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而處才能拉近距離
無論社會、家庭和教會,在經歷去年的社會運動之後,都出現很大的撕裂,而不少的調查都發現愈來愈多香港人感到抑鬱。究竟社會運動對香港基督徒在心理健康和靈命方面有幾大影響呢?若果要重建一些已經撕裂的關係,有甚麼方向是最值得我們留意的呢?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委託了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6至9月進行調查,成功收回的有效問卷 超過1,000份。
今次調查結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受訪的基督徒本身的政治立場加上願意行動,會影響他們對其他人的同情關懷,當他們對人愈有同情心,就感到自己與神和身邊的人關係愈好,焦慮愈少,可以說是自我感覺良好,不過,問題是他們往往沒有易地而處了解其他持不同意見的人的想法和處境。同理心十分重要,但單憑同理心去推動我們關心社會是不足夠,甚至有些危險的,因為有些人面對困境,可能是社會制度和政策的問題,亦可能是其他人的罪行,或者他們自己犯錯,我們不能夠不加分辨就完全無條件地站在所謂弱勢的一方,因為從信仰的角度,所有人都是罪人,弱勢和貧窮的人值得同情,但不等於他們提出的訴求,以及他們所做的就一定正確,必須支持。
就像一些性小眾的議題,一些有性別認同障礙或焦慮的人,不接受自己的原生性別,又不願意做完整的性別重置手術,甚至要求別人必須尊重他們的選擇,進入自己聲稱的性別的更衣室,否則就會對他們的心靈造成傷害。他們的內心的痛苦和掙扎,其他人無法完全了解,亦令人同情,但若果支持他們按自己的聲稱就可隨意進入異性的更衣室,對一些婦女和小朋友來說,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甚至人身安全的威脅。支持性小眾權益的人亦要從女士和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及保護她們的權益。若果大家都能易地而處,尊重對方的憂慮,例如考慮增加更多獨立的無障礙更衣室,讓有需要的人可以安心使用,便可以更有效地解決雙方的憂慮。
又例如過去幾年的社會爭議和撕裂,有些人堅持用和平理性的手段抗爭,有些人因為不滿政府的建制暴力和警方的過份武力,因而支持武力抗爭,甚至默許私了和破壞公共設施和商舖的行為,實行以暴易暴。面對社會的不公義,以及愈來愈高壓的政治環境,不少人感到憤怒可以理解。不過,大家同樣需要理解,不少人最重視的不是政治改革,而是生活的安定,有工做,不用擔心治安,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與家人朋友開開心心過日子,這不是對錯問題,是選擇問題。政治很重要,但不等於人人都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思、以及用同樣的態度去關心政治。
談到政治,其實大家更要學習易地而處,當社會喜歡用黃與藍的顏色去分別一個人的時候,基督徒其實更應自覺地避免陷入這種先入為主的情緒,不要讓個人的政治立場凌駕了我們的信仰。只要大家肯放下成見,其實在黃或藍陣營之中,大家都可以發現一些真心誠意關心社會的人,大家可以不同意他們的判斷和選擇,但毋須假定與自己不同立場的人是壞人,以為自己有權拒絕承認他們是弟兄姊妹、甚至判定他們會落地獄。
多年以來,無論在親建制或泛民主派的陣營中,我都遇到一些對信仰認真的基督徒,同時也有不少令人不敢恭維的基督徒。我深信,信仰與一個人的政治傾向沒有必然關係。我們應該每一件事獨立來看待,是其是、非其非,而不是盲目支持與自己政治立場相近的議員或政黨。事事強逼大家歸邊,不容許其他人有不同的想法,無論是政府、政黨、傳媒或民間組織,若引導及呼籲市民不加分辨、無條件支持某個陣營都是十分危險,大家必須提高警覺的。
而在教會內,意圖以一個人的身份、背景或政治取態去判斷一個人是否真誠的基督徒是不合宜的,一個人是政府官員、警察、商人、社工、醫護、老師或記者,與他對信仰是否認真是沒有必然關係的,我們只能夠憑果子而不是出身去判斷一個信徒的生命的。當面對不同政治立場的弟兄姊妹,應該先從溝通開始,先了解對方為何有那樣的立場和取態,而不是未審先判。能夠易地而處,才能夠拉近大家的距離,要復和一點也不容易,但願意了解對方是我們必須行出的第一步。有關今次調查的結果以及「逆境.重建.復原」研討會一些相關內容,大家可以透過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網頁了解。 復和很難,但信仰的路從來都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