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寧教人打仔,莫教人……
陳永浩、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高級研究員
27/09/2016
在中國傳統社會裡,婚姻不單是人生大事,更是社會制度的根本。結婚不單是兩個家族的事,更有權衡利益、連結關係及傳宗接代等功能。在三綱五常等禮儀、制度和道德規範下,婚姻大事必須有「父母之命」。
聖經中的人倫關係反思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2/09/2016
從法律層面來說,把家人及親屬的定義界定清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這牽涉到權益及義務。在現今香港,除了與子女或婚姻相關的法律責任外,在其他親屬關係上,即使沒有盡責,甚至「失職」,都不必受到法律制裁,頂多只是承受社會的輿論;反觀聖經的教導,卻比較著重親屬之間的責任。
尊重子女比進名牌學府更重要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2/08/2016
有報導指今年書展有不少新書與教養子女有關,其中一本由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昔日的女歌手陳美齡所撰寫,備受傳媒關注的《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光看這個書名,便足以吸引不少望子成龍的父母對此書趨之若鶩。
《三人行》——「自以為是」的不同面貌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1/07/2016
《三人行》是一套高調談論道德及人性盲點的電影。早在《三人行》在香港正式上演之前,導演杜琪峯及監製游乃海便已向傳媒表明此片的場景雖為醫院,但反映的其實是社會的縮影。在這前設之下,筆者便明白了為何這間醫院沒有把悍匪、瘋子或植物人一一隔離,因為在現實中,你或許平時看不到他們,但他們卻真實地與你共存在同一個社會。
由各盡其職,到各自表述,再到…
陳永浩、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高級研究員
15/06/2016
經過了這些年,「撕裂」仿似成為了香港的代名詞。我們的社會,以往人人各盡其職,現在變成各自表述,甚或只顧「圍爐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