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漫畫論壇 腥風血雨染江湖

吳永康   |   明光社研究幹事
30/09/2001

上期漫畫論壇提及香港漫畫主要以武打格鬥為故事發展要素,今期論壇集中研究香港「江湖漫畫」。所謂江湖漫畫是指那些以黑社會間鬥爭為故事背景的漫畫,而「古惑仔」便是江湖漫畫中較多人認識的一本。1

暴力漫畫中的社會

江湖漫畫中的香港社會是一個以黑社會為主導的社會,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黑幫盤踞,一如現實漫畫中的黑幫在區內經營非法勾當,例如販賣搖頭丸、翻版碟、經營色情架步等等,非法勾當被看為是個人膽色的表現。

黑幫之間沒有所謂正派邪派的對立,只有面子及利益衝突。那個社會只有江湖規矩,沒有法紀、且連警察也受到黑幫首領的操控。黑道裡一切衝突全部都是透過講數、仇殺來解決,仇殺的後果亦只是黑幫間的恩怨情仇問題,沒完沒了的報復使那個社會充滿危機。

這類漫畫中的「英雄」都是黑幫頭目,作者多數從三方面表現英雄的權力,第一、武功及斬人時表現出的膽色,結黨及武力不單能化解衝突,更能表現男性的威武及獲取別人尊重成為領袖。第二、勢力範圍,第三、男性性能力及女人。

與其他港產武打漫畫不同,江湖漫畫的故事情節有它的真實性,但同時亦把黑幫在香港社會中的影響力放大。或許影響青少年人較深的會是自我價值的基礎及故事中解決衝突的方法。
暴力漫畫中怎樣描繪暴力

江湖漫畫中的暴力場面主要是集體毆鬥,主角通常都能以一敵十的把一眾嘍囉斬得肢離破碎,而為了突出主角的魅力,作者通常會安排單打獨鬥。漫畫裡,打鬥場面都是以刀劍之爭為主,甚少拳腳交加。可想而知,漫畫裡的血腥程度是相當駭人的,爆頭、斷頭、斷肢差不多每一本江湖漫畫都有。一如以往,這類漫畫到今天仍不時出現虐殺的場面,例如以燒熱了的炭倒在活人的身上。

漫畫中的語言暴力及黑幫用語令暴力場面更震撼,例如「我地收佢皮,?R佢旗」、「殺呀!炒x起xx格屎」、「劈佢!劈x死班xx仔」。對白以外更有旁白描述暴力場面,例如「人若犯我、殺x死人」「江湖人享受暴力中血脈奔騰的感覺,衝衝殺殺...」。請不要輕看這些語言:很多時令人情緒失控便是這些語言暴力。

大致上江湖漫畫武鬥場面都跳不出港式漫畫中的打鬥格局,每格漫畫都是刀來刀往、血肉橫飛,我不相信有太多讀者會喜歡看這一類暴力場面。以暴力為賣點的中譯日本漫畫數目不多,近期廣為香港漫畫迷歡迎的是井上三太的《Tokyo Tribe2》。作者處理暴力的手法有點像電影《天生殺人狂》(The Natural Born Killer)、《危險人物》(Pulp Fiction)及《殺出個黎明》(From Dusk Till Dawn),刻意把暴力過程浪漫化。從這個角度看,香港的江湖漫畫的影響力是較低的。

關於江湖漫畫的三點

不過有三點關於江湖漫畫值得家長及老師注意,第一、有部份漫畫扭曲了毒品的能力,在斬人之前食搖頭丸、吸大麻會令人亢奮及壯膽。第二、漫畫商把故事中主角使用的刀及武器製成紀念品發售及贈送。這不單增加了年青讀者對故事的代入感,面對衝突又手執武器時難保青少年人不會模仿漫畫中的角色。第三、對女性的性暴力,強姦甚至是輪姦是江湖漫畫中的一個元素。有部分江湖漫畫更有大量色情場所及色情電話的廣告。

雖然暴力漫畫與青少年暴力行為未必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兩者卻有「催化」關係2。香港考試升學制度製造了很多「失敗者」,他們在當中不單要承受挫敗,更要背負制度給他們的價值標籤,而日益複雜的家庭問題令問題青年越來越多。這類年青人的怨氣是要疏導的,我們亦要留意青少年人所接受的意識。近期年青人暴力案件的犯案手法,能否催化我們加緊留意年青人的讀物呢?
 

  1. 現時在書報攤有售的江湖漫畫有「超級紅棍王」、「火武燿揚」、「燿武揚威」、「火武英雄」、「江湖大家族」、「古惑仔」等。

 

  1. 黃成榮博士,《童黨事件(514殺人案)的再思與啟示》,收編於余非編著的《514童黨殺人事件-給「閱讀報告」另一種選擇》頁75-91。

 

相關文章

序:摸著石頭過潮流

潮流達人入門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1/10/2023

「青年人潮甚麼?一知半解啦!」作為家長、老師、導師和青少年牧者,要貼近潮流談何容易,但若不了解潮流而想和年青人溝通更不容易,因此,為了愛、為了關心,嘗試摸著石頭踏入潮流之中,更多認識年青一代面對的世界和衝擊,是拉近彼此的距離,跨過一些溝通障礙的有效方法。

提起斜槓、躺平、抖音、selfie(自拍)、後宮遊戲、異世界和《鏈鋸人》等等,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或者大家的了解程度又是否足以和年青人打開話匣子呢?為了協助大家可以在令人眼花撩亂的潮流世界之中找到一些焦點,本書主要會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的同工在學校推動傳媒教育的時候,較多接觸的話題,以及當中引申出來的一些生活信念和態度,其實,年青人的喜好,與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想了解他們,就要了解這些潮流背後反映的世界。

潮流可以是洪水,將掉以輕心的人一下子沖走,但潮流也可以是激流,讓身處其中的人享受漂流的樂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潮流亦然,與其因為不了解而擔心、憂慮,不如多些探索、領略,既能認識流行文化,又可以享受與年青人更易溝通的樂趣,當然,這本小書不過是一個引子,若大家想了解更多,可以瀏覽明光社的網頁,或邀請我們的同工主領相關的講座,讓我們與年青一代一起開展潮流之旅。

存在的理由——從《鏈鋸人》看意義失落的一代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7/01/2023

人渴望深度、渴望自由、渴望自我實現、渴望自己的生命有意義。人有很多渴望的事情,所以喜歡發夢,會有夢想,而這些都是人內心深處的渴求。一個人發夢會被人們嘲笑,因為認為他不切實際,而所謂的實際,就是基於現實狀況的考量而覺得能夠做到的事。發夢就是自吹自擂,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當中,盡是在想一些不切合現實狀況的事情。有人說,貧窮限制了人的想像,因為沒錢就甚麼也不敢想;也有人說不敢想像也會令人貧窮,因為一些人不敢發夢,導致自己貧窮。但無論哪一種說法,最終都歸於一個方向,就是貧窮與否,以及與金錢有關的問題。

《鏈鋸人》是自2018年12月開始在日本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連載的漫畫,它獲得漫畫介紹導覽書《這本漫畫真厲害!》2021年版選為男生篇最受好評漫畫的第一名,該漫畫現時的累計發行量更超過二千萬冊。2020年底製作單位宣佈《鏈鋸人》將會動畫化後,消息一出更令不少動漫迷興奮不已,非常期待。動畫第一集在2022年10月在串流平台上架,平台將它評為適合16歲以上觀眾收看,並註明有暴力內容。《鏈鋸人》動畫化前夕,已引起高度討論,因它有別於少年漫畫高舉「友情、努力、勝利」的一貫風格,而且其主題曲更是知名音樂創作人米津玄師的作品,使人充滿期待。[1] 它廣受歡迎,或多或少反映了這個故事能引發讀者、觀眾共鳴。

《鏈鋸人》的世界被設定為人類與惡魔共存的世界,人類需要不斷對抗惡魔,所以會有隸屬於政府的公安惡魔獵人,亦有民間的惡魔獵人,弔詭的是,人類為了對抗惡魔,亦需要借助惡魔的力量並與惡魔訂立契約,有關契約是必須遵守的,主角淀治與鏈鋸惡魔訂立契約後,變成了鏈鋸人。

一個「及齡」且絕望的時代
「及齡的世界」(world come of age)是神學家潘霍華在形容一個經過啟蒙運動後、開始「世俗化」的時代所用的詞語,[2] 亦即人們不再需要宗教去解釋任何的事物,不需要宗教提供任何的答案。而這個時代,便是一個「意義喪失」的時代,就如尼采指出啟蒙運動帶來的影響,就是人類陷入了「虛無」的局面,再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鏈鋸人》中的淀治一開始所面對的處境和生活都非常悽慘,不但父母雙亡,並且背負著父親遺留下來的巨額債務,他甚至為此賣掉身上的部份器官,但都未能還清債務。他最喜歡的時間就是睡覺的時間,因為睡覺令他不會感受到飢餓,睡覺時還可以發夢,可以夢到他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淀治曾一度不想生存下去,但當他遇上鏈鋸惡魔波奇塔後,對牠日漸產生了感情,甚至願意讓波奇塔奪取他的身體。

明光社

淀治身處一個絕望的生活環境、絕望的世界,當感到絕望之際,他遇上了波奇塔。雖然不能改變生活環境,但多了一個像寵物一樣的伙伴,他可以與牠分享他發的夢,而波奇塔也非常喜歡聽淀治訴說夢境。

現實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是殘酷的,就如地獄一樣,所以有人會追求幻想的世界、虛擬的世界、自己可掌握的世界,在當中尋找意義。當人失去存在意義,就會陷入一種名為「存在的挫折」的困境,當人失去了指引和目標,便會開始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甚麼、想做些甚麼,然後失落感便隨之而來[3] 或許再想想,可能會認為死亡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就如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因為死了便不用再想了,或許有些人的人生目標就是最低限度的活著就可以了。

哲學家Albert Camus指出,這個世界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就是自殺的問題,而自殺的問題,就是存在意義的問題。[4] 香港近年來的自殺問題愈來愈嚴重,而當中以學童和長者的自殺情況最為社會關注。在2016年3月,九天內便發生六宗學生自殺事件;[5] 2016至2018年間,共有59名兒童死於自殺,有報告指最多自殺學童因學業壓力而輕生;[6] 在2021年,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率更高達9.3(即每10萬人中有9.3人死於自殺),[7] 15歲以下的學童的自殺率亦在上升。[8] 為何這些學童會選擇結束生命?媒體多以學業壓力或教育制度來解釋為何學童會自殺,臨床心理學家趙千媄就形容,學業壓力更像是導火線而不是原因,一個人從不快樂走到自殺,中間其實還有一大段路,如當事人最終選擇自殺,那麼他們就是感到非常絕望。[9] 而他們選擇自殺,就是存在意義完全的失落,再看不到希望。

《鏈鋸人》中的淀治與我們同樣身處於一個難以看見希望的世界,甚至他的處境更加悽慘,在故事中,前一個鏡頭他仍然與同伴暢飲和聊天,下一個鏡頭部份人已經身首異處,但他仍有靈魂同伴波奇塔支撐著。反觀學生的自殺現象,他們是否沒有可傾訴的對象?應該支持他們的家人是否都成為壓迫他們的一方?若是這樣,他們該如何自處?誰能支撐他們的生命?更何況有些學生是來自破碎家庭,單是離婚個案過去10年每年也有逾萬宗個案,[10] 不過,當然也不能排除學生自己都應該承擔一些責任。

一個普通人的夢想
淀治曾對鏈鋸惡魔波奇塔說:「我有機會在狩獵惡魔時死掉,到時候你就佔據我的身體吧。你以後要像普通人一樣活著,然後像普通人一樣死掉。」不過,第一集的尾聲波奇塔和淀治一同遇襲,波奇塔選擇犧牲自己成為淀治的心臟來讓他復活,並與淀治訂立契約。作為交換,牠要看淀治的夢想。一方面,淀治想波奇塔奪取他的身體,成為一個普通人;另一方面,波奇塔讓淀治復活,目的是想看見淀治的夢想。那麼,到底他應該成為一個普通人,還是一個敢於發夢的人呢?

整套動漫圍繞著的就是淀治如何找到他自己,究竟他為了甚麼而活,他想做些甚麼。他由一開始只求三餐溫飽,所以接受了以公安獵人身份加入政府,被女主角——即公安部高層真紀真「飼養」著。後來經過與其他同伴的互動,他的目標便變為想滿足自己原始的欲望,更嚷著:為何別人的夢想都那麼偉大,而自己的欲望為何不能是夢想?最後他卻想成為英雄。

許多人的願望也是平凡地生活,平凡地活著,因為平凡的生活得來不易;許多人認為只要活著,有三餐溫飽就可以了;也有些人可能因為受到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影響,將自己的欲望投放在消費主義上,認為有物質享受就是自己最大的夢想和目標。而淀治將一些欲望稱為夢想,在這些欲望得到滿足後,他卻流露出空虛的感覺:原來滿足了也僅此而已。

現代人很少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理想和目標,即思考自己的潛能如何得以發展。其實每個人包括青少年的內心都有一份「不甘於平凡」的心,因為人都有一種被人認同的渴望。[11] 正因為渴望有人認同,青少年便會做出相應的行為,諸如貼上展示美好生活的社交媒體帖文、做出「中二病」行為,[12] 或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等等。每個人在成長的路途中其實都在探索自己是誰、探索自己想做些甚麼,但他們卻被一套名為「技術理性」的思考方式[13] 所困住,思考的只是我對別人來說「有沒有用」?讀這科目能不能夠賺取到最多的薪金?讀小學時,夢想是考到心儀中學,到達中學後,夢想是考進大學。然而有許多人進到大學,腦海中卻思考著:「然後呢?」當中可能是老師很多時都沒有鼓勵學生探索自己,[14] 又或者連老師自己在整個制度中,亦只有空間指引學生走眼前的路,而不是探索自己的人

一顆年輕的心或許都渴望成為英雄;不過有時候現實的處境已經讓人喘不過氣來,或許是三餐未能溫飽,或許是不斷被他人否定,或許跟隨他人的步伐對年輕人來說更加安全。

明光社

一種名為「現實」的困境
有人說,人類內心最大的恐懼,就是名為「未知」的恐懼。而面對此恐懼的方法,就是模仿,當不知道自己的未來,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惟有選擇別人所選擇的。
淀治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也不會刻意去計劃未來,他只求有果醬吐司吃,所以當真紀真告訴他若成為公安獵人,早餐就有果醬吐司吃,他便立刻答應。

人在不知道自己該選擇甚麼的時候,就會選擇模仿和跟隨別人,這是最便捷的應對方法。淀治在有同伴的生活中,不斷學習與人相處和溝通,別人做甚麼,他便做甚麼,他希望可以跟隨別人,亦非常喜歡跟隨女主角,想和她一起工作。就如一開始真紀真要求淀治加入公安部,他就像寵物般被她「飼養」。當她向他提出,如果他能殺死槍之惡魔,就可以滿足他任何一個願望時,淀治便想著要滿足自己原始的欲望。不過,及至故事繼續發展,淀治卻有了別的選擇,他直言:「我已經不想再像以前一樣,別人做甚麼,我又做甚麼了。」

淀治後來有了友情,與幾位同伴打成一片。不過殘酷的現實降臨到他,他必須殺死成為槍之惡魔而且暴走的同伴早川秋。殺死同伴後,淀治大受打擊,當真紀真說要兌現承諾並詢問淀治想要甚麼願望時,他曾一度放棄思考,只想成為她的「狗」。

或許一些人的腦海中曾閃過了一些夢想,但面對現實的殘酷,心想:還是算了;或許又有些人贏得了最大的掌聲,唸頂級的中學,甚至成為狀元,然而他們當中有不少人都會選擇唸醫科,希望成為一名醫生。就如2022年DSE(中學文憑試)放榜,媒體指在八名狀元中,有六人選擇唸醫科。說這些不是要質疑他們的志向,只是當搜尋一下為何狀元都讀醫時,大家會看見有人欣賞他們的從醫心態,有人批評教育制度導致學生視野狹窄,也有人認為是薪金吸引所致。而這到底是崇高的職業和理想、是對未來的迷惘而做出模仿前人的行為,還是因為薪金優厚?我們無從稽考,但這的確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當一個人陷入「存在的挫折」,活下去是第一層需要,活下去才能創造更多的可能。在精英主義下的社會,人更容易失落意義,因為人會不斷問自己,我有無用?我達不達標?而人要探索自己存在的意義,才看得見問題不只一種答案,生命也可以有很多的可能,不只近在眼前、社會投射出來的,大家誤以為是「目標」的目標。正因為意義重要,才會有意義治療法的存在。

 

(本文原載於第148期〔2023年1月〕《燭光》,其後曾作修訂。)


[1] 唐灝德:〈「鏈鋸人」預習|年度動畫大作開播 異想天開的邪道作品〉,《香港01》,2022年10月7日,網站:https://www.hk01.com/藝文/823039/鏈鋸人-預習-年度動畫大作開播-異想天開的邪道作品(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8日)。

[2] 潘霍華〔D. Bonhoeffer〕:《獄中書簡》(Letters and Papers from Prison),許碧端譯(香港:基督教文藝,1969)。

[3] 弗蘭克〔V. E. Frankl〕:《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Man’s Search for Meaning),趙可式等譯(台北:光啟文化,2008)。

[4] 卡繆〔A. Camus〕:《薛西弗斯的神話》(Le Mythe de Sisyphe),嚴慧瑩譯(台北:大塊文化,2017)。

[5] 劉子維:〈分析:香港為何學生自殺事件不斷〉,BBC News 中文,2016年3月18日,網站: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3/160318_ana_hong_kong_youth_suicide(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9日)。

[6] 〈愛惜學生 從教育系統着手預防自殺〉,社聯,2022年9月19日,網站:https://www.hkc4ss.org.hk/愛惜學生-從教育系統着手預防自殺/(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9日)。

[7] 〈港大研究指青少年自殺率創歷史新高 學者:與疫情和移民有關〉,獨立媒體,2022年9月11日,網站:https://www.inmediahk.net/node/生活/港大研究指青少年自殺率創歷史新高-學者:與疫情和移民有關(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9日)。

[8] 何瑞芬:〈少年自殺率創新高多涉學業 港大學者︰老師同學移民被遺棄感覺大〉,《香港01》,2022年9月10日,網站: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813540/少年自殺率創新高多涉學業-港大學者-老師同學移民被遺棄感覺大(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9日)。

[9] 劉子維:〈分析:香港為何學生自殺事件不斷〉。

[10] 〈香港的結婚及離婚趨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政府統計處,2022年1月,網站: https://www.censtatd.gov.hk/tc/EIndexbySubject.html?pcode=FA100055&scode=160(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9日)。

[11] 瑪里〔P. Marie〕:《對面的瘋子:解讀我們日常的瘋狂》(Les Fous d'en Face: Lecture de la folie ordinaire),張喬玟譯(台北:漫遊者文化,2018)。

[12] 「中二病」並非醫學病症,而是用來形容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喜歡模仿動漫人物的表現;「患者」會將幻想類小說、動漫人物、情節套進自己的生活裡,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可以拯救世界等。

[13] 紀金慶:〈現代社會解救方案:消解「技術理性」的神話,重新定義「什麼是理性」〉,關鍵評論,2016年3月6日,網站: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7406(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9日)。

[14] 劉子維:〈分析:香港為何學生自殺事件不斷〉。

明光社與同人漫畫的前因後果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0/03/2014

明光社無厘頭地跟同人漫畫創作的朋友們「交手」已經有兩年了。同人漫畫是由一群愛好漫畫創作的人士出品的非商業漫畫。他們會定期舉辦一些聚會發佈作品,並與其他漫畫愛好者交流,而Comic World漫畫節(CW)便是其中一個。
 
據說某年暑假,有動漫雜誌「揭發」有好幾位「叔叔」混入了CW漫畫節,他們不僅到處拆開漫畫的包裝膠袋,而且又肆意拆開新書。他們既沒表明身份,又「攪攪震無幫襯」。於是「有『盲』光社成員混入同人漫畫節」的消息不脛而走,並引起大批漫畫愛好者質疑為何明光社這麼鬼祟地派人投訴同人作品;於是在網上發動攻勢,批評明光社可恥。
 
及後在另外幾次CW舉行前後,本社facebook頁面也會收到很多攻擊,甚至警告我們不要再干擾同人漫畫家的創作自由、表達自由云云;部份人更會在明光社的facebook 頁面貼上色情圖片。其後,當本社同工在學校講有關動漫價值觀的講座時,曾有同學批評本社,更質問同工為何扼殺本地漫畫創作。
 
我們躺著也中槍。明光社雖然關注流行文化,但也甚少接觸同人誌等漫畫;在未有收到投訴之前,甚至從不知道原來有CW,而且還一年辦好幾次。在上述事件發生後,曾經有好心人送同人創作的作品到明光社,供我們了解同人創作。我們閱畢部份作品後,留意到有些內容的確頗為露骨,甚至有色情成份,估計在現時的《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條例) 下,要包膠袋並印上警告字眼。
 
我們認為條例旨在保護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免受色情及暴力資訊影響。在資訊及創作自由的社會中,所有人在不違反法例的情況下(如不涉及誹謗、淫褻、版權等),應有自由及廣闊的發表空間,不應受到太多限制,我們亦不認為禁制可以完全阻止青少年接觸不良資訊,而是需要透過教育協助青少年建立批判及辨識能力。因此,只要求以適當及有限的措施保護青少年,類似的政策在大部份地區,如日本或台灣其實亦有。保護青少年與保護創作自由,兩者同樣重要,同樣應該獲得社會尊重。
 
我們經過數次網上攻擊後,上月決定派同工第一次參觀CW。在場所見,不論漫畫、Cosplay(角色扮演)皆相當專業;所謂的色情漫畫,書商大致都能自律「包膠袋」,做好保護青少年的措施。在創作和保護青少年中,希望大家能取得平衡,互相尊重。亦希望謠言可以止於智者,大家勿再以訛傳訛。
 

漫畫不單是童年回憶!

吳庭亮博士 | 信義會新生堂傳道 (前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7/09/2013

漫畫陪伴不少人度過他們的童年,帶來歡樂和美好的童年回憶,特別在沒有電視和互聯網的年代,一本漫畫書可以在無數兒童的手中傳閱。時至今天,漫畫仍是令不少兒童和青少年廢寢忘食的摯愛,也成為部份成人的「心頭好」。在電子時代,漫畫更容易拍成動畫,加上互聯網大大增加傳遞的速度和廣度,使動漫更普及到不同的年齡層。這一期生命倫理我們會重溫動漫牧師范晉豪在對談中與參加者分享看動漫的心得,並借動漫反思當中的倫理觀和價值觀(第二及三頁)。
 
動漫除了可以消閒外,更慢慢成為另一種軟性資訊媒體,傳授知識和推廣作者的價值觀,如《神之水滴》內有豐富的紅酒知識,甚至榮獲法國美食家世界食譜(Gourmand World Cookbook Award)2009年度獎,與其他文字媒體的食譜一爭長短。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幽靈公主》、《風之谷》等,都含有宣揚環保和反戰的訊息。既有娛樂價值,又可以推廣環保概念和反戰,讀者更容易接收作者的訊息。
 
在性解放的年代,我們也許需要借助動漫來宣揚健康的倫理關係和婚姻價值,抗衡性解放的思潮,特別幫助青少年和不常閱讀文字的人,認識情、性與婚姻的關係。今年六月研究中心的週年研討會以「真情珍性」為主題,除了幾位講員分享有情性價值的理論、實踐和個案外,還有三個工作坊,讓參加者一起構思中學性教育課題的建議(詳見第三及四頁)。動漫能否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媒體,進入學生的生活中,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情性觀?

輸血方式──《One Piece海賊王》給我的一些思考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7/01/2013

《One Piece海賊王》為2012年上半年日本漫畫銷量排行榜第一位的漫畫,它風靡漫畫界十多年,在去年8月第67卷漫畫銷量更高達405萬冊,第九次刷新日本漫畫初版發行量紀錄。今期燭光Lite就與大家分享由《One Piece海賊王》所引發的一些思考。

《One Piece海賊王》是一個關於海盜冒險的故事。或許你沒有看過這漫畫,就在此先交代一下情節吧。
 

背景和情節

在歷史裡,魚人族群(包括魚人和人魚兩族)一直住在黑暗深海,卻憧憬著可以在陽光底下生活。可是,人類中的貴族卻有「蓄魚人」的習慣,即是把魚人當作奴隸;也有人會拐帶人魚,在黑市市場中賣給權貴充當觀賞寵物。魚人族群在陽光下出沒,就因而變得危險非常!惟有繼續留在深海才可確保安全。故事花了極多篇幅(漫畫在第五卷已經鋪排伏線)描繪種種事件,堆積出魚人與人類兩個族群之間的深仇大恨。
 
其後魚人島中出現了激進的魚人,他從小渴望對人類進行報復,誓要將人類滅絕,奪回在陽光下生活的權利。他甚至激進得把主張與人類和解的魚人皇后都殺掉!故事一直發展,激進的魚人要把深海的魚人島也除掉,強迫整個魚人族群跟隨他們的信念。
 
此時主角路飛和一眾同伴以人類的身份救助在危難中的魚人島。在眾人的努力下,路飛終於成功擊退了代表「仇恨」的魚人!但他也身受重傷,並且失血過多,需要接受輸血──人類獨特的F型血。
 
原本歡呼的場面急轉直下,群眾陷入兩難之間──魚人族群的法律是禁止魚人向人類輸血的!他們面面相覷,有些族人雖然知道自己是F型血,但因過往與人類結下的族群怨仇而有所顧忌;然而這人剛剛拯救了自己,不救他就是忘恩負義。
 
這時,魚人族群的精神領袖甚平勇敢站出來:「用我的血吧!是F型,要多少都行!」雖然魚人族群的掙扎得以解決,但也有魚人立時質疑此舉違反法律。在議論紛紛的情況下,魚人國王總結道:「有何不可呢?古老的法律同樣也是『詛咒』。只要受傷了,誰都會流淌鮮紅色的血。但就是這條纖細的管道──說不上是一條道路,讓互相恐懼的偏見、讓以血洗血的戰鬥,如此輕易地流走。比起憑空幻想,這來得更加清晰可見,是通往「太陽」的道路。」這樣便化解了兩族人的怨仇。
 
人類和魚人族群的仇恨結束於兩族人的互相了解、互相幫助──人類救了魚人島;魚人輸血給人類。[1]
 

反思:彼此溝通與包容以消除歧視

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削去很多人的獨特性,隨之而來的意識反動──「差異」,就成為了後現代社會的關鍵字。身處在多元的社會中,我們透過包容和溝通,以了解各個個體的不同,然後彼此尊重,讓有「差異」的人可以融洽地在同一個社會相處,這就是「共融社會」。
 
與共融相反的是一個零和遊戲。故事中的激進魚人要取回尊嚴和權利,卻使用了滅絕報仇的方式;人類貴族任意欺壓魚人,罔顧他們的尊嚴。作者以主角路飛和魚人精神領袖甚平輸血的一幕,暗喻作一條彼此接納、流著同一種血的第三道路。打破困窘,輸血管子成為復和的橋樑。
 
事實上過往數十年來,香港也聚集了很多不同的族群。族群之間過往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磨擦,而社會學學者都認為香港在各樣的社會議題上愈趨分化。一直以來被打壓的族群,難道只可用激進的方式奪回自己應有的權利,以滅絕權貴,甚至央及無辜者嗎?另一方面,一直以來欺壓人的權貴,難道也只能以高壓手段維持自己的既得利益,繼續藐視和剝奪其他族群的尊嚴與人性嗎?
 
透過更多溝通,了解某些族群的訴求及他們所面對的困難,以寬容和憐憫的方式還他們一份應有的尊嚴,是基督對我們的一個挑戰;同時,在受欺壓的族群那邊,若堅持透過激烈的政治手段及文化改革方式,以求滅絕施壓者,甚至要到流無辜人血的地步,這也是基督所拒絕的。
 
或許這是不同的族群都要思考的問題:族群之間的爭議,如何才能達致「輸血」這一步?怎樣才能夠以「輸血」的方式,而不是用「流血」的方式解決呢?

 
[1] 參見《One Piece海賊王》第648話。
 

 

動漫節許願

馮國強 | 明光社牧養主任
10/08/2007

又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動漫節。一貫的迫爆擠擁和清晨排隊、年銷攤位格調展位、外加性感卡通造型少女並奪目蜘蛛俠,在連內地漫畫也於次日賣斷市的蜂擁熱辣下,共創炎熱高溫下之港式潮流漫畫大買賣。商業、潮流、熱辣、傳媒、年青人,相對於香港書展的知性和閱讀味,動漫節或更接近香港的城市性格和庶民節拍——青少年人尤然。

香港的社會、年青人,是否愛潮流甚於知性?喜激玩甚於較沉穩的閱讀?我不確定,但本地書局多的是只能於二樓苦苦支撐;中學生只讀教科書、研究生不看研究範圍以外的書是公開的秘密;人文雜誌成了少不更事對抗誨淫雜誌的唐吉訶德。不應抗拒閱讀以外的學習——漫畫、影像、互聯網乃至3G、3.5G電話,它們都各自於其位置上扮演著一定功能,只是,誠如上一代家長總仍對小孩看漫畫、影音有一定管束,這或多或少反映一些貌似老土但重要的智慧和關懷,先不說本地銷售租借的漫畫、影音多是感官刺激逸樂型的商業製作,少有視野寬廣、具生命提昇之靈性作品——這對成長中的青少年並不好和足夠。即或從一個學習的載體來看,閱讀也有其不能被取代的優點,一些學者就指出,人類的文化和文明是一個由「具體/具象」而「抽象/符號化」的過程,老祖宗穴居時代大概還於洞壁上留下壁畫圖像,文字的發明並意思精密化過程卻意味著文化文明和人類思考力的成長進步,故此,有論者就半戲謔的說,今天過份的影像圖像式學習(包括漫畫),其實是不自覺的由文字文明倒退回圖像文明的一種「文明退化」。

潮流、漫畫,可能都不錯,叮噹、IQ博士、迪士尼乃至老夫子等,甚至可以是成長中的美好回憶,只是,在今天重影像圖像而輕文字的年頭,家長仍需留意當中的種種限制乃至陷阱,或許,軟件大王Bill Gates於影像年頭對子女的教育哲學和方法,值得我們思索回味,他說:「在我的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前,我是不會讓他踫電腦的。」,願我們有更整全的文化生活。

黑社會漫畫

漫畫論壇

洪子雲 | 明光社項目主任(研究)
30/07/2002

在十多年前,香港的漫畫大多都是一些武俠打鬥的漫畫,例如龍虎門、中華英雄等,但近來卻出版了一些以黑社會為背景的所為江湖漫畫,而且越出越多,可見於香港有一定的銷售量。江湖漫畫主編邱瑞新先生曾對江湖漫畫提出一些論點[1]。筆者則基於他的論點加以解釋。

編輯看漫畫

綜合邱瑞新先生對江湖漫畫的見解,有以下要點:
 

  1. 十多年前開始,黑社會電影受大眾歡迎,繼而對黑社會的神秘感引起興趣。
  2. 以往暴力漫畫都是以雙截棍、神功護體等招式作主導。黑社會漫畫則為暴力漫畫注入新的元素,如街頭廝殺,甚至用鐵鏈、水喉管打架等,都是暴力漫畫少有的。
  3. 一些以「爆料」為賣點的八卦雜誌,常以揭開社會鮮為人知的一面(例如有關黑社會的資料)為己任,吸引大眾。黑社會漫畫就「照辦煮腕」加入有關細節,例如黑社會詩句、講數等。這些情節使讀者以為透過閱讀黑社會漫畫便可知道黑社會的實況。
  4. 黑社會漫畫比起以往的武打暴力漫畫有更多人物描寫、感情、人性的元素注入。
  5. 黑社會漫畫富有香港地道文化特色。很多時候漫畫描繪香港草根階層的生活狀況,樓宇和街道都以香港為背景,給予讀者一種地道、寫實、貼近社會的感覺。
  6. 一般暴力漫畫很少加入色情元素。但黑社會漫畫基於要「忠實」描寫黑社會生活,很多時會加入如黑社會大佬與夜總會小姐之間的感情關係、同黨三五成群雜交、強姦非禮、迫良為娼等情節,成為黑社會漫畫的特色。

其實除了以上邱主編提出的因素之外,黑社會漫畫其實另有一些特色:

接近低下階層

黑社會漫畫是多以描寫黑社會活動為主,吸引了不少黑社會成員、少年同黨、或認同暴力色情的少年閱讀。漫畫中古惑仔的爭霸打鬥,以武力戰勝敵人,使活力充沛、好勝心強的人興奮刺激,也對於生活沉悶的青少年提供一個對自身環境想像的空間。而漫畫本身是一種結合圖像和文字的媒介,文字比較口語化,比純文字和純圖像有較高的庶民性[2],自然吸引生活枯燥、文字水平不高的少年人和學生閱讀。

充滿無奈氣氛

黑社會漫畫當中,每個角色都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但故事中往往充滿著一種無奈、悲情及孤獨的氣氛,例如《古惑仔》中描述到一場兩大幫派的生死大戰時,寫了一首詩和一封信:「生,只為那歡呼聲!死,又何須你同情?」「當看到這封信時,我已不在人世矣!別驚訝!─路,是我自己走出來的!尤記得你們多次苦口婆心,如何地勸我改過自新…我執意不聽…原因是我身無所長,不入江湖,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呢?…我真的去矣!難以放下心頭大石,是我生前未盡兒子和父親的職責!…一切一切,難辭其咎!你們會原諒我這個沒有用的人嗎!…勞煩跟我的兒女說一句:長大後,千萬別學他們的父親!我於世無益,死不足惜呀!…我死後,妳(太太)好好找別個男人吧!緊記的是,別再找『古惑仔』了!」[3]說話中的矛盾,正反映著一種充滿矛盾、無奈、不被了解的感受。
 
年青人對人生充滿憧憬,但礙於香港社會制度強調學業、語文能力表現,而社會競爭激烈,人際關係疏離,能學業有成的只是少數,個人潛能不容易發揮。對於社會中邊緣的一群,黑社會漫畫對他們所經歷到的種種不如意、無可奈何的感受都產生著共鳴感,他們能在個別角色中尋找到認同的對象,亦可為他們創造出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

邊緣社群中的認同

江湖漫畫很多時會將古惑仔分為「忠、奸」兩類。忠的古惑仔除了身手不凡、英俊瀟洒,亦有情有義,冷靜理性,為大局著想。相反地,奸角總是面目猙獰、手段兇殘、甚至自私自利、蠻橫無理。這些元素對於被社會邊緣化,不被了解的青年人都會產生認同感:「我雖被社會標籤為壞青年,但其實我仍是忠肝義膽、有情有義的英雄!」

意識形態與影響

黑社會漫畫所建構的世界觀,除了充滿無奈的氣氛之外,大部份內容都與暴力、打架、強姦、濫交、講數等活動有關。漫畫中一切罪行都看似是合理的,甚至於鬧市中隨意打鬥也是「家常便飯」,整個世界都充滿著罪惡、兇殺。若然長期浸淫於這類漫畫中,潛移默化,會使讀者對罪惡的敏感及厭惡程度減弱,也對社會感到悲觀和無奈。

暴力意識

漫畫中的英雄角色往往都是身手不凡,武功蓋世,他們行事大膽、不顧後果,最多「一死以謝天下」。在漫畫中,一切問題都是以強權暴力解決。這將人性眾多的特質約化為單單的武力,視之為英雄的特質及表現,忽略了人性其他品格、技能方面的發展。這類信息會強化讀者使用暴力的態度,及輕視了使用暴力的後果,97年「518同黨燒屍案」就是一個好例子。[4]可是在現實社會中,人是不能靠武力解決問題的。[5]這種英雄主義同時亦傳遞著「勝者為王」的觀念,強化了少年人好勝、好出位的心態,忽略了人際間和諧相處、守望相助的關係。

女性角色

黑社會漫畫中很少出現女性角色,而女性又往往只是男性的洩慾工具,只為滿足江湖大佬的慾望而活,顯示江湖大佬的性能力是可等厲害云云。漫畫中又常將女性描繪為性饑餓者,渴望從男性粗大的陽具中得到滿足,傳遞著以男性陽具為中心的思想。有漫畫甚至將女性被強暴描述得很平常。就算在不涉及性的內容時,除了極少數有地位江湖大家姐外,漫畫中女性的地位大都從屬於江湖大佬之下,被大佬支配。女性於漫畫內的形象都是比較低落,而且扭曲了女性的性態度,亦扭曲兩性之間的關係。[6]

結論

無可否認,黑社會漫畫有著不少本地漫畫獨有的特色,如比武打漫畫包含更多元素。但漫畫中傳遞著對世界悲觀的意識、個人英雄主義的推崇,以及對暴力、對性誇張的描述,對長期閱讀的讀者容易引起負面的影響。現時黑社會漫畫已是「成行成市」學生、年青人爭相閱讀,實在不容忽視其嚴重性!

 
[1]邱瑞新主編,《火武耀揚》,第140期,32、33頁。
[2]蕭湘文,《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19頁。
[3]牛佬主編,《古惑仔》,34、35頁。
[4]可參燭光網絡第6期。另可參燭光網絡第20期「近期青少年暴力問題」,當中撮綠了不少有關青少年暴力的報導。
[5]有關暴力漫畫及暴力資訊的意識及影響可參考燭光網絡第20期,特別有三篇文章值得參考:「潮流興打?--淺談現今流行文化與青少年暴力」「腥風血雨染江湖」「傳媒暴力與青少年行為」。
[6]有關色情及戀愛觀念的意識及影響可參考燭光網絡第11期「色情廣告對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影響」、第21期「情色性愛也救市?」、第22期「雜誌中的男歡女愛」。

漫畫論壇 生命裏的陽光

吳永康  | 明光社研究幹事
30/07/2001

年少成長時自我形象未得到肯定,對生活上遇到的挫敗、不被同輩接納等問題會特別敏感,讀者成長時或許也曾自憐,渴望有同路人的體諒,及認同自已的感受。很可惜同路人通常不會是老師及父母,經歷過戰後窮困的上一代常會說今日的新一代「不識愁滋味」為了小事長嗟短歎,認為這是要不得。父母長輩常否定少年人的愁之餘,更會語重心長加上一句,經歷人生「真正」的愁時只會「欲語還休」!

引起讀者共鳴的漫畫角色

漫畫故事創造了空間讓年青人舒緩成長時帶來的焦慮不安及壓力,相信很少人未看過《叮噹》(Doraemon 1 現譯作《多啦A夢》),主角大雄除了富同情心外便沒有什麼令人羡慕可取的資質。透過漫畫中不同角色的比較,大雄不但成績不好、沒有記性常給老師及媽媽責備,被技安及阿福欺負、捧球打得不好因此沒有人願意與他同隊,但偏偏卻喜歡外在條件很好的靜宜。正因為他的性格不完美因而令讀者更容易代入大雄的角色,感同身受並產生同理心。當然《叮噹》最吸引的地方便是故事提供幻想空間給讀者,使原本是弱者的大雄因為叮噹的法寶變強。

提供幻想空間的漫畫故事

叮噹是一隻機械貓出生於2112年,但卻是劣貨被人賤價出售,大雄的孫把他買下,無奈大雄的孫因為大雄沒成就,一貧如洗,大雄的孫遂決定差叮噹坐時光機回到大雄的時代,督促大雄用功讀書希望他會使未來的子孫有好日子過。叮噹富有正義感及同情心,由於他亦是一個劣質的機械貓因此不但體諒大雄的軟弱,且在適當時候以超時代法寶助大雄解困脫險。難怪這本漫畫打動了世界上那麼多的少年人,叮噹75年在日本銷量為300萬本,未到十年在全球多個國家已有叮噹的譯本出售,84年銷量已超過5000萬本,到92年銷量直達9000萬本,這些數字還未包括盜版發行。《叮噹》的每一個故事單元也很短,當中的世界觀淺白且容易受落,善惡報應在每一個單元也有清晰的交代,叮噹的法寶使讀者從現實中抽離,令年青讀者在現實生活中的壓迫得到疏通。

本地創作漫畫乏善足陳

突破去年做的漫畫調查顯示大部分香港漫畫讀者會看本地及中譯日本漫畫,從畫功而論,少部分本地製作漫畫達國際水平甚至有突出的畫功,但若從故事結構及吸引力而言,香港的漫畫則顯然失色。基本上香港主流漫畫市場只有一種漫畫,就是武打漫畫,分別只是故事背景。這當然與主編的人生閱歷、學識水平、創作力息息相關。除此之外,本地漫畫內容貧乏亦與市場生態有關,學生是市場的主要消費者因此消費力相對薄弱,本地漫畫市場細亦相當呆滯,但隨著漫畫公司不斷增多,每星期出品的漫畫亦相繼加增,市場上多一本漫畫意味著市場被分薄,除了數本極暢銷的漫畫外,差不多所有本地漫畫都要每星期出一期以穩定相當有限的銷路。要維持每星期大約32頁紙的彩色畫稿一點也不簡單,不過要在每期漫畫中安排一個劇情上的高潮比前者更難。往往主編都沒有時間在劇情上花心思,唯有依重武打場面製造高潮。這市場因素使漫畫創作定形更限制了故事的發展,漫畫中的高手一個接一個出現而武功的極限亦越來越高但卻欠說服力。

瞭?隍漱擖遣延e

日本漫畫的類別很多,市場亦不只局限於學生。粗略的分類會有恐怖類、魔幻、少男少女、體育勵志、職業技能、暴力、政治及人生哲理、救災、搞笑、校園、歷史等等。類別之間有共通的日本漫畫要素,但不同的作者會有不同的畫功,當中亦反映了不同的世界觀。漫畫評論嘗試從漫畫中的世界觀,每次向讀者介紹一個漫畫類別的特色。

影響讀者的漫畫世界觀

漫畫故事題材很多,卻有部分漫畫只不過是以暴力及色情的情節,刺激讀者眼目的情慾及銷量而已。無論什麼題材其故事內容總會反映出一種世界觀。漫畫故事中的世界觀及價值觀對青少年人的影響遠比圖像為深遠。與現實世界一樣,在多元漫畫題材中亦必定有好壞的分別。所以筆者認為在引導年青讀者明白漫畫中的虛構現實與真實世界的分別之前,要先引導年青讀者明白及評論漫畫故事中的角色及整體上故事裡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情繫至今的漫畫

《花生漫畫》中的主角CharlieBrown與大雄一樣是常經歷挫敗的小朋友,令很多花生迷同情他,作者查理斯舒爾茨(CharlesSchulz)舊年去世,透過史諾比他向讀者說再見,亦清楚表明花生漫畫的結束,那一幅漫畫至今仍深深留在筆者的記憶中,當日我有說不出來的傷感。與舒爾茨不同,叮噹的作者藤子‧F‧不二雄96年因肝病離世,他沒有為叮噹故事作一個完結,現在還有《多啦A夢》的動畫,不過在他去世前一兩年已有叮噹完結篇的流傳,那時我已讀大學但我仍為這結局傷感了幾天,原來大雄是一個傷殘的小孩子,他的天地只有自己的床,叮噹的鼓勵幫助、大雄理想得到實現、百寶袋、開心的經歷等等,全部都是大雄南柯一夢,叮噹的結局就是大雄的夢醒,並要面對現實世界。新一代物質無缺,唯欠父母充足關注及接納,面對朋輩、家庭、學校的壓力,好的漫畫可以在少年心裡留下使人茁壯成長的陽光,但在今天的漫畫題材中這明顯是少數。「漫畫論壇」會陸續向讀者介紹不同類別的漫畫。

1.《藤子‧F‧不二雄世界》一書中,說Dora的意思是「野貓」,因為日文中野貓叫做Doraneko至於emon則可能是「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