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機構,身不由己?
投身機構的事奉接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由於之前在學校和電視台工作過,又做過公務員,對不同的工作文化都有涉獵,因此,在機構的管治文化方面,一直希望做到既有基督教機構的事奉精神,亦有私人機構的工作效率,以及公務員的操守和紀律,個人深信這是基督教機構應有的見證,以及向神向人問責,以下幾項是多年以來個人的實踐和反思。
投身機構的事奉接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由於之前在學校和電視台工作過,又做過公務員,對不同的工作文化都有涉獵,因此,在機構的管治文化方面,一直希望做到既有基督教機構的事奉精神,亦有私人機構的工作效率,以及公務員的操守和紀律,個人深信這是基督教機構應有的見證,以及向神向人問責,以下幾項是多年以來個人的實踐和反思。
(明報.7-8-2023) |
法例無「風假」 疫下上班上學新常態 打風在家工作 團體憂僱主責任模糊 | |
(明報.14-10-2020) |
究竟何謂公平有時是十分吊詭的,因為對一些人特別「公平」,或者是大家習慣了某類「公平」之後,原來卻有可能會對另一些人帶來不公平,甚至當大家想作任何「公平」的改動,亦會令人感到是不公平。
過去大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許多人已習慣了在家工作,特別是公務員或者一些受公帑資助的機構,因為僱主沒有財政壓力,因此,比起商業機構或沒有受資助的社福團體有更大的能力承擔因停工、減產帶來的財務損失。而眾所周知,所謂在家工作,其實只是一個較為「好聽」的說法,因為不少工種,特別是一些前線服務根本是無法在家辦公的,在家工作其實就是變相的有薪假期。若果改為放無薪假,哪怕疫情嚴峻,相信不少人也會即時要求復工。
若果疫情幾個月就能捱過,相信大家不會太過介意,但當疫情不是以月而是以年計算的話,對於無法在家工作的工種,是否應該和真正能在家工作的工種有不同的安排,才是對所有同事和服務使用者更公平是必須正視的問題。因為彈性上班;加強防疫裝備;提升辦公室的清潔水平和次數;為要與公眾接觸的同事做檢測等等,都是可以減低感染風險的防疫措施,而毋須一刀切的安排在家工作、或者放假。
自從香港於2011年5月1日正式實施《最低工資條例》以來,香港仍有不少人指出最低工資對香港有相當不利的影響。例如最低工資會扭曲市場機制,因為最低工資在某些行業過高了,在某些行業卻是過低,這種做法只會讓社會資源出現錯配。最低工資另一負面影響便是增加了僱主的營運成本,削弱香港僱主的競爭能力,特別是香港的中小企業或服務性行業,為了降低成本,最有可能便是向「人」下手。
早前打風,天文台在五時許近下班前宣佈掛八號風球,之後產生一系列交通擠塞問題,先有鐵路出現故障,之後地面交通工具又因天雨路滑,要減慢車速行駛,引來一條條長龍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