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測透香港教會的前景呢?
剛參與了建道神學院第二屆「塑造香港教會前景的會議」,感恩的是在香港面對重重困難的時刻,仍然有大批的教牧同工和信徒領袖繼續關心香港教會的前景,並且願意努力學習和付出。當然,一兩天的大型會議並不會帶來甚麼奇蹟的轉變,而且現實往往比戲劇更具戲劇性,正如在2019年4月建道舉辦了第一屆的會議,當時又有誰能預見香港教會竟然會經歷過去四年,由於社會運動和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以及一些前所未有的轉變呢?世事難料,連當日一些講員亦已經遠走他方,我們無法以有限的智慧,準確預測明天將會如何,因此,九七回歸前有句經常被掛在口邊的說話,今天仍然適用,就是「作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
既然要作最壞的打算,我們必須有心理準備,因為對政治前景憂慮而出現的移民潮將會繼續,若果政府有一些令人憂慮的打壓,香港人對民主、人權和自由的前景感到悲觀的話,移民潮只會有增無減,而國內人口大量南下的情況只會愈演愈烈,香港人口將加速轉變,若我們仍停留在過往的香港人本位,期望「復常」到五年、十年前的光景,恐怕只會令自己更加沮喪、甚至抑鬱,有幾點轉變是我們必須積極面對的。
毫無疑問,宗教和言論自由的空間已經收窄,殖民地年代遺留下來對基督宗教的優待已成過去,而往日一些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做法將會逐步消失,例如堂會作為主辦團體使用學校和社會服務單位的場地,甚至共用資源。未來堂會應依賴弟兄姊妹的奉獻,而不應再指望利用公共資源是我們必須有的態度,上帝毋須依賴凱撒,因為愈多使用公帑就會愈受制於政府的政策,堂會不應為五斗米折腰,上帝的工作上帝自會有供應。其實,不少弟兄姊妹都是獨身或沒有子女,大家安息主懷之後,若能善用自己的物業和遺產,透過遺願計劃,可以祝福許多堂會和機構的事工,基督徒本身其實有足夠的能力支持天國的事工,毋須依賴政府,亦毋須等待有錢的弟兄姊妹大發熱心,只要許多平凡的弟兄姊妹願意為主多行一步,就能成就許多不平凡的事工。
在今次教會前景會議,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沒有同時探討基督教機構的角色和前景,彷彿堂會就等如教會,忘記了機構其實也是教會不可分割的部份。當堂會和機構面對退休潮、移民潮和經濟不明朗的影響,其實也是大家應更多思考如何合作和互補的契機,當牧師傳道也移民,堂會無法聘請足夠同工的時候,若能邀請機構的同工去協助培訓信徒讀經、祈禱和敬拜;負責聖樂及話劇佈道、分享見證;透過機構的網絡去服侍不同的群體,如劏房戶、新移民、傷殘人士和少數族裔;參與短宣和支持外地宣教等等。一方面可以減輕同工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可以透過善用機構的服務而支持機構的運作。
此外,不少堂會在星期一至五都較少使用本身的場地,而機構亦較少在星期六、日辦公,場地的空置和浪費一直為人詬病,若能加強彼此的合作,共用場地和資源,既可以為堂會帶來一些租金,機構亦毋須購買或租用獨立的地方,對雙方其實都有利,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當機構和堂會加強合作,弟兄姊妹對有關的事工亦更容易產生興趣和負擔,激發他們事奉的心志,堂會和機構本來就應該是唇齒相依的,大家都是教會的一部份,我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思想教會的前景時,又豈能將機構放在一旁呢?有些堂會的慣常做法其實是可以調整,這些都與真理無關,只是過往我們不願意主動改變,疫情改變了不少堂會的慣例,其實也是協助我們面對其他改變的寶貴經驗。
另一點必須留意的是,堂會和機構在面對當前的政治環境,應該更加小心做好自己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免稅團體的本份,更嚴格執行有關公司法和稅務條例的規定,以及遵守建築物和消防條例,一直以來,不少堂會和機構強調自己是參與屬靈的事工,將行政財務的管理視為屬世的、次要的工作,因此得過且過,誰不知要令堂會或機構陷入困境,根本毋須透過政治的理由,只要透過一般的公司法和稅務等條例,已足以令大家無法正常運作。香港教會的前景是嚴峻的,亦無法準確預測,四年前大家無法預測香港今日的變化,同樣我們無法預測四年後香港將會如何,我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們甚麼都不知道!但我們若仍然深愛香港,就應該珍惜仍然可以公開傳福音、公開聚會、公開批評所有不合上帝心意的權貴和群眾、繼續關心鄰舍、為小子送上一杯涼水的機會,繼續做上帝託付教會和信徒應做的事,說應該說的話,然後安心將結果交給我們的主,耶穌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既然耶穌不會放棄香港,我們亦不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