以「當屋企人問你唔返工唔悶咩」為題發帖文,發文者指自己23歲,大學畢業一年,先後做過兩份全職工作,但因為薪金低,工作量太大而轉為兼職。他問網民這樣做是否有問題,雖然薪金低一半,但自己的時間可以更加彈性,自己也有一些積蓄,生活也不太拮据。當家人問他無聊與否時,他想到可以睡覺至自然醒、煮飯、看電影、做運動,多了很多自己的時間,實在不會覺得無聊。[10] 筆者亦問過一個剛剛上大學的友人為何選擇躺平,他認為這樣做可以有更多的「me time」(屬於自己的時間),雖然他還未投身社會,仍然在學,但他和先前那位剛畢業的網民都有相同的想法,想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也許對他們而言,若然人生只有工作或學習,同時又要不斷與他人競爭,會令他們覺得失去了自己。

最後,當我們思想到香港的工作模式與教育制度產生的問題,也不難理解有人會選擇躺平的生活。香港青年早在小學要爭奪高banding(所屬成績派位組別)的中學;中三時要與人競爭選修科,若然被分配到沒有興趣的科目,只能減掉一科或在沒有興趣的科目中再「過渡」三年;到中六時,需要與人競爭大學學位,同時有些讀書不太有天份的人是註定要「陪跑」;有幸大學畢業,卻因學歷貶值,起薪點低,深造時卻又要與內地生一同爭奪碩士學位;就算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每天的時間只有小部份是屬於自己的,生活只剩下工作;到真的考慮「低動力」生活,但也需要有本錢躺平,沒有本錢,連想躺平這個選項也沒有。一位香港學生的成長,是需要通過重重的競爭,這種勞累實在不難想像,它不但會讓人想躺平過活,甚至可能令人無法尋找人生的意義,所以有人會選擇躺平、半躺平或斜槓的方式來生活。年輕人面對最真實的社會問題,要改變的,或許應該是整個社會的政策和教育制度。


[1] 韓炳哲〔B. C. Han〕:《倦怠社會》(Müdigkeitsgesellschaft),莊雅慈等譯(台北:大塊文化,2015),頁32。

[2] 陳明輝、張昀徽:〈中國大陸「躺平主義」的興起與影響分析〉,《展望與探索》,第19卷,第9期(2021年9月),頁117–125。

[3] 邱莉燕:〈躺平就不會跌倒!中國年輕人為何不再狼性、只想耍廢?〉,遠見,2021年7月6日,網站:https://www.gvm.com.tw/article/80732(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9月25日)。

[4] 王凡:〈「內卷」與「躺平」之間掙扎的中國年輕人〉,BBC News 中文,2021年6月2日,網站: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7304453(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9月25日)。

[5] 郭凱傑、劉慧希:〈團結香港基金/香港教育可以避免「內卷化」?〉,《大公報》,2021年11月20日,網站:http://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21/1120/656798.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9月25日)。

[6] 楊瀅瑋:〈【人才荒.二】精英才能讀大學?有限學額削培育人才效率〉,《香港01》,2021年7月15日,網站: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581773/人才荒-二-精英才能讀大學-有限學額削培育人才效率(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9月25日)。

[7] 王凡:〈「內卷」與「躺平」之間掙扎的中國年輕人〉。

[8] 〈前路何去|內地大學生瘋狂內卷拉高香港碩士門檻 香港學生深造之路再添障礙〉,Fortune Insight,2023年1月16日,網站:https://fortuneinsight.com/web/feature/4361399/(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9月26日)。

[9] 〈【大學畢業起薪點】2023 畢業生薪酬調查:大學起薪排名首5位!〉, Toby,2023年8月9日,網站:https://www.hellotoby.com/zh-hk/article/other/大學畢業起薪點(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9月27日)。

[10] 桃樂斯:〈半躺平?23歲大學畢業生嫌全職薪低工作多 轉兼職被問「唔悶咩」〉,《香港01》,2022年10月25日,網站:https://www.hk01.com/熱爆話題/824176/半躺平-23歲大學畢業生嫌全職薪低工作多-轉兼職被問-唔悶咩(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9月27日)。

人口販賣的信仰反思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1/05/2015

人口販賣在現代社會仍然猖獗,被販賣的人沒有主權,任人魚肉,有人認為與昔日的奴隸無異。又有人認為神創造人不是有神的形象嗎?為何會容讓人剝削其他人?此外,人管理的應該是「海裡的魚、全地的動物及天上的飛鳥」(創一26),而不是人類本身,為甚麼神容許奴隸制度的出現?

 

聖經解釋了奴隸的起源?

舊約記載,挪亞最年幼的兒子含看見了挪亞赤身露體,沒有馬上拿衣服遮蓋他的身體,反而跑出去告訴他的兄弟(創九20-23),這種在當時被視為不孝的舉動惹怒了挪亞,挪亞於是詛咒含的兒子迦南,要作閃的奴僕(創九25-26)。[1]

如果做錯事的是含,為甚麼受罰的會是迦南?對此,學者們都有不同的解釋。[2]

最有可能的理由是含不可被詛咒,因為神曾賜福挪亞及他的兒子(創九1)。雖然含還有古實、麥西和弗這幾個兒子,但卻只有迦南被咒詛成為最低等的奴僕,[3] 極有可能在舊約世界中,以色列人視迦南人為淫亂之民,因著他們可憎的性行為,神藉著以色列人把他們驅趕出迦南地(利十八3-30)。

因此,挪亞咒詛迦南,其實是指到日後那些行淫亂的迦南人,他們因著本身可怕的風俗習慣而被神責罰。[4] 聖經這裡主要是闡述的是迦南人受懲罰,而不是制定奴隸制度,又或是奴隸制度的來源。

 

當以色列人淪為奴隸

其實,古代近東每個民族,只要有足夠條件,都可以擁有奴隸。身為神的子民,以色列人也曾作過埃及人的奴隸(出一12-14),只是當神拯救了他們以後,他們只可以服侍神,而不可以成為其他人的奴隸。即使他們因著貧窮而賣給其他以色列人,買家亦不能對待他們如同其他奴隸,只可以當他們為僕人;當安息年或禧年來到時,更要還他們自由,甚至要慷慨地送與他們禮物。而若有外族人買了以色列人為奴隸,後者的弟兄更要把他贖回(利二十五39-46;申十五12-15)。

 

神不容讓以色列人苦待奴隸

奴隸制度的出現,主要是源於人類的貪婪、暴力、自私等罪性。即使神容許以色列人擁有奴隸(利二十五44-46),但根據以色列人的律法,神不容讓以色列人苦待奴隸。

主人若把奴隸即時打死是須要受罰的(出二十一20),若導致奴隸有永久性的傷殘,更要因此而還他自由(出二十一26,27)。至於女奴隸,若成為主人或主人兒子的侍妾,前者若不再喜歡她,要容許她贖身;若後者未能提供女奴的基本需要,更要無條件地讓她離開(出二十一8-11)。

對比於以往被虐待的黑奴,又或是今天人口販賣之下,被迫賣淫、強迫勞動或服務、或被切除器官等受害者,[5] 舊約所列出的條例對古時的奴隸有一定保障。雖然他們沒有自由,也被視為主人的產業,然而,至少有條例保障他們免受苛刻對待。

 

處身不同崗位 對抗人口販賣

今天,奴隸制度看似消失,但人口販賣卻仍然存在於地球上不同角落,不少人的身心靈無時無刻遭受摧殘。人口販賣源於人的罪性,套用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的說法,這已成為「社會上結構性的惡」。聯合國雖已訂立「關於預防、禁止和懲治販運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行為」的議定書,只是這「惡事」並不會因一張議定書便能解決。

不同的人帶著使命,於不同的崗位共同抵抗及消除人口販賣這「社會上結構性的惡」。有人被呼召走上前線,援救受害者;有人照顧孤兒,保護他們免受拐騙;有人慷慨解囊,支持救援事工;有人以文字、電影及活動等喚起他人關注事件;有人為受害者及前線的工作者禱告;亦有人下定決心抵制與人口販賣相關的產品或服務…… 畢竟,城牆的建立並不能只單靠尼希米一人;同樣,打擊人口販賣也要靠各位共同努力。

面對社會上結構性的惡,若人人都願意擔當「救贖」的角色,當然是好事,只是一般人未必有能力承擔如此沉重的工作。沒有神的呼召及恩典,常人難以只靠自己走上前線工作。然而,我們若有心仍能參與「被擄得釋放」的計劃。

 

「奴隸」制度在現代

或許,對一些人來說,人口販賣是一個很遙遠的課題。然而,香港亦有一些家庭傭工如同昔日的奴隸一樣,被視為「下人」,慘遭虐待及剝削;內地亦有一些工人過著「監獄式」的生活。而在現代社會,奴隸制度或許變得不常見,然而主人與奴隸的關係亦可以其他方式展現,例如剝削型的上司與下屬的階層制度。要如何活出信仰精神,合理地善待下屬,又或是幫助被苦待的工人,也十分值得大家深思。
 
 
 
 

 

 


[1] 參鄺炳釗:《創世記》(卷一)。香港:天道聖經註釋,2006,頁595。

[2] 相關學者的說法可詳見鄺炳釗:《創世記》(卷一)。香港:天道聖經註釋,2006,頁610-613。

[3] 「奴僕的奴僕」,這句式就如「歌中之歌」一樣,含有「最盡」的意味,因此,這裡指到最低賤的僕人。Gordon J. Wenham, Genesis 1-15.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Dallas: Thomas Nelson, 1987), 202.

[4] 參Gordon J. Wenham, Genesis 1-15.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Dallas: Thomas Nelson, 1987), 201-202.

[5] 參”Council Decision of 24 July 2006, on the conclusion,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of the Protocol to Prevent, Suppress and Punish Trafficking in Persons, Especially Women And Children, supplementing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sed Crime concerning the provisions of the Protocol, in so far as the provisions of this Protocol fall within the scope of Articles 179 and 181a of the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 http://ec.europa.eu/world/agreements/downloadFile.do?fullText=yes&treatyTransId=3581 

 

賺到盡

李碧心小姐 | 突破機構外事部經理
09/05/2011

某日與北美友人閒聊,談及去年年底其集團向員工送贈年終禮物,竟是一部新型號的手提電話,最出奇是我這位友人打算放棄不要!原來,過去兩年,該集團都有送贈新型號的手提電話給員工,因此友人家中已擁有兩部(非賣品),再來一部亦用不着,而其他禮物的選項也用不着,又沒有合適的轉贈對象,結果他選擇放棄不要。
 
我潛意識的「香港精神」告訴我:為何不先取了,遲些再看看有沒有轉贈對象?這份稱為「禮物」的用品,豈不是「應得」之物呀!就算現在用不着,將來也許用得着。但想深一層,我這種即時反應,還不是反映了自己那種「貪婪」的本性,能取多少就多少,這本是我「應得」的份哩!反之,朋友的處之泰然,又反映了那份知足常樂,對了,既然用不着又何必擁有!
 
以色列人也經歷過這種考驗與挑戰。在出埃及地往迦南美地的途中,身處曠野,神賜下「嗎哪」作食物,吩咐眾人早上收取自己吃的份量,多收也無用,因餘下的翌日會生蟲發臭。除了第六日取的雙份可留作安息日享用外(出埃及記16章)。
 
上帝真幽默,你的份就是你的肚皮,各人吃的份量縱使不同,卻是平平等等的飽飽足足,這是一種何等特殊的公平觀念!相對我們沿用的概念將資源平均分配等於公平,更勝一籌。
 
今天,我們社會集體的貪婪氾濫,危害眾生。「賺到盡」成為社會所崇尚的作業模式及座右銘,集團業績只有向上看漲的評估,股東利益成了埋沒良心的藉口。公平離我們遠矣!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主辦2011年研討會
80傳說——如何牧養通識新一代的信徒
 

  2011年5月27日(五)9:00am-5:00pm
  香港童軍中心(九龍柯士甸道童軍徑1106室)

$250(包括場刊、講義及當日自助午餐費用)
集體報名優惠︰五人同行,每位$180;全日制學生/神學生,每位$125
 
*本研討會獲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同行基金」資助
如若報名可致電2768 4204向鄧小姐查詢,
或於明光社網站(http://www.truth-light.org.hk)報名
 
主題演講
有關80、90後的種種理解與誤解…
葉兆輝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80、90後基督徒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2011
陳永浩博士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Web3.0@80、90後互聯網與青少年的互動與起動
莫乃光先生  香港互聯網協會會長

     
圓桌會議
由年青信徒的價值觀談起
何敏超先生    年青信徒
梁恩榮博士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與領導學系副教授
譚溢泉牧師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大埔堂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