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
正如余達心牧師在明光社九週年聚會開始時指出,「基督徒在任何社會都是異類,被邊緣化是必然的;但是基督徒不可能對這個世界沒有話說。」對這點,我是完全同意的。問題是,基督信仰的群體往往是在教會或自己人中就說得天下無敵,而在整體社會中要發揮實際功用時就往往顯得有心無力。因此我的看法是,與其又再「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不如討論一下如何解決基督信仰群體這種「眼高手低」的困局。
譴責《壹本便利》刊登未成年歌手李蘊性感照片
《壹本便利》於6月21日第752刊登了未成年歌手李蘊性感照片,照片主角乃少女組合「Cream」的成員李蘊,在封面照片中,她於水中身穿半透明胸濕透衣服,週刊更配以「14歲cream初熟」、內文相片更刊登其穿校服的照片,本社認為少女雖然未有裸露,但雜誌明顯以未成年少女身體作賣點,從道德倫理角度而言,雜誌的做法亦應該受到強烈譴責。
齊向賭博說不
四年一度世界盃終於開鑼了,舉世矚目的六十四場球賽,必然令港人熱血沸騰,全港不少食肆生意興旺,酒吧亦擠得水洩不通,更有大型商場推出廿四小時全天候播放賽事的噱頭,只要購買消費達標,即可享受最佳座位觀賞球賽,甚至連沐浴、牙膏牙刷、睡袋等服務皆有提供,十分周到,世界盃的魔力,誰可抗拒?
公開信:請數碼通勿以鼓吹賭風牟利
致:數碼通電訊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信:請數碼通勿以鼓吹賭風牟利
據6月13日明報報導, 貴公司近日經常發放賭波短訊,提供所謂必勝『貼士』,鼓勵客戶在世界盃賽事期間投注,藉以牟取更多利潤。為此,聯盟致函 閣下,表達事件的關注和擔憂,促請 貴公司自重,切勿藉鼓吹賭風來牟取利益。
「《架勢堂》非禮事件」的倒影
藝人森美小儀主持的商台節目《架勢堂》因舉辦「最想非禮的香港女藝人」網上選舉,引起婦女團體強烈不滿。作為資深傳媒人,森美小儀竟然犯上了如此嚴重錯誤,出了一條引起如此高度不滿反應的題目,其實這情況是十分值得關注和分析,因為他們作的決定或起的題目或多或少反映出時下年輕人的思想指標,若果能夠看透事件背後的前因後果,將會對香港的流行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在關注青少年方面能更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300萬,你賭得起嗎?
政府決定將現行的賽馬博彩稅改變為利得稅形式徵收,因為政府相信有關改動有助馬會與外圍馬莊家競爭。據政府和馬會估計,現時外圍馬的投注額已上升至500-600億元,若不予馬會更大的彈性推廣和營運賽馬,將有更多投注額落入非法外圍馬莊家手中。
求「才」? 求「財」?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1992年曾發表一篇文章,介紹四位對運動商業化貢獻最大的人物。第一位是全美最受歡迎的高球手,史上奪得最多次公開賽冠軍,被喻為第一位具商業價值的體育名星─史尼特(Sam Snead)。第二位是IMG運動經理人公司創辦人,被喻為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千位人士之一,有「運動行銷之父」之稱的麥哥馬克(Mark McCormark)。
一個「盛大」的假象!
今夏在德國舉行的世界盃將會在12個城市舉行,德國政府耗資近12億港元維修7個球場和興建5個新球場,平均一個球場會上演5-6場賽事。相比起上屆在日本和南韓舉行的世界盃,今屆賽事花在球場設施方面的開支算是『超值』。其實,日本和南韓合辦上屆世界盃並非出於自願,只不過當年國際足協成員國未能就日本或南韓主辦2002年的世界盃達成共識,遂提出由兩國合辦該屆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