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恩賜的斜槓事奉
自小在教會長大,小三開始教會已是我生命的重要部份,自己有幸成長於一個充滿機遇的年代,社會不斷發展,由中四開始,便可參與不同崗位的事奉,由團契職員到主日學教師、崇拜主席、執事和校董等等,又參與了許多不同營會、聚會、佈道會、以及植堂、開校的籌備工作,一直以來絕大部份的事奉都是有一個長期固定的崗位,不過,隨著自己投身在機構事奉,星期日經常要出外講道,再加上年紀漸長,應該多些給機會年青的一輩,於是這種固定崗位的事奉愈來愈少,而多是參與一些在時間和形式安排上較有彈性的事奉,而在機構服侍多年,亦接觸過不少有心、有力、有恩賜的弟兄姊妹,他們事奉的模式愈來愈有彈性,並且同時可以參與很多不同教會和機構的事奉,祝福不同的人。
一直以來,許多教會呼籲弟兄姊妹參與事奉時,安排的崗位都是以固定及長期為主,例如各部的部員及職員、詩班、敬拜隊、組長和執事等,一般都會希望弟兄姊妹委身最少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種安排本身並沒有問題,只是未必符合新一代信徒的生活形態、恩賜和 興趣。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社會形態和需要,惟有順應時勢和需要而不斷更新變化,教會才能更善用信徒的恩賜去配合教會的不同需要,而信徒亦更能善用神所賦予的恩賜去服侍眾教會,最理想的事奉是既能發揮自己的恩賜,又能配合教會的需要,而不是「彼此也在捱」。
現時的香港人實在太忙,忙於工作、忙於進修、忙於娛樂、若已成家、已有子女的更忙於照顧家人和子女的需要,當然還有年紀漸長、子女不多的上一代。星期日是難得的家庭日,完了崇拜還要為家人安排大大小小的活動,彈性對於現代的香港人來說十分重要,特別是要花很多時間開會又開會去商討的事工,更會敬而遠之。當我們強調教會重視婚姻和家庭的時候,我們必須撫心自問,教會在考慮各項聚會和事奉的時候,是否真正重視家庭的需要、對弟兄姊妹和同工的時間安排是否家庭友善?曾經聽一個十分積極工作和事奉的弟兄打趣說,他的兒女好像有父有母的孤兒,聽完我真的笑不出來。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心力去事奉,只要甘心樂意當然是好事,但若果犧牲的是對家人(無論是配偶、父母或子女)的關心和責任則不敢恭維,甚至會成為反面的見證。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改變,當整個社會愈來愈著重視像的資訊,能夠協助弟兄姊妹溝通、凝聚力量、服侍其他人、以及傳福音等事工,都可以透過媒體和社交平台來協助,在時間、地點和參與形式各方面有更大的彈性,過去兩年多的疫情,更令教牧同工及一眾弟兄姊妹,無論是自願或被迫,大部份都已熟習了線上的聚會和溝通。而善用科技是新一代信徒的強項,相反,對於傳道同工來說,大多都不擅長科技,大家首先便要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多吸納弟兄姊妹建議的新方法、新點子。教牧負責內容、弟兄姊妹負責相關的工具和表達形式,各司其職,就能夠發揮更大的果效。
今時今日愈來愈多人選擇成為「斜槓」一族,沒有一份固定的長工,而是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從事兩三份的兼職,或者以自僱的身份,為不同的人和機構提供不同的服務。對於一些喜歡「斜槓」式生活的弟兄姊妹來說,事奉亦可以十分具彈性的,而可以服侍的教會亦不必限於一間,現時想作曲、填詞或預先拍攝不同用途的敬拜、靈修、勵志的心靈小品、佈道的音樂、見證,都可以一個或幾個人包辦,不用由上而下,開許多會議才能拍板,此外,許多活動和課程的內容;錄播和直播的工作;網上的文宣、短片、問卷等等;大部份都可以不限時間,很有彈性地處理,不用局限於主日或某個時段,令事奉者可以有更大的空間去參與,對個人和家庭生活的影響卻可以減低。我在教會圈子生活了幾十年,遇過不少事工不斷開會亦難有共識,議而不決,或決而不行的情況見了不少,一些「斜槓」式事奉可以繞過這些繁文縟節,反正他們已經預備好了,甚至已放上網,教會也好、任何人也好,有需要的便可以自由使用,總有人用得著,有時和一些藝術創作一樣,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在「斜槓」年代,我們可以學習用更宏觀的態度看事奉,不要將教會局限於自己的堂會,而是要看普世教會的需要,不要浪費神給每一個弟兄姊妹的恩賜,這些恩賜應用來祝福更多人。
究竟新一代信徒怎樣看事奉,教會又可以怎樣善用他們的恩賜?今年我們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很想深入一些了解這個問題,例如以上所講這些假設又是否成立呢?希望大家花少少時間,登入以下的網頁,參與我們的網上調查,問卷很快就要截止了,希望大家把握時間,更加希望教牧同工能夠鼓勵會友,特別是年輕人踴躍參加,讓教會的同工長執能更準確地了解新一代信徒的想法。另外,我們在8月12日舉辦了名為「無牆無盡——善用恩賜的斜槓事奉」研討會,除了公佈有關問卷的分析、亦邀請了教會群體中的不同持份者,一同討論究竟新一代基督徒的生活形態、工作態度與事奉觀是如何這個「無窮無盡」的議題。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我們,積極報名參與,希望這個研討會和有關的文集,能夠幫助大家重新反思自己和教會的事奉觀,善用神賜給我們的恩賜。
無牆無盡——善用恩賜的斜槓事奉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2022週年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