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家庭價值

談婚論「家」

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4/05/2012
婚姻和家庭是社會的主要支柱,透過婚姻制度可保障家庭的組成、家庭結構及養育後代,因此國際社會都非常重視維護婚姻和家庭。《世界人權宣言》第16條、《歐洲人權公約》第12條、《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3條、《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0條、以及《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第19條等,都提及婚姻是成年男女的締結、維護婚姻作為社會發展的自然和基礎單元,亦提及要保障兒童在家庭中的權利。

父母是香港人心目中的最大英雄

傅丹梅
明光社 助理總幹事
29/03/2012

即將踏入四月的清明節,又是孝子賢孫每年春秋二祭的第一祭,每年政府都要在多段道路實施封路措施以方便市民前往掃墓,可見香港非常重視孝道,其實,最近有一個機構做了一個關於「香港人十大英雄人物及十大英雄事件」問卷調查[1],調查於2012年3月2日至5日以街頭訪問形式進行,共訪問了

新世代的真假「家庭」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6/03/2012

現代家庭的組成十分複雜且多樣化。除透過婚姻締結及血緣關係而成為家人,還有單親的、再婚的、「包二奶養小三」的、同居的,甚至是同性密友互相照顧等另類家庭,難怪連半官方機構在定義「家庭」一詞時,也顯得難以著墨。

為迷霧中的家庭領航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6/03/2012

有人說家庭愈來愈多元化,除了現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下的核心家庭之外;亦有因離婚或喪偶而出現的單親家庭,或父母皆不在,依賴親友照顧小朋友(如爺孫、姑姪或甥舅),以及兄弟姊妹所組成的非核心家庭;此外,更有由異性或同性同居產生的組合,因此,家庭的定義應擺脫過往只限婚姻、血緣或領養這些先決條件而產生的關係

香港家庭須療傷打氣

張勇傑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1/03/2012

近日,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發布最新的本地援交狀況的研究報告,令已沉寂一時的援交新聞再度出現在報章上。該機構一直關注本港的援交青少年問題,亦是本港首批就援交問題進行研究及輔導的社福機構。

被政策遺棄的夾心家庭

沈雅詩
明光社項目主任
22/01/2012

「我們這類家庭,也該算是N無人士罷,既不是業主,又不是公屋住戶,亦沒有領取綜援,好像甚麼『甜頭』也沒有我們的份兒。」鄧先生語帶無奈地說。

40多歲的鄧先生,是香港典型的夾心階層。他是一名維修技工,太太則任職文員,夫婦二人靠著每月合共19,000多元的薪金,養育兩名分別就讀中二及小六的兒子。其中10,000元的租金支出,便佔了他們入息的一半。

侍產假是重視家庭的表現

沈雅詩
明光社項目主任
22/01/2012

任職製作公司的阿佳,是兩子之父,長子今年6歲,次子則21個月大。太太過去兩度懷孕產子,阿佳都有陪伴左右,但礙於公司沒有給予侍產假期,他唯有申請放年假,以便能專心照顧妻兒。

雖則暫時未有計劃當第三任爸爸,但談起政府正牽頭推動向男性員工提供有薪侍產假期,阿佳也舉手贊成。「我個人是十分支持的,因為這三幾天假期實在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