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煥光在朝 慢必何秀蘭勢推同運 立法會選舉後 家庭價值勢危
立法會選舉後,泛民贏票輸議席,幸好保住了關鍵的否決權,民主議題仍有橋頭堡。可家庭價值幾乎全線淪陷,三條極具爭議的條例:《婚姻條例》、《性傾向歧視條例》和《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修訂,一旦於今屆立法會會期開展,以現時立法會內支持同性戀運動和性解放的議員之多,條例隨時在沒有阻礙的情況下通過,令基督徒失去對同性戀說「不」的言論自由,甚至相關的宗教自由,情況令人擔憂。
立法會選舉後,泛民贏票輸議席,幸好保住了關鍵的否決權,民主議題仍有橋頭堡。可家庭價值幾乎全線淪陷,三條極具爭議的條例:《婚姻條例》、《性傾向歧視條例》和《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修訂,一旦於今屆立法會會期開展,以現時立法會內支持同性戀運動和性解放的議員之多,條例隨時在沒有阻礙的情況下通過,令基督徒失去對同性戀說「不」的言論自由,甚至相關的宗教自由,情況令人擔憂。
即將踏入四月的清明節,又是孝子賢孫每年春秋二祭的第一祭,每年政府都要在多段道路實施封路措施以方便市民前往掃墓,可見香港非常重視孝道,其實,最近有一個機構做了一個關於「香港人十大英雄人物及十大英雄事件」問卷調查[1],調查於2012年3月2日至5日以街頭訪問形式進行,共訪問了
經過近三個月的努力,由一眾家長界、宗教界和教育界組成關注家庭倫理的網絡,最終也未能成功邀約三位特首候選人同場出席「家庭友善政策」論壇。
現代家庭的組成十分複雜且多樣化。除透過婚姻締結及血緣關係而成為家人,還有單親的、再婚的、「包二奶養小三」的、同居的,甚至是同性密友互相照顧等另類家庭,難怪連半官方機構在定義「家庭」一詞時,也顯得難以著墨。
有人說家庭愈來愈多元化,除了現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下的核心家庭之外;亦有因離婚或喪偶而出現的單親家庭,或父母皆不在,依賴親友照顧小朋友(如爺孫、姑姪或甥舅),以及兄弟姊妹所組成的非核心家庭;此外,更有由異性或同性同居產生的組合,因此,家庭的定義應擺脫過往只限婚姻、血緣或領養這些先決條件而產生的關係
近日,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發布最新的本地援交狀況的研究報告,令已沉寂一時的援交新聞再度出現在報章上。該機構一直關注本港的援交青少年問題,亦是本港首批就援交問題進行研究及輔導的社福機構。
根據社聯的「香港社會發展指數」調查,香港家庭團結指數持續錄得嚴重倒退。本港離婚率高企、家庭暴力和青少年問題日趨嚴重,但政府投放於支援家庭的資源和社會政策卻未能緊貼需要而轉變。
「我們這類家庭,也該算是N無人士罷,既不是業主,又不是公屋住戶,亦沒有領取綜援,好像甚麼『甜頭』也沒有我們的份兒。」鄧先生語帶無奈地說。
40多歲的鄧先生,是香港典型的夾心階層。他是一名維修技工,太太則任職文員,夫婦二人靠著每月合共19,000多元的薪金,養育兩名分別就讀中二及小六的兒子。其中10,000元的租金支出,便佔了他們入息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