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監察賭風聯盟

03/09/2003

很多人認為,賭波合法化後,反對賭波運動已告失敗,繼續堅持反賭波立場亦無濟於事!其實新成立的足獎會,馬會,以致政府政策均可被市民監察;馬會也不可再任意宣傳賭博;政府則須承擔預防、治療、教育等工作。在監察賭風工作上,我們仍有可為!
 

「同志釋經」似是而非之處

03/09/2003

聖經較明顯定同性戀為罪的經文有以下各處︰創世記19:4-10關於所多瑪城罪惡,利18:22和20:13的禁令,羅1:24-27,林前6:9-10 和提前1:10,同志釋經就是對這幾段經文支持同性戀的新解釋,他們希望說服自己,也希望說服信徒以為這幾段經文都不是論及同性戀,而是其他罪行; 即使說同性戀為有罪,也只適用於猶太人的律法時代,不能應用於現在的恩典時代。

社關系列

蕭壽華牧師, 記錄及整理:Michael    |    明光社董事 宣道會北角堂主任牧師
03/09/2003

究竟教會和信徒應如何參與社關工作,參與時又應注意甚麼?今期《燭光網絡》特別節錄了明光社《基督徒社關的實踐與反思》課程中蕭牧師的分享,讓信徒認識及反省基督教與社會關懷的現實情況,讓信徒能學以致用,落實關心香港社會。

下一仗,又如何?

胡志偉牧師    |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03/09/2003

繼反賭波、民主運動外,同志運動對教會(不論是基督教或是天主教)的衝擊已來了!這一仗橫掃西方社會,狹人權、自由而來的同志運動,我們如何應付?

教會與民主政制

朱耀明牧師, 訪問及整理:Andrew    |    民主發展網絡主席,柴灣浸信會主任牧師
03/09/2003

「七一」遊行,爭取民主發展,教會應否參與?今期《燭光網絡》,我們特別訪問了身兼民主發展網絡主席和柴灣浸信會堂主任的朱耀明牧師,談談教會與民主政制的關係。
 
要討論教會與民主政制之間的關係,首先要強調一點,教會永遠都不會成為一個政黨或政府去管治一個地方,這是非常清楚的。這就是政教分離的精神,是政府與教會建制上的分離,而非政治與信仰分離。

二十三條不應匆匆立法

01/07/2003

《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自推出以來,一直給社會一個很趕急立法的感覺,由於希望趕及七月通過有關法例,立法會對法例中很多細節未能做到充分的諮詢及審議。事實上,草案公佈不久後香港爆發非典型肺炎,市民都忽略了法案的討論。
 

踢走不良刊物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教育及行動)
01/07/2003

相信大家經過報攤,翻開報紙雜誌,扭開電視及收音機等,都會發現不同程度的傳媒問題,色情暴力、渲染報導、誇張失實及公器私用等都是我們經常批評傳媒問題的詞語,其實,批評以外,我們還有什麼實際行動可以回應林林總總的傳媒問題?
 

全面性觀察

洪子雲    |    明光社項目主任(研究)
01/07/2003

根據香港青年協會的調查,於2001年,有64.4%的青年人(15-39歲)接受婚前性行為,[1]浙江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六成二學生同意只要相愛,就可以發生

停、思、再問:閱「毒」報?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
01/07/2003

當你每天站在書報攤或便利店前,從擺放在報紙架上的十多份報章中,機械式的拿起慣常看的銷報章,如常地從袋裡拿出幾塊錢付款前,可會停下來想想,手上報章的內容,是能登堂入室的選擇,還是造成思想污染的「播毒」源頭?
 

抗衡傳媒污染.選擇健康報章!

梁林天慧    |    明光社董事會副主席
01/07/2003

回歸以來,言論自由被視為落實一國兩制的試金石。雖然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傳媒數量、種類,卻不斷增多,影響可說是無孔不入,難於抗拒。

我們實難要求面對競爭的傳媒優先考慮「社會責任」和良知。不少報界朋友曾表示在文章內「灑鹽花」,以誇大手法,圖文並茂地報導如色情、暴力、仇殺等新聞,都是速銷的指定動作,市民既不斷要求這些題材,傳媒只能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