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與死的距離
只是數十秒之間,就成為生與死的距離。
何解移民後還敢於再生第三個?
我育有三名女兒,大女今年11歲、二女8歲,在香港出生,細女在2020年8月在新西蘭出世,現時未足半歲。
一瞬即逝的機遇
12歲肌肉萎縮男孩「蝸牛仔」 化身YouTuber拍片︰有限生命裡體會更多 |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29-12-2020) |
我出生之前可以感到疼痛啊
教育不是頭腦而是生命工程
深受中神師生敬重的楊醫離開我們返回天家了,許多人在臉書上不斷流露對他的懷念,對於一個終身委身在神學教育的牧者來說,楊醫已無遺憾,覺得遺憾的是那些以後再沒有機會親身聆聽他分享、和與他閒話家常的校友和弟兄姊妹。
在爭論不休的香港,楊醫是一個很少受到負面批評的牧者,相信接觸過他的人都會被他的溫柔、謙卑、堅定和睿智所感動和激勵。更讓人深深體會到教育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傳遞知識,而是傳遞生命,老師能夠給予學生最珍貴的禮物不是學術成績而是做人的態度,教育最重要不是改造頭腦而是陶造生命的工程。
香港教育的失敗在於我們過份著重成績,所培育的精英不少都是高分低能,因為成績好,恃著自己「IQ高」、「好打得」而目中無人,誰不知這卻是「EQ低」、「冇人性」的表現:當然不是說他們殘忍那種「冇人性」,而是他們往往缺乏同理心、沒有「人情味」,以為不同意他們的人都是因為愚蠢、有偏見、缺乏反省能力,誰不知最不懂得反省往往是那些自以為是的精英。不幸的是我們的教育若仍然停留在成績至上、文憑至上的心態,要改變現況談何容易!
留與墮的抉擇 反思生命的價值
由明光社主辦,小小生命及喜樂生命協辦的「留與墮的抉擇」活動於8月6日透過網上平台舉行,藉真實個案改篇的《愛.生命》微電影系列〈責任〉探討生命意義。當晚有幸邀請到小小生命發起人杜慧妍小姐任分享嘉賓,活動有57位朋友參與。
創造、進化與智慧設計
生命的起源關乎生存和死亡的意義,10月3日,應用倫理課程2019的第一堂,主題是「創造、進化與智慧設計」,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關啟文與參加者分享他對創造、進化論和智慧設計的思考。
講起「性」,你想到甚麼?
朋友們一直對於我的工作範疇甚感興趣,特別是新認識的朋友。多年前的一個晚宴令我有頗深刻的印象,在晚宴開始前,大家通常會與坐在附近的人交談一番,打發時間。我簡短地介紹自己,期間提及我的主要工作是到學校主持性教育講座,幾位男士聽罷瞪大眼睛,連眼珠都快要掉下來,嘴角強忍著神秘的笑意。
基督宗教尋珍之旅系列
靈修,對基督徒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從決志歸主一刻開始,便會有不少信徒告訴你,做了基督徒之後,除了要加入教會敬拜神,過教會的團契生活外,個人方面亦要開始有靈修生活。更正教的信徒比較熟悉以默想經文來靈修,但原來,靈修的意義非常豐富,亦有不同的方式進行靈修,以經文默想只是眾多形式中的其中一種。1月11日的晚上,彭順強博士帶領大家去發掘「靈修」這一座寶庫,從中去體會不同的靈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