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三日侍產假袋住先?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29/12/2014

在權力關係處於上位的一小撮人,為求無權(但卻可能勢力龐大)的多數接受某些政策時往往以「袋住先」作理由,遊說他們先同意現時的方案,日後再在政策的細節上調整。「循序漸進」與「一步到位」總成為當權者與無權者的爭論點,在雙方各不相讓的情況下,事情究竟會否「一拍兩散」,然後雙方各自將責任推到另一方身上。

處理性傾向歧視 淺談第三條路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8/12/2014

免受歧視是聯合國《國際人權公約》的核心原則,也是基本人權。政府須按歧視的範疇和嚴重程度,制定合適的措施或法例,以保障任何公民免受歧視,並得到平等對待。

教會與政治的再思

17/12/2014

由「佔中」直到「雨傘運動」,這一切打開了香港社運和政治的新一頁。或許,在贊成或反對佔中之前,教會與信徒更應先上一次「政治課」。[1]

購物盲衝 ‧ 勿忘初衷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4/12/2014

旺角清場後,有爭取民主的巿民到不同的購物區,聲稱響應特首梁振英的呼籲,到當地購物,以振興經濟,同時製造所謂「流動佔中」的狀況,達至不同程度的干擾。另一方面,金鐘的佔領者在學民思潮和學聯的鼓動下,深夜衝擊政府總部,迫使其員工翌日上午不能上班,至下午始能回復正常。

通過同性婚姻之後……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7/11/2014

當法院通過同性婚姻和歧視法,便等於強制每個人認可同性關係。繼早前蛋糕店、花店、婚紗照公司、酒店和旅館被打壓後,讓筆者再分享另一宗不幸事件。

各人偏行己路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5/11/2014

當人人隨己意而行,這個世界沒有客觀的準則時,人與人之間的張力便會愈來愈大,當提醒別人不要任性卻會被形容為打壓的時候,整個社會的撕裂只會愈來愈大。

勿忘初衷 保護非禮受害人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0/11/2014

佔中引發的佔領事件持續曠日持久,無論是支持或反對的人漸漸於街上「埋身肉搏」,發生不同程度的爭執與衝突。衝突期間發生了一些性騷擾及非禮事件,所謂「有片有真相」,拍攝者把非禮片段放上網讓公眾瀏覽,希望藉此揭發犯事者惡行。但在分享及轉傳相關片段的同時,我們也要留意有否對受害人造成傷害。

生育或不生育背後的神學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11/2014

不少情侶經過戀愛,然後進入婚姻階段,生兒育女及種種與之相關的事情很快會成為他們考慮的問題。當有些夫婦掙扎是否要生小孩時,也有不少夫婦卻因不育而煩惱,甚至希望進行人工受孕。決定或不決定生育,甚或是否進行人工受孕,背後牽涉了種種倫理道德及信仰的關注。

切勿以性騷擾作為反對的手段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0/11/2014

佔領中環行動遍地開花,金鐘、銅鑼灣和旺角都出現市民佔據街道的情況。10月3日,一群反佔中人士使用武力,以圖清除阻塞街道的障礙物,及驅趕留守的市民。期間有女學生被撞跌,由女警攙扶離場,更有人叫囂「出得來示威就預左俾人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