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雜誌論壇 炎夏將至,為您的頭腦「燒燒脂」!
香港的潮濕炎夏令人納悶,不過香港人多數不用與大自然「打交道」,春夏秋冬的氣候變化都被「空氣調節」掉。不過有些季節上的變化,卻不是文明科學可以調節,使人活得較暢快;相反正因為科學商品化,使人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季候性煩惱。
「夏天到了,係時候作修身豐胸?儱C」(修身堂)
性倫理
性具多方面的意義,在此簡單的辨別性(sex)和性特質(sexuality)。性特質是由四層組構而成:(1)初生的性(natal sex)、(2)性身份(sexual identity)、(3)性別角色(gender role)、(4)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初生的性是指生下來之時,定嬰孩為男或女的肉體(physical)和生物(biological)特徵。
「靈」與「性」
編者按︰作者有十多年的婚姻輔導經驗並曾赴美進修婚姻與家庭治療,最近著作為《溝通不是萬靈丹─另眼透析現代婚姻》突破出版
性愛讓夫婦二人成為一體,在沒有掩飾造作赤露敞開的情況下,二人彼此契合,「性」是何等美的事情,它不但是肉體上的享受,更是靈性上的契合,在愛中夫婦無條件地彼此接納。
性文化的『甜‧酸‧苦‧辣‧鹹』
一般人遇到『性文化』三個字,可能即時想到的味道是『鹹』!但是,除了『鹹』之外,現今香港傳媒展現的『性文化』,還有:───『甜‧酸‧苦‧辣』四種味道
反性傾向歧視法案是不寬容:論基督徒學會的四大盲點
就反性傾向歧視法案的問題,明光社與香港基督徒學會持相反的立場,前者反對,後者贊成。
性傾向歧視法例的反思
去年十二月明光社出席一個由立法局民政事務委員會召開的性傾向歧視條例會議,與會的有一個大學教授及14個團體,包括12個支持同性戀及雙性戀的團體(以下簡稱支持團體),而當中有三個是基督教團體。
我從同性戀身上認識同性戀
編者按︰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Teen Aids)是一個專門向青少年推行性教育及愛滋病教育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機構。她的服務對象是青少年、包括其家長、老師、社工及有關之專業工作者。宗旨是通過遊戲及藝術向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及愛滋病教育,讓青少年能健康自信地成長,並能面對性及愛滋病等各種疑。
初中時我看白先勇的《孽子》,完全不明白公園裡在做什麼......
切勿遲疑 讓他們聽到您們的呼聲
編者按︰去年十二月立法會就性傾向歧視問題召開會議,會後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決定成立一個四人「研究性傾向歧視問題小組委員會」跟進性傾向歧視問題。以下是該委員會的名單,當中除了蔡素玉議員外,其他三名委員會都在去年立法會選舉前向同志組織表態支持同性戀者。而何秀蘭、劉慧卿及陳偉業議員更在去年立法會選舉前被香港同志聯席會議選為「推介候選人」,其餘兩位「推介候選人」為陳婉嫻及劉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