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網上有口皆碑?
你平日會看網民的網評嗎?當你要購買心儀的產品、看一齣戲,或是選擇餐廳時,你會到網上找資料,先參考網友的意見嗎?近日有傳網上人氣網站Facebook,透過公關公司聘請網絡博客,專責在網上留言去打擊對手谷歌,事件曝光後,網客與公關公司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惹人關注!
四川之行(二)
上次談到,新界校長會組織了四川交流團,參觀5.12大地震的災後重建情況。在拜訪四川省教育廳和四川大學,聽取領導及專業人士的介紹之外,當然要親赴北川縣擂鼓鎮災區的「北川地震紀念館」,了解當日震撼的災情。
不同角落的呼聲
香港在去年7月終於就最低工資立法,之後並通過以28元為起點,為低下階層或非技術工人的收入爭取一點基本保障,以免他們被部份無良的資本家壓榨。事實上,在立法的過程中,不少基督教團體都一直積極倡議和發聲。
走入人群 涼水傳情
眼見本港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不少基督教團體都積極走到最前線,透過實際的扶貧工作和關懷行動,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弱勢社群送上一杯涼水。今期《燭光網絡》走訪了四間致力服務基層的福音機構,包括禧福協會(下稱禧福)、新福事工協會(下稱新福)、城市睦福團契(下稱睦福)和工業福音團契(下稱工福),了解她們的事工發展。
我們的願景……
禧福協會基層事工部主任丁愛娣女士
我們最希望幫助貧窮人可自食其力,讓他們有工作機會,生活得有尊嚴。亦鼓勵中產在消費時,多光顧社會企業,間接補助貧窮人。與此同時,也希望教會可以想想,慈惠金是否只限於應用在教會的弟兄姊妹身上,還是可用來幫助社區有需要的人士呢?
廣告「誤導學」
日本發生大地震,本港家長擔心日本嬰兒奶粉受幅射污染,紛紛排隊搶購,可見父母對奶粉的重視。奶粉商覬準家長的心理,以致經常在廣告中,把奶粉描述到比母乳有更多特殊成分,並能提供抵抗力,能讓孩子更健康成長。
國民如何教育?
教育局建議由明年九月開始,逐步在小學和中學推行國民教育,作為中國人應更多認識中國國情。培養對國家的感情無可厚非,但有人擔心會變成洗腦教育。
「走出埃及」App被刪除
現今流動電話的功能已不止是話音通訊那麼簡單,智能手機配合流動數據服務,使用者能隨時隨地上網接收資訊,到社交網站分享生活逸事等;使用者亦能為智能手機下載不同的應用程式(App),增加手機的功能。與此同時,不論個人或團體都可自行編寫應用程式,並放在網上讓使用者自行下載。除了遊戲外,不少機構都透過應用程式向外界發佈資訊或作宣傳效用。
80後社關人 與弱勢同行
新世代社關人常遭質疑,說他們做秀,搞肢體政治,空有眩目的示威畫面,卻欠缺扎實的政策研究。不過,80後的光譜十分之闊,我們雖然未必有完全一致的領受和策略,但有相同的信仰,亦活在同一個香港,更多的溝通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新聞「娛樂化」是必走之路?
如果朝早起來,一按著電視就有一個非一般的早晨節目,以誇張抵死、娛樂味十足的手法,來代替你過往每天看到傳統正經的早晨新聞及天氣報道,你會不會感到特別「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