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
有一天,孩子會「飛」 寶貝在瓦器計劃回顧
「有一天,孩子們會『飛』」是一條有關基層孩子夢想的短片標題,片中收錄了一群孩子分享他們想像自己在20年後將會過怎樣的生活,令人感動的是:他們的想,他們的望,並沒有因為他們來自基層家庭而受到限制。這條教育短片的製作,是「寶貝在瓦器」生命教育計劃中的一個環節。
實踐社關服侍 關懷基層家庭
實踐社關服侍 關懷基層家庭
在不正常的世界呼喚正常
在不正常的世界呼喚正常
疫裡同行主開路,夥伴結連成祝福
明光社對基層家庭的服侍始於2020年3月,由於當時疫情爆發,一些學童家長向我們表示有經濟困難,及後我們收到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公開給予各機構的電郵,邀請機構為合資格的劏房戶申請現金資助,為劏房戶解決燃眉之急,本社便申請參與「渣打社聯劏房住戶租金資助計劃」及「抗疫失業慈善基金」,成為執行機構。
劏房住戶的身心靈需要
編輯﹕謝芳
「無論誰因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些微不足道的人中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他決不會得不到他的賞賜。」
《聖經新譯本》〈馬太福音10﹕42〉
疫情下崇拜和牧養的挑戰
羅馬書八章35節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在今時今日的處境,更貼切的應說難道是新冠病毒嗎?是防疫措施嗎?是恐懼嗎?是執事同工嗎?
疫情下發光的生命
編輯﹕謝芳
「我們雖然四面受壓,卻沒有壓碎;心裡作難,卻不至絕望,受到迫害,卻沒有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我們身上常常帶著耶穌的死,好讓耶穌的生也在我們的身上顯明出來。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為耶穌的緣故常常被人置於死地,好讓耶穌的生也在我們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聖經新譯本》〈哥林多後書4﹕8-11〉
疫情不能改變教會的使命
四波未平五波又起,持續兩年的疫情令不少教會及機構的同工應接不暇,亦令不少弟兄姊妹的心情如坐過山車,大起大落。而最令教會和機構負責人頭痛的是很多時政府的抗疫政策令人無所適從,例如教會是否公眾地方?辦公室是否宗教場所?同一時間可以有多少人在現場協助崇拜直播?教會除了受薪同工之外,還有不少核心領袖,包括講員、長老、執事和堂委等等,他們就好像兼職或不受薪的同工,在維持教會基本的服侍(例如崇拜直播)方面亦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些教會的禮堂亦十分寬敞,可以讓各人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為何要限制他們進入教會呢?還有,將來弟兄姊妹、慕道者和需要幫助的鄰舍若沒有接種疫苗或安裝安心出行等程式,教會是否要將他們拒諸門外呢?教會是否每一件事都要完全跟從政府的要求,等待政府的指示,沒有政府明文批准就甚麼也不能做呢?令人憂慮的是在疫情之下,一些教會的領導層似乎漸漸失去本身的獨立性和判斷力。
教會和信徒作為負責任的公民,在疫情之下盡量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是應有之義,而為了保護自己和身邊的親友及鄰舍,不應因為個人的政見或不滿而任意違反法例。不過,教會在遵守有關規定的時候,卻不能盲目,特別是當一些政府官員根本不了解教會的運作、以及沒有深思熟慮便倉卒推出一些不合理的措施的時候,教會領袖是有責任站出來據理力爭的。
四面受疫,卻不被困住 ——堂會及機構在疫情下面對的需要和事奉機遇

面對疫情的變化起伏,社會的困境日益增加,教會的弟兄姊妹、附近街坊以及一些正接受服務的受眾,各方面的需要亦可能迥然不同,教會及機構又可如何應對?是次研討會我們請來為基層家庭及待業人士提供社會服務和心靈支援的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歐偉民博士、以及兩位堂會的牧者,陳淑娟牧師(香港基督教會宣道堂堂主任)及 甘晨智牧師(宣道會屯門堂牧師)一起分享他們在疫情下看到不同群體的需要,以及如何突破困難,繼續用心服事的經驗及難忘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