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
傳媒教育是今期燭光網絡的主題,當我們想起教育,很自然就會想到老師和學生,所以,我們特意找一些老師和同學分享一些對傳媒教育的感想和意見。
現時只有很少中學設有這類課程,去年靈風中學得到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資助,製作了一套傳媒教育教材套,並在九間中學進行試驗計劃。
是次訪問,非常感謝何佩儀老師、三位中一及四位中二的同學抽空參與!
以傳媒教育抗衡傳媒歪風
監察日益污染的傳媒是明光社其中一項主要工作,而在監察過程中適當的法例是無可避免的,這是明光社要求修訂過時的《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原因,目的主要不是禁制,而是要求適當分類,避免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受大量歪曲的性觀念和暴力思想影響而誤入歧途。
傳媒教育:認識和實踐
二零零零年六月十七日,香港傳媒教育協會與其他機構舉辦了一個傳媒教育研討會,邀得加拿大傳媒教育協會的核心人物巴利‧鄧肯(BarryDuncan)前來作專題演講。研討會在浸會大學舉行,有近三百人參加,氣氛頗為熱鬧。除鄧肯先生的講論外,還有傳媒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分享,和十個傳媒教育工作坊,節目非常豐富,可說是業界的一樁盛事。因篇幅所限,這??我們只能把專題演講的紀要和大家分享,別的方面只可略去。
人物專訪:張志儉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學顧問
現今香港教育制度中,除了一些正規課程外,也有提供各種各樣的非正規課程,例如:公民教育和性教育等,相信各位對上述課程並不陌生;但閣下有沒有聽過傳媒教育呢?何謂傳媒教育?今次,本社訪問了香港傳媒教育協會的創會會員兼主席張志儉博士,讓他分享一下他在推動傳媒教育工作時的感受。
娛記採訪生涯點滴
小清當了記者十多年了。她在電視台做過「跑台」,也當過一陣子編輯,後來在報館的娛樂版當記者,在那裡待便快要十年了。小清服務的報館,人家一般稱為「大陸報」,換言之,他們採訪新聞的時候,是採取「大陸報」取向的。這怎麼說呢?報社是有自己的底線的,比如色情三級的材料不會採訪;形象不佳的藝人新聞,一般不載(除非當日的稿件太少)。
另類法庭記者心聲
二十多歲的阮華,加入某份暢銷日報已經三年;他曾擔任不同版位的記者,剛在三個月前被派往法庭版。以前法庭版的記者人數不超過十人,多數都在高等法院採訪,但最近編輯高層將法庭版的版位由一版增至三版,也增加了十多名記者,分派到香港不同法院工作。
美國社會對色情物品的爭議
對色情事業和色情物品的管制,一直以來都是爭論不休的課題。像美國這樣的自由社會,自八十年代的印第安納波利斯法案(Indianapolis Ordinance)的事件之後,對色情物品管制的討論,便越來越熾烈。
明光社就《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回應
- 本社歡迎政府正視民間團體對傳媒渲染色情及暴力的不滿,推出諮詢文件,贊同應全面檢討有關法例及執行措施,唯有關細節應就新聞自由以及保護青少年免受淫褻及不雅物品荼毒方面須取得平衡。
- 建議所有被列為不雅的刊物若在領有牌照的專門店內售賣,可毋須封膠袋或紙袋,若在普通報攤或便利店售賣,必須封不透明紙袋,而封紙袋之責任應規定由出版商及報社而非報販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