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自傳自養自治的教會群體
公帑來自全體市民,應該用於服務全港市民,公帑不是某個政黨、政客、甚至官員的個人財產,不是用來建立個人的政績和人脈關係。社會上不同的團體若能為市民提供不同的服務、以及發揮不同的社會功能,就算使用公帑也是合情合理的,這並不是政府的恩賜,更不是用來支持某一屆政府建立政績的工具,市民才是使用公帑團體的真正老闆,是否對市民有益和向市民問責才是一間機構能否使用公帑的最重要指標。若果政府將珍貴的公共資源,分派給一些基本上沒有任何服務理念和專業水平、沒有地區和相關的人脈關係、沒有往績可參考的機構,就是濫用公帑。
只因為對方是親政府的「自己人」、是親建制的團體,就可以優先、甚至逐漸壟斷應該公平分配給不同的社福和慈善團體的資源,就是明目張膽的假公濟私,利用公帑以製造親疏有別,順我者昌,要所有團體都聽聽話話,成為政府的應聲蟲,只是按照官員的指揮棒來做事的奉承風氣。問題是不少官員只是閉門造車、自以為是,由近期垃圾徵費毫無章法要一改再改;美斯在萬眾期待之下來香港睇波;以及香港夜繽紛和深水埗電腦節安排的混亂,便知道在一些「堅離地」的官員自我感覺良好的帶領之下,若沒有足夠的民間經驗和智慧的支持和監察,很容易便會浪費公帑。物以類聚,在只求政治正確、討好上司的官員帶領和揀選之下,究竟未來這些只會忠心支持政府而不是以服務市民為優先的團體,是否真的能善用公帑服務市民大眾,的確令人存疑!
香港有不少的教會團體,除了提供許多不同的社會服務和教育工作之外,也是讓不少市民心靈上平安穩妥的基石,具有穩定人心和社會的重要作用,而作為民間的團體,最大的優點其實就是擺脫了官僚系統的繁文縟節和僵化的機制,可以靈活地按著市民的需要而調整服務的方法和策略,其實這些團體彌補了許多政府部門未能觸及的範圍,回應了社會的需要,從而疏解了不少市民對現況的不滿。但不幸地,有報道指社署今年首季開始,在競投新津助福利服務評分標準推行了新的安排,包括新增在過去三年有舉辦或協助舉辦響應或支持政府政策的活動,有不願透露姓名的社福機構管理層就質疑,有關要求與機構社福服務經驗或質素無關,似是在政治上表達忠誠多一些,預料可能令一些社福服務經驗不強、但較親政府的機構更易投得服務,是禍是福?大家心裡有數。
作為教會團體,在這樣的環境下,更應及早作好準備,減少依賴政府的資源,雖然因為服務社會而使用公帑本來就是名正言順的,但作為教會及社會服務團體,是無法完全支持政府的,因為官員不會永遠是正確,而不幸地近年有不少情況更是「令人支持唔住」!若果政府要強教會所難,教會團體只能減少依賴政府的資源,是時候教會當自強了。雖然近期不少機構都面對或多或少的經濟壓力,累積赤字不斷增加,但我們必須對神保持堅定的信心,深信只要我們是按著神的感動去服侍,在處事上緊緊依從聖經的教導,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順從神而非順從人,深信神必定會用祂奇妙的方法,供應所有忠心服侍的機構日常所需。
教會群體應該按照聖經的教導,親自去傳揚我們所相信的福音和行事為人的準則;主要由信徒自己奉獻所需的經費;以及以合乎聖經教導的方式管理好自己的機構,而這亦是真正的政教分離或政教獨立的精神,教會不應干預政府的日常運作和人事任命,同樣,政府亦不應干預教會日常的運作,公開支持政府的政策並不是教會的使命。時代不斷在轉變,教會團體和政府的關係也不斷轉變,大家不能墨守成規,亦不能隨波逐流,而是需要常常儆醒。我們宣揚的是公義與慈愛並重,使人和睦以及和平的福音,我們願意努力為這城求平安,不希望見到社會陷入撕裂、磨擦和衝突,不過,我們支持的是以聖經教導的方式,而不一定是政府提出的政策,對於政府,我們只能是其是、非其非,而不是盲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