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贍養費的權與責
夫婦去到離婚的地步,除了以法律途徑終止雙方的婚姻關係及處理子女的撫養權事宜,有部份離婚夫婦同時需要法庭介入去處理贍養費的安排。雖然由法庭頒出的贍養費令受到法例監管,可是拖欠贍養費的情況仍然存在。
藝術與信徒對話
明光社於2022年11月24日舉辦「明光社25週年呈獻系列:藝術與信徒對話」網上講座,當晚我們邀請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修畢基督教與藝術碩士課程的羅遠婷小姐(Monica)與大家分享。
看闊一點、看遠一點
人生總有許多不易解決的難題、不想面對的處境、以及不能逃避的現實,有時,學會看闊一點、看遠一點,才是避免令自己走進死胡同的最有效方法。特別是作為父母的,對子女總會寄予十分高的期望,而期望愈高、壓力愈大,對雙方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學會如何調校自己的態度和期望,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十分重要。
存在的理由——從《鏈鋸人》看意義失落的一代
人渴望深度、渴望自由、渴望自我實現、渴望自己的生命有意義。人有很多渴望的事情,所以喜歡發夢,會有夢想,而這些都是人內心深處的渴求。一個人發夢會被人們嘲笑,因為認為他不切實際,而所謂的實際,就是基於現實狀況的考量而覺得能夠做到的事。發夢就是自吹自擂,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當中,盡是在想一些不切合現實狀況的事情。
以「批判性忽略」應對資訊洪流
身處於真假難分的資訊洪流當中,我們的確很難辨別一些錯誤訊息和虛假陳述,而且如要逐一去辨別,亦十分費時和未必有此必要。
死亡,這麼近,那麼遠 專訪黃民牧師
求生,人們一向認為生存是最基本的,人活在世上,最重要不是為了生存嗎?接著才是滿足各項的需要;求死,人們敬而遠之。然而,在現今的社會,卻有一些人他們不願意求生,卻希望求死。原來「死」這個傳統上忌諱的字,在今天愈來愈多人正在尋求,與我們這麼的近。
家長教孩子做功課時不可說的三句話
相信家長對於教導讀小學的子女做功課一定感受良多,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長辛勞地督促子女完成各項學習目標,有時難免動了肝火,沒經過思量就說了一些過火的話,令子女做不好功課,又傷害了彼此的感情。本文嘗試分享「三句教子女做功課時不可說的話」,讓大家「口下留情」。
性教育就是價值教育
性教育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除了學習正確的性知識和相關的生活技巧外,培養良好的價值觀也是重要一環。知識和技巧有相對客觀的標準,但價值觀卻因人而異,因此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對性教育的定位可以有很大的出入。
重視生命、承諾與委身
堂會與機構的協同效應
基督教機構被稱為翼鋒教會,可能有人會以為機構只是教會的好幫手,是教會的前鋒而不是教會本身,這是美麗的誤會。教會的原文其實指的不是地方,而是被神呼召出來的群體,重點在於會眾,而機構同工作為回應神的呼召而聚集一起去事奉的群體,本身也就是教會,機構和眾堂會一樣,其實也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與堂會是互為肢體,互相配搭的。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2年12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