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投訴Mabelle「今日女性精神:自動獻身」

22/03/2005

本社呼籲各位就近日Mabelle一個以「今日女性精神:自動獻身」為主題的廣告作出投訴,該廣告表面是歌頌女性:「為自己所愛、專業、社會,毫無保留,無私奉獻」的今日女性精神;然而,在宣揚「奉獻精神」的背後,卻配上一名衣著頗性感的女士坐在一張雙人床上的照片(參附圖),廣告所指「奉獻」的意義,實有待商榷!
 

立法會十九題:青少年參與賭博情況

18/03/2005

以下為今日(三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慧卿議員的提問和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的書面答覆:

改革博彩稅制 理據牽強

蘇恒泰    |    明光社項目主任(賭博監察)
08/03/2005

馬會主席夏佳理早前向外界不斷放風,聲稱馬會受到外圍馬和澳門博彩業的影響,令賽馬投注額持續下跌,因此,他們計劃改變現有的博彩稅制,政府以利得稅形式抽稅,讓馬會有更大的空間增加派彩,抗衡外圍非法莊家。
 

反對馬會要求改革博彩稅制

08/03/2005

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馬時亨先生

近日,馬會主席夏佳理和行政總裁黃至剛不斷向外界放風,聲稱馬會受到外圍馬和澳門博彩業的影響,令賽馬投注額持續下跌,因此,他們要求當局改革現有的博彩稅制,以利得稅形式抽稅,讓馬會有更大的空間增加派彩,抗衡外圍非法莊家。

明光社就報業自律委員會之初步回應

27/01/2005

1. 本社認為過去幾年報業侵犯私隱;渲染色情暴力;以及違反專業操守的情況並無顯著改善。一些社會團體及小市民面對傳媒不負責任的失實報導,甚至被傳媒欺凌卻缺乏有效的申訴途徑。(例如嚴重侵犯私隱的狗仔隊、不擇手段的採訪手法、用不正當手法獲取當事人的相片和私人信件並予以公開等等。)
 

「聖誕消費狂想曲」研討會花絮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6/01/2005

一直以來,明光社致力推動社會倫理教育工作,藉此讓青少年了解時下社會的問題及現況,加強他們對各類文化,如流行文化、性文化、消費文化等的辨識力,提高他們對生命的尊重及倫理的了解。而消費文化和社會倫理的關係實在息息相關,前者對社會大眾的價值觀、身心發展影響深遠。

小心誤入「歧」途 ── 人權與歧視問題教案

洪子雲、余國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1/2005

近年當與青少年討論起同性戀,他們很多時已不再思考同性戀是否合乎道德,反而很快就轉向批評不贊成的人是「歧視」。但凡事若不作道德反省,只將一切反對意見標籤為「歧視」,恐怕社會將會越來越是非不分。所以性教育亦應包括價值觀念的反思,避免濫用,陷入道德相對的文化中。

從基督教教育到生命教育

吳梓明    |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
15/01/2005

基督教教育(附1),其實就是「生命的教育」,因其不單是著重學生生命的成長,更是關心學生生命的改變,是藉著上帝的大能去改變人生命的一種教育──從缺乏自信到建立自信、從沒有自愛到愛神愛人更愛自己。我們可以簡單從「信望愛」和「真善美」的兩個進路看如何在基督教教育中實踐生命的教育。

西方教育為何失敗?

梁麗娟    |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
15/01/2005

首先,必須要界定本文要討論的主要名詞,何謂西方性教育?西方是否只有一套性教育課程?事實上,對如何推行性教育不同的教育學者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但自六十年代起,西方心理學界流行人類潛能運動(Human Potential Movement),放棄傳統道德教育強調的培養個人道德操守,轉移提倡幫助學生認識清楚個人的價值,而不是由上而下的強加成人信念在年青人身上,這種所謂澄清道德理念(moral 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