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2007年5月3日,多份香港報章的港聞版都報道一名二十二歲的楊姓少女,疑慘遭精神病發母親放火燒死的家庭悲劇,某幾份暢銷報章將這則新聞用作頭條,還大字標題及附上一幅楊女被急救的大相片,相中人全身被薰黑,部分身體組織燒成炭,衣服亦被燒成碎布貼在身上,甚至清楚看見其右手被嚴重燒傷,皮開肉裂,看見相片,令人非常心痛!試想想死者是你的親友,當你看見報紙上的照片,你有何感受?相信,一定比不認識當時人的局
10年吶喊終不悔 一點明光抗洪流
堅持吶喊,坦然面對一切攻擊
最寂寞的人是對著空曠的荒野大聲疾呼而只聽到自己回聲的吶喊者,像一些精神病患者一樣自言自語,不在乎(而事實上亦沒有)任何回應,幸好我們不是!過去十年,明光社在香港這個經濟繁榮但心靈貧乏的「荒野」,就像一個大聲疾呼的吶喊者,堅持一些在某些自認「開明」人士眼中的「保守」價值,但值得感恩的其實我們原來有不少的支持者,我們並不寂寞!
以柔制剛
樓曾瑞,上海出生,12歲來港,完成預科後獲獎學金往美國唸大學,完成碩士後由於對青少年工作有負擔,回港教書,二十年前任迦密主恩中學創校校長,將於今年暑假後退休。樓校長在明光社創立時已是董事,2000年開始擔任主席。
一切從關心青少年開始
為傳媒的「藍天」打打氣 . . .
為傳媒的「藍天」打打氣......
過去一年,傳媒發生了:
澳門槍聲的啟示
賭業的發展,究竟是否可以幫助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沒有人再問了──自從澳門的賭業收益,超越拉斯維加斯之後,亞洲地區政府討論的,是如何以最快的快速度,分得一塊「肥豬肉」。「賭」與「不賭」,已經不是太重要。
但澳門的槍聲,是否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積極去發展一個幾乎不勞而獲的營生體系,對地區經濟而言,是否一個長遠而又健康的發展方向?
「反對政府放寬播放博彩廣告」聲明
對廣管局在未經諮詢之下放寬播放賽馬及博彩廣告的細則,本聯盟深表失望和憤怒。
廣管局2007/04/21批准有關賭博產品及服務廣告規定的相應修訂建議,容許電視及電台根據最新修訂的《博彩稅(修訂)條例2006》播放賽馬博彩廣告,只禁止此類廣告在每日4pm-8:30pm於電子媒體,或在以18歲以下年輕人為對象的電視或電台節目中播出,本聯盟深表失望和憤怒:
美國同性戀運動發展對香港的啟示
今年一月,明光社、香港性文化學會、維護家庭聯盟聯合邀請美國聯合辯護基金Alliance Defense Fund的兩位律師Glen Lavy 和Jeffery Ventrella到香港,與教會領袖及法律界人士分享歐美同性戀運動的情況,以及分享他們在美國介入同性戀運動訴訟的經驗。
《同志‧戀人》事件起始及回應
日前香港電台信譽良好,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的「王牌」電視節目《鏗鏘集》其中一集被廣播事務管理局裁定「報道內容不公、不完整和偏袒同性戀,產生鼓吹接受同性婚姻的效果」。此事在社會引起極多討論,時事評論員均紛紛撰文表達意見、不少市民亦透過去信政府部門,以示對廣管局裁決的支持或反對。
天性愛美麗……願可以改頭換面?
數年前,瘦身纖體行業看準了人們愛美的心理,以大量的電視瘦身特輯及雜誌廣告,締造「瘦即是美、即是健康」的風潮,向大眾宣傳纖型計劃的成功案例及血淚史,更提供各式各樣的纖體療程及計劃,打響了如意算盤,賺得盤滿砵滿。
整容潮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