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子女交代再婚決定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中心,甚至全部。父母不論是離異或是再婚,對孩子而言都是重大的家庭危機,為他們帶來許多負面的情緒和心理壓力。父母離婚,對子女是一個震撼,再婚則是另一個震撼。子女很不容易適應了父母分開的事實及新生活模式,再婚令他們要再次面對無法預計的未來,他們內心充滿恐懼及焦慮,卻無法表達出來。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中心,甚至全部。父母不論是離異或是再婚,對孩子而言都是重大的家庭危機,為他們帶來許多負面的情緒和心理壓力。父母離婚,對子女是一個震撼,再婚則是另一個震撼。子女很不容易適應了父母分開的事實及新生活模式,再婚令他們要再次面對無法預計的未來,他們內心充滿恐懼及焦慮,卻無法表達出來。
不論是離婚爸爸或媽媽都會面對照顧子女的問題,作為單親爸爸,當女兒仍在入學前或讀幼稚園的時候,無論是幫她冲涼,抑或是外出時帶她去廁所,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大部份爸爸也反映,在整體照顧上,還是可以應付的。
全民同心抗疫十分重要,不過,當抗疫成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目標便會本末倒置。因為抗疫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標,抗疫是為了保障市民的健康和性命,避免受病毒感染,不過,身體健康固然重要,但心靈和靈性的健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生的意義等等,其實亦十分重要。
最近一宗懷疑因為要長期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家人而導致的倫常慘劇令人悲痛,亦提醒我們,在大半年的抗疫過程之中,除了不少市民因為抗疫疲勞,蠢蠢欲動之外,其實有更多隱藏的社會問題可能隨時爆發,有很多極需關心和支援的群體被忽略了。
例如一些家中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長期病患、腦退化、以及精神或情緒問題,需要小心照顧的成人,由於疫情緣故,學校停課,許多日間中心、庇護工場停開,於是這些有需要的人士只能長期留在家中,令照顧者身心俱疲,成為困獸鬥。防疫愈嚴謹,他們的困境就愈嚴峻。
教會和基督教機構不是一般的商業機構,但在法律上的責任也和一般機構也沒有太大的分別。面對嚴峻的疫情,基督教機構面對的壓力絕對不少,服務停頓、裁員減薪、甚至結束都是毋須感到意外的事。不過,同樣面對困難和挑戰,作為信徒群體,應該有不同的表現。
當機構因為服務停頓、收入和奉獻大幅下降,財政面臨危機的時候,若果真的希望同工能共度時艱的話,便應該主動提高透明度和加強溝通。例如預計收入在未來有重大改變,儲備不足以應付三個月至半年的開支的話,便應及早讓員工明白實際情況,加強危機意識。以及早些透露不同的應對方案,例如大家是否需要減薪?是否願意凍薪?在甚麼情況之下需要放無薪假?會否削減現有的福利、需不需要重整架構、裁員、甚至要遣散和結束呢?
COVID-19肺炎大流行,疫症席捲全球;整個世界翻天覆地,各國進入作戰狀態。人類免疫系統與冠狀病毒對壘,彼此掙扎求存,觸發全球骨牌效應。無論在醫療、經濟、政治、外交、科技,或民族的社會文化及傳統差異等,皆觸發了更深更廣的討論、檢視及爭議;更遑論在疫症中,首當其衝的醫療資源運用優次等重要人道議題。
受社會運動、疫症的雙重打擊,政府公佈今年3至5月的失業率為5.9%,較去年同期的2.8%大幅的攀升。
政府派10,000元,大家想好了怎樣用嗎?如果你本身工作和收入穩定,應該積極考慮一下使用這些額外的收入去祝福更多有需要的群體。將十分之一、甚至更多奉獻支持一些在疫情期間仍然努力去服侍他人的機構,透過她們去祝福更多的人。真正富有的不是那些只是將錢放在銀行、埋在沙堆的人,而是懂得好好運用的管家。瑪拉基書三章10節:「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這段經文提醒所有信徒要努力學習實踐十一奉獻,其實也是教導我們如何領受更多的祝福。
因為疫情的緣故,為保障講員及參加者的健康,3月24日的「離婚的法理情」講座改於網上舉辦,有30多位參加者透過網上系統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