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扭曲了的「性」
編輯邀稿時,為這篇文章點出香港時下性氾濫的背境﹕「香港人越來越開放談性,但與此同時傳媒及互聯網商亦看準性慾擴張所帶來的商機,而以不同形式提供色情資訊,雜誌隨書附送性感女郎小冊子,報紙有嫖妓指南,有線電視有成人電台等等。香港社會越來越性開放及強調沒有底線的多元性愛文化,這怎樣影響香港信徒呢﹖信徒如何自處呢﹖」
沒有開始過的教會性教育
編者按︰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Teen Aids)是一個專門向青少年推行性教育及愛滋病教育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機構。她的服務對象是青少年、包括其家長、老師、社工及有關之專業工作者。宗旨是通過遊戲及藝術向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及愛滋病教育,讓青少年能健康自信地成長,並能面對性及愛滋病等各種疑惑。
青少年性教育熱線響過不停,電話的另一端是一把斯文、敏感的男聲︰「你是基督徒嗎?」
同性戀問題之一些感想
一天下午我正在教會的辦公室預備講章,從Laguna Honde醫院打來的電話找我說一位患了愛滋病的病人急需找一個懂華語的牧師談談。於是我便立即駕車到Laguna Honde醫院,找到病人所住的那層病房,裏面躺著數十個病人,都是非常孱弱的愛滋病病人,整個病房都充滿著一種說不出的愁雲。
熾熱的同志運動與冰封的教會回應
編者按︰從香港80年代的同性戀非刑事化個別事件的爭論,到今日同志組織有系統的平等權利運動,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同志運動的發展只會更有果效及更具規模。反觀教會對同性戀問題的回應卻由80年代的同心及多方位回應,到今日的冷淡沉寂,未來情況是怎樣便要視乎您的回應。
同性戀運動的反思
反性傾向歧視法案是不寬容:論基督徒學會的四大盲點
就反性傾向歧視法案的問題,明光社與香港基督徒學會持相反的立場,前者反對,後者贊成。
性傾向歧視法例的反思
去年十二月明光社出席一個由立法局民政事務委員會召開的性傾向歧視條例會議,與會的有一個大學教授及14個團體,包括12個支持同性戀及雙性戀的團體(以下簡稱支持團體),而當中有三個是基督教團體。
切勿遲疑 讓他們聽到您們的呼聲
編者按︰去年十二月立法會就性傾向歧視問題召開會議,會後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決定成立一個四人「研究性傾向歧視問題小組委員會」跟進性傾向歧視問題。以下是該委員會的名單,當中除了蔡素玉議員外,其他三名委員會都在去年立法會選舉前向同志組織表態支持同性戀者。而何秀蘭、劉慧卿及陳偉業議員更在去年立法會選舉前被香港同志聯席會議選為「推介候選人」,其餘兩位「推介候選人」為陳婉嫻及劉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