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性教育」回顧與前瞻
廿一世紀是個科技和資訊爆炸的年代。無線電話、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扭轉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在地球上大部分角落,都可在一瞬間與親戚朋友聯絡,足不出戶亦可了解到外間事物的變化,實在太方便了!
百件衣服一式一樣
我們如何能夠跳出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讓個人的生活由自己而非廣告主導?接著的幾篇文章,我們請來有心人與你分享「衣食住行」的小智慧。首先便是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研究及對外訓練部研究主任駱穎佳先生,他對城市人如何在潮流衣飾中突圍而出有一番見解。
「生命及倫理」回顧與前瞻
除了「傳媒」及「性文化」以外,「賭博」防治;關注「貧窮」;推動「理財」與信仰反思;並拓展教內的「環保」事工等,都是我們關注的生命及倫理課題。
置業成家負長債!
衣、食、住、行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憑著香港人的拼搏,衣、食和行基本上不會有大的問題,但由於香港地少人多,唯獨是「住屋」問題,一向都十分昂貴,是不少小市民的無形擔子。
旅行是預備回家
「旅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旅行。」,這是不一樣旅行者,少見的認真尋夢者──香港公平貿易動力總監趙善榮先生的足印和人生視野。善榮對生命有極其深刻動人的演繹和體會,學生時代已熱愛旅行,大學畢業時到了印度和尼泊爾,實地了解聖雄甘地和德蘭修女的事跡、了解第三世界人民的貧窮和苦痛。
「傳媒」回顧與前瞻
美國《時代》雜誌於2006年年終,選了「你」(You)成為年度人物,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民於網上形成虛擬社區,任何人都極容易於網上瀏覽和發表訊息,網上言論真假難分,影響深遠。而2007年,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引起的事件亦是我們留意的重點。
性知識與道德價值不能並存?
最近,多宗有關未成年少女懷孕生子的事件獲得傳媒的廣泛報道,並引起社會的關注。有關青少年婚前性行為、避孕、懷孕、墮胎及有關學校性教育不足的問題,更即時成為社會上熾熱的議題。「維護生命及家庭網絡」早前舉辦了一個名為「從『平安夜、失身夜』看青少年性教育」的公開講座,並邀得4位講員為大家作深入探討。
究竟我們的社會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這幾年,坊間不少前衛團體及人物高舉性解放、道德無底線、多元婚姻(不限於一男一女的婚姻關係)、打破一切的性禁忌(包括:亂倫、孌童、同性戀甚至人獸交等)。只要涉及傳統道德標準、貞潔思想或宗教情操的言論便會被標籤成爲“道德佬”、“塔利班”或“原教旨主義。我不禁想:究竟我們的社會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