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回應政府改變賽馬博彩稅的建議

07/04/2006

政府建議將賽馬博彩稅制改為按毛利徵稅,馬會在首三年包底80億元,大額投注者可獲回扣,值得肯定的是馬會不再堅持在暑假加開五天賽馬日,而新建議的折扣回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馬會與外圍競爭,不過政府提出的方案能否有效打擊外圍,本社則深表懷疑。為此,對於馬會的建議,本社有以下回應:

遲來的「早熟」?!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3/03/2006

推行性教育,常常聽到老師或導師說缺乏教材,又怕學生「嗌悶」,所以本期網絡向各負責性教育的導師推介一套可供學生欣賞兼討論的電影,就是由薛凱琪和房祖名主演,爾冬陞執導的《早熟》。
 

從21克到六塊錢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
23/03/2006

據說「靈魂由軀殼飄逝後,枯萎的肉身不多不少共輕了21克」,基於這個傳說,兩年前一齣電影《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的電影,探討生命價值的問題。
 

一份友情 救了一命

傅丹梅    |    明光社署理助理總幹事
23/03/2006

人物專訪:雪兒(假名) 

墮胎的倫理反思

洪子雲       |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性文化學會副主席
23/03/2006

有關墮胎的倫理探討,Barbara MacKinnon在他Ethics: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Issues第九章中介紹了兩個倫理學中常討論的角度:效益主義及權利角度。[1]

活著就是希望

傅丹梅    |    署理助理總幹事
23/03/2006

相信大家與我一樣,難以想像在經濟如此富裕的香港,墮胎率竟屬全球之冠,而自殺率更高過全球的平均數,香港平均每十萬人中約有18.6人自殺,而全球平均每十萬人中約有14.5人自殺。自殺及墮胎是社會病態的反映,亦是輕視生命的結果。

「基督徒看自殺和墮胎」調查結果

23/03/2006

明光社在今年二月就基督徒看自殺和墮胎進行簡單的問卷調查,了解基督徒社群對此課題的意見。不過,是次調查只訪問與本社同工有聯繫之基督徒,絕不能有效反映基督徒社群對自殺和墮胎的整體意見,數據只供參考,請不要隨便引用。    

墮胎無價?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3/03/2006

墮胎是一個錯綜複雜的議題,亦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探討。例如在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對中國人來說,胎兒很多時會被看為有生命的獨立個體,所以若孕婦不幸去世,會稱之為「一屍兩命」。同一觀念下,墮胎就等同奪走生命,與殺人無異。然而,從法律角度來看,胎兒並不是人,法律上「活生生的人」有兩大基本條件:完全脫離母體並擁有一套獨立的循環系統。所以非法墮胎並非謀殺,而是另一條獨立的罪行--- 墮胎罪。

從基督教信仰看自殺

楊慶球博士    |    中國神學院教授 | 明光社董事
23/03/2006

2002 年3月17日,一個尋常的星期日,在長洲島上,有三位年齡14、15歲的青少年透過「燒炭」來結束生命。今年1月先後有兩位教師自殺,這些事件在社會帶來極大的震撼和迴響。據政府統計,98年自殺個案為868宗;99年882宗;00年915宗;01年988宗,即每十萬人有14.1個人自殺,其中男性佔六成。

「留」與「墮」的抉擇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3/03/2006

隨著現代醫學發展,墮胎手術已變得十分乾淨俐落,最近英國更發展至只要懷孕不足九週,便可在家中安全墮胎(都市日報,17/02/2006)。儘管如此,對墮胎的爭議仍持續著,而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墮胎,本期燭光網絡訪問了三位資深輔導員,希望讀者能從另一角度看輔導墮胎工作和前線輔導員對墮胎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