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基督教會活石堂石梨堂︰食物展關懷

11/07/2011

常言道「施比受更為有福」,這句話套用在教會的社關事工上,同樣適用。以基督教會活石堂石梨堂為例,堂會自從2009年9月成為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愛心糧倉」的伙伴教會後,弟兄姊妹的愛心和投入度都有所提升,更有受惠者因而決志信主,令教會人數不斷增長。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社教不分離 關注停不了

11/07/2011

打從1954年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成立以來,該會便一直關注社會公義、和平、人權、自由、民生等課題,因此經常就政府的政策給予意見及回應,例如政制發展(包括支持雙普選)、特首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種族歧視法案等;此外,協進會也不時倡導、推動及參與和社會民生有關的活動,如就全球化、全民退休保障等議題作出討論和爭取。

北宣︰成為使命教會 活出使命人生

11/07/2011

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在社關牧養方面的工作,可謂做得相當積極及多樣化,由祈禱、社會服務以至社關神學課程,都是指向該堂會未來五年的目標——「成為使命教會活出使命人生」。
 

城市睦福團契︰顧念貧困家庭

11/07/2011

「宣揚基督仁愛,顧念貧困家庭;建立和平之子,同盼和睦之城。」是城市睦福團契的使命宣言。
 
在1983年成立的睦福,前身是「香港木屋區福音團契」,初期主要從事社會邊緣家庭的救急扶貧工作,致力為當時香港不同寮屋區居民提供全人關懷服務。
 

工業福音團契︰關心賭徒全人需要

11/07/2011

有見本港賭風愈來愈熾熱,不少職業司機都染有賭博惡習,工業福音團契遂於2001年成立香港第一個戒賭輔導中心——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幫助賭徒及其家人處理賭博引起的各種問題。

戒賭中心特別建構及推行「六重」戒賭復康計劃,透過互助小組、治療課程、牧靈聚會及協康助務等,幫助賭徒戒除賭博癮好,修復與親友的關係,進而發揮自己,助人自助。

借了肚,卻借不了親情

16/11/2010

自胚胎學家Robet Edwards及婦科醫生Patrick Steptoe合作,於1978年7月25日誕生了全世界首名「試管嬰兒」布朗之後,各種「人工受孕」的方法應運而生。這除了為很多原來無法生育的夫婦帶來生兒育女的希望外,「試管嬰兒」之父也憑著對研究人類不育問題的貢獻奪得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關心,由認識開始

20/09/2010

1.甚麼是性傾向?

性傾向是指人在「性和愛」方面明顯地持續受某一性別或某一形式的吸引和感到渴求。對象是異性,為異性戀;對象是同性,為同性戀;對象是同性和異性均可,為雙性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