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是配受稱頌的。他照著自己極大的憐憫,藉著耶穌基督從死人中復活,重生了我們,使我們有永活的盼望。」
(彼得前書第一章3節《環球聖經譯本》)
看到不少年青人輕生的新聞個案,與專於輔導,推動靈修和屬靈導引的彭順強博士 (Daniel)談及如何幫助青少年面對生活與成績壓力或親友離別等逆境,他談到與青少年以敘事治療法(Narrative Therapy)的方式傾談,可能再有啟發。
生命意義可重新改寫
「這是很主觀的,面對同一件事,每人找出來的『意義』都不同。」要問當事人當時基於甚麼意義或價值,而當下的自己正在擁抱甚麼價值而成為現在的自己?在Daniel的回憶中,以往的導師向不同的人提問後,往往綜合出來的原因和價值,多數是因為「愛」或「有意義」,才能叫人好好活下去,又為他人而犧牲,其價值觀與基督教十分接近。
「身邊的人可以幫助一個人去創造意義或帶來一個意義。」Daniel提到一個人的故事及其生命的意義可以再改寫。「找出曾在當事人生命中有重要貢獻或曾為他帶來啟迪的一些重要的人,歸納他們如何在當事人生命所構成的意義或價值,成為當事人的參考、比較和對話,幫他再重看自己的人生。」
「敘事」三個重要方向
Danial認為當事人要學習聆聽,才能知道其他人如何看生命。不是他自己,也不是他生命中出現的某個人,而是其他身邊的人如何看生命,是值得參考的。不同人的意見、故事,放在自己裡面,作比較及「對話」。如提出一些問題:為何一些人會比較積極?為甚麼有些人在面對坎坷經歷時接受到,並可以發奮面對呢?就讓別人的故事回應當事人,讓當事人繼續發問,繼而「對話」。
Daniel指出,「敘事」有三個重要方向:第一,幫當事人了解自己的價值觀,發現自己一直重視的意義、在堅持甚麼;第二,一些曾在當事人生命很重要,建立過他,啟發過他的人,看看這些人今天對當事人有甚麼意義;第三,身邊的人有甚麼聲音?有沒有不同的想法?他們如何做?他們又會回應當事人現時的做法?在當中「對話」,尋找啟發。
這種方法能為當事人製造多幾個向度看自己的生命,不再單單困在自己的看法中,能夠拉寬,幫他重建他的生命與價值。正因為這是從自身故事開始,加上以往重要的人的故事及身邊的人的故事建立的,所以這種多角度、重疊別人故事去看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生命重寫另一個版本。
「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或多個主導的故事(dominant story),而敘述治療法就是幫人去找出生命中另一個有可能性的故事(alternative story)。不一定要跟著以往主導的故事前行。」Daniel解釋,因為這些主導的故事中往往有很多問題和困難存在,如能夠引導當事人去看故事的另一面,便有幫助。「就是從上述三點:自己的價值、曾建立當事人生命的重要人物的生命和現在身邊的人現在的各樣不同想法,參考他們的故事,發掘出自己另一個故事的可能性。」Daniel認為這些alternative story是集合不同人的故事及看法的參考,這些參考在感受上比較能觸動情感;因為當中可能有與當事人的故事很多相似的情況,是他真實故事的另一個面向和可能性。
從閒話家常話題出發
當問及,如這類把生命故事化並重寫的敘述治療法被稱作「治療」,是否一定要專家才能使用?Daniel認為其實誰都可以問,就是看到一個朋友很不開心,都可以問問對方:「在你的生命裡,有甚麼讓你覺得開心的故事?這些事對你現在有沒有啟迪?」、「你的生命中有沒有人能啟發你呢?他們的故事是怎樣的?」、「你身邊有人的際遇和你很相似,但他們面對的方法又和你不同嗎?」又或者問「有甚麼價值讓你覺得重要?有甚麼值得堅持?」等等。這些都是閒話家常的話題,但又可以是好的開始,讓他們自己去深思和發現自己更多。他更提出,就算是在發問的人,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聆聽對方的故事,互相影響。
這些大家都能做到,分享故事(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交流的方式應該十分適合年輕人。因為不說教,只希望與對方互動和獲得啟發,改寫並使之產生新而較少問題的生活敘事,以支持當事人生活中較喜歡的價值觀、行動和方向。
當人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方向、價值觀、覺察自己以往的特定生活與思考方式,傾談者可以協助他們脫離他們認為會讓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枯竭的生活與思考模式,並能讓他們對未來產生好奇心,想知道自己還可能成為怎樣的其他面貎及發生甚麼事情,好奇還能變成怎樣,繼而發展出主動塑造自己生活的行動,相信自己能夠依照自己的目標而生活。
有關「敘事治療」的書籍,大家可以參閱:
- 易之新(譯)(2005)。《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原作者:Jill Freedman 及Gene Combs)。台北:張老師文化。﹙原作出版年:1999﹚
- 徐曉珮(譯)(2018)。《故事.解構.再建構:麥克.懷特敘事治療精選集》(原作者:Michael White)。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作出版年:2016)
- 列小慧(2009)。《敘事從家庭開始—敘事治療的實踐歷程》。香港:突破出版社。
受訪者簡介:
彭順強博士為信義宗神學院神學博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Regent College神學碩士及香港理工大學社工碩士,曾任中國宣道學院講師及該院基督教靈修學碩士課程統籌。現任加拿大華人神學院溫哥華特約教授,是推動靈修的YouTube Channel「彭博靈修」創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