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感激紅雨同路 明光社賣旗沿途有您

羅遠婷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0/09/2014

明光社於8月13日(三)早上在港島區賣旗,這是眾同工和義工一次難忘的經驗。只是一個早上,我們便經歷了兩次紅色暴雨警告訊號(紅雨警告),然而我們卻真實地經歷到上帝,祂的預備與恩典是足夠,甚至遠超我們所想所求。

由於賣旗日於周三舉行,加上正值暑假中期,一如所料在招募義工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到了賣旗日,正當同工大清早起床作準備時,卻赫然發現天文台已掛上紅色暴雨警告訊號!我們立即作出應變,取消了一些原定在新界區接載義工往港島賣旗的旅遊巴士,不過,眾同工仍按原定計劃前往各旗站繼續各預備工作。

 

與明光社風雨同路的義工

由於早上7時半左右紅雨警告除下,賣旗毋須取消。即使那天下著滂沱大雨,但仍有約550名來自全港各區的義工支持我們。他們不計較惡劣的天氣,在持續下著雨的環境仍熱心呼籲途人買旗。有年長的義工更在紅雨警告剛除下,便立刻提著旗袋走到街上;有媽媽帶著年幼孩子走到街上,幫助本社賣旗;亦有一位爸爸帶著三個兒子,躲在屋簷下,孩子們用童稚的清脆音調呼籲路人捐款。又有一位行動不便的先生,步履蹣跚地與太太一起賣旗;接近交還旗袋的時間了,兩口子帶著濕透的身軀及旗袋小心翼翼走到旗站,在還旗袋前的一刻更掏出錢包,往旗袋投下奉獻﹗

隨著雨勢又再增大,天文台於11時25分發出第二次紅雨警告。義工於此時陸陸續續到旗站交回旗袋,不僅是旗袋濕了,我們也看見不少義工渾身濕透。縱然如此,他們臉上仍是掛著燦爛笑容;當同工向他們致謝時,他們反而鼓勵我們說:「辛苦你們了﹗要加油啊﹗」

 

滿有恩典的上帝

雖然是次賣旗遇上重重挑戰,但我們卻在當中體會到上帝的預備是充足的。更令人感動的是一些支持者因為擔心紅雨會嚴重影響今次賣旗的收入,於是立即為我們寄上奉獻,經過在點算後,賣旗日所得款項,加上教會為我們傳旗袋及弟兄姊妹的金旗認獻,總共為明光社籌得約109萬元經費。 

在此再次感謝每位曾為賣旗日出力的義工、團體;支持者、捐款者及代禱者;借場地作旗站及傳旗袋收集捐款的團體及教會。您們的支持,對我們的工作非常重要,亦是對明光社全體同工極大的鼓勵。我們將善用這些得來不易的捐款,在未來的日子繼續緊守崗位,毋懼困難及風雨,作鹽作光,因為縱在風雨中仍然有你們同行。

 

相關文章

明光社賣旗日花絮 一點光.一份情

鄧玉瑩 | 明光社行政主任
20/03/2024

明光社剛過了25週年,在這些歲月中,有許多人與本社同行。2024年2月3日是本社第12次的賣旗日,在這經濟不穩定的環境底下,今次終於可以有較優先次序揀選賣旗日子(每次需要先抽籤決定揀選次序,再按次序選日子,在我記憶中這次是歷來抽得最前的一次)。當時懷著興奮的心情選擇了2月3日在港島區賣旗,那刻認為這是對機構最好的日子,因過了聖誕節期教會應沒有那麼忙碌,又在農曆新年前一星期,學校的考試已完結而學生亦未放農曆年假,在大家開始放慢生活步伐迎接春節時,相信招募賣旗義工及籌款也會較以往來得容易,可惜之後才發現許多事都難以預計,其實,人算甚麼呢?

以往銀行大多數會讓分行成為賣旗旗站協助收集旗袋,今次卻拒絕了有關申請,原因是臨近農曆年,銀行業務繁忙故未能撥出地方收集旗袋,即是同工需要找地方並聯絡押運公司報價。以個人經驗來看,以往押運公司的收費是昂貴的,曾有一年因收費太高,最後選擇了由同工在賣旗活動後一起剪旗袋及點算款項(當時全程有會計師義務在監察),回想當時的忙亂令人「滴汗」。但很感恩,在聯絡過程中,押運公司的價錢較以往相宜,最後得其他教會的支持,借出埸地作旗站,總算解決了賣旗日收旗袋及運送的難題。  

之後招募賣旗義工的工作也很艱巨,曾以為在疫情後,大假期前應較易招募義工,可惜「天氣不似預期」,在賣旗日前兩星期,無論在金旗認獻、金旗櫃枱收到的奉獻金額,及義工人數都強差人意,當時籌得的款項不足40萬元,義工人數又不足80人,而在2023年,明光社全年的赤字更是破記錄超過140萬元,讓人憂慮。由於一直很清楚賣旗日是籌募經費的主要來源之一,在這種客觀情況下,很難對結果抱持樂觀態度。

明光社

到賣旗前10天,不知何故,陸續有不同的義工報名,其中有老師自發帶領學生參與賣旗,亦相繼有學校參加,在義工報名中,更見到以往曾幫忙好幾次賣旗的義工,當他們上本社辦公室取旗袋時,已好像老朋友般跟同工寒暄,他們亦會體諒機構因義工人數少需要縮減旗站數目,並且樂意作出遷就,他們的付出確實讓人窩心,感恩明光社有一班好朋友不離不棄。最後我們在賣旗日收回146個旗袋共76,548.3元,即每個旗袋平均約有524元,比起一般每個旗袋只有300元多出七成,可以想像到當日的義工是多麼的賣力!

明光社

統籌賣旗活動的過程中,再次讓我知道,個人經驗並不是最可靠的,人的意念永遠不及神的意念,用自己經驗來評估成效,永遠都不及仰望、交託予我們這位又真、又活的神。

(整個賣旗活動所籌得的款項將會在核數後於明光社網頁公佈。)

 

 

 

 

明光廿五載之感恩晚宴回顧

鄧玉瑩 | 明光社行政主任
27/01/2023

「25年倏忽而過,慣看浪急風高,冷對冷言冷語,無怨無悔無愁,全因有主帥領,感恩有您同行。」回想2021年尾開始計劃2022年的工作時,總幹事蔡志森及同工們懷著觀望的心情,盼望可在未見底的疫情及無了期的限聚令夾縫中,在2022年能舉行25週年晚宴,為著走過這九千多日獻上感恩,更希望可以與一直支持我們的同路人彼此激勵。可惜當踏入2022年,疫情肆虐,確診數字居高不下,在不明朗的氛圍下,惟有暫且放下。

明光社

踏入2022年9月政府公佈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一眾董事及總幹事便決定舉行25週年感恩晚宴,為了盡可能邀請更多的友好及支持者,故此將晚宴的日子訂在年底,一方面令同工有較多時間預備,另一方面期盼政府會進一步放寬限制。在短短的兩個多月籌備過程中,由從15圍,每圍八人的限制中,放寬至可設宴20圍及每圍12人,就在這背景底下,主好像為明光社25週年感恩晚宴掀起了序幕。

每次遇上久違了的好友,總幹事總會熱情地關心、問候,每年機構的新年、聖誕節,都不間斷的邀請前同工、前董事、友好回來歡聚。每次的聯歡活動,他都像家中長輩等著家人回家般雀躍,在籌備晚宴過程中更深深體會到總幹事這份心腸。由於今次晚宴是在限聚令下舉行的活動,故與以往的週年晚宴可邀請的人數大相逕庭,未能像往時般大宴好友,總幹事在籌備時常強調更要珍惜在疫情下難得的見面機會,並且藉著晚宴,要讓大家像「家聚」一樣,感受到親切的氣氛。我們就是懷著辦「家聚」的這份心情,迎接2022年12月16日的晚宴。

當晚本社董事會主席雷競業博士總幹事蔡志森先生的分享,好像互相呼應,令人動容。在這政治氣氛緊張,言論自由收窄的情況底下,作為倡議機構要本著基督教信仰繼續在關注的議題發聲,也不知何時會觸動紅線,這工作實在殊不容易。雷博士作為機構的非受薪董事,竟有著毋懼牢獄之災的最壞打算(與總幹事平時早會分享時的口徑一致)。而蔡志森先生表明會堅持繼續講要講的說話,做應做的事情,在這紅線處處的大環境底下,兩人的分享不亢不卑,從機構最高領導的胸襟,能讓同工明白為何明光社在惡劣的環境下仍要一直堅守使命。

隨後同工就著到校講座服務、這五年間新開展的離婚再婚家庭輔導服務及基層家庭的服侍作出分享。首先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張勇傑先生在台上訪問陸惠芬老師,她分享時指明光社的到校講座適切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更讚賞本社的講座題目貼地,貼近年青人的需要。

之後項目統籌經理及輔導員韋佩文姑娘介紹本社近年為離婚及再婚家庭提供的服務,包括:輔導、講座、研究、資源網及刊物等,並帶出離婚及再婚家庭的困難和需要。當晚我們又播放了一段聲演的錄音,當中講出了一位離婚人士對再婚婚前輔導服務的心聲,透過有關服務幫助他檢視以往的問題,令新一段婚姻不會重蹈覆轍。

在2020年開展的基層事工,除了支援基層人士的生活上需要,包括改善家居,派發防疫物資,提供不同的課程、活動給基層家庭的兒童,最重要是將福音傳開,當晚有三位受助婦女分享她們的感受。雖然在限聚令下我們宴請的賓客數目比以往少,但我們還是邀請了基層家庭成員到場,因為總幹事很想藉著晚宴讓基層家庭兒童有機會參與不同的場合,我們還邀請他們在台上合唱明光社在2021年推出的性教育兒歌《身體是寶貝》。他們清脆、響亮、歡樂的歌聲,好像為我們過去五年的服侍作了一個完美的總結。

明光社
明光社

晚宴結束前我們向長期服侍的董事和同工頒發獎項,感謝他們一直為機構付出,總幹事常說同工是明光社最寶貴的資源,更是明光社事工最好的見證,但願主繼續使用明光社及眾董事、同工,正如腓立比書二章1516節所言:「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

後記:感恩雖然在疫情底下,當晚仍有很多不同界別的人士及友好應邀出席,包括教會、神學院、教育、社福、傳媒、醫護、法律等合作伙伴,讓我們知道在社關路上,一直有同路人。在結束晚宴後兩星期,1231日是明光社港島區賣旗日,疫情下仍有約二百位義工參與,實在十分感謝他們的參與。在2022年的最後一天,賣旗活動為明光社25週年的活動,劃上句號。

四面受疫,卻不被困住——堂會及機構在疫情下面對的需要和事奉機遇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7/05/2022

面對疫情的變化起伏和社會的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街坊、一些正接受服務的受眾以至教會的弟兄姊妹,都有迥異的需要,教會及機構可以如何回應?2022年2月22日,本社舉辦了「明光社25週年呈獻系列:四面受疫,卻不被困住 ——堂會及機構在疫情下面對的需要和事奉機遇」網上講座,邀請了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歐偉民博士香港基督教會宣道堂堂主任陳淑娟牧師及 宣道會屯門堂甘晨智牧師擔任分享嘉賓,當晚他們分享到在疫情下看到不同群體的需要,以及如何突破困難用心服侍,及事奉中難忘的經歷。

明光社

在疫情期間,基層人士需要不同的物資,不過,除了物資,他們的心靈及情緒有更大的需要。歐博士提到當街坊感到孤單、無助或恐懼時,不是單靠物資便能解決,他們需要有人陪伴,與人傾談,若然得不到相關資訊,又沒有人去支援他們,他們難以靠自己渡過孤單。歐博士提到工業福音團契的服侍焦點,是如何在疫情間與基層朋友同行,當難以見面時,同工或義工多了用手機與他們傾談、透過視像或發訊息等不同方式與他們保持聯絡,目的是要讓他們知道,即使他們被困在劏房中,也不會被人遺忘。

明光社

陳牧師同樣希望鄰舍,特別是獨居長者不會感到被社會遺棄,為此,她的教會會定期打電話關心他們。她察覺到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的病情看似不嚴重,但整體來說,人們比之前更感恐懼,於是她的教會按其能力,支援街坊身心社靈各方面的需要:如設立失業援助基金幫助失業者;設立疫情資訊群組,過濾一些假訊息後再傳送給街坊,避免因著混亂或虛假的疫情資訊令他們感到恐懼;寄出手工包給劏房的小朋友;安排一些網上的情緒輔導或功課輔導等活動;幫忙長者在網上預約打針,並陪同他們去打針,又或是陪同他們覆診。

明光社

甘牧師認為堅持服侍鄰舍的心很重要,只是疫情讓服侍的形式不得不有所改變。疫情前,他的教會每週有兩天會邀請街坊上教會吃飯,疫情期間,因為在教會內不能進食,最初大家都以為一切都要停下來,但後來教會又遇到機會,可以派發餸菜餐盒予街坊。受制於限聚令,教會只好將派發地點改為教會的門口,不過,義工卻用盡千方百計與街坊熟絡,有些甚至會陪他們回家,希望爭取與街坊交談的時間,與他們建立關係。

面對疫情大流行,機構及教會雖然仍能繼續回應鄰舍的需要,但過程並非沒有困難,只是大家學懂靈活變通,既保障了員工或義工的健康,也可以顧及鄰舍的需要。歐博士明白有同工、義工或被關顧的對象擔心染疫是很正常的事,他的原則是不能勉強他們。同工或義工如果未打針,便安排他們打電話關顧街坊。如果雙方願意,機構是開放的,街坊可以到辦公室找人傾談。陳牧師也指出自願參與是很重要的,若有街坊需要家居隔離卻未收到政府物資,願意派送物資的同工可以憑信心出發,把物資送給街坊。疫情嚴峻時教會派發物資會用無接觸配送,只把物資掛在門口,若街坊可出外,便約他們在公園作遠距離交收。想服侍鄰舍,甘牧師相信事奉團隊成員的心情及認知都很重要,他們若不驚慌,便可以把這份安穩帶給鄰舍。

除了幫助鄰舍,三位講者不約而同看到疫情其實可以為教會帶來復興的機會。歐博士指出,以前信徒大多到教會參與現場祈禱會,但今天回不到教會,他們需要一種更新改變的生活模式,便是把信仰和生活結合。他亦觀察到很多堂會的信徒較以前更多參與機構的前線服侍,除了派飯,信徒運用了其專業,義務參與機構的服侍,如幫忙做一些文書上的整理、翻譯等工作。陳牧師也看見她教會的信徒在疫情之前比較少參與社區服侍,反而疫情出現,眼見社區有很多需要,多了信徒願意參與社區的服侍。她提到,靈性的進步不是只限於讀經祈禱,生命的實踐很重要,教會有責任去提供一個生命實踐的平台,當年青人在這兩年發覺教會愈來愈貼地,他們在信仰上也有所轉化。疫情下,她看到教會非但沒有流失信徒,反而信徒增長得很快。甘牧師也同意服侍社區反而可以牽動信徒的心,有些信徒過去在教會看似不怎麼積極參與,其實他們都在觀察教會在做甚麼,教會內聚,他們便從旁觀察,但教會一有行動,觸動了他們的心,他們也會跟著出動。疫情期間,教會需要甚麼物資,他們都會全力支持及幫忙,與教會一起關心神的國,這無疑是復興。

最後,三位分享嘉賓亦相信,堂會與堂會之間,堂會與機構之間彼此合作實在非常重要。他們分別提到機構的強項是爭取物資,教會則是第一線去接觸街坊,一起做的效果會非常好。小型堂會在疫情中面對的困難較大,大型堂會若可以幫助小型堂會,絕對是好事。信徒及堂會需要有one church的概念,而教會網絡的功效很大,能令教會彼此連結,有更大的動員力,並可以一起服侍更多信徒及街坊。

想看足本講座,請按以下連結。

收看講座

家.添愛 賣旗活動後感

鄧玉瑩 | 明光社行政幹事
20/07/2021

猶記得去年,在社署2021至2022年度賣旗籌款的抽籤日上,本社得蒙主恩獲得最後一個配額。最後的配額代表最後才可以選賣旗日子,以經驗推算,通常剩下的都是「雞肋」,怎知因疫情影響,部份抽中賣旗的機構棄權,最後我們可在今年5月15日星期六於新界區賣旗,當日恰巧是國際家庭日,與本社服侍家庭的理念一致,更為賣旗日添上多一重意義。

明光社

今年已是第二年在疫情下舉行賣旗籌款,某程度上要準備的工作相應減少,在宣傳上不同以往般可以及早預備,因為一切都要靜觀疫情的變化。雖然知道就算當天若未能在街上賣旗,亦可透過網上作呼籲及籌款,不過,在想好宣傳口號及完成其他籌備工作後,內心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後來回想,才發現究竟失落了甚麼。

明光社

以往籌備工作在賣旗日前六個月便開展,因疫情緣故,需要延後至賣旗前兩個月才聯絡教會、學校,一方面要待局部復課及恢復聚會,另一方面亦要觀察疫情狀況才可以招募義工。對筆者來說,藉著宣傳賣旗籌款活動可以與不同的群體接觸、介紹事工,讓人認識我們的理念及關注議題,比起籌款本身更為重要,感到失落是因為少了與人連繫,少了讓人認識明光社的機會。

明光社

賣旗前約一個月,陸續收到各方的回應,表示願意在教會、學校為賣旗活動作呼籲;有家長踴躍報名要成為親子義工,亦有學生主動報名協助賣旗。原來持續的疫情讓學生更珍惜服務社群的機會,家長亦想參與難得的親子活動,教導孩子身體力行為社會出一分力。雖然離賣旗日愈來愈近,只能在剩餘的時間下聯絡不同群體,但心裡那份火熱卻再次燃起,讓我感到疫情並不可怕,人與人之間難以連繫反而更可怕。在機構事奉,實在很需要與人結連。感謝神,讓一班支持者與我們同行,賣旗活動不只讓我們經歷到神奇妙的恩典,也讓我們感受到同行者的激勵。

最後,在賣旗當日竟有約200位義工,實在很感謝他們的參與和支持,雖然今年籌得的款項比以往少,未經核數師審核,大約籌得63萬元,與我們的目標99萬元仍有一段距離,但深信主必繼續供應及看顧,在此向神獻上感謝,亦感謝每一位捐款支持的朋友。

一班忠誠可愛的義工朋友

鄧玉瑩 | 明光社行政幹事
24/11/2020

上網搜尋義工的定義及職能,會發現大致上是指自願貢獻個人時間及精神,為改進社會而提供服務,並不是為了物質報酬。根據上述定義,每一位信徒都有成為義工的潛質,相信大部份信徒都願意為神作工,願意奉獻個人時間忠心服侍,但事奉的場景大多是在教會裡。您有否想過跳出教會,在基督教機構當義工,這種事奉方式,為「義工」賦予一種深層意義,不單只為改善「地上」的社會,更為神的天國獻上一分力。感恩明光社有一班忠心服侍的義工,他們更在義工場所裡傳福音,實行將事奉延伸至教會以外的社群中。

明光社由創立至今,一直有一群忠心的長者義工朋定期協助郵寄刊物。最初透創會董事介,邀教會的長者團契參與本社的郵寄工作,當年機剛成立,只得一、兩位同工,義工的協對機發展是重要。直到現在,有些義工在機構的年資甚至比所有現職同工還要長,雖部份已年過80,但他們的活力不容小覷,事奉的心志從沒減退。

明光社

筆者與他們共度15個年頭,當中有憂、有喜。憂的是他們始終年事已高,其中有些因病患已不能再來,心中時刻記掛著他們的健康。令人感動的是雖然他們因種種情況退下來,但仍顧念機構需要,為我們邀請其他肢體成為義工,將這服侍傳承,他們又會帶一些未信主的朋友前來,讓他們有機會軟性地接觸信仰,並實踐傳福音的使命。喜的是除了因為他們愛護明光社,還因為他們的笑聲、美食,每次見面總不或缺,他們更會掛心本社事工。尤記得2019年的社會運動引致交通經常癱瘓,筆者叮囑他們不要來辦公室了,怎知他們因擔心會延遲機構的事工,堅持怎樣艱鉅都要上來,筆者花了不少唇舌才能說服他們安心留在家中。此外,本社每次都會為參與服侍的義工朋友,預備少許的車馬費及午餐費,有義工將這些錢儲在一個鐵罐裡,然後將這個罐裡的錢,全數都奉獻給我們。

總幹事蔡志森先生常說同工是本社最重要的資產,而義工朋友也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他們的參與實在是機構的福氣,願神將福氣及恩典滿滿地加給他們。

有您同行 總不孤單 賣旗日2020

鄧玉瑩 | 明光社行政幹事
08/07/2020

回想在去年底確認了今年7月4日(星期六)是明光社賣旗日的一刻,那天筆者忍不住歡呼,憑著過往的經驗,知道當天避過了大型節日假期,學校考試,更在暑假前夕,招募學生義工的工作怎樣計算都是「無得輸」,除了有少許風險可能會遇到天氣不穩,籌募經費應容易達標。

踏入2020年,社會看似較為平靜,但是病毒來襲,隨著疫情惡化,香港以至全球像停頓了一樣,停工、停課、停航、限聚,街道蕭條,人人自危,保持社交距離是社會主旋律,網上直播是崇拜新模式,這樣的形勢惟有暫停所有賣旗工作,單單仰望主的帶領。

明光社

5月疫情開始緩和,學校逐步復課,教會亦陸續回復「現場」崇拜,雖然可以展開招募義工及籌款工作,但很可惜因復課後學校試期順延加上追趕課程進度,大部份教會又未完全恢復運作,招募義工及籌款工作舉步維艱。

明光社

賣旗前兩週,看著義工報名人數由不足50人到賣旗前一天竟攀升至大約180人;由最初只收到一間教會回應,讓我們設置售賣金旗櫃枱,到賣旗日前一週的主日崇拜,同時有五間教會答允讓我們設置金旗櫃枱。這段期間收到教會、弟兄姊、義工的主動問候,他們因擔心我們而想盡辦法協助,那份感恩之情難以言喻。

明光社

賣旗日那天有義工未夠7時已來電告知,他已準備好賣旗;有旗站的教會同工臨時參與仗義賣旗;亦有弟兄姊妹來電查詢賣旗地點,只為前往奉獻;最後更看見陸續有支持者回應我們當天發出的WhatsApp籌款訊息,表達對本社的支持。我們再一次看見,主一直與明光社同行,更讓我們知,主已明光社預備了一班同路人,無論在「逆境」或「疫境」中,明光社從不孤單。

明光社

最後,賣旗日義工大約有180人,在這艱難的日子,這已超出我們所想所求,雖然目前為止(7月4日)仍未知籌得款項的數字,預計亦會比以往大幅減少,但我深信就算款項不足,主必會感動身邊的同路人供應我們所需,請繼續支持明光社,與我們同行。(大家在7月31日前仍然可以捐款支持今次賣旗活動,幫助我們籌募足夠經費,8月1日或以後收到的賣旗捐款,將撥作常費奉獻。)

 

神的恩典是夠用的 明光社賣旗日回顧

鄧玉瑩 | 明光社行政幹事
25/03/2019

對我來說,籌備賣旗活動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使命,因為賣旗日是機構主要的收入來源,每次賣旗籌得的款項會用於事工的推展。可以想像,能透過賣旗籌得經費,對機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明光社

2019年1月12日(星期六),一個看似很理想的日子,招募賣旗義工方面不會因為暑假、聖誕等假期,或因為學生要上課(如賣旗日是星期三)而受影響。本以為今次終於苦盡甘來有個「好日子」,殊不知9月開始著手籌備工作時,大部份學校都不約而同婉拒替我們招募學生義工的邀請,因為那天正值考試季節,大多數學校都難於安排。當陸續收到學校回覆時,心便即時冷下來,只好不斷提醒自己,仍要相信這日子是神為機構預備的,無論義工人數、籌得的款項如何,神仍然看顧明光社。

直到去年12月初義工報名人數只徘徊在100人左右,人數比預期少。由於義工報名人數可讓我們預計當日籌得的款項,以此推算確實讓人氣餒;但當我聯絡曾參與過的義工及友好時,他們的回覆卻令人鼓舞。有一位支持者主動提出將訊息透過WhatsApp推動朋友支持、有教會努力為我們招募義工和籌款、有團體負責人積極替我們招募義工,在其機構的網頁宣傳有關訊息、更有義工知道當日人手不足,主動邀請朋友並有策略地安排他們分佈在不同地點賣旗,務求用有限人手籌得最多款項。

明光社

這些情境,讓我想起希伯來書十二章1至2節上:「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們就像昔日的見證人一樣,因著耶穌基督而努力實踐信仰的教導,當我們氣餒的時候仗義襄助。透過他們的見證,讓我們知道神一直與明光社同行。

最後,神的恩典永遠都是夠用的,在如此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只有不足300位義工朋友到來,當日仍可籌得$121,073.90,這數字不只是一個金額,更是義工朋友在背後付出的汗水,謹在此衷心感謝他們。(賣旗活動合共籌得款項$1,251,607.70)

同行廿載 價值傳承

明光社賣旗花絮

鄧玉瑩 | 行政幹事
19/03/2018

一直以來,明光社並沒有政府資助,賣旗籌款是支撐明光社恆常開支不可或缺的一環,每次當同工們知道可賣旗的日子,大家總會懷著既戰競、亦興奮的心情,努力籌備,迎接從神而來的恩典。感謝神,為明光社再次安排了2017年12月30日(六)港島區賣旗。                                                                                                                           

近年,社會氣氛似乎有所改變。香港人在工作,學業,家庭都忙得透不過氣,在招募義工過程中,我們感到一年比一年困難。最後好不容易招募到三百多人願意付出一個早上成為義工,當中無論小孩,長者及年輕人都積極參與,令人感動。在招募過程中,不少教會弟兄姊妹亦幫忙推動,從他們迫切追問和關心招募義工的情況可見一斑,明光社的工作一直被弟兄姊妹認同,這一份肯定,比籌得的數字更為重要。

適逢明光社20週年,我們特意邀請前同工李芷娜小姐(Sarah)為我們重新設計旗紙圖案,向公眾傳揚五種明光社一直堅守的價值觀:愛(Love)、尊重(Respect)、家庭價值(Family Value)、正面價值(+ve Value)及道德(Moral)。盼望透過一張張的小旗子,將這五種重要的價值觀一點一點地傳開,雖然這微小的旗子不會造成巨大的改變,但相信當一個群體願意為著所信的,去努力和付出,忠於主所託付便已足夠。

除了賣旗日當天,我們還透過在不同教會所設置的金旗櫃枱籌款。在此要再次感謝教會對我們的支持。我們非常珍惜每次與教會及眾弟兄姊妹溝通的機會,讓人更加理解我們的工作與異象。曾有弟兄姊妹聽同工分享本社工作後,願意推動肢體參與賣旗支持我們。能夠讓機構的異象傳開,這份滿足遠勝金錢。

此外,非常感恩,雖然在賣旗日前數月,明光社一度出現達數十萬的赤字,但透過認獻金旗券、在教會設置金旗櫃枱及崇拜特捐等方法,最後我們賣旗共籌得$1,345,053.20,金額超過我們所想所求!這筆款項除了可以為我們解燃眉之急,亦可讓我們可以專注事工,暫時不用為經費憂心,感謝神!  

2019年1月12日(六) 是明光社下次在港島區賣旗的日子,盼望您能預留那日,抽空成為賣旗義工,與我們同行! 約定您!

英國紅會資深義工 因婚姻立場遭打壓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08/04/2015

現年71歲的老翁布萊恩.巴克利,過去二十年一直於英國紅十字會的「國際家庭跟進服務」擔任義工。

2014年11月巴克利收到紅十字會的信函,指他的婚姻觀有違該會的基本原則與價值,因而要即時永久吊銷他的義工資格。紅十字會於信件中更稱該會並不會在具爭議性的政治、種族、宗教或意識形態的事上靠邊站。

巴克利曾在英格蘭通過同性婚姻那天,走到韋克菲爾德大教堂門前,舉起「不要同性婚姻」、「停止重新定義婚姻」標語,被同志組織「Pink」拍照上載至同志新聞網。看來真正令紅十字會不滿的原因,是巴克利對婚姻的政治取向。

事件觸發社會對表達自由的關注。「我究竟做錯了甚麼?我熱切地相信婚姻制度本是一男一女之間,也是整個社會的基石。在公眾地方這樣說究竟何罪之有?」巴克利說。紅十字會後來發新聞稿回應,然而卻閃爍其詞,聲稱該會並不會「單單因為」義工對同性婚姻的看法而打壓他;然而,該會給巴克利的文件卻指控他的婚姻觀。

巴克利的義工職務是協助一些四分五裂的家庭,重新結連;他更曾幫助不少同性戀者與自己的家人重修關係。「我根本沒與同性戀者對抗,只是我認為在改變婚姻定義的事上,國會不代表市民的看法。」巴克利感到自己的表達自由受剝削。

紅十字會對巴克利相當不公允。難道一個組織的義工,不能擁有不同的政見?在私人生活裡對社會事件表達立場,受到窒礙,那是基於政見的歧視嗎?一個多元的社會,是否應該避免使用威嚇式的懲罰,令他人消音?

假若香港要通過同性婚姻,想必會有不少人出來表達支持或反對的政治立場。套用劇集《天與地》的一句對白:「和諧,不是一百個人講同一說話。和諧,是一百個人有一百句不同說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
 

曾經刊載於:

《成報》 3/4/2015

感謝賣旗義工風雨同行 一起成就不可能的任務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19/09/2013
籌備困難重重  上帝恩典處處

籌備今年的賣旗較以往困難,因為7月24日星期三是暑假中的上班日,首先地鐵因人流關係而拒絕義工於站內賣旗,繼而是匯豐銀行拒絕開放部份分行作旗站;再加上學校已放暑假,無法透過學校招募學生義工,而我們的支持者又大部份都要上班。
 
此外,為了節省一萬多元的押運開支,我們決定用同工及義工的私家車運載旗袋。但由於匯豐銀行只接受四間指定押運公司的車輛進入金庫,因而拒絕其他車輛駛入,於是我們決定將所有旗袋運回辦公室。二十多名同工和義工們匆匆吃了一些簡單的三文治,便立即一起剪旗袋點算款項,希望趕及於下午4時30分前將錢存入銀行。在剪旗袋及點算款項的過程中,每當同工發現有100元甚至500元的紙幣時,大家都會興奮得歡呼起來,立刻忘掉整日的辛勞。另外,我們發現原來十幾萬元的硬幣是那麼重,拿著那一袋袋沉甸甸的錢幣,心裡實在感動,這些都是大家努力的成果。
 

一起成就不可能的任務

7月24日,清晨7時許,雖然天空仍然灰濛濛,但已看見有數位義工背著橙色的旗袋,拿著旗紙,在人流仍不算多的街道上呼籲途人買旗支持明光社。大約8時30分,天氣開始轉壞及下大雨,可是義工們仍然努力地賣旗。這時候,看見他們被拒絕的次數不斷增加,很多途人十分狼狽地一隻手拿著雨傘,另一隻手拿著手袋,因此都不大願意停下來再找零錢捐款。但義工沒有放棄,仍繼續努力尋找下一個目標。
 
我們在九龍區的不同旗站,看到一眾義工對明光社的支持時,深受感動。一些長者義工在清晨七時許開始賣旗,直到中午12時30分;有父母抱著嬰兒及帶著小朋友,落力地在人流不算多的早上爭取每一個途人賣旗;有一些朋友,在上班前為我們賣兩小時旗,然後匆匆趕回去上班。絕大部份義工,都是賣旗到最後一刻才回來交還旗袋。由於天雨關係,不少義工回來時都渾身濕透,我們非常感動,也十分感激他們的勞苦。
 
這天,有超過650位義工無懼風雨,走到街上為我們籌款;亦有學校及教會為我們傳旗袋,加上弟兄姊妹的金旗認獻,總共為明光社籌得約61萬元經費,一起成就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在此再次多謝每一位曾為賣旗日出力的義工、團體;本社的支持者、捐款者及代禱者;借場地作旗站及傳旗袋收集捐款的學校、團體及教會。您們的支持,對我們的工作非常重要,亦是對明光社全體同工極大的鼓勵。我們將善用這些得來不易的捐款,在未來的日子繼續緊守崗位、毋懼困難及風雨,作鹽作光。

以生命為中心的退休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08/2010

有人未畢業就已經計劃早日退休嘆世界,亦有人到了七老八十仍然戀棧其崗位不肯退下來。隨著人口老化,平均壽命增加,60歲便退休是否太早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反對延遲退休年齡的人,主要擔心會令年輕一輩更難上位,不過,長遠來看,年輕人將來一樣會受惠,毋須過份擔心。

首先,從務實角度來說,由於結婚和生育年齡越來越遲,不少人到了60歲,他們的子女可能仍然未大學畢業,需要他們供養,一份穩定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若果要動用強積金去供書教學,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素。

其次,若果身心仍然健壯的時候便被強逼退下來,既會令當事人感到苦悶,亦浪費了他們的經驗和能力。因此,鼓勵政府和各界,按機構和員工本身的需要,彈性地延長退休的年齡至最遲65歲,或容許他們退休後再以合約形式繼續工作是可以達至雙贏的。

另一個值得考慮的是加強整體社會人士奉獻和做義工的觀念,因為很多教會和社福機構都需要不同類形的義工,為社會上有不同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務,富豪可以考慮捐身家或成立慈善基金,一般市民可以奉獻才智和時間。

當然,好好享受人生,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學一些以前沒有機會學的東西;以及多些時間與家人和朋友相聚亦是很重要的。不過,請記著,有些事是有時間性的,不能夠等待退休才做,因為子女會長大,親友會死亡,自己亦會衰老、會病,錯過了就不會「返轉頭」。退休其實不是等待死亡,而是應該讓自己有更大的自由度,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豐富自己和別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