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墨守成規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轉眼在機構事奉已經25年,由一個「半途出家」的基督教機構主管,漸漸成為圈內少數的資深總幹事,由於一直很支持及積極參與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的事奉和出席總幹事團契,接觸過很多不同類型的機構和機構負責人,可說百花齊放,各擅勝場。
近年常常聽見中央和特區政府說要推行良政善治,但見過世面的人都知道,在騙徒無處不在的現今社會,叫得多漂亮的口號都是沒有意思的,如何實行出來才是最重要的,有時說得愈動聽,大家愈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就像簽訂任何合約之前,都必須留意:魔鬼在細節,連國際球星來港獻技也會出現全場「齋坐」、球迷大呼受騙的鬧劇,大家就可以知道原來白紙黑字都可以出現雙方理解完全不同的情況,從而可看到一些主事官員的思維模式,和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是有很大差距的,他們自己以為很清楚明白的事,亦可能只是一廂情願的事,因此,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的承諾,而是聽其言、觀其行,並且反覆推敲一些條文的細節,盡量減少灰色地帶。
要觀察一個地方有沒有良政善治,首先要觀察那個地方官員的嘴臉,官員口口聲聲說急市民所急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市民的光譜十分之闊,官員急了同聲同氣市民之所急,不等如急了你和我所急。不過,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有幾樣行為是不應該有的。第一,惡形惡相、藐嘴藐舌,經常帶著一副教訓無知百姓以及奸險之徒的嘴臉,警告市民不要犯法,一竹篙打一船人,幾乎將所有持不同意見的人都當作疑犯看待,有殺錯無放過,當這樣的官員說歡迎大家表達不同意見,大家真的會相信嗎?還是這是引蛇出洞,請君入甕的圈套呢?
投身機構的事奉接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由於之前在學校和電視台工作過,又做過公務員,對不同的工作文化都有涉獵,因此,在機構的管治文化方面,一直希望做到既有基督教機構的事奉精神,亦有私人機構的工作效率,以及公務員的操守和紀律,個人深信這是基督教機構應有的見證,以及向神向人問責,以下幾項是多年以來個人的實踐和反思。
「你的公義如同高山,你的公正如同深淵;耶和華啊!人和牲畜,你都庇佑。」
(詩篇36:6《環球聖經譯本》)
剛參與了建道神學院第二屆「塑造香港教會前景的會議」,感恩的是在香港面對重重困難的時刻,仍然有大批的教牧同工和信徒領袖繼續關心香港教會的前景,並且願意努力學習和付出。當然,一兩天的大型會議並不會帶來甚麼奇蹟的轉變,而且現實往往比戲劇更具戲劇性,正如在2019年4月建道舉辦了第一屆的會議,當時又有誰能預見香港教會竟然會經歷過去四年,由於社會運動和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以及一些前所未有的轉變呢?世事難料,連當日一些講員亦已經遠走他方,我們無法以有限的智慧,準確預測明天將會如何,因此,九七回歸前有句經常被掛在口邊的說話,今天仍然適用,就是「作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
既然要作最壞的打算,我們必須有心理準備,因為對政治前景憂慮而出現的移民潮將會繼續,若果政府有一些令人憂慮的打壓,香港人對民主、人權和自由的前景感到悲觀的話,移民潮只會有增無減,而國內人口大量南下的情況只會愈演愈烈,香港人口將加速轉變,若我們仍停留在過往的香港人本位,期望「復常」到五年、十年前的光景,恐怕只會令自己更加沮喪、甚至抑鬱,有幾點轉變是我們必須積極面對的。
「同信徒講環保好辛苦」!因為基本上沒有人會反對你,但不少人亦不會認真回應你,很容易會覺得自己在自言自語,真正「講人自講」。自問不是一個苦行式的環保人士,亦不反對按神所賜的恩典和能力去享受人生,因此,在日常生活對環保門檻的要求並不高,基本上只是不要浪費、以及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但有時要實踐亦一點也不容易。
就以飲食為例,其實我很喜歡品嚐不同的美食,亦覺得能夠做出美味的食物是神賜給人類的智慧和恩典,生活在香港能夠吃到各國的美食是一種福氣。而與我一起去過飲茶食飯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歡負責落單點菜或者叫點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很怕見到最後吃剩很多食物,又你推我讓沒有人肯帶走。有些朋友眼闊肚窄,往往高估自己的食量,每樣食物都想吃,又要預每個人都有一份,於是每次飲茶都叫了滿枱的點心,幾乎每次都吃不完,卻又繼續每次都這樣做,彷彿能夠盡情地吃喝才算是享受人生,卻忘記吃得太飽對自己和所有同枱的朋友亦未必是一件好事,特別是當大家的肚腩、年齡和膽固醇都不斷在增長的時候。偶然預多了可以理解,但經常都是這樣就是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問題了。感恩的是我二十幾年前入明光社的時候大約150磅,現在仍然是150磅,不要令自己吃得太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