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監情緒學
20/02/2025
膠樽(邵家臻)的離開令香港沉寂已久的公民社會再次泛起一陣漣漪,在社交平台的悼念文章不斷湧現,看到不少人對他真摯的懷念,雖然和他只是點頭之交,而且在一些事情上彼此立場不盡相同,但他是一個值得尊重的辯論對手,因為他願意聆聽,而不是只顧自說自話。
膠樽(邵家臻)的離開令香港沉寂已久的公民社會再次泛起一陣漣漪,在社交平台的悼念文章不斷湧現,看到不少人對他真摯的懷念,雖然和他只是點頭之交,而且在一些事情上彼此立場不盡相同,但他是一個值得尊重的辯論對手,因為他願意聆聽,而不是只顧自說自話。
編輯﹕謝芳
「無論誰因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些微不足道的人中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他決不會得不到他的賞賜。」
《聖經新譯本》〈馬太福音10﹕42〉
早陣子在西門町街頭,坐著一個穿著吊帶背心,手持「求找乾爹」紙牌的妙齡少女,成為城市的熱烈討論。有的說「這太傷風雅吧!」有的說「現今的年青人也太不思進取」,有的更斷言說「這不就是賣身!」雖然,不到兩天,當事人已表明這只不過是為了「業配(業務配合)商品」。紙牌內容:「徵求不需要有錢,只雖要陪我渴酒……」被說成是推銷一種「解酒藥」的另類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