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動漫節許願

馮國強    |    明光社牧養主任
10/08/2007

又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動漫節。一貫的迫爆擠擁和清晨排隊、年銷攤位格調展位、外加性感卡通造型少女並奪目蜘蛛俠,在連內地漫畫也於次日賣斷市的蜂擁熱辣下,共創炎熱高溫下之港式潮流漫畫大買賣。商業、潮流、熱辣、傳媒、年青人,相對於香港書展的知性和閱讀味,動漫節或更接近香港的城市性格和庶民節拍——青少年人尤然。

禁止同性在公眾地方肛交 = 性傾向歧視?

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文化)
27/07/2007

終審法院於2007年7月20日裁定,禁止同性在非私下場合肛交的法例,帶有性傾向歧視成分,是違反《基本法》及《人權法》的。事件是一對分別30歲及19歲的男子於荃灣汀九橋於私家車內進行肛交,及後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第118F條,他們被控在非私下的場合作出肛交行為。惟裁判法院以案件違憲為理由,撤銷控罪,律政司後來向終審法院上訴。
 

我有多少個爸媽?誰又是我的爸媽?

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文化)
20/07/2007

「兩個爸爸」、「兩個媽媽」的家庭在已通過同性婚姻法或同性家庭領養法等相關法例的國家,雖然不是十分普遍,但也絕不罕見。但最近我們卻接連的聽到有「三個爸媽」的家庭出現,究竟這是一個甚麼「家庭」?「家庭」在社會扮演著甚麼角色?它的定義有需要改寫嗎?
 

放眼大專生世界

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文化)
16/07/2007

他們只愛「玩」,是享樂主義的支持者;
他們只愛「錢」,著重物質享受過於一切;
他們只愛「自己」,對社會、對鄰舍、對周遭漠不關心;
他們不只要「愛」,在愛中也「亂愛」,責任、承諾、尊重均欠缺。
 

美的生命、活的倫理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7/2007

  這是一個現實的年代,人們越來越重視即時的回報,一年也太久,只爭朝夕!對於生命,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快樂,個人的滿足,性毋須留待婚姻,更毋須等待成熟,性與愛、與婚姻和家庭的分家,為生命帶來很多的衝擊,倫理價值對很多人來說是包袱、是落伍的代名詞。
 

認同‧速度‧空間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7/2007

4男1女初中生集體性交[1]、未夠16歲人士懷疑在濫藥後進行兩男一女性行為,過程更被人用手機拍下等[2],再加上近期涉及青少年

誰的道德?哪裡的界線?

訪問:陳燕萍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16/07/2007

黃讚雄(Eric)是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的幹事,他有逾20年的企業傳訊及傳媒經驗,曾為多家國際企業提供顧問服務。

風雨同路見真心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7/2007

前言:
  五月的中大學生報事件,由於坊間出現很多關於明光社的謠言,於是接受了《壹週刊》的訪問,希望澄清一些誤會,卻成為我在明光社近八年來面對最敵意的訪問,對今時今日的所謂記者的操守嘆為觀止!不過,今期《燭光網絡》選擇自己訪問自己,不是因為怕了記者,而是因為我仍然十分懷念當記者的日子。
 

挑戰倫理? 倫理挑戰!

訪問: 陳燕萍 郭卓靈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拓展及教育)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6/07/2007

身處風氣和潮流轉變極快的社會之中,信徒的生命倫理觀或多或少會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教會除了教導聖經真理外,還會要求會眾將所學的道理融合於生活裡,教牧在教導上究竟遇到了什麼困難?基督教倫理觀如何能在信徒群體中得以鞏固?如何在社會更加體現這倫理觀?我們分別訪問了何志滌牧師、羅錫為牧師和李耀全牧師,分享他們在教會牧養信徒,處理有關生命倫理問題的經驗。

貧窮不是永遠

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政策研究)
16/07/2007

說到香港基層人士的倫理道德價值觀,三位服事本地基層人士多年的基督徒,不約而同嘆謂,他們關注的只有一字──「錢」。這並非說基層人士都貪財成性,事實上,在拜金主義極重的香港地,很多人都會為眼前的財寶而動容,只是基層人士在極其欠缺之下,因貧窮而失去的,以及所受的影響,很多時也不足為外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