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土講地:產業、信仰、生涯規劃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2015 週年研討會
不論在信仰與生活中,人與地的關係,從來都是緊密的。在舊約聖經,神創造天地之後,賦予人類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治理這地。」在民數記與約書亞記中,在記述以色列人由埃及地出發,到進入「應許之地」的歷程,除了信仰,信心等中心思想外,記載篇幅最詳盡的,其實是他們分地的過程。由此可見,得地,為業,安身,立命,是彼此結連的。
而在香港,這情況尤為突出。傳統上,我們的城市被理解為「地少人多」,密集式的城市(Compact City)發展模式與石屎森林的都市建設下,除了影響物質上的生活環境,更塑造了大家的生活形態,倫理和價值觀等文化層面。究竟香港的土地,樓宇,居住情況,如何影響全港的市民?在不同的年齡層和社會階層之中,帶來的影響又有何不同?這些影響如何改變我們對生活、家庭、社群,以至倫理的價值觀?都是我們值得深思的。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15年,將以「港土講地」為研究的主軸,探討香港人住屋情況,並從神學、倫理、生涯規劃等不同角度討論,看看我們為何往往為了安居,卻變成不能安樂,並反思甚麼才是作生涯規劃時最重要的考慮。
內容
日期: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 V322
時間:上午9:00 -下午5:00
講題與講員 |
||
上午: 主題演講 |
||
香港土地制度與房屋政策 | 鍾劍華博士 |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香港人置業行為與態度研究發佈 |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
下午: 專題工作坊 (二選一) |
||
地產霸權是這樣形成的
(讓大家一同反思,以及討論社會和教會可以如何回應地產霸權的形成) |
黃元山先生 |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
買樓夢如何影響你的生涯規劃
(讓信徒反省自己的生涯規劃之餘,也幫助牧者思考如何牧養因置業而有困惑的信徒) |
吳澤偉先生 | 納思資源策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主題演講 |
||
土地、公義、信仰
(面對土地及房屋的公義問題,信仰如何給予信徒力量面對居住問題的掙扎) |
盧允晞博士 |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 |
回應短講 | ||
租有時 買有時 不租不買也有時
(教牧如何與信徒一起在信仰中尋找出路) |
雷競業博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 |
費用:(不包午餐,但包括研討會主題文章及研究報告)
全日: $380
半日: $200
全日制學生:$100
查詢
2015年6月12日,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主辦「港土講地:產業丶信仰丶生涯規劃」週年研討會,參加者連講者約80人出席。今年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完成「香港人置業行為與態度研究」的調查,並在當日發布。
在調查中,我們重點研究置業問題如何影響那些18至39歲受訪者的生涯規劃。結果發現有四成人因住屋問題而需要調低生活質素,例如節衣縮食等;約三成人因為住屋問題而希望移民;約一成半表示因住屋問題會延遲結婚計劃或不生小孩子。
早上在研討會中,我們除了發布「香港人置業行為與態度研究」報告,亦邀請了鍾劍華博士擔任講員,講解「香港土地制度與房屋政策」,他建議在房屋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嚴重脫節的情況下,房屋作為稀有資源的真正功能會被扭曲。因此,釐清房屋應該是「為何而建」及「為誰而建」,這兩個基本問題至為重要。這也正是香港社會能否調校長遠而具實效的房屋政策,把房屋資源重新納入更恰如社會需要之正途的起步點。
黃元山先生在下午的「地產霸權是這樣形成的」座談會中指出,香港住屋困境的因由既是一個供求失衡的問題,也是在一個全球週期性的貨幣泡沫中扭曲而成的一個巨型社會問題。其中的關鍵,就是住宅市場長期供不應求;而且,樓價受外圍和本身的信貸周期影響,波動性極大。
吳澤偉先生則在「買樓夢如何影響你的生涯規劃」的座談會中提到已置業和尚未置業的無殼一族,其實都面對同一挑戰。一個普羅大眾於可見的餘生也沒法追得及的樓價,和高樓價的現實所產生的社會不安,向下流動的壓力和恐懼。
其後在「土地、公義、信仰」主題演講中,盧允晞博士則提出聖經沒有就目前的住屋危機提供明確的答案,但從聖經的觀點來看,基督徒應該努力實現建立一個社會;在這社會中,人類的基本需求,如對實際的家的渴求,要盡力供給愈多的人,而不論其社會經濟地位。這樣一個艱鉅的任務涉及立法改革,以及轉變一些文化觀點,探求甚麼才是重要的關注。然而,這也需要具有影響力和手段的人去領導和出謀獻策,也許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完成。不過,正如莫特曼提醒我們,一個群體若能緊張它最有需要的成員,也許就能真正解決貧困和財產的問題。
在「租有時 買有時 不租不買也有時」的回應短講中,雷競業博士分享到要求教牧就每一個社會話題或問題帶領教會回應是不切實際的要求,每個人的恩賜不同,教牧可以做的不是事事都親自回應,而是發掘有相關知識及才幹的弟兄姊妹去回應。
在調查中,我們重點研究置業問題如何影響那些18至39歲受訪者的生涯規劃。結果發現有四成人因住屋問題而需要調低生活質素,例如節衣縮食等;約三成人因為住屋問題而希望移民;約一成半表示因住屋問題會延遲結婚計劃或不生小孩子。
早上在研討會中,我們除了發布「香港人置業行為與態度研究」報告,亦邀請了鍾劍華博士擔任講員,講解「香港土地制度與房屋政策」,他建議在房屋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嚴重脫節的情況下,房屋作為稀有資源的真正功能會被扭曲。因此,釐清房屋應該是「為何而建」及「為誰而建」,這兩個基本問題至為重要。這也正是香港社會能否調校長遠而具實效的房屋政策,把房屋資源重新納入更恰如社會需要之正途的起步點。
黃元山先生在下午的「地產霸權是這樣形成的」座談會中指出,香港住屋困境的因由既是一個供求失衡的問題,也是在一個全球週期性的貨幣泡沫中扭曲而成的一個巨型社會問題。其中的關鍵,就是住宅市場長期供不應求;而且,樓價受外圍和本身的信貸周期影響,波動性極大。
吳澤偉先生則在「買樓夢如何影響你的生涯規劃」的座談會中提到已置業和尚未置業的無殼一族,其實都面對同一挑戰。一個普羅大眾於可見的餘生也沒法追得及的樓價,和高樓價的現實所產生的社會不安,向下流動的壓力和恐懼。
其後在「土地、公義、信仰」主題演講中,盧允晞博士則提出聖經沒有就目前的住屋危機提供明確的答案,但從聖經的觀點來看,基督徒應該努力實現建立一個社會;在這社會中,人類的基本需求,如對實際的家的渴求,要盡力供給愈多的人,而不論其社會經濟地位。這樣一個艱鉅的任務涉及立法改革,以及轉變一些文化觀點,探求甚麼才是重要的關注。然而,這也需要具有影響力和手段的人去領導和出謀獻策,也許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完成。不過,正如莫特曼提醒我們,一個群體若能緊張它最有需要的成員,也許就能真正解決貧困和財產的問題。
在「租有時 買有時 不租不買也有時」的回應短講中,雷競業博士分享到要求教牧就每一個社會話題或問題帶領教會回應是不切實際的要求,每個人的恩賜不同,教牧可以做的不是事事都親自回應,而是發掘有相關知識及才幹的弟兄姊妹去回應。
活動專欄:
生命倫理研討會
關注範疇:
生命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