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體育歸於體育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社會運動帶來人與人之間的撕裂;疫情持續對日常生活和海外旅遊探親帶來的不便;選舉制度驟變對政治生態造成的強烈衝擊;以及移民潮對社會和家庭關係帶來的影響,令香港人面對嚴峻的考驗和衝擊,很多過往我們十分珍惜的核心價值,彷彿在我們的手中慢慢溜走,不少人心情抑鬱和患得患失,甚至好像有創傷後遺症一樣,被憤怒、恐懼和迷惘的情緒所控制, 我們失去的實在太多!
民主進程的倒退;參選和被選權被削弱;集會、結社和言論自由的收緊;對不少曾經上街爭取改變的市民來說,外在的形勢和發展與大家的期望有很大的落差,若有所失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更令人憂慮的是大家在不知不覺之中,失去了對我們來說更重要和更寶貴的內心信念和價值。有些事物暫時失去了,將來仍然有機會可以失而復得,但有些事物一旦失去,是無法挽回,只會造成日後的遺憾和悔咎!
過去幾年的社會運動,以及持續了年幾的疫情,對社會和教會都帶來很大的衝擊,疫情嚴重衝擊了教會日常的運作和聚會的模式,而政治環境明顯的收緊,新聞、言論和宗教自由面對的挑戰正不斷增加,對教會來說也是考驗我們的信心、對上帝的忠誠、以及弟兄姊妹之間的真誠和信任的時候。面對令人不安的未來,不少市民和弟兄姊妹可能會選擇移民,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會繼續留下來的畢竟會是大多數,我們必須及早為未來可能出現的考驗作好準備。其實疫情和政情雖然令人困惑,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教會健康情況的一次全身檢查,要我們看清楚自己的問題,盡快對症下藥,亡羊補牢,否則未來若出現更大的挑戰,教會必定會有沒頂之災,後悔亦太遲。
社會的撕裂令人難過,而作為基督徒看到教會和弟兄姊妹之間的撕裂令人更難過!當然,教會和弟兄姊妹之間的所謂合一,並不代表大家對所有問題的看法和做法都一致,這是不可能亦不需要的。而是要問當我們有不同意見的時候,我們的態度和未信的人究竟有沒有分別呢?若果我們對待與自己不同意見的弟兄姊妹是跟隨這個愈來愈不寬容的世界的方式,究竟信仰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我們又如何在未信的人面前作美好的見證呢?
過去幾年隨著社會運動的熾熱,不少牧者和信徒由對政治十分冷淡,漸漸、甚至有些是忽然變得十分投入,更將政治看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份,凌駕了信仰、友情、親情和弟兄姊妹之情。將一些與自己政見不同的親友和弟兄姊妹視為壞人、敵人、甚至應被咒詛、死不足惜的人!黃色藍色往往比常識和認識更重要,有些人在政治上不願意與一些較極端的人士割席,就算不完全認同他們一些較激進的行為亦不離不棄,但對於一些認識多年,甚至關係密切的朋友和弟兄姊妹,卻可以因為對一句說話、一份聲明、一次行動的不同意見便立即割席,絕交,實在十分之可惜。
過去一年,大家有沒有為了一時的不滿、怒火、甚至義憤,講了或做了一些傷害了自己和其他人的事呢?大家在做任何決定、講任何說話之前,有沒有先好好坐下來計算代價呢?還是為了做一分鐘英雄;為了一時的衝動;或者為了出一啖氣,而做了一些會令自己後悔、或者自投羅網、作繭自縛的事呢?
路加福音十四章28至32節提醒大家「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
當然,講了一些話、做了一些事,為自己帶來麻煩,並不等於一定就是做錯了,因為,很多時做應該做的事,講應該講的說話,都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但馬太福音五章37節亦提醒我們,「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我們是否說一些話,做一件事不能單憑後果來決定,而是要跟隨主的心意,不能違背一個信徒應有的原則。 那麼路加福音十四章想提醒我們甚麼呢?我想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計算代價,權衡輕重,懂得分辨甚麼是不能不做,以及避免無謂犧牲,誤己誤人。
香港回歸轉眼已經23年,今年才大學畢業的一批,絕大部份都是回歸之後才出生的一代,對他們來說,回歸前後的轉變,可說是沒有甚麼切身的體會。作為第五、第六代的香港人,他們很多價值觀和集體回憶,與之前幾代的香港人有天淵之別,這個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客觀現實,能否互相接納和理解,是代與代之間的鴻溝有多闊的問題。
《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
(I Love You, but I Hate Your Politics: How to Protect Your Intimate Relationships in a Poisonous Partisa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