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同路牧者心
據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估算,近兩年香港教會移民的會眾約六萬人,佔整體聚會人數約百分之二十二,比起香港社會整體移民的數字更為驚人,據《時代論壇》的報道,有本來4,000多人的教會,過去兩年竟然有1,000人移了民。許多人選擇離開,相信主要亦因為對現況不滿和對前景憂慮,不過,當信徒的憂慮看來比起沒有信仰的市民更嚴重的時候,我們不能不反思,究竟信耶穌所為何事?在面對艱難和挑戰的時候,信仰最重要的考慮究竟應是甚麼?究竟作為在香港生於斯、長於斯的基督徒,我們的召命是甚麼?馬太福音十六章25至26節提醒我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究竟甚麼才是基督徒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我們作出重大決定的時候的依據呢?
當信徒都要思想自己召命的時候,作為全職奉獻當傳道人更要好好反思,當日蒙召,立志成為牧養主所交託羊群的牧者,究竟初心是甚麼?當然,牧養本身亦極具挑戰,根據最近一個分析本地牧者精神健康素養的研究顯示,本地牧者精神健康素養的平均得分為113.24分,相比美國神職人員或社區樣本的平均分偏低,可見作為牧者本身亦要承受不少的壓力,沒有清晰和堅定的召命,在風平浪靜的日子尚且不容易,何況在風高浪急的時候。特別是當牧者的權威已大不如前,會眾無論在聖經和神學知識都已普遍大幅提高的年代,再加上互聯網的發達,牧者的言論和引用的資料是否準確,會眾很快便能查證,難聽一點說,公開講道和發表意見,往往和接受公審沒有太大分別。
正所謂言多必失,一時口快講錯說話,無論是背錯了經文的章節,說錯了人名、地名,甚至因為精神欠佳而「發台瘟」,講得有點混亂亦並非沒有可能。若有人故意挑機、雞蛋裡挑骨頭,要找出錯處並不困難,壓力指數可以說不小。再加上社會運動帶來人與人之間的撕裂,家人之間、會友之間的磨擦甚難處理,疫情又令很多教會日常的運作受到很大影響,需要不斷應變及回應不同的需要和意見,要一一認真面對並不容易,若遇上難纏的長執和會眾,真的是「人都癲」!當大家渴望好牧人出現的時候,也應該問問自己究竟是綿羊還是山羊?
不過,正因如此,這也是牧者反思何謂牧養的好機會,今時今日,真的有心追求聖經知識的信徒,要看一些有份量的書、上網學習一些有深度的聖經及神學教導、以至聽一些激勵人心和有啟發性的講道亦不困難。香港信徒的問題往往不是聽得不夠多,而是實踐得太少,而大家的信仰生活多著重在教會內的生活,如崇拜、主日學、團契、小組、各項活動的質素;卻忽略了信仰在家庭、職場和社會的實踐,以及如何以信仰回應我們每天遇到的生活問題,忽視了牧者教導和協助信徒將信仰落實在日常生活的重要職責,牧養最困難,亦最花時間、心力的其實是同行。
約翰福音十章14節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惟有真正認識自己的羊,與羊有生命交流的才是好牧人,雖然透過講台的教導建立全體會眾,鞏固信徒的基本信仰,也是作為牧者的重要職責,但牧者在教會以外,究竟能否關心會眾的生命,陪伴他們同行,為他們打打氣、為他們面對的真實處境祈禱,可能比起一篇講道更有影響力,好的牧者就是認識他的羊的牧羊人,而不是只停留在講壇之上,不吃人間煙火的講員、明星。而最能令會眾懷念的,不是牧者在台上動人的說話,而是在他們人生的不同階段,特別是重要時刻同行,例如親友病重時的關心、病榻前向摯愛親朋傳福音、為他們灑水禮;與家人不和或在職場面對困難時的代禱;在婚禮中一同快樂、在喪禮中一同哀哭;惟有同行是其他人無法代替的重要牧職。正如最令學生懷念的不是口才了得的老師,而是關心他們在成長階段的喜怒哀樂,曾經與他們一起笑、一起哭的良師。
如何判斷一個牧者是不是好牧人,最後當然是上帝的事,每個牧者最終都要自己向上帝交賬,不過,當香港的社會和教會都面對嚴峻的挑戰,不少教牧也移民、許多教會長期沒有人可以填補牧者空缺的時候,約翰福音十章11至13節也是對所有蒙召作牧者的一個很好的提醒:「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時勢艱難,當羊群最需要牧者的時候,究竟好牧人在哪裡?特別是平時喜歡叫會眾背起十字架跟隨主的牧者,可能也要問問自己,是不是願意為了主、為了自己的羊背起沉重的十字架呢?能夠在風雨時與羊群同行的牧人,才是會受到羊群信賴的牧人,才能真正影響羊的生命。香港有1,300多間教會,能夠成為全港知名的講員、釋經學者不會太多,但每一個只要肯委身付出都可以成為令會眾懷念、與他們同行的牧者,風雨同路才能見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