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教會成為景點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最近有受人尊敬的牧師突然離世,在社交平台上各方友好及信徒不斷表達對他的懷念和欣賞,以及從他身上看到的種種見證和榜樣,回應的真摯和踴躍是近年少見的。當然令人遺憾的是有關他的喪禮及追思會引起了家屬和教會之間的爭拗,作為不是該教會會眾的第三者,看到亦覺得傷感,由於不了解內情,不宜作任何評論,不過,倒想藉此再去反思可以如何表達對離世者的懷念,以及為何要讓認識和欣賞離世者的所有人都可以好好的表達他們的哀思和感受。
首先,如何安排喪禮當然是以家屬和死者的意願為最重要的依歸,若離世者生前沒有清晰留下任何明確的指示,最後當然是由家屬決定,究竟是只限至愛親朋、還是各方友好、甚至來者不拒,則由家屬按他們的共識來決定,因為有時家屬之間亦會因為喪禮的儀式、規模和費用等問題吵個不停,遇上各人都堅持己見或者當中有些成員比較執著,再加上喪親之痛,情緒大受困擾的話,許多時根本有理說不清,爭吵可能沒完沒了,要找一個大家都信任的人去調停殊不容易。若然家屬最後有共識只想低調處理喪禮,只限家屬及親友參與的話,其他人縱然很想見死者最後一面、親身送他最後一程亦只能尊重。
「25年倏忽而過,慣看浪急風高,冷對冷言冷語,無怨無悔無愁,全因有主帥領,感恩有您同行。」回想2021年尾開始計劃2022年的工作時,總幹事蔡志森及同工們懷著觀望的心情,盼望可在未見底的疫情及無了期的限聚令夾縫中,在2022年能舉行25週年晚宴,為著走過這九千多日獻上感恩,更希望可以與一直支持我們的同路人彼此激勵。
(明報.20-1-2021) |
相信大家在臉書上都看過不少被分享,甚至再三分享的文章,有關於健康資訊、名人小傳、感人故事、悲慘經歷等,不明來歷但又十分有趣的文章。
「人不付出犧牲,便得不到任何回報;如果要得到甚麼,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這就是鍊金術的基本原則──等價交換。」──《鋼之鍊金術師》漫畫中主角用自己的左腳和右手作出交換。
在現實中,等價交換的犧牲不是天方夜譚。然而大前提卻變成了只要犧牲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己。
本月初,筆者和朋友到沙田大會堂欣賞一個以敲擊樂為主的音樂節目《Butterfly Effect》,表演者是五名來自不同國家的頂尖樂手所組成的樂隊,當中有一位是日本著名樂隊的結他手,吸引了眾多「粉絲」到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