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香港首宗同性婚姻司法覆核 MK案敗訴原因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11/11/2019

代號MK的女同性戀者於2018年6月申請司法覆核,就同性婚姻權或民事結合權利,挑戰本港的婚姻制度。由於這宗案件的判決影響深遠,明光社及另外幾個團體嘗試申請介入訴訟,可惜被法庭聆訊後拒絕。案件於2019年5月底於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審結,並於10月18日頒下判決書,法官判申請人敗訴。

申請人認為香港政府不容許同性婚姻及沒有為同性伴侶設立承認同性關係的法律框架是歧視,違反了《基本法》第25、32及37條,以及《香港人權法案》第1(1)、14、15(1)及22條,因此,法庭需要回應以下兩條問題。

 

問題一不容許同性婚姻是否違反同性伴侶的憲法權利

法官周家明審視多條有關婚姻的法例,結論是香港的法律從未認可或准許同性婚姻,香港自始至終都只承認異性婚姻。1971年10月7日生效的《婚姻制度改革條例》(第178章)第4條指明婚姻屬一夫一妻制,廢除了舊式婚姻、新式婚姻及妾侍制度,亦廢除了「兼祧婚姻」,條文亦寫明「……在香港締結的婚姻須意指一男一女自願終身結合,不容他人介入,而且只可按照《婚姻條例》(第181章)而締結。」而《婚姻條例》(第181章)第40條指明根據本條例舉行的婚禮屬基督教婚禮或相等的世俗婚禮,意指婚禮經舉行正式儀式,獲法律承認,是一男一女自願終身結合,不容他人介入。《婚姻訴訟條例》(第179章)第20條指明凡屬在1972年6月30日之後締結的婚姻,該婚姻僅能基於條例中列出的理由而無效,其中(1d)列明的理由是:婚姻雙方,並非一方為男,一方為女。

法官亦指出,《基本法》於1990年頒佈並於1997年生效,有關結婚權利的內容都應視為傳統的一男一女結合,因為當時大家根本沒有同性婚姻的概念,而全球第一個設立同性婚姻的國家荷蘭也是於2001年才實行有關制度。申請人的代表律師提到《基本法》作為有生命力的文件(living instrument)可以按時代需要及環境有更新的演譯,將婚姻的釋義延伸至包括同性婚姻,法官承認現時全球有26個司法管轄區承認同性婚姻,另外有16個容許民事結合,但沒有證據顯示香港社會對同性婚姻的看法有明顯的改變,相反,法官表示社會上對於是否容許同性伴侶可以結婚、民事結合或得到其他法律上的承認,不同人基於社會、道德及宗教領域上的意見非常分歧。

法官綜合《基本法》第37條、《香港人權法案》第19條、《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3條及《歐洲人權公約》第12條等有關婚姻權的條文,指出條文所指需要受法律保護的婚姻權應是一男一女的結合。歐洲人權法庭於2011年就Schalk and Kopf v. Austria一案的判決提到「婚姻應被理解為異性伴侶的聯合。」在《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裡,所載有與婚姻相關的條文,都是指「男女」的婚姻。法官指出如由法庭將《基本法》第37條有關婚姻的釋義擴展至同性婚姻,是引入一個新的社會政策,並不合宜,香港法庭的責任是解釋《基本法》的立法原意,至於香港是否就同性婚姻立法並非法庭的責任,應交由立法機關處理。法官提及在梁鎮罡 訴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一案,終審法院於判詞第27段中提到香港人結婚及組織家庭自由並不包括同性婚姻。

 

問題二香港政府沒有為同性伴侶設立承認同性關係的法律框架,如民事結合或其他方式,是否有違反他們的憲法權利

申請人認為香港政府有義務為同性伴侶提供法律框架,作為沒有同性婚姻的替代,否則便是歧視同性戀者。法官認為申請人尋求的是一個除了婚姻這個名稱之外的替代名詞,讓同性伴侶於法律上享有與異性婚姻完全一模一樣的福利及保護。既然政府沒有義務透過結婚制度讓同性伴侶得到相關的福利,如由法庭為他們提供另一名稱或制度,是犯了原則性的錯誤。至於是否為同性伴侶提供替代婚姻的法律框架,這超出法庭的功能,這方面應該是由政府及立法機關去考慮。法官又指,設立替代的法律框架,會牽涉讓同性伴侶享有跟異性配偶一樣的權利和福利。他舉例說,在眾多與婚姻有關的權利中,領養兒童的權利,會否需要加上限制或修改,以保障兒童的最大福祉。

 

基於兩條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法庭判申請人敗訴。

MK案是首次有同性戀者入稟要求在香港設立民事結合制度,申請人極有可能上訴至終審法院。未來,預計法庭將會非常忙碌,MK案之後仍有兩宗案件,分別為TF案及STK案,這兩宗已獲司法覆核許可的案件,則是直接挑戰本地的婚姻法,要求同性婚姻的權利,及要求政府承認外地註冊的同性婚姻,還有兩宗案件,在外地註冊結婚的同性戀者,司法覆核分別要求可以一般家庭的名義申請租住公屋及購買居屋。這些司法覆核案件恐怕會陸續有來,繼續挑戰現時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大家不能掉以輕心,請密切留意案件未來的發展。

相關文章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2年12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7/01/2023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明光社

隨著羅訴德案(Roe v. Wade)裁決被推翻後,令墮胎權在美國不再受法律保障,有人擔心美國最高法院可能會推翻 2015 年承認全國同性婚姻的裁決,2022年11月29日, 美國參議院以61 票對 36 票通過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尊重婚姻法案》(Respect for Marriage Act),將同性婚姻和跨種族婚姻納入聯邦法律。《尊重婚姻法案》廢除了1996年的《捍衛婚姻法》,後者拒絕向同性伴侶提供聯邦福利,以及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結合。新法將防止伴侶因他們的性別、種族、民族或出身而被歧視,以及阻止各州拒絕承認其他州的同性婚姻。不過,如果未來得到最高法院批准,各州還是可以阻礙同性婚姻。美國總統拜登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即將重申一個基本真理:愛就是愛,美國人應該可以與他們所愛的人結婚。」12月8日,美國眾議院以258票對169票通過有關法案,美國總統拜登已於12月13日簽署了《尊重婚姻法案》。[1]

2022年11 月,在天主教主教秋季會議期間,美國天主教教育委員會負責人、華盛頓斯波坎主教Thomas Daly 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天主教機構允許使用符合社會性別意識形態、「更迎合個人性別認同」的代名詞,讓人自己選擇用甚麼代名詞才能代表自己,是一種「悲劇」和「罪惡」。不幸的是,這種情況已經變得愈來愈普遍。他認為社交媒體發揮了「重要作用」,令青少年和年輕人更容易接受非二元性別和跨性別的身份認同,隨著跨性別意識形態繼續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他認為美國的主教,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大聲疾呼,並堅定地闡明關於社會性別和涉及性方面的信仰真理。Daly主教認為社會大眾對社會性別意識形態的肯定植根於「錯位的同情心」。[2]

美國上訴法院於2022年12月9日裁定,政府不能強迫一群天主教醫療保健服務的提供者和專業人士為病人進行變性手術,即使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時期通過了有關的規定,禁止醫療保健服務中出現性別歧視。美國第八巡迴上訴法院的三名法官一致同意另一位聯邦法官的意見,該法官在2021年就類似的案件作出裁決時稱,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U.S.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的規定侵犯了原告的宗教自由,當中包括一群修女經營服侍窮人的健康診所,以及天主教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協會。[3]

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網頁設計師 Lorie Smith 希望為客戶創建的婚禮網站,當中可提供儀式細節、圖片、關於這對夫婦的故事,以及慶祝他們如何通過婚姻「合而為一」,呼應了《聖經》所說的話。但她不會為同性婚姻提供以上的服務。Smith是一名福音派基督徒,她認為婚姻只存在於一男一女之間,她一直在努力拒絕為同性伴侶製作婚禮網站。

2016年,保守的基督教法律團體捍衛自由聯盟代表Smith,控訴科羅拉多州民權委員會,因為她擔心可能會遭該州的反歧視法制裁,該法禁止在公共場所(這包括在公共場所中的商業活動),作出基於性傾向的歧視。下級法院裁定Smith敗訴,促使她上訴至最高法院。2022年12月5日,Smith的案件仍在最高法院審理,而法院中以保守派的法官佔多數,他們似乎將會裁定基督徒網頁設計師有權拒絕為同性伴侶提供服務,自由派的法官們卻表示,此案可能會賦予某些企業權利,基於憲法保護的言論自由而作出歧視。[4]

2022年11月21日,一名美國退伍軍人和他的跨性別「女兒」通過 一個名為「GLBTQ法律權益與捍衛者」的非牟利組織,以匿名的方式向政府提出訴訟,挑戰一項聯邦條例。這項規定可追溯至 1976 年的聯邦法規,當中要求軍方為軍人家屬提供的醫療保險範圍內排除轉變性別的手術治療。該名提訴的退伍軍人,他的跨性別女兒被診斷患有性別焦躁症,醫生曾推薦她接受相關治療,但因有關聯邦條例令治療不在醫療保險範圍,她拒絕了接受有關治療。[5]

2022年12月2日,Matthew Jordan Lindner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被聯邦調查局逮捕,預計他之後會在該州的聯邦法院出庭,面臨一項傳播州際威脅的罪名。當局稱,Jordan在8 月打電話到一間位於波士頓的國家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 健康教育中心,他針對一名醫生留下了一段褻瀆和威脅的語音訊息,稱有一群人會來找這位醫生。麻省聯邦檢察官Rachael Rollins表示,雖然威脅是針對特定醫生,但它也使LGBTQ人士及其家人受害。自從關於醫院及其工作的虛假和誤導性聲明在網上傳播後,整個夏天,波士頓兒童醫院的醫生和其他工作人員都收到了暴力威脅,這都與他們為跨性別青少年提供醫療服務有關。[6]

美國專責關注LGBTQ 權利的特使Jessica Stern,原定於2022年12月中出訪印尼,作為東南亞之行的一部份,不過,在印尼最有影響力的伊斯蘭組織為此提出反對後,美國遂取消了是次外訪。有關組織名為印尼烏理瑪委員會,它於12月2日發表聲明,指此次訪問將損害該國的宗教觀和文化觀,該會的副主席Anwar Abbas表示「作為一個宗教文明的國家,我們被告知要尊重客人,但我們不能接受一位客人,來這裡的目的是破壞和擾亂我們國家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崇高價值觀。」[7]

俄羅斯議會上議院在2022年11月30日一致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於12月5日已由總統普京簽署,它大幅擴大了限制,令被視為促進LGBTQ權利的活動進一步受限,這是該國持續打擊已陷入困境的LGBTQ社群的最新舉措。

新法案禁止在廣告、媒體、在線資源、書籍、電影和戲劇作品中,向任何人「宣傳」非傳統涉及性方面的關係。而新法案更擴大了限制,禁止向未成年人士傳達有關性別轉變的資訊。[8]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2022年12月29日宣誓,令他再度成為以色列總理。在他於大選中勝出前,他與一個極端民族主義的小派系「諾亞姆黨」的領導人Avi Maoz達成了一項聯合協議,Maoz以恐同言論和貶低非正統猶太人的言論而聞名,這顯示了未來以色列政府將會走的強硬派路線。

內塔尼亞胡所屬的利庫德集團於2022年11月27日宣佈,任命Maoz為總理辦公室的副部長,Maoz是一名猶太原教旨主義者和西岸定居者,他直言不諱地反對 LGBTQ 權利和女性參軍。[9]

蘇格蘭政府在2022年4月頒發法定指引:如果跨性別者獲得了一份完整的性別承認證書,表明他們已取得女性性別,那麼他們的性別就被定義為女性;如果他們獲得了一份完整的性別承認證書,表明他們已取得男性性別,那麼他們的性別就被定義為男性。

蘇格蘭一個關注婦女權益的組織「為了蘇格蘭女性」(For Women Scotland)為到女性被重新定義而入稟法院,指政府有關的指引與平等法中的女性定義並不一致,平等法並沒有將跨性別女性視為女性。2022年11月9日,代表「為了女性」的律師Aidan O'Neill KC在愛丁堡的法庭中表示,蘇格蘭政府的部長們希望有關計劃有助於增加蘇格蘭公共委員會中跨性別者的數量,但這會違犯現行的平等法。原因是平等法規定「女人」是天生的女性,而「男人」是天生的男性。現在由於「女性」一詞被重新定義,這會令蘇格蘭婦女失去人權。12月13日,法院裁定該國政府在2022年4月頒佈的法定指引是合法的,而2010年平等法中所指的「性別」,並不限於生理性別,還包含了性別承認證書中持證者所申報的性別。[10]

2022年12月4日,英超球隊阿仙奴前領隊雲加( Arsène Wenger)評論到卡塔爾世界盃小組賽的結果,他表示順利晉級的球隊都沒有因政治問題分心,在心理上有最充份的準備。

有報道就提出,在卡塔爾世界盃期間,各隊的政治討論異常多,一些球員為東道主對待外勞的方式、對LGBT權利的取向,以及國際足協威脅要懲罰發表政治言論的球員,表示擔憂。德國足總是最強烈要求讓球員佩戴象徵反歧視的六色彩虹「OneLove」臂章,但在「極度受威脅」的情況下,導致德國、丹麥、比利時、荷蘭、威爾士、英格蘭和瑞士均放棄了佩戴臂章的計劃。

在首場賽事便輸給日本隊的德國隊,球員在賽前合照留念時,雙手都摀著嘴巴,暗示他們被國際足協禁言了。[11]

2022年12月有報道指,四對同性戀伴侶要求印度最高法院承認同性婚姻,法院已受理他們的申訴,由該國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為首的印度政府曾拒絕將同性婚姻合法化。[12]

2022年11 月 29 日,新加坡國會將男性之間的性行為除罪化,但為了打擊 LGBT社區,國會在同一天亦修改了憲法,以防止出現在其他國家的情況會在新加坡上演,令法庭受到同性婚姻訴訟的挑戰。該國政府修改了憲法,稱此類問題不應由法院決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他的繼任者排除了修改現行法律對婚姻定義的可能性,以確保婚姻是在一男一女之間。[13]

日本東京都在2022年11月1日實施「東京都伴侶關係宣誓制度」,擁有有關證書的同性伴侶,不論是醫院探病或搬入租賃住宅等,皆被視為家人,不過日本民法與戶籍法仍未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性。為此許多日本同性伴侶向政府提出索償訴訟,認為法律已違反憲法所保障的「法律下的平等權」與「婚姻自由權」,但東京地方法院在11月30日判決,針對憲法第24條「婚姻自由權」,指出同性婚姻缺乏法律保障,是處於「違憲狀態」,但並非宣告違憲,因此駁回賠償請求。至於日本憲法第14條「平等權」,法官就指,就既定觀念而論,這種「男女共結夫妻並生兒育女」家庭模式,具有世代相傳的意義存在,婚姻區分異性與同性有其根據,因此當前法規禁止同婚並未違憲。[14]

本地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2年的香港同志遊行連續第二年改以市集形式舉行,2022年主題是「持續心跳 同待破曉」(Stay Pride, Live Proud),而關鍵議題是「無性戀」,市集已於2022年11月12至13日舉行。歐盟駐港澳辦事處主任高宇馳及一眾歐盟成員國的代表亦曾到訪市集以示支持。[15]

岑子杰在2013年與同性伴侶在美國結婚,他於2018年就香港法律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提出司法覆核,2020年高等法院裁定他敗訴,他在2022年7月上訴,8月被上訴庭駁回,當時上訴庭提到,本港婚姻法例於1990年4月訂立,起草《基本法》的人必定採納傳統定義,以「婚姻」形容一男一女的異性伴侶關係,其他解讀方式明顯與現實不符。

之後岑子杰再向上訴庭申請上訴許可,希望上訴至終審法院。上訴庭首席法官潘兆初、副庭長關淑馨及朱芬齡於2022年11月10日頒下判詞,歸納岑子杰上訴至終院的爭議點:包括現行制度排除同性婚姻,違反《人權法》中「在法律面前平等及受法律平等保護」,以及《基本法》中「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香港法律至今不容許同性伴侶結婚,亦沒有提供其他方式結合,有違《人權法》對私生活的保護及《基本法》保障的平等權;以及香港法律至今不承認海外同性婚姻,有違《人權法》和《基本法》。

上訴庭認為,雖然岑子杰的理據「不見得特別有力」,但屬於合理可爭辯議題,加上相關問題涉重大公眾利益,故批出上訴至終院的許可。[16]

香港與墨西哥城市瓜達拉哈拉合辦的第11屆同樂運動會,將於2023年11月舉行,除了傳統運動項目如足球、游泳或公路賽外,還新增閃避球、山徑越野跑、龍舟競賽和麻將等「港式」運動。[17]

(資料截至2022年12月22日)


[1] Euronews  with AP, Reuters, “US Senate passes landmark same-sex marriage protection bill,” Euronews, November 30,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2022/11/30/us-senate-passes-landmark-same-sex-marriage-protection-bill;  Olivia McCormack, “‘Is it perfect? No’: LGBTQ people respond to Respect for Marriage Act,”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30, 2022,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2022/11/30/lgbtq-reaction-same-sex-marriage-bill/; Moira Warburton, “U.S. Congress passes landmark bill protecting same-sex marriage,” Reuters, December 9,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congress-expected-pass-bill-protecting-same-sex-marriage-2022-12-08/; Michael D. Shear, “Biden signs Bill to Protect Same-Sex Marriage Rights,”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3, 2022, https://www.nytimes.com/2022/12/13/us/politics/biden-same-sex-marriage-bill.html.

[2] Lauretta Brown, “USCCB Catholic Education Chair Speaks Out on ‘Confused Catholic Schools’ Embracing ‘Sinful’ Gender Ideology,” 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 December 2, 2022, https://www.ncregister.com/blog/bishop-daly-speaks-out-on-sinful-gender-ideology.

[3] Daniel Wiessner, “Catholic healthcare providers can't be forced to do gender surgeries: U.S. court.” Reuters. December 10, 2022, https://www.reuters.com/legal/litigation/catholic-healthcare-providers-cant-be-forced-do-gender-surgeries-us-court-2022-12-09/.

[4] Andrew Chung, “Web designer opposed to gay marriage at center of U.S. Supreme Court clash,” Reuters, December 2,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web-designer-opposed-gay-marriage-center-us-supreme-court-clash-2022-12-02/; Lawrence Hurley, “Same-sex marriage and LGBTQ protections at center of another Supreme Court case,” NBC News, December 3, 2022, 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supreme-court/web-designer-tests-ability-refuse-work-sex-weddings-supreme-court-clas-rcna57374; Andrew Chung and Nate Raymond, “U.S. Supreme Court leans toward web designer with anti-gay marriage stance,” Reuters, December 6, 2022, https://www.reuters.com/legal/web-designers-anti-gay-marriage-stance-goes-us-supreme-court-2022-12-05/.

[5] Patrick Whittle, The Associated Press, “Veteran sues over coverage denial for daughter’s gender transition.” Federal Times, November 23, 2022, https://www.federaltimes.com/fedlife/health/2022/11/22/veteran-sues-over-coverage-denial-for-daughters-gender-transition/.

[6] “Man charged with threatening doctor over transgender care,” Associated Pres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4,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texas-boston-massachusetts-matthew-jordan-8d5aa125f9f4f1af6f192488c5979fdb.

[7] Edna Tarigan, “US cancels trip by LGBTQ envoy to Indonesia after objection,” AP News, December 2,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asia-indonesia-southeast-gay-rights-sung-kim-6cd65cc77058b46110f85c2f2ffee90f.

[8] “Russian upper house Duma passes LGBTQ ‘propaganda’ bill,” Associated Pres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vladimir-putin-europe-gay-rights-bf5e0b2efe7046e10ec109e81a01df63; “Putin signs law expanding Russia’s rules against ‘LGBT propaganda’,” Reuter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6,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putin-signs-law-expanding-russias-rules-against-lgbt-propaganda-2022-12-05/.

[10] James Mulholland & Douglas Dickie, “Women in Scotland losing their human rights due to SNP/Green government, court hears.” Scottish Daily Express, 9 November, 2022. https://www.scottishdailyexpress.co.uk/news/scottish-news/women-scotland-losing-human-rights-28450703; https://www.thenational.scot/news/23188087.women-scotland-lose-legal-case-definition-woman/; “Scottish Government wins case over legal definition of ‘woman’,” The Press and Journal,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3, 2022, https://www.pressandjournal.co.uk/fp/politics/scottish-politics/5158483/scottish-government-wins-case-over-legal-definition-of-woman/.

[11] Martin Petty, “Teams focused on World Cup, not politics, had easier passage to last 16, Arsène Wenger says,” Reuters, December 4, 2022, https://www.reuters.com/lifestyle/sports/teams-focused-world-cup-not-politics-had-easier-passage-last-16-wenger-2022-12-04/.

[14] 〈日本禁止同性婚姻違憲? 東京地院關鍵判決出爐〉,《自由時報》,2022年11月30日,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140723.

[15] 〈同志遊行績改市集「同待破曉」〉,《明報》,2022年11月13日,網站: https://news.mingpao.com/pns/%e6%b8%af%e8%81%9e/article/20221113/s00002/1668276375175/%e5%90%8c%e5%bf%97%e9%81%8a%e8%a1%8c%e7%ba%8c%e6%94%b9%e5%b8%82%e9%9b%86-%e3%80%8c%e5%90%8c%e5%be%85%e7%a0%b4%e6%9b%89%e3%80%8d(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月13日);香港同志遊行彩虹市集,網站:https://hkpride.net/zh/%E9%A6%96%E9%A0%81/(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月13日)。

[16] 〈爭承認海外同婚 准上訴終院〉,《信報財經新聞》,2022年11月11日,網站: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politics/article/3297923/%E7%88%AD%E6%89%BF%E8%AA%8D%E6%B5%B7%E5%A4%96%E5%90%8C%E5%A9%9A+%E5%87%86%E4%B8%8A%E8%A8%B4%E7%B5%82%E9%99%A2(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月13日)。

[17] 〈香港同樂運動會接受全球報名 新增麻將、龍舟競賽「港式」項目〉,《香港01》。2022年10月8日,網站:https://www.hk01.com/article/82327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月13日)。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2年11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2/11/2022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2022年10月4日,斯洛文尼亞議會通過了一項修正案,令她成為第一個東歐國家,允許同性伴侶結婚及領養孩子。[1]

明光社

2022年9月26日,古巴全國選舉委員會宣佈就同性婚姻、同性伴侶領養及代孕合法化舉行的公投結果,74%合資格人士參與了是次公投,超過三百九十萬名選民投票同意新的《家庭法》,贊成票達66.9%。長達100頁《家庭法》贊成將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允許同性伴侶領養孩子。[2]

 

深受英國、美國、澳洲及拉丁美洲學前兒童喜愛、由英國動畫師製作的卡通片Peppa Pig,首次出現了有兩個媽媽的同性戀家庭,Peppa Pig的好友Penny Polar Bear在動畫中如此講述自己的家庭:「我與我的媽媽及另一位媽媽一起住,一位媽媽是醫生,另一位媽媽煮意粉。」該集節目在2022年9月6日於英國播放。

兩年前,一家美國網站曾發起請願,要求「在Peppa Pig卡通中加入同性家長家庭」,網站至今已獲得近24,000個簽名支持。發起請願的人寫到:「觀看Peppa Pig的孩子正處於易受影響的年齡」、「排除同性家庭會令他們覺得,只有單親或兩個不同性別家長的家庭才是正常的。」[3]

在2022年10月有報道指,美國的聯合衛理公會(United Methodist Church)基於性別議題及神學上的辯論,正面臨像路德會和長老會一樣的情況,教會出現分裂,喪失重要的教會及成員。根據早前聯合衛理公會的報道,該會批准了大約三百個團體退出該宗派,保守派倡議組織衛斯理聖約協會(Wesleyan Covenant Association)稱預計在下半年度的會議將進一步為有關事宜投票。此外,位於美國喬治亞州的約二十間教會和在德克薩斯州數百間教會正在考慮脫離聯合衛理公會。原則上,教會必須等待總會批准才能脫離,不過有些教會卻沒有等待批准,在佛羅里達州和北卡羅萊納州,有超過一百間教會為了要馬上離開聯合衛理公會,分別向當地的聯合衛理公會提出訴訟或要脅要提出訴訟。[4]

2022年9月20日,美南浸信會最高行政機關投票,決定與兩間教會斷絕關係。其中一間位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的College Park Baptist Church,這教會公開肯定、贊同和支持同性戀行為。事實上,這教會早在1999年已經離開美南浸信會宗派;另一間則是位於新澤西州富蘭克林維爾的Amazing Grace Community Church,美南浸信會認為這間教會在解決被指控作出歧視行為一事上,表現缺乏合作。有報道稱事件涉及種族歧視行為。[5]

2019年,一個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學生組織首次尋求位於美國紐約市的葉史瓦大學(Yeshiva University)的認可,但組織的請求遭校方拒絕,該組織遂於2021年4月向大學提訴,稱大學必須批准其請求,因為它屬於反歧視法涵蓋的公共場所。

大學在法庭文件中將自己描述為「一所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猶太大學」,並表示一個正式的LGBTQ社團將與學校的宗教價值觀不一致。雖然宗教組織應不受紐約市的反歧視法約制,但2022年6月,紐約州法院法官Lynn Kotler在裁決中提到,大學不符合宗教組織的標準,並裁定大學須正式承認LGBTQ驕傲聯盟這個學生組織。

大學於是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企圖阻止Kotler裁決的執行,最高法院在9月14日拒絕推翻Kotler的裁決,並指大學可以要求紐約的法院加快處理大學提出的上訴,並尋求它們的幫助。

大學在最高法院裁決之後,停止所有學生組織的活動,並就Kotler的判決繼續在州級別的法庭提出上訴。9月22日,LGBTQ驕傲聯盟與大學達成協議,同意在大學上訴期間,推遲強制大學正式承認該組織,大學亦表示會恢復校內的社團活動。[6]

美國家傳戶曉的《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在定義女性(female)時,提到女性與男性有相反的性別身份(gender identity),字典中亦有性別身份的詞條。來自加州的男子Jeremy David Hanson於2021年10月2日發訊息至該公司,批評他們在公然撒謊,其宣傳是反科學的,絕對令人作嘔,他又提到沒有「性別身份」這種事情,寫這篇文章的白痴應該被追捕和槍殺。之後他亦在該公司網頁的「聯絡我們」中發出訊息,揚言出版社的總部應該被射擊和轟炸。到了10月8日,Hanson再次在「聯絡我們」表示「我要開槍轟炸你們的辦公室,因為你們說謊和創造虛假的定義,以迎合變性黑手黨……」除了出版《韋氏字典》的公司,Hanson分別向其他公司發送威脅性電郵,包括Walt Disney等。Hanson於2022年4月20日被拘捕,5月5日被起訴,9月8日認罪,美國地方法院法官Mark G. Mastroianni定於2023年 1月5日宣判刑罰。[7]

美國科羅拉多州一位平面設計師Lorie Smith,創辦及擁有一家名為303 Creative的工作室。根據法庭文件,Smith一般願意為LGBT客戶提供服務。然而,她打算開始設計婚禮網站,卻不願意為同性伴侶創建網站,聲稱這違背了她的基督教信仰。

根據科羅拉多州的《反歧視法》,基於「殘疾、種族、信仰、膚色、性別、性傾向、婚姻狀況、國籍或血統」拒絕向某人提供服務是歧視和非法的。2016 年,Smith入稟法院向該州民權委員會的成員和時任的州檢察長提控。Smith辯稱,被要求為同性婚禮建立網站侵犯她的第一修正案權利——律師稱之為「強迫言論」。2019年,科羅拉多州的聯邦初審法院駁回了Smith這項企圖阻止反歧視法的申請。她提出上訴,巡迴法院維持之前的裁決:她不能拒絕為同性婚禮建立網站,即使這違背了她的信仰。Smith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最高法院於2022年2月同意聽取她的陳述,不過僅限於涉及言論自由方面的內容,而非宗教自由。法院尚未確定口頭辯論的日期,並且可能要到2023年6月,即法院開庭期將結束時才會作出判決。[8]

英國航空公司維珍航空在2022年9月28日宣佈,更改有關制服方面的政策,以更具包容性。機組人員、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不再需要穿上性別定型的制服,而是可以選擇最能代表他們的服裝。[9]

2022年9月21日,國際足協和今屆世界盃的主辦者承受了一些壓力,包括英格蘭在內的幾支歐洲球隊表示,計劃讓其隊長在國際賽和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期間,佩戴印有六色彩虹心形圖案的臂章,作為反歧視運動的一部份。國際足協在11月宣佈如有球員戴上該款臂章出賽會被罰黃牌,這令幾支歐洲球隊改變主意,不會讓球員佩戴該款臂章上陣。國際足協對球隊在世界盃上的衣著,以及在球場上表達政治和社會議題的取向,一直均有嚴格的規定。

另外,卡塔爾有官員曾表示歡迎所有球迷參加11月和12月為期一個月的賽事,但那裡保安部門的官員則警告支持者為了自身安全不要攜帶彩虹旗入境。[10]

澳洲首位高調出櫃的現役男性職業足球運動員Josh Cavallo表示,在授予大型體育賽事的主辦權之前,應考慮一個國家對LGBT的立場。他早前表達他「害怕」參加卡塔爾舉行的世界盃賽事,因為在那裡同性戀屬於刑事罪行。他敦促體育界的領袖選擇世界盃和其他比賽的主辦國時,要考慮到同性戀者的權利和安全。[11]

2022年10月有報道指,德國同運組織正計劃在柏林的LGBT多元房住區中開設兩間幼兒日託中心,新的幼稚園旨在教導小孩子有關LGBT及其發展的知識。組織表示許多學校和日託中心仍然難以就同性戀、變性和雙性人對兒童進行教育,他們想要改變這種情況。而一名極具爭議的德國作家Rüdiger Lautmann將是幼稚園的其中一名負責人,他曾撰寫一本名為《對兒童的慾望:戀童癖者的肖像》的書籍,當中主要描述60名戀童癖者的故事,他們承認曾經對兒童(主要是男孩)進行性虐待。書中提出戀童癖是一種性傾向,即使兒童只有四歲,已有能力表示同意與成年人發生性接觸。[12]

Giorgia Meloni成功當選成為意大利首相,她在2019年、在競選時曾宣稱自己是一位母親及基督徒,她已於2022年10月22日宣誓就職,在她上任後有可能會實施反酷兒及反墮胎的政策。不少同運團體已在擔憂他們的未來。

前任政府在把權力移交給新任政府之前,於10月6日通過了一項新的LGBT權利計劃:長達30頁的「2022-2025年全國LGBT+戰略」,計劃旨在打擊在學校、大學、醫院、監獄、體育俱樂部和一般工作場所出現,對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和跨性別者的歧視行為。[13]

沙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巴林、科威特、阿曼和卡塔爾組成的海灣合作委員會於2022年9月6日發聲明,要求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從其平台上刪除含有「冒犯性內容」的節目,指有關內容抵觸了伊斯蘭及社會的價值觀和原則。外界相信,該委員會的矛頭是指向與同性戀相關的節目內容。[14]

數千人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參加了反對LGBT遊行,他們呼籲關閉LGBT組織並展示標語:「保護你的家人和你這一代人」、「對沒有社會性別的社會說不」和「父親 + 母親 + 嬰兒 = 家庭」。這次遊行的發言人Kursat Mican指出他們收集了15萬個簽名,要求在社交媒體、體育、藝術和Netflix中禁止他們所謂的LGBT「宣傳」。

在獲得該國廣播委員會的批准後,反LGBT遊行的廣告亦在電視上播放,該委員會認為這是關乎「公共利益」。一個在歐洲和中亞地區爭取LGBT平等的組織——ILGA Europe,在Twitter上寫道:「土耳其國家需要履行其保護所有公民免受仇恨和暴力侵害的憲法義務。」人權組織——土耳其的國際特赦組織則表示,宣傳是次遊行的電視廣告是違反了土耳其的非歧視原則。[15]

美國猶他州是由保守派主導的州份,但因為它對結婚資格的限制並不包括必須居住於當地,或必須在當地持有公民身份的人,於是它成為外國同性戀伴侶首選合法結婚的地方。在疫情爆發後不久,有中國的民眾詢問猶他州證婚人Michael Foley,能否替居住在中國的同性伴侶主持一場線上的「遙距」婚禮。Foley表示,只要雙方已成年、且持有合法年紀證明,就可以進行記遙距證婚。於是,現居於中國西安的兩名女子,便在網上進行了婚禮。

Foley提到他曾為到多對居住於中國的同性伴侶證婚,他們當中有些不是中國人,有些的另一半不是中國人。[16]

(資料截至2022年11月21日)


[1] Euronews with AFP, “Slovenia becomes first post-communist country to legalise same-sex marriage and adoption.” Euronews. October 5,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2022/10/04/slovenia-becomes-first-east-european-country-to-legalise-same-sex-marriage-and-adoption.

[2] 〈古巴同婚合法化 公投壓倒性通過〉,《信報財經新聞》,2022年9月28日;Patrick Oppmann, “Cuba legalizes same-sex marriage in historic referendum,” CNN,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6, 2022, https://edition.cnn.com/2022/09/26/americas/cuba-legalizes-same-sex-marriage-intl-latam/index.html; https://therealnews.com/cuba-passes-historic-new-family-code-in-nationwide-referendum.

[3] Sam Hancock, “Peppa Pig: First same-sex couple for children’s show,” BBC New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7, 2022, https://www.bbc.com/news/uk-62824913.

[4] Peter Smith, “United Methodists are breaking up in a slow-motion schism,” Associated Press, last modified October 10,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religion-gay-rights-f3fc3ec9e1f39501495d227d5a0963f8; Steve Warren, “100+ FL Churches File Lawsuit to Leav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After 70 GA Churches Left in June,” last modified CBN, July 19, 2022, https://www1.cbn.com/cbnnews/cwn/2022/july/100-fl-churches-file-lawsuit-to-leave-united-methodist-church-after-70-ga-churches-left-in-june.

[5] Peter Smith, “Southern Baptists cut ties with LGBTQ-friendly Church.” AP News, 21 September,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religion-north-carolina-greensboro-sexual-abuse-by-clergy-c5ac10d28c1fefc140f53bc97515fe66; Liam Adams,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breaks with churches over sexuality, alleged discrimination,” THE TENNESSEAN,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0, 2022, https://www.tennessean.com/story/news/religion/2022/09/20/southern-baptist-convention-break-churches-sexuality-discrimination/69507161007/; https://thebaptistpaper.org/sbc-executive-committee-tackles-referred-motions-disfellowships-two-churches/.

[8] Charles Russo, “Supreme Court to revisit LGBT rights – this time with a wedding website designer, not a baker,” Ohio Capital Journal, September 12, 2022, https://ohiocapitaljournal.com/2022/09/12/supreme-court-to-revisit-lgbt-rights-this-time-with-a-wedding-website-designer-not-a-baker/.

[9] Angela Symons, “Virgin Atlantic now allows its staff to choose their uniform based on their gender identity,” Euronews, October 7,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travel/2022/09/29/virgin-atlantic-now-allows-its-staff-to-choose-their-uniform-based-on-their-gender-identit.

[10] “Rainbow armbands are new flashpoint for FIFA and Qatar World Cup.” Sports Village. September 22, 2022, https://www.sportsvillagesquare.com/2022/09/22/rainbow-armbands-are-new-flashpoint-for-fifa-and-qatar-world-cup%EF%BF%BC/;"World Cup Teams Drop Plans to Wear Anti-Discrimination Armbands After Threats from FIFA," People, last modified November 21, 2022, https://people.com/sports/world-cup-fifa-threatens-yellow-cards-anti-discrimination-armbands/; "The 'One Love' LGBTQ Rights Armband Is Causing a Stir at the Qatar World Cup," TIME, last modified November 21, 2022, https://time.com/6235503/one-love-armband-qatar-world-cup/; 〈世盃爭議聲中揭幕 FIFA斥西方偽善 稱卡塔爾已作勞福改革 促球員避免意識形態鬥爭〉,《明報》,2022年11月20日,網站: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9C%8B%E9%9A%9B/article/20221120/s00014/...(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1月21日)。

[11] “LGBT safe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warding hosting rights: Cavallo,” Reuters, October 13, 2022, https://www.reuters.com/lifestyle/sports/lgbt-safety-should-be-considered-awarding-hosting-rights-cavallo-2022-10-13/.

[12] “Germany: Author who says children can consent to sex on Board of LGBT Kindergarten,” Rift, last modified October 3, 2022, https://gript.ie/germanyauthor-who-says-children-can-consent-to-sex-on-board-of-lgbt-kindergarten/.

[13] Euronews with AP, “LGBTQ and women's rights advocates worried after Meloni's win in Italy,” Euronew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8,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2022/09/28/lgbtq-and-womens-rights-advocates-worried-after-melonis-win-in-italy; Alvise Armellini, “Italy adopts new LGBT strategy just before right-wing takeover,” Reuters, last modified October 7,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italy-adopts-new-lgbt-strategy-just-before-right-wing-takeover-2022-10-07/.

[15] “Thousands march in anti-LGBT demonstration in Istanbul.” Euronews, September 19,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2022/09/19/thousands-march-in-anti-lgbt-demonstration-in-istanbul.

[16] 〈中國同性伴侶希望合法成家 美國猶他州證婚人「遠距」證婚〉,《自由時報》,2022年10月7日,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081787(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1月2日);“Legal quirk allows gay couples in China to get married online in conservative Utah,” The Guardian, last modified October 7, 2022,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oct/07/legal-quirk-allows-gay-couples-in-china-to-get-married-online-in-conservative-utah

疫情下的標籤效應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7/10/2022

2022年1月,美國傳媒報道一位亞裔人士因為受到仇恨襲擊而於2021年年底去世的消息。是何等樣的仇恨,讓一位與兇徒素未謀面的61歲華裔男士,在路邊突然遭到兇徒腳踢及踩踏頭部?雖然疑犯否認對亞裔人有偏見,但美國警方根據監控錄像畫面,相信疑犯有可能因為死者的種族才向他作出襲擊,[1] 該名疑犯被控仇恨罪二級謀殺。[2]

即使受害人真的並非因其種族而受襲,但不容置疑的是,在美國的亞裔人士於這幾年來受到突襲的案件大增。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佈2020年與仇恨罪行相關的統計,當中涉及超過一萬位受害者,不計算其他佔少數的歧視範疇案件,與宗教歧視相關的案件佔13.3%,與性傾向相關的案件佔20%,而單是與種族、民族及祖宗相關的歧視個案則高達61.8%。[3] 針對亞裔人士的仇恨罪行,由2019年的161宗上升至2020年的279宗,增幅超過 73%。[4]  與亞裔人士相關的仇恨罪行個案,有可能不只二百多宗,因為在2020年3月19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間,美國非牟利組織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居民(Stop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Hate, Stop AAPI Hate)接獲超過一萬一千宗自我呈報的個案,當中的受害者超過九成都是亞裔人士。[5]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22年4月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63%的受訪亞裔美國人表示,在美國針對亞裔人士的暴力行為正在增加,21%的受訪亞裔美國人表示他們每天或幾乎每天都擔心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種族或民族而受到威脅或攻擊,而51%的受訪亞裔美國人表示他們有時會為此擔心,有36%受訪者表示由於擔心自己可能受到威脅或攻擊,他們在過去 12 個月內改變了他們的日常安排或作息。[6]

種族歧視在美國本來便不是新事,否則美國所訂立的「仇恨罪行」(hate crime),也不會把因針對某一特定「種族」及「民族」的歧視性或偏見性犯罪行為納入其中,讓「種族」及「民族」成為受保護項目中的其中一項。種族歧視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從2019年開始,針對亞裔的仇恨罪行的個案大幅上升的情況來看,可見這與「新冠肺炎」不無關係。

新冠肺炎病毒不會只攻擊亞裔人士,病毒本身也沒有任何神奇力量,讓亞裔人士突然惹人討厭、憎恨,甚至被人攻擊,但人的言論,特別是領袖的言論,加上傳媒或社交平台的消息傳播,卻有著驚人的殺傷力。多年前,雖然有關亞裔人士的仇恨罪行在美國已漸漸出現,但真正的臨界點,在於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重複稱呼新冠肺炎為中國病毒,他的跟隨者深信他的言論,把病毒與亞裔人士連於一起。[7] 

皮尤研究中心於2021年4月所作的調查,當中以開放式問題詢問認為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暴力行為在增加的受訪者,主要是甚麼原因令暴力增加,約 20% 受訪者認為,特朗普及其言論,例如指中國是疫症源頭、他的種族主義言論或為冠狀病毒貼上「功夫流感」或「中國流感」的標籤,正是暴力增加的原因之一。另外有12%的受訪者認為,指責亞裔人士,並使其成為疫症流行的代罪羔羊,是增加了亞裔美國人受到暴力對待的原因。調查又發現,自冠狀病毒爆發以來,有45%的亞洲成年人表示,他們至少經歷過一次無禮對待,當中有16%的亞洲成年人表示曾聽過「他們應該回到自己的國家」的言論,有14%表示聽過「他們應該為冠狀病毒的爆發負上責任」的言論。[8]

明光社

亞裔人士受到襲擊這股風氣不獨在美國發生,在英國亦有此現象。雖然英國的仇恨罪行案件的數目遠遠不及美國,疫情流行期間,在2020年1月至3月,英國有186位看似為中國人及東方人的人士受到傷害,但這數字比2019年同期多出一倍。[9] 罪行增加的主因亦如美國一樣,當全世界認為病毒出自中國,人們便愈發對亞裔人士產生仇恨,在英國的中國外賣店遭受破壞,而一些在英國唐人街的食店,也完全被杯葛。[10]

疫情高峰期,很多國家需要封鎖,國家的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太多措施讓人失去自由,出現負面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味責怪他人,沒有反省或改善自己的防疫制度或醫療系統,亦不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的應有作為。從美國的歷史來看,美國文化傾向尋找代罪羔羊,根據研究亞裔在美國歷史的密歇根大學助理教授Melissa Borja對美國的說法:「移民被當成是威脅,或是在政治、社會和經濟動盪之時被當作替罪羊,這並不是第一次。」例如在1930年前後的大蕭條時期,180萬墨西哥裔美國人被驅逐出境,90年代的汽車業蕭條,日本人成了直接受害者。[11]

事實上,尋找代罪羔羊不是美國獨有的,胡亂貼標籤在弱勢或被排斥的民族身上,製造仇恨及代罪羔羊,這些事久不久便會在人類歷史中出現,是人類的通病。14世紀,黑死病在歐洲肆虐,當時,猶太社區無辜地被指控在井中下毒傳播黑死病,以致大量猶太人被殺害。[12] 到了19世紀,霍亂疫症爆發,換來法國上層階級怪罪窮人,責怪他們衞生差、飲酒淫蕩,髒亂不潔。[13]

疫情的來臨,在標籤、又或是代罪羔羊的背後,其實只是反映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族群或階級之間的矛盾。[14]

明光社

香港又如何呢?2021年1月便曾發生有客人在訂單上註明不要南亞裔外賣員派送食物的事件,究其原因,極有可能與當時油尖旺區成為新冠肺炎「疫區」,確診者中有不少屬少數族裔有關,加上在當時疫情的例行記者會上,衞生防護中心健康促進處主任何理明醫生曾說過少數族裔「在文化上、宗教上,可能有較多家庭聚會、分享食物、食煙飲酒、或者其他傾談,不戴口罩」,加上「居住環境較擠迫」,因此感染病毒的機會較高,[15] 這番話或許令部份人將疫症傳播的責任推向少數族裔。或許,南亞裔人士喜歡不戴口罩傾談,喜歡聚餐及分享食物,但香港人何嘗不是如此?當人們在家中聚餐,又有幾多人會戴著口罩與人傾談,又或是為了避免分享食物而以西餐形式用餐?相信何醫生無意把少數族裔說成是病毒散播的源頭,但過於簡短且粗略的陳述,容易惹人誤會,特別是那些不會字字認真聽認真看的人,又或是一早已經對南亞裔人士心存偏見的人就很容易有所誤會,再加上傳媒誇張渲染,又或是扭曲了講者原意,[16] 於是乎便出現了南亞人被公司要求接受強制檢驗的情況,又或是有人在疫區幫忙翻譯,路過的人會說:「佢南亞人嚟嫁,成身都係病毒,唔好靠近佢」,也有南亞人一上班就被同事噴了一身消毒劑。[17]

事隔一年多,情況改善了嗎?還是當其他病毒引起的病情再次出現,人們仍會在社交網絡上傳播訊息,「好心提醒」大家要小心某一群人。

標籤效應之下,對於歧視或進一步的攻擊行為,領導者的言論固之然有影響力,傳媒也成了幫兇,但盲目相信謠言的大眾也是危險一族,因為付諸行動的,往往是普羅大眾。當倉鼠被冠上傳播病毒之名,漁護署呼籲市民將2021年12月22日或之後在本地寵物店購買的倉鼠交出予署方人道毀滅,可是被交出、被人遺棄的倉鼠又豈只在12月22日或之後購買的?[18]

倉鼠無罪、南亞裔人士無罪、亞洲人也無罪,但疫情之下,一切政策或推測若解釋得不清不楚、言語含糊、甚至有意無意地加上政治操作,再加上人們沒有深思熟慮,照單全收,胡亂替別人貼上標籤,這中間所牽涉的無辜生命,又或是讓人承受的驚嚇或威脅,與病毒所帶來的威脅,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1] Troy Closson, “Asian Immigrant Attacked in Hate Crime Last Year Dies,”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8, 2022, https://www.nytimes.com/2022/01/08/nyregion/anti-asian-hate-crime-death-harlem.html.

[2] Susan Haigh, “Hate Crime murder charges in brutal death of Asian Man head stomped in NYC,” NBC New York, February 11, 2022, https://www.nbcnewyork.com/news/local/crime-and-courts/hate-crime-murder-charges-in-brutal-death-of-asian-man-head-stomped-in-nyc/3546523/.

[3] “FBI Releases Updated 2020 Hate Crime Statistics,”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October 25, 2021, https://www.fbi.gov/news/press-releases/press-releases/fbi-releases-updated-2020-hate-crime-statistics.

[4] Sakshi Venkatraman, “Anti-Asian hate crimes rose 73% last year, updated FBI data says,” NBC News, October 26, 2021, https://www.nbcnews.com/news/asian-america/anti-asian-hate-crimes-rose-73-last-year-updated-fbi-data-says-rcna3741.

[5] Shawna Chen, “Asian Americans grapple with long-term reality as reported hate incidents top 11,000,” Axios, July 20, 2022, https://www.axios.com/2022/07/20/asian-american-hate-reports-2022; “Two Years and Thousands of Voices: What Community-Generated Data tell us about Anti-AAPI Hate,” STOP AAPI HATE, July 20, 2022, https://stopaapihate.org/wp-content/uploads/2022/07/Stop-AAPI-Hate-Year-2-Report.pdf.

[6] Luis Noe-Bustamante, Neil G. Ruiz, Mark Hugo Lopez and Khadijah Edwards, “About a third of Asian Americans say they have changed their daily routine due to concerns over threats, attacks,” Pew Research Center, May 9, 2022,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2/05/09/about-a-third-of-asian-americans-say-they-have-changed-their-daily-routine-due-to-concerns-over-threats-attacks/.

[7] Zaid Jilani, “Why Are Asian Americans Being Attacked and What Can You Do About It?” Greater Good Magazine, March 18, 2021,  https://greatergood.berkeley.edu/article/item/why_are_asian_americans_being_attacked_and_what_can_you_do_about_it; Noe-Bustamante et al., “About a third of Asian Americans say they have changed their daily routine due to concerns over threats, attacks.”

[8] Neil G. Ruiz, Khadijah Edwards and Mark Hugo Lopez, “One-third of Asian Americans fear threats, physical attacks and most say violence against them is rising,” Pew Research Center, April 21, 2021,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1/04/21/one-third-of-asian-americans-fear-threats-physical-attacks-and-most-say-violence-against-them-is-rising/.

[9] 截至2022年10月25日,參Grahame Allen and Yago Zayed, “Hate Crime Statistics,” UK Parliament, House of Common Library, November 26, 2021, https://researchbriefings.files.parliament.uk/documents/CBP-8537/CBP-8537.pdf

[10] Aina Khan, “‘I don’t feel safe’: Asians in the UK reflect on a year of hatred,” Aljazeera, March 23, 2021,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1/3/23/i-dont-feel-safe-asians-in-the-uk-reflect-on-a-year-of-hatred.

[11] 郭昊:〈只因新冠?美國亞裔為何屢受攻擊〉,DW、yahoo!新聞,2021年3月5日,網站:https://tw.news.yahoo.com/只因新冠-美國亞裔為何屢受攻擊-114800401.html

[12] Joanne Lu, “Why Pandemics Give Birth To Hate: From Bubonic Plague To COVID-19,” npr, March 26, 2021, https://www.npr.org/sections/goatsandsoda/2021/03/26/980480882/why-pandemics-give-birth-to-hate-from-black-death-to-covid-19;蕭智帆、劉芝吟:〈摸不透的疫病,該如何迎戰?瘟疫史教我們的事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2020年5月7日,網站:https://research.sinica.edu.tw/pandemic-medicine-of-history/

[13] 蕭智帆、劉芝吟:〈摸不透的疫病,該如何迎戰?瘟疫史教我們的事 〉。

[14] 蕭智帆、劉芝吟:〈摸不透的疫病,該如何迎戰?瘟疫史教我們的事 〉。

[15] 〈Sorry I was eating wrong——Deliveroo用戶種族歧視,背後未必注意到的事〉,「關鍵評論」,2021年2月2日,網站: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6799;〈客拒印巴籍外賣員送餐涉歧視 戶戶送永久終止其帳戶〉,「東網」,2021年1月22日,網站: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122/bkn-20210122130926108-0122_00822_001.html

[16] 如《南華早報》以“Hong Kong fourth wave: officials warn members of ethnic minorities helping spread Covid-19 as another 107 cases emerge”作為新聞標題,這與何醫生口中的「感染病毒的機會較高」是兩碼子的事,參〈Sorry I was eating wrong——Deliveroo用戶種族歧視,背後未必注意到的事〉。

[17] 〈Sorry I was eating wrong——Deliveroo用戶種族歧視,背後未必注意到的事〉。

[18] 〈返工期間媽媽擅棄兩倉鼠 女兒痛斥無知求街坊助尋鼠〉,《晴報》,2022年1月20日,網站: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160341/殺鼠令%20︳返工期間媽媽擅棄兩倉鼠%20女兒痛斥無知求街坊助尋鼠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2年8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4/09/2022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國際泳聯(FINA)於2022年6月19日宣佈,禁止那些已經進入青春期第二階段或在12歲後轉變性別的男跨女泳手參加女子組賽事。國際泳聯指,由於青春期男性和女性之間會出現「表現差距」,因此有必要使用性別,以及與性別相關的特徵來確定符合參賽資格的條件。國際泳聯主席Husain Al-Musallam提到「我們必須保護我們運動員的參賽權利,但我們也必須在我們的賽事中保護競爭公平,尤其是在國際泳聯的女子組賽事中。」

國際泳聯宣佈限制男跨女跨性別選手參加女子組比賽,並指在未來的游泳比賽中考慮開設「公開」組,讓未符合男子或女子組參賽資格人士參加公開組比賽,有關安排引發了關於跨性別人士參與運動項目的爭論,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權利倡導者反對國際泳聯的做法。至於美國奧委會(USOPC)主席Susanne Lyons在2022年6月23日表示,對於跨性別運動此課題,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並指他們也需要留待國際聯合會(Ifs)和國家管理機構(NGBs)制定政策。[1]

國際欖球聯盟(IRL)將與來自八個國家或地區的隊伍合作,在2022年10月舉行的世界盃聯盟式欖球女子賽事中,收集數據,以制定一套標準,可以公平地平衡個人的參賽權利和所有參賽者的安全。聯盟在2022年6月21日宣佈,在完成進一步的研究,使聯盟能夠實施正式的跨性別包容政策之前,男跨女的選手不能參加女子組欖球賽事。[2]

2022年8月10日,愛爾蘭欖球聯盟(IRFU)表示,在經過檢視有關跨性別的政策以後決定由本球季開始,將禁止男跨女人士參加女子組欖球比賽,只有出生時記錄為女性的球員才能參加女子組欖球比賽。IRFU表示,該決定是基於醫學和科學證據,並符合世界欖球指引。[3]

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在2022年6月中,把接受荷爾蒙性別轉變治療的建議最低年齡,由原來的16歲降至14歲,而一些轉變性別的手術則建議在15或17歲時進行,這比之前的指引提早了約一年時間。該會承認降低有關年齡有潛在風險,但表示不讓孩子及早接受治療是不道德和會對他們造成傷害的。

但有一些人士,包括來自跨性別治療的社群,批評一些診所太快為處於性別存疑階段的孩子提供不可逆轉的治療。[4]

有媒體在2022年7月18日報道,在美國成立、反對中傷性小眾的組織GLAAD發佈2022年的社交媒體安全指數,發現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和TikTok等傳統社交媒體均不歡迎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等)社群,並指LGBTQ+群體在上述社交媒體中並不安全,但社交媒體MollyTommy則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給予支持的在線群體。

根據該報告,有84%的LGBTQ+成年受訪者表示,由於他們經常遭受憎恨和迫害,社交媒體上沒有足夠的保護措施來防止歧視、騷擾或虛假信息。[5]

2022年7月15日,一名美國的聯邦法官暫時阻止了拜登政府將對公民權利的保護擴展至LGBTQ的學生和工人。2021年,有20名來自不同州的州檢察長對兩個聯邦機構(教育部和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提出訴訟,要求他們解釋兩條法令:一條是「1972年教育修正案第九條」,這條法令在美國民權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它禁止收取聯邦資助的教育項目和活動有任何性別歧視的措施;另一條是「1964年民權法案第七條」,該條法令則禁止僱主基於種族、宗教或性別而對工人作出歧視行為。

事緣是2021年,上述兩個聯邦機構依照美國總統拜登的指引,指第九條和第七條提供的保障應擴展至同性戀和跨性別者,並在工作場所和學校強制執行有關措施,例如公司和學校不能拒絕跨性別者使用符合其性別認同的洗手間,以及學校須允許學生參加符合其性別認同的運動隊伍,至於受聯邦政府經費資助的學校,有責任調查學生因其性傾向或性別認同而遭受性別歧視或性騷擾的事件。

來自20個州的州檢察長稱,政府侵犯了各州監管其公共工作場所和學校的權力。他們還表示,政府違反了聯邦法律,因為它在執行這些任務時沒有遵循適當的程序。

拜登政府辯稱,這些規定與最高法院於2020年的一項裁決一致,該裁決裁定民權法案第七條是禁止僱主因僱員是同性戀者或跨性別者而解僱他。政府更要求法院駁回訴訟,部份原因是政府尚未開始執行有關的指引。

法官Charles E. Atchley否決了駁回訴訟的要求,並發出初步禁令,令拜登政府的指令暫時無法執行,Atchley指未來上訴法院或最高法院將就訴訟作進一步的判決。[6]

2022年7月14日,有報道指監督美國蒙大拿州立圖書館的委員會拒絕接受新設計的標誌,因為有一名成員說新標誌的主要特徵——棱鏡——讓人想起彩虹LGBTQ驕傲旗,她認為這會引發政治風暴。委員會在較早前已投票否決使用新的標誌。[7]

明光社

來自澳洲欖球聯賽的球隊Manly Warringah Sea Eagles的七名球員,拒絕參加在2022年7月28日舉行的一場重要賽事,因為他們被要求穿上「同志驕傲」的球衣,該球衣印有彩虹條紋和配上彩虹衣領,以表示支持LGBTQ+參與體育運動項目,這七名球員表示球衣與他們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產生衝突。球隊教練尊重球員的決定,並且為到沒事先與球員協商而造成的後果表示抱歉。[8]

俄羅斯議會於2022年7月18日採取行動,再次收緊有關LGBTQ權利及關係的討論空間,議會正在推動一項新法案,以擴闊2013年通過的禁令範圍,該禁令是有關禁止向未成年人士「推廣非傳統的性關係」。新法案將禁止以正面或中立的態度公開討論 LGBTQ關係,以及在電影院中播放任何LGBTQ電影內容。[9]

2022年7月15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入稟歐洲聯盟法院,對匈牙利提出訴訟,歐盟委員會認為匈牙利的一項法律會令LGBT人士遭到歧視,另外亦因該國拒絕為Klubradio廣播公司——一間常批評政府的廣播公司更新牌照而興訟。匈牙利司法部長Judit Varga表示:「無論歐盟成員國以任何方式,都影響不到匈牙利以國家本身的身份,自行決定去保護兒童的權利。」[10]

2019年,波蘭許多地方政府通過決議,宣佈自己擺脫了「LGBT意識形態」,稱自己的地區為「非LGBT」區,這是源於自由主義者和宗教保守派發生衝突,後者視爭取同性戀權利會對傳統價值觀產生威脅,故設立「非LGBT區」,他們的原意是要禁止LGBT人士在學校裡,推廣同性戀和性小眾的身份。波蘭人權監察申訴專員為此向波蘭的法院提訴,原審法院裁定相關的地方政府必須廢除九項決議。公訴人方面的機關、極端保守的智囊團和相關市政府隨後對有關判決提出上訴,2022年6月28日,波蘭的上訴法院駁回其中四項上訴。[11]

2022年7月9日,東正教的美國大主教Elpidophoros私訪希臘期間,在雅典附近,為到同性戀者兼時裝界名人Peter Dundas及其伴侶Evangelo Bousis通過代孕母所生的兩名子女洗禮。希臘東正教神聖議會表示,將向美國教會領袖、世界東正教基督徒的屬靈領袖,及身處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普世牧首Bartholomew發出投訴信。希臘東正教會並不承認同性聯合。[12]

2019年2月14日,日本各地有13對同性伴侶分別向大阪東京、名古屋和札幌地方法院提訴,他們認為現時的《民法》、《戶籍法》等規定拒絕同性婚姻,是違反了日本憲法保障的婚姻自由、法律之下人人平等之原則,他們向日本政府提起損害賠償訴訟,非政府組織「日本全民婚姻組織」(Marriage for All Japan)集結律師和專家協助原告。同年9月,九州的同性伴侶也加入原告行列,向福岡地方法院提訴。

2021年3月17日,札幌地方法院裁定日本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違憲,指它違反了憲法第14條「法律下的平等」原則,同時駁回總額600萬日圓(約34萬港元)的索賠要求。但日本大阪地方法院於2022年6月20日裁定「不承認同性婚姻」合憲,提訴的三對同性伴侶因而敗訴,原告的律師團於同日表示他們會提出上訴。至於東京方面,東京地方法院將於11月公佈判決。[13]

2022年6月14日,有消息人士透露,因為迪士尼動畫電影《光年正傳》(Lightyear)有女女接吻片段,已被14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地區拒絕上映,它們包括巴林、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巴勒斯坦自治區、卡塔爾、沙地阿拉伯、敘利亞、阿拉伯聯合國、印尼和馬來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監管機構在6月初宣佈禁止放映這部電影,因為它「違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媒體內容標準」。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國家印尼,則宣稱沒有禁映《光年正傳》,「但建議電影持有者考慮印尼的觀眾,因為LGBT的接吻的畫面在印尼仍被視為具有敏感性」。馬來西亞的電影審查委員會則指出,若電影沒經過刪減,就不會在該國放映。此外,中國當局亦要求迪士尼刪減電影中女女接吻畫面,不過有關要求遭到迪士尼拒絕,這部電影也不會在中國上映。據了解,迪士尼拒絕任何剪輯,打算在所有市場「依照原樣」讓電影上映。[14]

2022年7月16日,數千名韓國人參加了韓國首爾市中心的LGBT活動,有參加者戴上了六色彩虹面具或高舉彩虹旗幟,而與此同時,與該活動地點只相隔一條馬路的首爾露天廣場,至少有15,000基督教和保守團體的人士聚集抗議。其中一名參與抗議的人士為大學教授,他表示是為了孩子們健康的性道德而抗議。[15]

(資料截至2022年8月17日)


[1] Joe Hernandez, “The world swimming body effectively bans transgender women from women's events,” npr, June 19, 2022, https://www.npr.org/2022/06/19/1106173020/swimming-bans-transgender-women;https://www.dw.com/en/fina-restricts-participation-of-transgender-athletes-in-womens-competitions/a-62184518;Steve Keating, “No perfect solution to transgender issue, says USOPC,” Reuters, last modified June 24,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no-perfect-solution-transgender-issue-says-usopc-2022-06-23/;〈國際欖球聯盟禁止跨性別人士參加女子賽〉,now新聞,2022年6月22日,網站: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480350(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8月29日)。

[2] “Transgender athletes barred from international rugby league,” AP News, last modified June 21,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sports-australia-rugby-swimming-league-a7a87cd2b873d8a7d6fc6d8cc303a166;〈國際欖球聯盟禁止跨性別人士參加女子賽〉,now新聞,2022年6月22日,網站: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480350(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8月29日)。

[3] “Transgender women banned from female contact rugby in Ireland,” Reuters, last modified August 10, 2022, https://www.reuters.com/lifestyle/sports/transgender-women-banned-female-contact-rugby-ireland-2022-08-10/.

[4] Lindsey Tanner, “Trans kids’ treatment can start younger, new guidelines say,” CTV News, last modified June 15, 2022, https://www.ctvnews.ca/health/trans-kids-treatment-can-start-younger-new-guidelines-say-1.5947894.

[5] “Report finds big social media platforms not welcoming to LGBTQ+ Users while MollyTommy provides a supportive online community,” AP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18, 2022, https://apnews.com/press-release/newswire/business-media-social-media-discrimination-gay-rights-131ca2c033ff515cf0cb0815a8cd806d.

[6] Ava Sasani, “Federal Judge Temporarily Blocks Enforcement of L.G.B.T.Q. Protections,”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17, 2020, https://www.nytimes.com/2022/07/17/us/judge-blocks-biden-lgbt-student-rules.html; https://regular-articles.com/federal-judge-temporarily-blocks-enforcement-of-lgbtq-protections/.

[7] Amy Beth Hanson, “Montana rejects library logo over similarity to pride flag,” AP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13,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education-montana-tammy-hall-aafb46f325fe000a120958c05a234097.

[8] Euronews with AP, “Australian rugby players refuse to wear Pride jersey for ‘religious reasons’,” euronews, July 26,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2022/07/26/australian-rugby-players-refuse-to-wear-pride-jersey-for-religious-reasons.

[9] “Russia mulls expanding ‘gay propaganda’ law, cuts ECHR ties,” AP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18,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russia-ukraine-putin-gay-rights-vyacheslav-volodin-279478d36a87cebaab31b1e70a97303b.

[10] Gabriela Baczynska and Charlotte Campenhout, “EU executive will sue Hungary over LGBT law, radio broadcaster,” Reuters, last modified July 15,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eu-commission-sue-hungary-over-anti-lgbt-law-politico-2022-07-15/.

[12] “Greek Church protests baptism for children of celebrity same-sex parents,” euronews, last modified July 19,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2022/07/19/greek-church-protests-baptism-for-children-of-celebrity-same-sex-parents.

[13] 劉俞妗:〈日本婚姻平權運動重挫!大阪法院關鍵判決:「不承認同性婚姻」並不違憲〉,風傳媒,2022年6月22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4389864?kw=%E5%90%8C%E6%80%A7%E6%88%80&pi=0(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8月29日)。

[14] 中央社:〈女女接吻也不行?皮克斯新作《巴斯光年》傳遭14個國家地區禁止上映!〉,風傳媒,2022年6月19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4380651?kw=%E5%90%8C%E6%80%A7%E6%88%80&pi=0(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8月31日);德國之聲:〈「飛向宇宙、浩瀚無垠!」電影《巴斯光年》因「女女接吻情節」遭14國禁映,中國要求刪減畫面遭拒〉,風傳媒,2022年6月14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4378718?kw=%E5%90%8C%E6%80%A7%E6%88%80&pi=0(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8月31日)。

[15] Dae-Woung Kim and Yeni Seo, “Thousands take part in Seoul LGBT festival, protesters rally,” Reuters, last modified July 17,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thousands-take-part-seoul-lgbt-festival-protesters-rally-2022-07-16/.

命名、分類與歧視

歐陽家和 |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14/09/2022

社會的爭議,有時小事很容易化大,中學生可以向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自己不能像女同學一樣留長頭髮,認為這是對男性的歧視。在英國,猴痘在同性戀群族中傳播,但當地的新聞從業員和發言的醫生,總會煞有介事的強調,這說法並不是一種歧視。我們為一件事定性、命名,為一些類近的東西分類,有時是歧視,有時卻不是。這是因為龍門任人搬,還是其他原因?我們可以避免命名和分類嗎?

聲稱自己有性別焦慮的中五男同學,較早前向平機會投訴男生在學校不能留長頭髮,至截稿前事件仍在調停中,尚未有結果,但事件在教育界引起了頗大關注,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接受傳媒訪問時,一時說制定校規時未必與性別定型有關,[1] 一時又說學校是照顧未成年人的地方,不用事事緊貼社會潮流,應當審慎地保守少少,但又強調,假如平機會要求學校「與時並進」,校方也會跟從。[2]

鄧飛的答案顯然是「此地無銀」,學校服飾審慎保守,男女顯然有本質上的分別,所以服飾上要求也有不同,這也很合理,但鄧飛一時說不是性別定型,但又同時說萬一法庭和平機會說要放寬相關規則,學校也會跟隨,這就說明他未必會捍衛一些基本價值,其回應令人失望。

參考平機會在2014年推出一份名為《種族平等與校服》的指引,當中就指出穿著校服的好處,可以推動學生的紀律和正面行為,文件又提出規則在個別情況下可以作出彈性安排。[3] 而在有關規則的考慮因素中,包括了保持衛生和安全,所以可以規定留長頭髮的同學必須紮頭髮等等。可見如果同學有特殊需要,只要符合學校整體對校服等方面的要求,根本不用出動「性別歧視」這樣的字眼,也可以好好處理問題。

性別歧視、男女、性別焦慮,這些字詞在事件中出現,近年在一些社會運動中,透過字詞定義的改動,或者創造新詞,改變人對事物的想法,甚至成為抗爭的工具,同時,又有人因此為到這些字詞的使用爭持,企圖「正名」,以捍衛一些想法。原本所謂的咬文嚼字,只是文學上追求完美的表演,到今日已經成為抗爭和表達政見的工具,一不留神用了不同的詞語,原來它隱含了一些你未必願意接受的意思。

舉個例子,疫情初期,我們會叫新冠肺炎做武漢肺炎,之後又有英國的新冠病毒變種、非洲變種等等,其實命名的原則本來是那個病的發源地在哪,就將之命名,本意是為了方便大眾記憶和了解事件,以前也有很多疾病以地方命名,例如香港腳,那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平常是沒有人深究的。

不過在凡事正名的世界,有地方認為這種說法有歧視疾病的發源國家之嫌,再加上病毒的源頭本來就充滿爭議,一個簡單的命名最後變成政治事件,世界衛生組織最後宣佈將有關傳染病命名為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而變種病毒株則以希臘文字母排序來命名,所以這幾年的病毒就是Alpha,Beta等變種,沒有了原本的地域作為變種命名之說,到今日就沒有人知道不同變種的來源,只知道變種有一個沒有意思的名字。

有時,命名之爭是因為大家對名字背後的意思有極大爭議,例如我們今日用「大陸」還是「內地」來形容中國,往往代表一些政治立場,我們用「抗爭者」還是「暴徒」,「性工作者」還是「妓女/男妓」,「變性人」還是「人妖」等等。有時我們會對一些已知有問題的東西正常化,例如若將「賭博(gambling)」改稱為「博彩(gaming)」,就將事情的負面觀感降低。這些詞語未必同時成雙成對的出現,但有時我們會發現因著某些詞語令某一群族的人有不好的感受,所以有些人就用了一個中性,甚至正面的詞語,取代一個相對負面的詞語來形容某一群人。

這種命名之爭,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某些字詞的改變,若不細心留意,一旦變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某些意思就植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成為難以改變的價值觀。有些人為了對這些存在已久的價值觀提出抗議,往往會創造新詞,表達不滿,例如以前的「人妖」,今日會稱為「跨性別者」,男扮女裝的以前是「易服癖」,今日是「變裝女皇」,凡此種種將舊意思洗刷的新詞,改了一個名字,但內容往往依舊,人卻會因為該名字改得好,對它所指的人或事物減少了抗拒感,問題彷彿就不存在似的,到後來如果有人用回以往有負面意思的字眼,就會被批評為不包容,甚至是對小眾的欺凌。

有人甚至質疑,這類將不同群族分類的字眼,一出現就產生歧視。早前猴痘的傳播,有外地傳媒發現不少受感染的人同時參加了同性戀者主持的派對,[4]而猴痘是透過面對面、皮膚對皮膚等接觸傳播,當中包括了性接觸,不少人自然會聯想到就是在這些同性戀派對往往也會涉及濫交等問題,但當傳媒的報道有「同性戀」社群三個字,就得非常小心,強調並不是歧視同性戀者,但事實卻是如此如此。

這情況跟處理愛滋病感染的情況相當類似,明明我們發現香港感染愛滋病人數的比例上,透過同性性接觸而受感染的數字比異性性接觸高,但我們也不大可以說同性戀者是高危群族,改為要說沒有安全性行為和沒有穩定性伴侶的群族最危險,但有趣的是,當局並沒有提供沒有安全性行為和沒有穩定性伴侶的群族的感染數字。

大家當然相信愛滋病是透過不安全性行為傳播,但大家會不禁問,為何我們平日已有的分類,到了某些時候,我們卻二話不說,將這些分類「放埋一邊」,原因就是這些分類會傷害某些人。以前社會性別分男女,但自從跨性別成為新詞語,社會又要打破二元定律,所以愈來愈多情況在索取個人資料,問及性別時,會改為以下的形式提問:「如果你願意,你會怎樣形容自己?A.男性(或跨性別男性)、B.女性(或跨性別女性)、C.性別非二元(non-binary)、D.不便透露。」

分類,初時往往是因著方便,例如以性別分類,就將人類簡單分類。以膚色、年齡、高度,體重分類,當然也可以,若不用身體特徵,有時也會用個人收入、宗教信仰、興趣甚至政治傾向等分類……分類有時是為了更快認識一個人,有時為了要方便討論和管理,例如某個議題,是與某一類人有關。我們使用正確的分類,就能更有效的討論。分類本是合理地將東西分開,以方便處理,但不會因此而破壞人的獨特性。

不過,若有人將分類變成標籤,甚至將人污名,這當然是錯誤的行為。一些男女過份概括的描述,例如女性開車一定差,或者男性不善於理解和表達,即使此現象在統計學上過關,我們也不應該但凡見到一個女生,就假設她開車一定差,同理也不應該用統計學上過關的東西,就假定某一個人若屬於某一個群族,就一定有某個特性。分類是一回事,標籤是另一回事。

更嚴重的是,若果因著對個別人士的標籤,就對他們有差別對待,這當然就是明顯的歧視。換句話說,若不明就裡,但凡看見男性,就指責他們是濫交,或者但凡看見某種政見的人,就直接指責他們不理性,其實這件事本身也是頗非理性的。所謂歧視既然是指不合理的差別對待,這種情況本來就不應出現在社會中。

可惜的是,要人將分類和標籤這兩種狀況分拆開,並不容易,再加上我們的分類和命名,可能一早就有意無意的滲入了一些想法在當中,這些潛移默化的東西,就更難消除。有時我們會斬腳趾避沙蟲,寧願對一些人少說一些話,怕動輒得咎,久而久之,反而產生一些更不健康的情況,最後那個被標籤的人,表面可能沒有受到歧視,甚至被過份禮遇,但他們內心知道,這種「禮遇」其實只是為了避免麻煩,到最後有關人士根本不會獲真誠相待。

可見分類和命名一樣,當中並非如想像中客觀和全面。分類的方法即使有多科學,始終還是只能展示事物的某一個部份而已,例如你企圖將人的收入多少分類,也只能知道他們每月有多錢,以至大約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但實際上他們生活的具體情況,你不能太具體地掌握。命名也有其局限性,字詞的意思始終有限,當我們用了一個很概括的方式去描述一個抽象的東西時,總是有所取捨,而且過程亦有主觀見解在其中,如果我們不加留意就會被牽著鼻子走,隨時令我們對某一事物喪失了客觀的看法。

說到底,這些都是一些我們使用的語言和思考方式的限制,每一個人本來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人類的智慧有限,始終只能用語言去描述、命名或為不同的人和事物分類,以方便討論。我們可以做的,最終還是學習尊重每一個人的獨特性,相信上帝創造每個人均有所不同,每個人獨特之處是人類語言不能言說得清楚的。

當我們去描述人、事、物時,嘗試在概括的過程中,考慮一下字詞引申的意思會否對人造成冒犯。同時,我們或者要有更大的包容,理解到別人其實和自己一樣,也只能用有限的詞語去表達他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請他澄清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一開始就指責對方是標籤,或者是歧視。

當然,我們明白,有時有些人企圖用語言藝術去「漂白」一些不對的事,這時我們只需溫柔的指出問題就好了,也不用句句標籤某一類人,減少不必要的抗拒感。畢竟,語言是工具,我們想對方聽得進去,而不是產生不必要的抗拒感;但願在這個充滿矛盾紛爭的世代,我們能互相尊重,慢慢聆聽和溝通。


[1] 〈中五生投訴髮禁涉歧視 鄧飛:倘平機會要求學校讓步、教育界將有大震盪〉,有線寬頻,2022年7月22日,網站:https://www.i-cable.com/新聞資訊/45154/中五生投訴髮禁涉歧視-鄧飛-倘平機會要求學校/(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9月5日)。

[2] 江麗盈:〈中五生就學校髮禁向平機會投訴 鄧飛:學校可適當審慎地保守少少〉,《香港01》,2022年8月17日,網站:https://www.hk01.com/教育發展/795641/中五生就學校髮禁向平機會投訴-鄧飛-學校可適當審慎地保守少少(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9月5日)。

[3] 〈種族平等與校服Racial Equality and School Uniform〉,平等機會委員會,網站:https://www.eoc.org.hk/EOC/Upload/booklets/schoolUniform/2014_02.pdf(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9月5日)。

[4] 林彥臣:〈猴痘擴散至少16國 專家:與歐洲2場派對「危險性行為」有關〉,ETtoday新聞雲,2022年5月23日,網站: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523/2257423.htm(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9月6日)。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2年6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4/07/2022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美國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U.S.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 EEOC)和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在2021年通過適用於大多數健康保險計劃的法規,要求僱主的健康保險計劃涵蓋與性別轉換相關的手術和其他程序。基督教僱主聯盟(Christian Employers Alliance, CEA)入稟法院,控告EEOC及HHS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保障有宗教背景的僱主應有的權利。

2022年5月16日,美國北達科他州首府俾斯麥的地方法官Daniel Traynor表示涵蓋與性別轉換相關的手術和其他程序的保險計劃,將迫使CEA及其成員違背他們的宗教信仰,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他暫時阻止EEOC及HHS強迫CEA及其成員執行相關法規,以等待上述訴訟的結果。[1]

美國有超過20個州通過了反對更正治療(conversion therapy)的法律。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表示,更正治療對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LGBT)有害。

一位在美國執業的輔導員Brian Tingley在2021年控告華盛頓州,認為禁止向未成年人士提供更正治療的法律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有關言論自由部份。他在法庭文件中表示,他只在當事人及其父母同意的情況下幫助當事人實現自己的目標,並且指出他的工作受到基督教信仰影響。美國地區法官Robert Bryan於2021年8月駁回了此案,認為該州可以規範職業行為,即使在輔導過程中,語言「偶然地」成為沉重的責任。Tingley其後提出上訴。

來自捍衛自由聯盟(Alliance Defending Freedom)的律師Roger Brooks代表Tingley在庭上發言,他在2022年5月17日指出,語言不是「偶然地」成為沉重的責任,而是整個治療都需要用到語言。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指出了,即使一個想法可能有害,又或是有可能造成傷害,這都不足以成為審查的充份理由。代表華盛頓州的助理檢察長Cristina Sepe反駁Brooks,指出Tingley的言論屬於他提供治療的一部份,因此Tingley的言論是受到監管的專業行為,而非他的言論受監管。Sepe表示法例並沒有侵犯Tingley公開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只是規範了他所提供的治療。[2]

兩個16歲的男孩和一個14歲的男孩,分別來自三個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家庭,由於他們曾接受性別肯定治療(gender-confirming medical treatments),其中兩人接受了荷爾蒙治療,他們的父母因此被州政府調查,根據當地的法例,父母容許孩子進行性別肯定治療會被視為虐兒案處理。在2022年6月8日,這三個家庭控告該州政府,試圖阻止該州政府就他們的跨性別孩子接受性別肯定治療作出調查。[3]

2022年6月8日,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眾議院以198比0的票數,一致通過從該州的刑法中,在遭到禁止的性行為的定義裡,刪除「同性戀」一詞。現時該州有關「賣淫」的法例中對性活動的定義包括了「同性戀和其他不正常的性關係」,如法案進一步獲州的參議院通過,有關定義未來會改為「包括性交和不正常的性交……以及為滿足任何一方的性慾而觸摸某人的性器官或其他私密部位」。除此之外,在「淫穢和其他色情材料和表演」的條例中,有關對性行為的定義,「同性戀」一詞亦被剔除。有支持者表示消除這種古老的語言將有助於促進賓夕凡尼亞州接納和包容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等)社群的文化。[4]

美國阿拉斯加州克奇坎鎮(Ketchikan)的鎮長Rodney Dial,早前否決了發給克奇坎驕傲聯盟(Ketchikan Pride Alliance)一筆1,638美元(約12,800港元)的撥款。2022年6月6日,Dial的否決卻被推翻。在當日舉行的議會會議中,Dial為到自己的否決辯護,試圖說服議會成員支持他的決定。他指出該聯盟是一個激進主義的LGBTQ+倡導組織,他們和全國其他類似團體正在刻意努力接觸小孩子,試圖改變他們,他們的目標是要讓幼兒接觸性化了的行為並使其正常化,並將組織成員的價值觀和信念灌輸給下一代。Dial認為這對幼兒來說是不健康的,這將奪走孩子的純真。會上其中一位議員反對Dial的否決,認為這對於特定人群而言是不公平的。[5]

美國最高法院在2022年6月24日推翻了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裁決,裁定密西西比州禁止孕婦懷孕15週後墮胎的法例並無違憲,並讓各個州份自行決定墮胎權合法與否。在此裁決公佈以前,其實LGBTQ的倡導者已經在推動全國各州制定出保護同性婚姻的措施。自從保守派大法官Samuel Alito所撰寫的意見草案被洩露,暗示法院有可能推翻墮胎權,雖然該份草案中Alito表示有關決定只涉及墮胎,而不涉及其他權利,但法律專家推測,類似推翻羅訴韋德案裁決的邏輯可用於推翻其他案件的裁決,包括2015年法院裁定禁止同性婚姻是違憲的Obergefell v. Hodges案。

同運人士愈來愈擔心法官下一步會否採取行動來推翻其他裁決。Obergefell v. Hodges案中的原告Jim Obergefell表示他們需要全國各州說:「我們看到你了。你存在,你值得尊重。你應該得到保護,因為你要的關係與其他任何人想要的關係都沒有甚麼不同。」

在最高法院取消了禁止同性婚姻的禁令,並使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前,當時有31個州頒佈了禁止同性伴侶結婚的法律。自從法院裁定這些法律違憲以後,這些反對同婚的禁令就沒有生效,只是它們在大多數州中仍然存在。多年來,它們被視為不存在或被忽視,但最高法院成員組合的變化導致幾個州將這些禁令從州的法規和憲法中刪除,例如維珍尼亞州和內華達州於2020年廢除了這些已失效的禁令,而新澤西州亦在2021年將同性伴侶的婚姻權利編入法典中。

法院既然有可能推翻2015年的Obergefell v. Hodges案件的裁決,猶他州的參議員Derek Kitchen和新澤西州眾議員Don Guardian希望更多州份可以在法例中刪除未有生效的同性婚姻禁令,並將LGBTQ伴侶的權利編入法典中,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6]

美國為總部的聯合衛理公會(United Methodist Church)的保守派人士於2022年5月1日正式成立「全球衛理公會」(Global Methodist Church),不過,後者要與聯合衛理公會正式分離,還需要一段時間。

「全球衛理公會」之所以誕生,是由於「同性戀」議題所致。數十年來,聯合衛理公會內部為到同性婚姻和按立LGBTQ神職人員進行過不少次的激烈辯論, 2019年,經歷過一場特別動盪的大會之後,教會領袖於2020年磋商定出《分離達致復和與恩典協議》(Protocol of Reconciliation and Grace through Separation),為「傳統派」堂會提供2,500萬美元(近2億港元)另組新宗派。該議案原定於2020年的大會中表決,但礙於疫情影響已延期兩次。在這期間,「全球衛理公會」的過渡領導委員會一直在籌備建立新教會,當大會在本年較早時間決定再延期至2024年舉行後,過渡領導委員會決定不再等待大會,表示會於2022年5月1日自行成立新宗派。

2021年11月,一批改革派的聯合衛理公會成員,同樣選擇不再等待下次的宗派大會,自行成立自由衛理聯屬(Liberation Methodist Connexion)。[7]

2022年5月23日,蘇格蘭的教會大會以274票對136票通過,教區牧師和執事在教會中可以為到同性伴侶主持婚禮。

蘇格蘭的長老會宗派正在準備新的禮拜儀式來祝福同性婚姻,並為教會規則的改變將提供新的指引。支持同性婚姻的人歡迎此舉,但教會亦有其他人在擔心,即使他們不會被迫參與婚禮,容許牧師為同性伴侶主持婚禮會讓反對同性婚姻的牧師處於更加困難的境地。[8]

2022年6月7日,一項有關允許同性婚姻的提案提交給了捷克議會的眾議院,但尚未確定提案的開始辯論日期。捷克總統Milos Zeman曾表示,如果議會批准同性婚姻,他將準備否決此提案。Zeman指出,捷克政府已經允許同性伴侶民事結合,但家庭只可以是男女之間的結合,並應在此劃上句號。不過,眾議院集合大多數立法者的力量,卻可以推翻總統的否決權,總統的職位在捷克只具象徵意義。[9]

以往,奧地利的法例禁止在過去12個月曾進行「危險性行為」的人捐血,而變性人和非二元性別的公民更被完全禁止捐血。2022年5月20日,奧地利衛生部宣佈撤銷這項針對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等)公民的禁令,新安排這個夏天生效。隸屬綠黨的衛生部長Johannes Rauch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正在結束來自另一個時代的歧視。[10]

英國大使館在2022年5月17日的Instagram帖子上發佈了一張照片,當中,LGBT的彩虹旗幟在英國駐耶加達大使館與英國國旗一起飄揚,藉此響應國際不再恐同日,事件惹來一群有影響力的保守伊斯蘭教人士不滿,5月23日,在保守派強烈反對下,印尼政府傳召英國大使,要求他解釋在其大使館升起LGBT旗幟的原因,並敦促外國大使團,應當尊重當地的文化、宗教和信仰等敏感議題。[11]

印尼法律對婚姻的定義是在一男一女之間,因此同性伴侶不能合法結婚。不過除了亞齊特區,印尼並未有法律禁止或懲罰成年人之間的同性關係。不過,印尼國會最近正針對「印尼刑法修正草案」(RKUHP)進行討論,同性戀可能因此入罪,引發當地LGBTQ團體的擔憂,印尼國會保守派議員Amin Akram通過短信告訴媒體德國之聲,他所屬的繁榮正義黨(Prosperous Justice Party)希望該法案「立即」得到批准,並表示有計劃在2022年7月前通過該法案。曾有一對跨國同志伴侶,在5月接受印尼知名的Podcast節目採訪而引發爭議,在當地掀起反同浪潮。[12]

6月是全球的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2022年6月5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同志驕傲大遊行中,參與的群眾非常多,大家頻頻高喊「婚姻平權!」,希望加速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13]

2022年5月中有報道指,在台灣,有入讀台南國立成功大學的女大學生表示,學校曾在學期初進行一項名為「性別友善宿舍問卷」的調查,結果發現女宿生對混宿的接受比例不高,其後,學校卻在未與學生討論的情況下,讓男跨女跨性別學生住進女宿舍,女學生質疑「是不是以後只要任何男學生宣稱是女性就能住進女宿?」她要求校方解釋,並且呼籲校方盡快定義男女宿,並設立性別友善宿舍,而不是犧牲女性空間去換性別友善。

校方表示該名跨性別新生報到時,校方是安排他入住男生宿舍的休養房,房間擁有獨立空間及衛生、洗浴設施。但其後他提出要求,於是校方安排他入住女生宿舍一樓休養房,一樣有獨立的出入口和衛浴設施,不會與女學生共用衛生間和浴室。校方亦提到事前有跟學生多次討論才決定,並非如女學生所言,沒有與學生討論溝通。

至於那位跨性別學生提到自己有做荷爾蒙治療及有精神科鑑定證明,他痛斥其他學生質疑他是否進行手術的發言是很沒有禮貌的。[14]

本地

2022年6月14日,家計會發佈五年一度的「2021年青少年與性研究」(中學生調查),調查於2021年5月至7月訪問了來自41間中學、共8,343名中一至中六學生。研究發現,受訪中學生對「女性同性戀、男性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LGBT)的接納程度,整體上較2016年顯著地增加。[15]

(資料截至2022年6月24日)


[2] Brendan Pierson, “Court weighs Washington ban on LGBT conversion therapy for minors,” Reuters, last modified May 18, 2022. https://www.reuters.com/legal/government/court-weighs-washington-ban-lgbt-conversion-therapy-minors-2022-05-17/.

[3] Andrew DeMillo, “New Lawsuit filed over Texas trans family investigations,” AP News, last modified June 9,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politics-greg-abbott-texas-child-welfare-lawsuits-5c7d36fac7416d82170995f1ff3209be.

[4] “House votes to erase ‘homosexuality’ from state crimes code,” AP News, last modified June 8,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pennsylvania-government-and-politics-prostitution-704d6ed29906ccae87df465ad5d277b8.

[5] Karine Jean-Pierre, “Alaska body overrides mayor’s veto of grant to pride group.” AP News, last modified June 8,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ketchikan-alaska-government-and-politics-business-da31b976db9e7ec9471571071d6f735a.

[6] Sam Metz, “Same-sex marriage advocates push for post-Roe protections,” AP News, last modified June 7,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abortion-us-supreme-court-samuel-alito-government-and-politics-marriage-d53d0b7512fce634fc13c52acc88eb6f.

[7] 〈聯合衛理公會保守派正式成立新宗派〉,《時代論壇》,2022年5月26日,網站: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8799&Pid=102&Version=0&Cid=2143&Charset=big5_hkscs(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7月5日);Heather Hahn, “What happens when a new denomination launches?” UM News, last modified April 28, 2022, https://www.umnews.org/en/news/what-happens-when-a-new-denomination-launches

[8] Kate Shellnutt, “Church of Scotland Approves Same-Sex Marriage,” Christianity Today, last modified May 23, 2022,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news/2022/april/church-of-scotland-same-sex-marriage-presbyterian-approve-g.html.

[9] “Czech president Milos Zeman vows to block same-sex marriages,” AP News, last modified June 7,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milos-zeman-government-and-politics-marriage-civil-unions-a8a8e269e8334ba29b65d164dca1ea38.

[10] Euronews with AFP, “Austria to lower hurdles for LGBT+ citizens to donate blood,” Euronews, last modified May 20,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2022/05/20/austria-to-lower-hurdles-for-lgbt-citizens-to-donate-blood.

[11] “Indonesia summons Britain’s envoy after furore over rainbow flag,” Reuters, last modified May 23,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indonesia-summons-britains-envoy-after-furore-over-rainbow-flag-2022-05-23/.

[12] 〈印尼爆發反同性戀浪潮,LGBTQ恐遭入罪〉,風傳媒,2022年6月8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4369371?kw=%E5%90%8C%E6%80%A7%E6%88%80&pi=0(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7月5日)。

[13] 〈同志驕傲大遊行曼谷登場 群眾高呼要婚姻平權〉,《中國時報》,2022年6月5日,網站: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605003207-260408?chdtv(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7月5日);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thai-lgbtq-allies-join-first-official-pride-parade-2022-06-05/.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2年3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31/03/2022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2022年3月28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Ron DeSantis簽署了《家長教育權利》(Parental Rights in Education)法案,法案旨在禁止在該州公立學校的課堂中,與幼稚園至小學三年級學生討論性傾向和性別認同。他在2月初接受記者訪問時曾表示,教師與學生談論性別認同是「完全不合適的」,並表示會支持《家長教育權利》法案。有反對法案的人士稱它為「不准說同性戀」(Don’t Say Gay)法案。

該法案由該州的眾議院議員於2022年1月提出,法案已分別在2月24日及3月8日,在該州的眾議院及參議院獲通過,法案將於7月1日實施。早在2月8日,佛羅里達州參議院的教育委員會也通過了內容幾乎相同的法案。

美國總統拜登曾在Twitter稱《家長教育權利》法案為可惡的法案,他表明支持同運人士,並提到他的政府會繼續為他們應得的保護和安全而戰。[1]

2022年1月25日,有媒體報道美國密西西比州Ridgeland的市長Gene McGee被指控扣留了給予麥迪遜縣圖書館系統11萬美元(約86萬港元)資助,除非他們將所有「同性戀資料」從書架上下架,否則他不會發放該筆款項。麥迪遜縣圖書館系統主任 Tonja Johnson透露,McGee向她表示他反對圖書館裡有所謂的「同性戀資料」,這違背了他的基督教信仰,只要這些資料還在,他就不會發放這筆款項。有關款項已獲得該市的市政委員會批准。Johnson曾向McGee解釋,作為公共圖書館系統,是要為整個社區服務,當中的收藏反映了他們社區的多樣性,但McGee堅持圖書館可以為他們想要服務的人服務,但他只為天上偉大的主服務。[2]

Keith Waters 是英國一家福音派教會的牧師,他同時於一間學校工作,他指責學校的負責人宗教歧視和作出推定解僱。事緣在 2019 年 6 月,他在Twitter就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 驕傲月活動表達「基督教觀點」,他提醒「基督徒不應該支持或參加 6 月份舉行的 LGBTQ驕傲月活動」,他認為有關活動「提倡一種文化,鼓勵違背基督教信仰和道德的活動。這些對兒童尤其有害。」其後他刪除了有關訊息。Waters的言論在網上被譴責為恐同,一些家長寫信到學校投訴他。在發出推文後三星期,Waters失去了他在學校的工作,於是他採取法律行動。2022年1月17日,Waters在劍橋召開的勞資審裁聆訊上,為他作出的評論辯護,稱這是「為愛而發出的」,他亦提到驕傲月所推廣的信念、文化及倫理都與基督教的性倫理截然相反。[3]

英國政府在2022年1月19日啟動一項獨立審查,旨在了解在2000 年以前禁止同性戀者在軍隊中服役的規定,對有關的同性戀軍人的影響。在2000年以前,英國軍隊拒絕讓同性戀者參軍,有關規定在2000年廢除。英政府指,這次獨立審查能讓政府更了解2000年之前服役的LGBT退伍軍人的生活經歷,包括因同性性傾向而退伍的軍人,他們是如何離開軍隊。英政府又指,在審查中收集到的訊息和經驗,將更能幫助政府為LGBT退伍軍人社區提供更好的支援。[4]

同志組織兼非牟利機構Stonewall指,在英國,住在不同地區的同性戀夫婦,若想要進行人工受孕,在費用上遭受歧視,有些異性戀夫婦可以得到免費療程,有些同性戀夫婦卻要付上高達25,000英鎊(約25萬多港元)的金額。Stonewall的發言人指出,衛生部門的領導者必須致力讓不同人士均有平等機會獲得生育服務。[5]

2020 年,著名英國女作家J.K. Rowling在Twitter上分享了一篇關於「有月經的人」的文章,在帖文中她提到:「我敢肯定,曾經有一個詞是用來形容那些人的。有人幫幫我。Wumben?Wimpund?Woomud?」此言論惹怒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等)社區的成員,因為女跨男的跨性別者可以來月經,但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則不能,Rowling也因而惹來不少人抨擊。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她仍會暗示與男跨女人士在一起時,會感到容易受到男性暴力侵害。

根據2022年1月的報道,由於Rowling「對跨性別者的看法」掀起風波,位於英格蘭切姆斯福德市的The Boswells School已於去年秋天,將最初以J.K. Rowling命名的建築物重新改名,取而代之是英國奧運冠軍Dame Kelly Holmes的名字。[6]

英國男子網球手Liam Broady在2022年1月出戰澳洲網球公開賽時繫上彩虹鞋帶,以示對LGBT群體的支持。談及效力澳洲職業足球聯賽球會阿德萊德聯的Josh Cavallo時,Broady表示Cavallo可以公開表態,實在很難得。Cavallo在2021年10 月公開「出櫃」,他成為首個現役男子頂級聯賽職業足球員,公開自己是同性戀者,他因而遭受恐嚇,但仍盼望改變世界。

足球場上,即將出版自傳的前曼聯球員Patrice Evra亦稱在英格蘭踢球時,每家球會都有至少兩名同性戀球員,他指出在足球世界裡,公開承認出櫃等於自毀前程。[7]

2014 年,同性婚姻在北愛爾蘭仍未合法化,支持同性婚姻人士Gareth Lee去了位於貝爾法斯特由基督徒經營的Ashers麵包店,他訂購一個蛋糕,其上有「支持同性婚姻」的口號。雖然麵包店最初接受了他的訂單和錢,但幾天後卻拒絕了Lee的訂單。隨後,Lee控告Ashers的負責人McArthur夫婦,指控對方作出性傾向歧視,Lee贏了這一場官司。

McArthur夫婦卻提出上訴,稱他們沒有歧視Lee,該案最終於2018年在英國最高法院審結,法院裁定Lee沒有受到歧視,Lee於是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訴訟。

2022年1月6日,位於斯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院(ECHR)裁定,Lee的案件為「不可受理」,因為他在國內的訴訟程序,完全依賴他該國的法律,而援引他在《歐洲人權公約》下的權利是無作用的。這裁決終結了一宗長達七年的訴訟。[8]

法國衛生總署署長Jérôme Salomon在2022年1月11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任何人來到都可以成為個人捐贈者。」又補充說:「捐血者的表格將刪除對性傾向的提及。」

由於存在傳播愛滋病病毒的風險,法國於1983年禁止男同性戀者捐血。到了2016年 7 月修改為,如果LGBT+人士聲明他們在過去一年沒有性行為,他們理論上可以捐血。到了2019年,時間由一年縮短到四個月。而由2022年3 月16日開始,有關限制亦會取消。法國衛生部長Olivier Véran表示,從3月16日起,不論任何性傾向,所有法國公民都可以捐血,他在Twitter表示:「我們正在結束不再合理的不平等。」[9]

2022年1月24日,德國天主教會中有一百二十多名員工,包括神父、宗教教師和行政人員,公開表明自己是酷兒(queer泛指男女同性戀、跨性別或其他性小眾),他們在推動一項運動,希望在教會裡可以「毫無恐懼、公開地生活」,並推動教會為同性伴侶祝福。他們又希望教會可以改變其勞工規則:讓僱員可以按自己的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生活,他們不會因為民事結合或同性婚姻而被拒於工作和辦公室之外,也不會因而被解僱。

2021年3月,在一份文件中,梵蒂岡表示,天主教神職人員不能祝福同性結合,因為上帝「不能祝福罪惡」。該文件令全球保守派天主教徒感到高興,卻讓倡導LGBT的天主教徒感到沮喪。[10]

芬蘭前內政部長Paivi Rasanen醫生,自1995年以來一直是芬蘭小型基督教民主黨的國會議員。2022年1月24日,她因過去曾對同性戀者作出過一些評論而接受審訊。她在2004年於網上表示,有科學證據千真萬確地證明了同性戀是一個人的性心理發展產生了障礙,又表示早期的同性戀關係可能會導致有關人士遭到成年男性的性虐待。2019 年,她在Twitter上發表評論,質疑芬蘭福音派路德會國家教會與爭取 LGBTI(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雙性人)權益的協會合作籌辦同志驕傲活動,並張貼了一張圖片,當中寫上了《聖經》譴責同性戀關係的經文,稱同性戀為「恥辱和罪惡」。面對這一宗前所未有,涉及言論自由的案件,赫爾辛基地區法院亦須決定在芬蘭的某些案件中,引用《聖經》是否會觸犯法例。

Rasanen表示自己責任重大,因為她知道這宗案件對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具有歷史意義。她已否認曾作出違法行為。[11]

台灣容許同性婚姻,亦容許繼親收養,即是同性配偶一方只能收養另一方的親生子女。同志伴侶若想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孩子,可透過單身收養孩子,但就不能與同志配偶共同收養孩子。為此,彩虹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多方去年組成律師團,協助三組同志家庭提起訴訟。

2022年1月13日,歷時五年多的等待,台灣有首對同志伴侶,經法院裁定後完成無血緣收養登記,收養了一名小孩,成為全台首個同志無血緣家庭。當事人是一對男同志伴侶,其中一人指希望所有同志配偶都能收養小孩,在法律制度上擁有平等待遇。未來法務部若進一步修改法例,將有逾500個同志家庭不用再苦等下去。[12]

 

本地

兩名由女跨男跨性別者Q及謝浩霖,她們的香港身份證均顯示二人為女性身份,惟二人已將其英國公民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性別改為男性。基於擔心手術風險,在未完成整個性別重置手術之下,二人向入境處申請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有關申請被拒後,二人提出司法覆核,但法庭裁定她們敗訴,二人遂提出上訴。

上訴方早前提出,入境處以性別重置手術作為更改性別標記唯一準則,反觀外國可參考醫生發出的性別轉換證明書。2022年1月26日,上訴庭頒下判詞稱,不同醫生或有不同標準,容易含糊,但性別重置手術是最清楚、客觀和有效的準則,無其他方法可以媲美;又說外國例子反映當地憲法傳統和集體價值觀,原審裁決並無不妥。另外,判詞又指出,入境處以性別重置手術為準則,已平衡公眾和上訴人的利益,上訴庭駁回上訴。有上訴人不服上訴庭判決,準備再上訴至終審法院。[13]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政內局)向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介紹有關行政長官在2021年10月6 日公佈施政報告後,有關促進平等機會等政策的落實情況,當中提到「繼續審視各政策局、部門和有關機構推行經修訂的《促進種族平等行政指引》的整體情況;致力促進不同性傾向和跨性別人士的平等機會,以期在社會上建立共融、互相尊重和不歧視的文化和價值觀,包括跟進消除歧視性小眾諮詢小組建議的策略及措施」。

文件又提到特區政府具體的行動如下:包括「積極向僱主推廣《消除性傾向歧視僱傭實務守則》」,又指「目前,已有超過370 間共僱用近56萬名僱員的機構採納。」政內局表示「將繼續透過各種渠道如網上平台及研討會等,以進行有關宣傳教育工作。」而在支援性小眾服務方面,政內局資助東華三院營運24小時支援性小眾的電話熱線「同.一線」,為性小眾及其家人提供即時支援、輔導和轉介服務。熱線在2018年1月成立,截至2021年12月共接獲超過 10,000 個來電。東華三院亦定期為性小眾舉辦支援小組活動,包括情緒管理及朋輩分享等。自2021-22年度起,政內局向東華三院增撥資源,讓「同.一線」除透過電話熱線外,亦向有需要的性小眾及其家人提供面對面輔導服務。文件提到,政內局繼早前推出為醫護人員制訂的提高性小眾敏感度培訓資料後,已推出為紀律部隊前線人員編製的培訓資料,並為各紀律部隊代表舉行簡介會,介紹並講解培訓資料的內容,以及為紀律部隊的培訓人員舉行導師培訓會。政內局目前已完成制訂為社會工作者提供的培訓資料,並計劃於今年内推出,以提高他們對性小眾的認識和敏感度。[14]

首次在亞洲地區香港舉行的同志運動會——第11屆同樂運動會,因受疫情影響,運動會一再延期至2023年11月舉行,是次運動會的籌委會於2022年2月14日宣佈,除了香港,墨西哥城市瓜達拉哈拉亦將成為2023年同樂運動會準合辦城市,以方便一眾參加者出席、積極實踐多元共融。[15]

(資料截至2022年3月29日)


 

[1] “Governor Ron DeSantis Signs Historic Bill to Protect Parental Rights in Education,” Ron DeSantis 46th Governor of Florida, March 28, 2022, https://www.flgov.com/2022/03/28/governor-ron-desantis-signs-historic-bill-to-protect-parental-rights-in-education/; “Florida Gov. Ron DeSantis signs bill limiting LGBTQ classroom instruction,” NBC News, March 27, 2022,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floridas-ron-desantis-signs-critics-call-dont-say-gay-bill-rcna19908; Jason Lanning et al., “'Parental Rights in Education' bill passes Florida Senate” Spectrum News, last modified March 8, 2022, https://www.baynews9.com/fl/tampa/news/2022/03/08/parental-rights-in-education-vote-today-in-florida-senate;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0310/bkn-20220310121457336-0310_00992_001.html; Marie Feyche, “Florida House passes bill to bar LGBTQ discussions in schools,” JURIST,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5, 2022, https://www.jurist.org/news/2022/02/florida-house-passes-bill-to-bar-lgbtq-discussions-in-schools/; Brooke Sopelsa et al., “‘Don’t Say Gay’ bill: Florida Senate passes controversial LGBTQ school measure,” NBC, last modified March 9, 2022,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dont-say-gay-bill-florida-senate-passes-controversial-lgbtq-school-mea-rcna19133; Matt Lavietes, “Florida Gov. Ron DeSantis signals support for 'Don't Say Gay' bill,” NBC new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9, 2022,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florida-gov-ron-desantis-signals-support-dont-say-gay-bill-rcna15326; Jillian Olsen, “DeSantis on 'parental rights' bill: Schools should not 'be a playground for ideological disputes',” WTSP,  last modified February 8, 2022, https://www.wtsp.com/article/news/politics/desantis-comments-parental-rights-education-bill/67-a2e9e599-b336-4b9e-a3d3-b227cc3cec65; Jillian Olsen, “'I have your back': President Biden tweets against Florida's controversial 'parental rights' bill, WTSP, last modified February 9, 2022, https://www.wtsp.com/article/news/politics/desantis-comments-parental-rights-education-bill/67-a2e9e599-b336-4b9e-a3d3-b227cc3cec65; https://tennesseestar.com/2022/03/09/florida-senate-passes-parental-rights-in-education-bill-biden-education-secretary-calls-hateful/; “CS/CS/HB 1557: Parental Rights in Education,” The Florida Senate, accessed March 10, 2022, https://www.flsenate.gov/Session/Bill/2022/1557; “Parental Rights in Education Bill. Florida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HB1557,” accessed March 10, 2022, https://www.flsenate.gov/Session/Bill/2022/1557/BillText/Filed/PDF; “SB 1834: Parental Rights in Education,” The Florida Senate, accessed March 10, 2022, https://www.flsenate.gov/Session/Bill/2022/1834.

[2] Brian Stieglitz, “Christian mayor 'is refusing to hand over $110K in city-approved funds to Mississippi county libraries until they remove all books featuring 'homosexual materials' because they 'go against his beliefs',” MailOnline, last modified January 26, 2022,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0442167/Mississippi-mayor-withholds-library-funds-unless-remove-homosexual-materials-report.html;  Nick Judin, “Ridgeland Mayor Demands LGBTQ+ Book Purge, Threatens Library Funding,” Mississippi Free Press, January 25, 2022, https://www.mississippifreepress.org/20068/ridgeland-mayor-demands-lgbtq-book-purge-threatens-library-funding/.

[3] James Gant, “Part-time pastor who received death threats and was 'hounded out' of caretaker job after saying Christians should not support Pride events sues school for wrongful dismissal,” MailOnline, last modified January 17, 2022,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0410861/Pastor-hounded-caretaker-job-saying-Christians-not-support-Pride-sues-school.html.

[4] Cabinet Office, Office for Veterans' Affairs, Ministry of Defence, Government Equalities Office, Mike Freer MP and Leo Docherty MP, “Press release: Government launches review into treatment of LGBT veterans,” GOV.UK, last modified January 19, 2022,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government-launches-review-into-treatment-of-lgbt-veterans;  Josh Parry and Alice Evans, “LGBT veterans to share impact of military ban in review, 20 years on,” BBC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19, 2022, https://www.bbc.com/news/uk-60037103.

[5] Ella Pickover, “LGBT couples face ‘discriminatory postcode lottery’ to access NHS fertility care,” Evening Standard, January 18, 2022, https://www.standard.co.uk/news/uk/nhs-ivf-lgbt-nice-charity-b977403.html.

[6] Shannon McDonagh  with AFP, “JK Rowling's name dropped from British school building over author's ‘opinions on trans people’,” euro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6,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culture/2022/01/06/jk-rowling-s-name-dropped-from-british-school-building-over-author-s-opinions-on-trans-peo;吳慧華:〈同運議程LGBT+ Agenda 〉,《燭光》,第134期(2020年8月),頁18,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5%90%8C%E9%81%8B%E8%AD%B0%E7%A8%8Blgbt-agenda-2020%E5%B9%B48%E6%9C%88(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3月14日)。

[7] Adam Addicott, “Liam Broady On Why He Wore Rainbow Laces During His Australian Open Match,” Ubitennis, last modified January 18, 2022, https://www.ubitennis.net/2022/01/liam-broady-on-why-he-wore-rainbow-laces-during-his-australian-open-match/;〈未懼詛咒恐嚇 澳職同志守護彩虹 「出櫃」欲令世界不一樣 球圈辦聯賽聲援LGBT〉,明報加東網,2022年1月27日,網站:http://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220202/tsc1_r.htm(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3月15日);〈英超│艾拉爆料:每隊至少兩名同性戀球員〉,《頭條日報》,2022年1月14日,網站: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spt/2298563/%E5%8D%B3%E6%99%82-%E9%AB%94%E8%82%B2-%E8%8B%B1%E8%B6%85%E2%94%82%E8%89%BE%E6%8B%89%E7%88%86%E6%96%99-%E6%AF%8F%E9%9A%8A%E8%87%B3%E5%B0%91%E5%85%A9%E5%90%8D%E5%90%8C%E6%80%A7%E6%88%80%E7%90%83%E5%93%A1(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3月15日)。

[8] Meabh Mc Mahon, “'Gay cake' legal challenge thrown out after seven-year battle.” euro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7,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2022/01/07/gay-cake-legal-challenge-thrown-out-after-seven-year-battle; “Lee v. McArthur and Ashers Baking Company, ” Global Freedom of Expression Columbia University, accessed March 16, 2022, https://globalfreedomofexpression.columbia.edu/cases/lee-v-mcarthur-ashers-baking-company/; “European Court rules Northern Ireland gay cake case inadmissible” REUTERS, last modified January 6,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k/european-court-rules-northern-ireland-gay-cake-case-inadmissible-2022-01-06/; Eimear Flanagan, “Ashers 'gay cake' case: European court rules case inadmissible,” BBC NEWS, https://www.bbc.com/news/uk-northern-ireland-59882444.

[9] “France removes restrictions on gay blood donors,” euro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12, 2022, https://www.euronews.com/2022/01/12/france-removes-restrictions-on-gay-blood-donors;〈法國同志平權邁大步 同性戀捐血不需禁慾4個月〉,聯合新聞網,2022年1月13日,網站:https://udn.com/news/story/6812/6029942(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3月9日)。

[10] “Germany: 125 queer Catholic Church employees demand respect,” AP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25, 2022, https://apnews.com/article/lifestyle-europe-religion-germany-couples-6c574b38fb5c798aeb75909d3dcae719; “German Catholic priests come out as queer, demand reform,” DW, last modified January 24, 2022, https://www.dw.com/en/german-catholic-priests-come-out-as-queer-demand-reform/a-60531857.

[11] “Christian MP goes on trial in Finland for calling homosexuality a disorder,” REUTERS, last modified January 24,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christian-mp-goes-trial-finland-calling-homosexuality-disorder-2022-01-24/.

[12] 陳進安:〈台灣首例同志無血緣家庭完成收養登記 兩爸等逾5年終擁女兒親權〉,《香港01》,2022年1月14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5%8F%B0%E7%81%A3%E6%96%B0%E8%81%9E/724231/%E5%8F%B0%E7%81%A3%E9%A6%96%E4%BE%8B%E5%90%8C%E5%BF%97%E7%84%A1%E8%A1%80%E7%B7%A3%E5%AE%B6%E5%BA%AD%E5%AE%8C%E6%88%90%E6%94%B6%E9%A4%8A%E7%99%BB%E8%A8%98-%E5%85%A9%E7%88%B8%E7%AD%89%E9%80%BE5%E5%B9%B4%E7%B5%82%E6%93%81%E5%A5%B3%E5%85%92%E8%A6%AA%E6%AC%8A?itm_source=universal_search&itm_campaign=hk01&itm_content=all&itm_medium=web(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3月10日);葉冠妤:〈同志能結婚卻只能單身收養 民間團體籲「親權成雙」〉,聯合新聞網,2021年4月1日,網站:https://udn.com/news/story/7314/5359011(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3月10日)。

[13] 〈改身分證性別上訴駁回 跨性別者擬提終審〉,明報加東網,2022年1月27日,網站:http://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220127/hk-gcb1_r.htm(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3月14日);吳慧華:〈同運議程LGBT+ Agenda 〉,《燭光》,第141期(2021年10月),頁18,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5%90%8C%E9%81%8B%E8%AD%B0%E7%A8%8Blgbt-agenda-2021%E5%B9%B410%E6%9C%88(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3月14日)。

[14]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 行政長官 2021 年施政報告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有關選舉安排、推廣《憲法》和《基本法》、促進平等機會和消除歧視事務等的政策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2022年1月,網站:https://www.legco.gov.hk/yr2022/chinese/panels/ca/papers/ca20220210cb4-49-1-c.pdf(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3月14日)。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21 (LGBT+ Agenda, Global 2021)

21/02/2022

教會

2021年3月15日,梵蒂岡教廷稱神父不能祝福同性婚姻,並且這種祝福是無效的,這一裁決令到某些同性戀天主教徒感到失望,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教會在教宗方濟各的領導下會得到更多支持。3月16日,一群持不同意見的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對梵蒂岡發起不服從運動,他們將無視教廷的命令繼續祝福同性伴侶。[1]

2021年5月9日,在德國慕尼黑聖本篤教堂舉行的天主教彌撒中,聖職人員Wolfgang Rothe公開為一對女同性伴侶祝福,以行動來反對梵蒂岡教廷提出神父不能祝福同性聯合這一項聲明。[2]

一名49歲的男跨女跨性別者Elin Stillingen,於2020年合法地更改了他的名字和社會性別,2021年7月17日,挪威一間路德宗教會為他舉辦了改名儀式,有報道指官方稱這是北歐國家的宗教場所首次舉行此類活動。[3]

2021年9月11日,位於美國的福音派路德教會首次公開按立女跨男跨性別者Megan Rohrer為主教,儀式在三藩市的恩典大教堂舉行。Rohrer被任命為主教後,她將掌管加州北部和內華達州北部有近200個會眾教堂,並在65個路德教會會議中,主持其中一個。[4]

同性婚姻或性解放思潮對教會來說本身已經一個不容易面對的挑戰,雪上加霜的是教會中有領袖持不同的意見。支持同志運動的領袖有能力改變一間教會的基本信仰立場,帶領部份信徒去相信及跟隨一些《聖經》譴責的行為。教會想要實踐《聖經》真理,迎戰同志運動,讓領袖認識真理及合一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事。

同性婚姻

2021年12月7日,智利國會以82票贊成、20票反對及2票棄權,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議案,議案同時賦予同性伴侶收養孩子的權利,總統Sebastian Pinera於12月9日簽署了議案,使它成為法例。Pinera表示,智利一定要保障所有人的自由和尊嚴,深化自由的價值觀,包括兩個人相愛和組織家庭的權利和自由。智利國民以信奉天主教為主,當地的保守宗教團體對此猛烈抨擊,連總統領導的聯合政府內的保守派政黨也感到不滿,執政聯盟內有議員批評政府這樣做,嚴重出賣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群體。有關法例將於官方報章公佈後的90天生效。[5]

黑山本為一個保守國家,為了努力加入歐盟,該國於2020年7月容許同性伴侶民事結合,同性伴侶除了不能領養兒童或成為寄養家長外,民事結合的同性伴侶可享有與異性戀伴侶相同的權利。2021年7月25日,黑山有官員宣佈,黑山第一次有同性伴侶透過民事結合註冊。該國的公共行政、數碼組織及媒體部部長Tamara Srzentic表示,她為到有關法律被應用而感到驕傲。[6]

2021年9月26日,根據瑞士聯邦總理府提供的結果,在瑞士直接民主制度下進行的全國公投中,64.1%的選民投票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使瑞士成為其中一個最後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西歐國家,公投亦同意將同性伴侶收養兒童的權利合法化,至於已婚的女同性戀者,更可以透過人工受孕方式誕下自己的孩子。相關法例將在2022年7月1日生效,來自「全民婚姻」(Marriage for All)國家委員會的Antonia Hauswirth表示,「全民婚姻」讓他們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但來自右翼政黨瑞士人民黨的Monika Rueegger反對「全民婚姻」,她認為這不是關乎愛及感受的問題,而是讓父親和孩子一起淪為輸家。[7]

2001年,荷蘭成為全世界首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若有皇室繼承者與同性伴侶結婚,則必須放棄繼承權。2021年10月12日,荷蘭政府宣佈17歲的荷蘭公主,可以與任何性別人士結婚而不必擔心要放棄王位。[8]

古巴於2021年9月15日公佈新家庭法草案,草案提到會保障家庭多樣性的表達,每個人有基本權利建立一致於憲法的家庭,及保障公正、不帶歧視和人類尊嚴。外界指新草案如獲接納,意味同性婚姻的大門將在古巴打開。有關草案已獲古巴的國民議會通過,並於2022年1月19日刊登於國家官方刊物。新草案仍需經過公眾討論,考慮公民的意見後將之修改,隨後再進行全民公投。而公眾諮詢則會在2022年2月1日展開。[9]

三對同性伴侶在俄羅斯申請註冊結婚被拒而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申訴,2021年7月13日,歐洲人權法院作出裁決,法院敦促俄羅斯正式承認同性伴侶的聯合,以法律框架讓同性伴侶的關係獲承認。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Dmitry Peskov在翌日回應時重申,俄羅斯憲法「不允許」同性婚姻。俄羅斯一些高級議員指責法院「干涉」俄羅斯內政。[10]

2019年1月,日本北海道有三對同性伴侶提出結婚登記申請,但遭相關部門拒絕,理由是同性婚姻在日本並無法律地位。2019年2月,13對同性伴侶於札幌、東京、大阪、名古屋和福岡入稟法院,要求政府就他們未能合法結婚造成的精神痛苦,向每人賠償100萬日圓(約71,000港元)。2021年3月17日,日本札幌地方法院最先就有關案件作出判決,法院駁回六位原告人的索償要求,但裁定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是違憲的,有關判決被視為日本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等)人士爭取到的象徵性勝利。有些商界人士認為,不承認同性婚姻會損害日本的競爭優勢,令跨國企業難以吸引或挽留人才,有個別公司則會推出針對同性伴侶的相關福利。[11]

2021年12月7日,日本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宣佈,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制度,將在2022年的財政年度內在東京實施,將有更多人受惠於新制度。同性伴侶制度允許同性伴侶登記他們的關係,並容許他們獲得已婚夫婦所享有的一些特權,例如允許他們租用地方共同生活和獲得醫院探視權。[12]

台灣司法院於2021年1月22日通過《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簡稱《涉民法》)第46條、第63條修正草案,第46條修正草案在婚姻之成立的條文中,加上了:即使當事人其中一方所屬國家的法律不承認同婚,仍可依照新法所規定,與台灣人登記結婚。不過若同性伴侶的一方為中國大陸人民,受限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此次修法不包括中國大陸人民;但香港及澳門人卻因《香港澳門關係條例》而被納入其中。有關草案將函已送行政院會銜,提請立法院審議。[13]

同性婚姻在歐美已經不算是新鮮的事情,但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仍然有不少人爭取同性婚姻,有的持份者為到自己的權利爭取同性婚姻,但亦有國家,為了外交的好處而推行同婚。其實,為了自身權益而贊同同婚的舉動並不可怕,畢竟,對當事人來說,這牽涉到他們自身的權益,爭取有利於自身的權益是可以理解的,但最可怕的是同運份子不單要爭取他們的權益,也要打造、推廣「同性戀是正常」這一種意識形態,在北美及西歐,同運人士的工作相當成功,同性婚姻得到不少人支持,甚至在國際外交上,不允許同婚的國家也會被其他國家指責。

代孕權與生存權利

2021年7月11日,以色列的高等法院裁定,所有否定同性伴侶和單身男性擁有代孕權利的法例將在六個月後無效,所有權力機關都要預備好作出改變。裁決亦提到「政治上欠缺可行性」並不是持續地嚴重侵犯基本權利的正當理由。[14]

美國德州於2021年9月1日實施歷史性的「心跳法案」(heartbeat bill),這項法案禁止在偵測到胎兒心跳後(約在懷孕六週後)墮胎,除非懷孕對孕婦的生命有即時性的危害,否則就連因性侵、亂倫受孕者也不例外。這次德州的「心跳法案」將刑事責任轉為民事訴訟,政府不主動出手執法,交由市民自行提告,任何為墮胎提供幫助的人,包括醫師、載孕婦前往墮胎者,全都可能變成被告;成功提告勝訴者,還能獲得至少10,000美元(約78,000港元)獎金,這筆錢將由被告支付。有反對人士表示許多女性懷孕六週時根本未意識到自己有孕,該法近乎是全面禁止墮胎,總統拜登則矢言動用整個政府的力量,以捍衛半世紀以來女性墮胎的憲法權利。在德州聖安東尼奧市的一間醫院任職婦科醫生有45年之久的Alan Braid,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表示自己於9月6日,即「心跳法案」生效後,替一名處於懷孕初期,但其胎兒心跳已可被偵測的婦女墮胎,他強調該名婦女擁有墮胎的基本權利,他自己亦要對她負起「看顧責任」(duty of care)。他知道違反了有關法例的後果,但他想以此捍衛婦女有選擇是否生育的權利。有兩人看到報道後決定告發Braid,一人是為了賞金;另一人很想藉此舉喚起法院,宣告有關的新法例其實違反憲法。 [15]

2021年11月5日,西班牙衛生部長Carolina Darias簽署了一項命令,允許單身女性和LGBT+人士在公共醫療系統中接受試管嬰兒(IVF)醫療程序,這讓更多西班牙女性可以免費獲得醫療輔助生殖服務。Darias表示此舉旨在結束公共醫療系統中的歧視。[16]

同性親密關係必然在生理上是無法生育的,為了想要下一代,男同性戀者只好求助於代孕母,不少人都認為同性戀者,無論是男同性戀者或女同性戀者,都應該有權擁有屬於自己的下一代,甚至決定嬰兒是透過甚麼形式來到世上。在他們眼中,只要是未出生的「人」,他們都是沒有自主權利,在這種思維之下,當「心跳法案」生效,自然會遭到此起彼落的反對。成年人的權益固然應受到重視,但若牽涉到另一個個體,另一條生命,即使他們的形態只是胎兒,他們的權益是否也應該被考慮?畢竟,胎兒是有潛力發展為一個完全的人,而不是一大堆無機合成物。

性別中立/平等

2021年4月19日,美國新澤西州機動車輛管理委員會(Motor Vehicle Commission)宣佈,新澤西州加入美國至少19個州,允許在駕駛執照和其他身份證明文件中性別的一欄,填上X。美國國務院於2021年10月27日宣佈,已簽發了首本護照,其持有人的性別為「X」。[17] 而在南美洲,由2021年7月21日起,阿根廷人民的身份證和護照上性別一欄,除了顯示男性和女性的選項外,亦會提供X選項。X代表了非性別二元、不確定。[18]

根據蘇格蘭政府於2021年8月12日發佈的新LGBT包容性準則,當中敦促教師,如果學生表示希望轉換性別,教師不要質疑學生,只要詢問學生想用甚麼新名字和代名詞來稱呼他們。除了這些指引,學校還被告知應該讓跨性別學生使用他們喜歡、任何性別的浴室或更衣室。準則又提到學校將會設有更多性別中立的校服,而跨性別角色亦會被納入課程和閱讀材料中。即使學生只有四歲,他們不需要得到家長的同意便能改變自己的名字及性別。準則列明「出櫃」沒有年齡限制,應該尊重年輕人的看法和要求——即使學生不希望告知他們的父母有關情況。[19]

一位西班牙男學生由於曾穿裙子上學,這位男同學被送往心理學家那裡,也被學校開除。2020年11月4日,西班牙其他學校的男老師及男學生穿上裙子上學,以表達對被開除男同學的支持,於是當日被稱為「穿裙子上學日」。2021年,位於蘇格蘭愛丁堡的Castleview小學鼓勵男女教職員及學生在11月4日穿上裙子,稱要打破性別定型,促進平等。[20]

2018年,蘇格蘭議會通過了Gender Representation on Public Boards (Scotland) Act《蘇格蘭政府部門性別代表法案》(GRPBA),旨在提高女性在蘇格蘭政府部門中的人數,引入該法是為了改善女性在較高層級的政府部門中任職人數偏低的情況,設法讓非執行成員中,女性任職比例可達到50%。最初,蘇格蘭政府表示其50%的目標是指「女性(female)或身份識別為女性(who identify as female)」的人,但在2017年的諮詢後,把「女性」更改為「女人」(women)。根據政策備忘錄,這是為了確保該法案體現《2010年平等法》指出,性特徵可以受到保護。但是,在第二階段的立法程序當中,法案中「女人」的定義再被修改。有關的草案指引擴大了「女人」的定義,又舉例說明:「該人無論在打扮、樣子及舉止都不需要有任何的特定方式。但是,該人會被期望,有證據表明該人一直以女人的身份生活:例如總是使用女性代詞;在官方文件(例如駕駛執照或護照),水電費賬單或銀行賬戶上使用女性名字;使用女性頭銜;在諸如駕駛執照或護照之類的官方文件上將性別更新為女性;以書面或其他溝通方式描述自己,及被他人描述為女人。」2020年,女權組織For Women Scotland反對「女人」在法律上再被定義並且提出司法覆核。2021年3月,蘇格蘭最高民事法院初審庭法官Lady Wise裁定,政府可以在GRPBA中重新定義「女人」一詞,以包括那些身份識別為女性的男性。[21]

2021年5月,有媒體報道法國欖球聯會沒有接納世界欖球總會曾作出的建議,允許跨性別人士從下個球季開始參加法國國內的所有欖球賽事。2020年10月,世界欖球總會曾建議出於安全考慮,男跨女跨性別者不應參加女子精英或國際球隊的比賽,世界欖球總會成為了首個世界級的體育運動總會,作出如此建議,但有關建議對成員國的國內欖球比賽並沒有約束力。法國欖球聯會發表聲明指,執行委員會一致通過,贊成反歧視和平等待遇委員會的提議。法國欖球聯會副主席Serge Simon指,欖球是一項包容、共享的運動,它不分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出身或宗教,他指重要的是讓所有成員實踐他們的熱情,並同時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22]

有專門報道LGBT+運動資訊網站Outsports在2021年9月刊出文章指,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中,有超過180名參賽選手公開表明自己是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酷兒或非性別二元者,使今屆奧運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多性小眾參加的奧運會。隨著多位運動員在奧運會中「出櫃」,其中一名LGBT+選手、美國滑板運動員Alexis Sablone表示:「這真的很酷……我希望這意味著即使在運動以外,孩子們不會在僅僅假設他們是異性戀的情況下長大。」[23]

2021年11月16日,國際奧委會(IOC發佈了一項關於跨性別包容的新框架,指出不應將任何運動員排除在比賽之外,即使其性別被視為有不公平的優勢。奧委會認為對運動員來說,透過性別測試和「侵入性體格檢查」來確認他們的性別,都是不尊重的行為。另外,舊政策允許跨性別運動員參加比賽,前提是他們在第一次比賽前至少12個月,其睪丸素低於特定水平,但在新框架下卻廢除了此限制。然而,奧委會指出新框架只是指引,而不是絕對的規則,也不具法律約束力。奧委會也明白自己無法規定每項運動比賽的準則,並會讓各個國際聯會來決定運動員是否處於不成比例的優勢。奧委會只是向各個國際聯會提供專業知識和對話的機會,而不是要下一個結論。[24]

不少人贊成小朋友「出櫃」,認為要設立準則,讓跨性別學生可以在安全和包容的環境中接受教育。跨性別的成因非常複雜,先不提以上的準則會否誤導了一些小朋友,有可能令他們誤以為自己是跨性別,小朋友總不免會互相仿傚,對於不是跨性別的小朋友,看見有男生入女洗手間,有女生入男洗手間,這會否對他們造成混亂和困擾?包容跨性別學生,為他們提供安全的學習的環境是應該的,但這對於其他人來說又是否安全,甚或有關的準則會否把一種危險的意識形態加諸在小朋友身上?實在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至於容許男跨女跨性別者以女性的身份生活及從事各方面的活動,以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對當事人來說也許是好事,但當大家都以為應該平等對待男跨女人士,讓他們做一般女性都可以做的事、享有一般女性擁有的權益時,這種平等對於女生來說會否造成不公平?老實說,甚少人討論女跨男人士進入洗手間或參加男子組的運動比賽項目的問題,不是說男性絕對不介意,只可以說,男性的體質天生比女性強壯,力量比女性大,他們比較可以保護自己。當大家只追求社會政策上或心理上的性別平等,其實不是真的在談平等,因為生理上的性別差異被排除,不再被考慮。

美國的平等法案及其他法案

美國,禁止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認同,在就業、住屋等方面作出歧視的《平等法案》,於2021年2月25日再一次在眾議院獲通過。早在2019年5月,該法案其實已在眾議院獲通過,但法案一直無法在參議院獲通過。經眾議院再次通過後,該法案將會送交參議院審批。[25] 《平等法案》如獲參議院通過,則將修訂《民權法》,明確地將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納入受《民權法》保障的範圍,禁止在公共住宿及設施、教育、聯邦資助、就業、住房、信貸及陪審團制度等領域上,作出基於性傾向及性別認同的歧視行為。[26]

不過,看似一面倒有利於同運的形勢,當中仍有一些不利於同運的法案在美國的一些州份出爐,試圖扭轉形勢。

美國阿肯色州州長Asa Hutchinson於2021年3月25日,簽署了一項法案,禁止生理性別為男性的跨性別婦女和女孩,依據他們的性別認同來參加學校的運動隊。3月26日,他簽署了另一項法案,容許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有權不參與有違他們宗教或良心的非緊急治療(如為需住院的跨性別者提供荷爾蒙治療,或為一對同性伴侶提供輔導服務等)。[27]

2021年4月13日,美國阿肯色州的立法機關通過了HB1570法案,該法案禁止醫生為18歲以下的跨性別人士提供性別轉換的醫療程序,有關法案亦已獲該州參議院通過。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於2021年5月25日,代表數名跨性別者、其家人及醫生入稟法院,指控有關法例違反美國憲法。地方法院法官於2021年7月22日發出了臨時禁令,禁止該法於當地實施。[28]

2021年5月3日,美國田納西州州長Bill Lee簽署了一項法案(SB1229),法案要求學區在最少30日前預先提醒家長,將教導有關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課程,並容許家長為子女選擇不參與有關課程,而有關學生亦不會因而受罰。[29]

2021年5月17日, Lee簽署了一項法案,令田納西州成為美國第一個州份,要求向公眾開放的商業和政府設施,例如供多人使用的洗手間、浴室、更衣室、試身室,如允許跨性別人士依據他們的性別認同進入,須張貼相關標示。該法例於7月1日生效。一個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權益倡議組織譴責該法案具歧視性,並表示要求張貼標示是帶有「冒犯性和侮辱性」行為。2021年5月18日,Lee亦簽署了另一項法案,禁止為未成年的跨性別人士提供性別確認醫療,包括使用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療法。[30]

不過,Lee所簽署的SB 228法案,有關法例要求在田納西州的公立學校的中學生根據出生證明文件上所列出的生理性別進行體育運動。2021年11月4日,Lambda Legal、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和田納西州公民自由聯盟代表一位學生提出訴訟,質疑田納西州禁止跨性別青年參加學校體育運動的法例違憲及帶有歧視性。Lee的辦公室沒有為此作即時的回應。[31]

2021年10月25日,美國德州州長Greg Abbott簽署了一項法案,禁止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在公立學校參加女子組的體育運動,加入了全國由共和黨控制的州議會所採取的一系列類似措施。法案於2022年1月18日生效。支持法案者認為這法案旨在消除跨性別運動員在女子隊的比賽中所擁有的身體競爭優勢,以保護學校體育活動的公平性。平等權利的倡導者則譴責此類限制是歧視,並且是基於「仇恨」的措施,其真正目的是激發頑固的社會保守派,他們認為幾乎沒有證據證明跨性別女性或女孩正在主導體育運動。[32]

《平等法案》當中最大爭議的是將「性別認同」納入免遭歧視、受保障範圍。性別認同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性別的個人感覺,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如果按今天性別政治的說法,一個人的性別是以他/她的主觀性別認同作為依據,而非客觀生理性別,所以會出現有子宮的「男人」(即一個生理性別是女性的人,其性別認同是男性)和有陰莖的「女人」(一個生理性別是男性的人,其性別認同是女性)。很多時,一些人總會混淆了「平等」(equal)以為就是「相同」(identical),就如霍士新聞頻道(Fox News)的主持人Tucker Carlson在節目中公開評論拜登:指對美國總統拜登來說,「平等」(equal)就是「相同」(identical),男和女是沒有分別。Carlson表示這等於說在歷史上他們所聽說過的社會性別分類都是假的,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理由保護女性免受男性的侵害,因為男性和女性的整體觀念都不是真實的。男性和女性沒有分別,這概念才真的是不公平,男性和女性之間生理上存在著差異,若容許出世時為男性的男跨女運動員參加女孩或女性團隊的比賽,這對生理上為女性的運動員是不公平的。雖然在美國有些州份已經訂立一些法案,試圖保護兒童、維護醫護人員及家長的權利,不過,可以想像在拜登政府及所有支持LGBT+人士的反對聲之下,兒童、醫護人員及家長將受到一定的影響。[33]

停止資助

2017年,兩對同性戀伴侶提出訴訟,控訴美國密歇根州州政府容許受資助的寄養和收養機構把LGBT+伴侶拒於門外,2019年州政府與這兩對伴侶達成和解協議之後,密歇根州的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便開始為LGBT+伴侶提供相關的服務。2018年,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的報道指,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和另一間提供領養服務的機構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均不願意為費城的LGBT+家長提供寄養或領養服務。有關報道推出後,該市終止了這兩間機構的合約,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在賓夕凡尼亞州大特拉華谷地區的辦事處同意更改其政策之後,合約才得以恢復。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負責人Chris Palusky於2021年3月1日發信通知員工,宣佈機構政策的改變,內容提到機構現在將以耶穌的愛和同情,為當今世上眾多類型的家庭提供服務。信中雖然沒有明確的提及LGBT+伴侶,但顯然這間擁有77年歷史的機構,願意為美國的LGBT+人士提供領養服務。至於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則決定入稟控告費城市政府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宗教自由的保障,稱基於該機構的宗教信仰,Catholic Social Services毋須遵守一些非歧視的要求。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在2021年6月17日,一致裁定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勝訴。最高法院首席法官John Roberts在判決中指,費城市政府因Catholic Social Services不接受同性伴侶成為寄養父母的申請,而拒絕與它簽約,違反了憲法第一修正案。他又指該機構只是尋求在服務費城的兒童時,能堅守其宗教信念,它並沒有將其信念強加到任何人身上。幾位法官又表示Catholic Social Services並非向公眾提供寄養服務,有關服務包含了篩選評估的程序,這跟到酒店租房或到餐廳用餐有所分別,因此費城的反歧視條例不適用於該機構提供的寄養服務。[34]

美國肯塔基州其中一所最大型、提供兒童服務的機構Sunrise Children’s Services,五十多年來照顧受虐或被忽略的兒童,安排他們到適合的家庭生活。機構基於基督教信仰,拒絕為同性伴侶提供寄養或領養服務,不過,如同性伴侶需協助,Sunrise會轉介他們到其他機構。Sunrise的經費,約有65%的補助是來自肯塔基州政府,該州政府視Sunrise現有的處理手法為歧視行為,在州政府與Sunrise的新合約中,有條文列明禁止基於性傾向的歧視行為,Sunrise拒絕簽署有關合約,州政府曾把限期定為2021年6月30日,並揚言若Sunrise拒絕簽署,將停止讓Sunrise接收兒童。不過,在2021年6月17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在費城提供兒童寄養服務的天主教機構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勝訴,指費城的反歧視條例不適用於該機構提供的寄養服務,此後,肯塔基州政府的態度有所軟化,並修改了合約中有關條款,Sunrise終於在2021年7月15日簽了一年的合約,它可以堅持自己的信仰,亦同意將 LGBTQ 服務申請人轉介給信譽良好的機構Cabinet for Health and Family Services,該機構願意為LGBTQ人士提供服務。[35]

波蘭國內有許多地區政府宣佈自己為「非LGBT區」,在保守的傳統價值觀和民族主義的影響下,同性戀者的權利在波蘭已成為一個備受矚目且存在嚴重分歧的問題。2020年,歐盟拒絕了對六個波蘭城市發放撥款,原因是該六個城市對LGBT社群所採取的態度,其中三個省卻於2021年9月27日宣佈撤銷有關反對「LGBT意識形態」的決議。[36]

匈牙利國會在2021年6月中通過有關禁止學校向18歲以下青少年「描繪或宣傳」同性戀和變性的法案。有關法案引發爭議,在7月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這項立法是一種恥辱……這是有違歐盟價值觀的事情。」她亦警告歐盟成員國匈牙利,如不糾正這種情況,歐盟委員會將使用其作為條約守護者的權力。根據路透社在7月23日的報道,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án指歐盟打算將關於匈牙利疫情恢復計劃的討論推遲兩個月,這亦很可能會影響歐盟對匈牙利的撥款。直至2022年1月中,歐盟尚未批准有關款項。[37]

2016年,隸屬於《歐洲人權公約》的歐洲人權法院裁決一個國家沒有同婚並沒有違反人權,只是短短五年間,今時今日看歐盟的表現,已觀察到時移勢易,傾向支持LGBT+的勢力大大增長,維護LGBT+的權利已經成為「歐盟價值觀」,

甚至容不得其他歐盟成員國因為宗教或價值觀的緣故,對LGBT+有任何「不友善」的想法及行為,稍為與維護LGBT+權益的「歐盟價值觀」不同便成為另類聲音,更有可能受到經濟制裁。[38]

美國也是如此,如果寄養和收養機構把LGBT+伴侶拒於門外,這些機構便有可能不獲資助或失去簽約機會。不過,從上述的個案看來,為了信仰緣故而作出反抗,未必只有死路一條。基督教機構若妥協得太快,不但意味著放棄自己的信仰,也會換來處處受人牽制,據理力爭,反而有機會突破困局,不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踐行信仰,也能幫其他有想要堅持信仰的機構一把。

言論自由

美國作家Ryan T. Anderson撰寫的書When Harry Became Sally: Responding to the Transgender Moment,在網上商店Amazon被下架。該書曾是Amazon的暢銷書籍之一,內容回應跨性別世代引發的各種問題,並在有關性別認同的公共政策上,提供一個平衡的進路;另外,該書又希望人可以清醒地評估,當人類錯誤理解自己的本性,人類將要付上何等的代價。Anderson在2021年2月22日發出推文提到自己的書在Amazon被下架一事。其實不單在Amazon,連Amazon旗下的網上書店Book Depository也搜尋不到When Harry Became Sally。有批評人士指Amazon過往亦曾對不符合該公司自由主義政治觀點的書籍,進行審查。[39]

歐洲議會的黨團復興歐洲(Renew Europe)於2021年1月20日投票通過,革除其立陶宛成員Viktor Uspaskich的黨籍,原因是他曾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評論,把LGBT+群體稱為「敗壞」。復興歐洲視之為恐同的態度,經過內部紀律程序後,Uspaskich遭革除黨籍。復興歐洲的主席表示在復興歐洲的大家庭中,沒有恐同立足的地方,又表示作為一個政治大家庭,他們堅定地致力於維護和擴張LGBT+人士的權利。Uspaskich同時亦是立陶宛工黨的領袖,他為到有關評論道歉,稱他的說話「也許太粗魯或使用得不夠仔細」,以致被人斷章取義。他為到自己的言論作出補充,他「不是指那些天生就有不同傾向的人……而是指那些大聲尖叫並且生活敗壞的人。」不過,他還是被人指責未能承擔政治責任,並且未有對他所羞辱和傷害的LGBT+人士及其盟友好好道歉。[40]

意大利下議院通過了法案,以立法禁止對同志、傷殘人士或討厭女性作出歧視及仇恨犯罪行為。教會和極端右翼政客都反對這法案,稱它會壓制發表意見和表達宗教信念。在2021年10月27日,參議院以154票比131票通過終止就相關法例作出辯論。[41]

基於一個人的性傾向、性別或其他原因而對他人作出歧視是不恰當的行為。雖然立法的確能保護某一群體的權利,但卻不能因此奪去另一群體的權利,如宗教及良心自由,更要避免社會出現「逆向歧視」的情況。有人想要表達不同的意見時,不應該因為政治不正確而被迫收回意見,又或者因為有關言論而失去工作或被起訴。一個社會應該義不容辭,努力教導大家彼此尊重、接納彼此的不同,教人打從心底尊重對方,這總比立法懲罰異見人士來得好。


[1] “Rebel priests defy Vatican, vow to bless same-sex couples,” Reuters, last modified March 16, 202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vatican-lgbt-austria-idUSKBN2B81Y4.

[2] Ken Chitwood, “In Germany, blessings for same-sex couples exacerbate tensions with Vatican,” Religion News Service, last modified June 1, 2021, https://religionnews.com/2021/06/01/in-germany-blessings-for-same-sex-couples-exacerbate-tensions-with-vatican/.

[3] Jari Tanner, “Church in Norway marks name change for transgender person,” AP, last modified July 18,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lifestyle-europe-religion-norway-56e10c5b003a1afe9f94ec22a42bca03.

[4] John Hefti/AP, “Transgender Bishop Steps Into Historic Role In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npr,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1, 2021,  https://www.npr.org/2021/09/11/1036371531/evangelical-lutheran-church-first-transgender-bishop-megan-rohrer.

[5] 〈智利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議案 惹保守派政黨不滿〉,《頭條日報》,2021年12月8日,網站:https://hd.stheadline.com/amp/news/realtime/wo/2285431/(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Fabian Cambero, “‘Love is love:’ Chile legalizes same-sex marriage in historic vote,” Reuter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9,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mericas/love-is-love-chile-legalizes-same-sex-marriage-historic-vote-2021-12-07/; “Chile same-sex marriage: Law overwhelmingly approved by parliament,” BBC New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7, 2021, https://www.bbc.com/news/world-latin-america-59570576

[6] “Conservative Montenegro registers 1st same-sex partnership,” AP, last modified July 26,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government-and-politics-europe-montenegro-756e44d1b649f2282c2c7f0ee488f2b7; Samir Kajosevic, “Montenegro Makes History with First Same-Sex Marriage,” BalkanInsight, last modified July 26, 2021, https://balkaninsight.com/2021/07/26/montenegro-makes-history-with-first-same-sex-marriage/.

[7] Silke Koltrowitz, “Switzerland votes to make same-sex marriage legal by near two-thirds majority,” Reuter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7,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swiss-vote-allowing-same-sex-marriage-referendum-2021-09-26/; “Swiss voters say yes to same-sex marriage, adoption for gay couples,” CGTN,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7, 2021, https://news.cgtn.com/news/2021-09-27/Swiss-voters-say-yes-to-same-sex-marriage-adoption-for-gay-couples-13TDgifzDKE/index.html.

[8] Sammy Westfall, “Dutch royals can marry same-sex partner and keep throne, prime minister says,” The Washington Post, last modified October 12, 202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1/10/12/dutch-royal-family-same-sex-marriage/; “Dutch royals can marry same-sex partner without giving up crown,” NBC, last modified October 13, 2021, https://www.nbcnews.com/news/world/dutch-royals-can-marry-same-sex-partner-without-giving-crown-n1281394.

[9] Sarah Marsh, “Cuba publishes draft family code that opens door to gay marriage.” Reuter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6,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mericas/cuba-publishes-draft-family-code-that-opens-door-gay-marriage-2021-09-15/; “Cuba publishes draft family code that opens door to gay marriage,” Christian New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6, 2021, https://premierchristian.news/us/news/article/cuba-publishes-draft-family-code-that-opens-door-to-gay-marriage; “Draft of Cuba’s new family code opens door for same-sex marriage,” Los Angeles Time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6, 2021, https://www.latimes.com/world-nation/story/2021-09-16/cuba-new-family-code-opens-door-same-sex-marriage; “Cuba: Family Code bill published in Official Gazette,” cuba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14, 2022, https://oncubanews.com/en/cuba/cuba-family-code-bill-published-in-official-gazette/.

[10] “Judgment Fedotova and Others v. Russia - Failure to justify the lack of any opportunity for same-sex couples to have their relationship formally acknowledged,”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last modified July 13, 2021, https://hudoc.echr.coe.int/eng-press#{%22itemid%22:[%22003-7078739-9570369%22]}; “Russia slams European court's 'meddling' over same-sex relationships,” DW, last modified July 14, 2021, https://www.dw.com/en/russia-slams-european-courts-meddling-over-same-sex-relationships/a-58263885; https://www.dw.com/en/russia-slams-european-courts-meddling-over-same-sex-relationships/a-58263885; Euronews with AP, “Russia rejects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order to recognize same-sex unions,” Euronews, last modified July 14,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7/14/russia-rejects-european-court-of-human-rights-order-to-recognise-same-sex-unions.

[11] 〈札幌法院裁定日本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屬違憲〉,香港電台網站,2021年3月17日,網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81071-20210317.htm(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蔡娪嫣:〈日本邁向婚姻平權的一大步!札幌法院首判: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違憲〉,風傳媒,2021年3月17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3544271(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張澈:〈多方面缺法律保障 日本同志 「收養」當結婚〉,《東周刊》,2021年3月31日;〈同志族群重大勝利!日本法院裁定 不承認同性婚姻違憲〉,《台灣蘋果日報》,2021年3月17日,網站: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0317/ACTTTODMSNB2PIUD4Q4I5HPIDM/(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https://time.com/5947370/japan-same-sex-marriage-ruling/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56425002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47221934

[12] Elaine Lies, “LGBTQ groups cheer Tokyo's same-sex partnership move as big step forward,” Reuter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8,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lgbtq-groups-cheer-tokyos-same-sex-partnership-move-huge-step-forward-2021-12-08/; “LGBTQ groups cheer Tokyo’s same-sex partnership move as big step forward | Malay Mail,” Head Topics Malaysia, last modified December 8, 2021, https://headtopics.com/my/lgbtq-groups-cheer-tokyo-s-same-sex-partnership-move-as-big-step-forward-malay-mail-22778323; 〈日本東京都將實施同性伴侶制度 擬2022年度上路〉,聯合新聞網,2021年12月8日,網站:https://udn.com/news/story/6812/5946157(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1209/bkn-20211209000030835-1209_00992_001.html

[13]潘柏翰:〈司法院修法保障跨國同婚,台灣「一國四制」還有哪些伴侶不適用?〉,關鍵評論,2021年1月23日,網站: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6409(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艾以琳:〈司法院通過《涉民法》修法承認台人跨國同婚 中國籍伴侶不適用〉,風向新聞,2021年1月26日,網站:https://kairos.news/306794(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林祖偉:〈台灣同性婚姻修法將容許民眾與跨國同性伴侶結婚〉,BBC NEWS 中文,2021年1月29日,網站: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5822176(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林汪靜:〈兩岸同婚遲遲未過 陸委會:要會銜涉民法能修法通過〉,聯合新聞網,2021年5月6日,網站:https://udn.com/news/story/7331/5438883(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112230177.aspx

[14] Michael Bachner, “High Court: Ban on surrogacy for same-sex couples, single men to end in 6 months,” The Times of Israel, last modified July 11, 2021,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high-court-ban-on-surrogacy-for-same-sex-couples-single-men-to-end-in-6-months/.

[16] AP with Euronews, “Spain extends free IVF treatment to single women and LGBT+ community,” last modified November 5,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11/05/spain-extends-free-ivf-treatment-to-single-women-and-lgbt-community.

[19] Emma Mayer, “Kids as young as four can now change gender in Scottish Schools without parental consent,” Newsweek, last modified August 12, 2021, https://www.newsweek.com/kids-young-four-can-now-change-gender-scotland-schools-without-parental-consent-1618942.

[20] Emma Colton, “UK primary school asks boys to wear skirts to ‘promote equality’,” Fox News, last modified November 4, 2021, https://www.foxnews.com/world/edinburgh-scotland-school-wear-skirts-boys-promote-equality.

[21] For Woman Scotland, “Stop the Scottish Government redefining "woman" to include men,” crowd justice, last modified April 1, 2021. https://www.crowdjustice.com/case/stop-scottish-government-redefining-woman/; “Judge permits Scot Govt to redefine ‘woman’,” The Christian Institute, last modified March 26, 2021, https://www.christian.org.uk/news/judge-permits-scot-govt-to-redefine-woman/; Andrew Learmonth, “Scottish Government faces legal fight over ‘definition of woman’,” The National, last modified October 16, 2020, https://www.thenational.scot/news/18800349.scottish-government-face-legal-fight-definition-woman/.

[22] “French rugby federation allows transgender people to compete.” Euronews, 18 May,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5/18/french-rugby-federation-allows-transgender-people-to-compete.

[23] “‘About time’: LGBTQ Olympic athletes unleash a rainbow wave,” U.S.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7, 2021, https://www.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2021-07-27/about-time-gay-athletes-unleash-rainbow-wave-on-olympics;Romain Houeix, “There are more LGBTQ Olympic athletes than ever, and they want everyone to know it,” FRANCE 24, last modified August 4, 2021, https://www.france24.com/en/sport/20210804-there-are-more-lgbtq-olympic-athletes-than-ever-and-they-want-everyone-to-know-ithttps://time.com/6079508/olympics-lgbtq-athletes-record/; https://www.outsports.com/olympics/2021/7/12/22565574/tokyo-summer-olympics-lgbtq-gay-athletes-list; Bill Chappell, “Trans Athlete Laurel Hubbard Has Made Olympic History Competing In Individual Event,” npr, last modified August 2, 2021, https://www.npr.org/sections/tokyo-olympics-live-updates/2021/08/02/1023724506/trans-weightlifter-laurel-hubbard-tokyo-olympics.

[24] “IOC introduces new framework for transgender athletes,” Reuters, last modified November 17, 2021, https://www.reuters.com/lifestyle/sports/ioc-introduces-new-framework-transgender-athletes-2021-11-16/;

“IOC Consensus Meeting on Sex Reassignment and Hyperandrogenism,”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last modified November 2015, https://stillmed.olympic.org/Documents/Commissions_PDFfiles/Medical_commission/2015-11_ioc_consensus_meeting_on_sex_reassignment_and_hyperandrogenism-en.pdf; https://www.taipeitimes.com/News/sport/archives/2021/11/18/2003768074.

[25] Daniella Diaz and Annie Grayer, “House passes Equality Act aimed at ending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 CNN,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5, 2021, https://edition.cnn.com/2021/02/25/politics/equality-act-passes-house/index.html; https://www.storm.mg/article/3503058?page=1.

[26] “H.R.5 - Equality Act, 117th Congress (2021-2022),” CONGRESS.GOV, accessed April 26, 2021, 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7th-congress/house-bill/5;張勇傑:〈不可不察的美國《平等法案》〉,《燭光》,第138期(2021年5月),頁16,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4%B8%8D%E5%8F%AF%E4%B8%8D%E5%AF%9F%E7%9A%84%E7%BE%8E%E5%9C%8B%E5%B9%B3%E7%AD%89%E6%B3%95%E6%A1%88(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27] “Arkansas governor signs bill allowing medical workers to refuse treatment to LGBTQ people,” PBS News Hour, last modified March 26, 2021, https://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arkansas-governor-signs-bill-allowing-medical-workers-to-refuse-treatment-to-lgbtq-people; Andrew DeMillo, “Arkansas governor signs transgender sports ban into law,” AP, last modified March 26,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arkansas-asa-hutchinson-kristi-noem-gender-identity-62fb40814df14f67780f1b57c8d522db.

[28] Jo Yurcaba, “Arkansas governor vetoes ban on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trans minors,” NBC News, last modified April 6, 2021, https://www.nbcnews.com/feature/nbc-out/arkansas-governor-vetoes-ban-gender-affirming-care-trans-minors-n1263084; Jo Yurcaba, “ACLU sues Arkansas over transgender health care ban,” ACLU, last modified May 26, 2021,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news/aclu-sues-arkansas-transgender-health-care-ban-rcna1037; Libby Cathey, “Judge blocks Arkansas law banning health care for transgender youth,” abc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2, 2021, https://abcnews.go.com/Politics/judge-blocks-arkansas-law-banning-health-care-transgender/story?id=78954056.

[29] “SB 1229 by Rose,” Tennessee General Assembly, accessed November 5, 2021, https://wapp.capitol.tn.gov/apps/BillInfo/default.aspx?BillNumber=SB1229&ga=112; Murry Lee, “Gov. Lee signs Tennessee bill allowing students to opt out of LGBTQ material,” Wate.com., last modified May 6, 2021, https://www.wate.com/news/gov-lee-signs-tennessee-bill-allowing-students-to-opt-out-of-lgbtq-material/.

[30] Kimberlee Kruesi and Jonathan Mattise, “Tennessee bill mandating bathroom signs called 'humiliating' for transgender people,” Tennessean, last modified May 19, 2021,  https://www.tennessean.com/story/news/politics/2021/05/19/tennessee-law-requires-signs-transgender-bathroom-use-allowed/5161761001/; Allyson Waller, “Tennessee Bans Hormone Treatments for Transgender Children,” The New York Times, May 20, 202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0/us/tennessee-transgender-hormone-treatment.html.

[33] Tucker Carlson: “Biden brings 'equality' to girls' sports, and who knows what's next?” Fox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22, 2021, https://www.foxnews.com/opinion/tucker-carlson-biden-equality-girls-sports; “Transgender Students and Title IX: Biden Administration Signals Shift,” The National Law, Volume XI, Number 33, last modified January 29, 2021, https://www.natlawreview.com/article/transgender-students-and-title-ix-biden-administration-signals-shift;Kanishka Singh, “Civil rights groups sue Tennessee for banning transgender athletes in school sports,” Reuters, last modified November 5,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civil-rights-groups-sue-tennessee-banning-transgender-athletes-school-sports-2021-11-05/; https://whtc.com/2021/11/04/civil-rights-groups-sue-tennessee-for-banning-transgender-athletes-in-school-sports/?fr=operanews;張勇傑:〈不可不察的美國《平等法案》〉。

[34] Andrew Chung and Lawrence Hurley, “U.S. Supreme Court backs Catholic group that shunned gay foster parents,” REUTERS, last modified June 18,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supreme-court-rules-catholic-group-lgbt-rights-dispute-2021-06-17/;Tucker Higgins, “Supreme Court sides with Catholic adoption agency that refuses to work with LGBT couples,” CNBC, last modified June 17, 2021, https://www.cnbc.com/2021/06/17/supreme-court-sides-with-catholic-adoption-agency-that-refuses-to-work-with-lgbt-couples.html;〈最高法院裁定費城天主教機構 可拒同性伴侶為寄養父母〉,東網,2021年6月19日,網站: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619/bkn-20210619010000586-0619_00992_001.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6371;Jo Yurcaba, “National evangelical adoption agency will work with gay couples across U.S.,” NBC News, last modified March 3, 2021, https://www.nbcnews.com/feature/nbc-out/national-evangelical-adoption-agency-will-work-gay-couples-across-u-n1259344;Julia Terruso, “Two foster agencies in Philly won't place kids with LGBTQ people,”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last modified March 13, 2018, https://www.inquirer.com/philly/news/foster-adoption-lgbtq-gay-same-sex-philly-bethany-archdiocese-20180313.html; Julia Terruso, “City resumes foster-care work with 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 after it agrees to work with same-sex couples,”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last modified June 29, 2018, https://www.inquirer.com/philly/news/foster-care-lgbt-bethany-christian-services-same-sex-philly-lawsuit-catholic-social-services-20180628.html; https://www.aclu.org/cases/fulton-v-city-philadelphia; https://www.mlive.com/news/grand-rapids/2019/04/bethany-christian-services-reverses-same-sex-adoption-policy-following-legal-settlement.html.

[35] Deborah Yetter, “Beshear: LGBTQ+ anti-discrimination terms cut from contract, but Baptist agency wants more,” courier journal, last modified July 1, 2021, https://www.courier-journal.com/story/news/politics/2021/07/01/baptist-agencys-lgbtq-related-contract-dispute-kentucky-continues-despite-changes/7827426002/; BRUCE SCHREINER and PIPER HUDSPETH BLACKBURN , “Kentucky’s contract with children’s agency remains in limbo,” WDRB.com, last modified July 2, 2021, https://www.wdrb.com/news/kentucky-s-contract-with-children-s-agency-remains-in-limbo/article_4492bc40-db40-11eb-bacb-1f829b1f10d4.html; Brandon Porter, “Sunrise and CHFS sign contract agreement for upcoming year,” Kentucky Today, last modified July 15, 2021, https://www.kentuckytoday.com/baptist-life/sunrise-and-chfs-sign-contract-agreement-for-upcoming-year/article_3b3c5e97-c86e-52a9-8db4-01c13b2c53ac.html.

[36] “Parliament declares the European Union an ‘LGBTIQ Freedom Zone’,” European Parliament, last modified March 11, 2021,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10304IPR99219/parliament-declares-the-european-union-an-lgbtiq-freedom-zone; “Motion for a resolution,” European Parliament, last modified March 3, 2021,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B-9-2021-0166_EN.html;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E-9-2020-003547_EN.html; Euronews with AP, “MEPs to debate making the EU an LGBT ‘freedom zone’,” Euronews, last modified March 10,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3/10/meps-to-debate-making-the-eu-an-lgbt-freedom-zone; “Three Polish regions repeal ‘LGBT-free’ declarations,” Reuters, September 28,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two-polish-regions-repeal-lgbt-free-declarations-2021-09-27/.

[37] “Finance Minister: EU Withholding Hungary Recovery Funds for Political Reasons,” Hungary Today, January 18, 2022, https://hungarytoday.hu/finmin-eu-withholding-hungary-recovery-funds-political-reasons/; “Orban referendum plan raises stakes in Hungary’s LGBT row with EU,” Reuters, July 21,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hungarys-pm-call-referendum-child-protection-issues-2021-07-21/; “EU seeks two-month delay in talks on Hungary recovery plan –PM.” Reuters, July 23,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eu-seeks-two-month-delay-talks-hungary-recovery-plan-pm-2021-07-23/; Gergely Szakacs, “Thousands join Budapest Pride march against anti-LGBTQ law,” Reuters, July 25,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thousands-join-budapest-pride-march-protest-over-new-anti-lgbt-law-2021-07-24/;左熙:〈匈牙利新法案惹「反性小眾」爭議 歐盟領袖警告將採取行動〉,《香港01》,2021年7月8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48191/%E5%8C%88%E7%89%99%E5%88%A9%E6%96%B0%E6%B3%95%E6%A1%88%E6%83%B9-%E5%8F%8D%E6%80%A7%E5%B0%8F%E7%9C%BE-%E7%88%AD%E8%AD%B0-%E6%AD%90%E7%9B%9F%E9%A0%98%E8%A2%96%E8%AD%A6%E5%91%8A%E5%B0%87%E6%8E%A1%E5%8F%96%E8%A1%8C%E5%8B%95(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匈牙利26年最盛大性小眾遊行〉,明報加東網,2021年7月26日,網站:http://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210726/ttae1_r.htm(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38]招雋寧:〈為何人權法院稱同婚非人權〉,明光社網站,2018年10月4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7%82%BA%E4%BD%95%E4%BA%BA%E6%AC%8A%E6%B3%95%E9%99%A2%E7%A8%B1%E5%90%8C%E5%A9%9A%E9%9D%9E%E4%BA%BA%E6%AC%8A(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39] Brian Flood, “Amazon accused of ‘absurd and unacceptable’ censorship after book questioning transgender movement vanishes,” Fox New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3, 2021, https://www.foxnews.com/media/amazon-harry-became-sally.

[40] “Viktor Uspaskich MEP’s membership of Renew Europe terminated,” renew europe., last modified January 20, 2021, https://www.reneweuropegroup.eu/news/2021-01-20/viktor-uspaskich-meps-membership-of-renew-europe-terminated; Euronews with AFP, “Renew Europe expels Lithuanian MEP Viktor Uspaskich over homophobic comments,” euro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22,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1/22/renew-europe-expels-lithuanian-mep-viktor-uspaskich-over-homophobic-comments.

[41] “LGBT activists urge Italian government to approve anti-homophobia law,” Euronews, last modified May 19,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5/19/lgbt-activists-urge-italian-government-to-approve-anti-homophobia-law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1/jun/22/vatican-urges-italy-to-stop-anti-homophobia-law; 〈聖座:需要重新考慮“反對同性戀恐懼症”法案的某些内容〉,VATICAN NEWS,2021年6月23日,網站:https://www.vaticannews.va/zht/vatican-city/news/2021-06/ddl-zan-homotransphobia-note-verbal-secretariat-state-mirabelli.html;Lorenzo Tondo, “Disgraceful’: Italy’s senate votes down anti-homophobic violence bill.” The Guardian, October 27, 2021,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1/oct/27/italy-senate-votes-down-anti-homophobic-violence-bill.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21 (LGBT+ Agenda, Hong Kong 2021)

26/01/2022

司法覆核案及其他相關案件

兩名男同性戀者吳翰林與李亦豪在2017年於英國註冊結婚,其後吳以綠表形式購入一個二手居屋單位,李表示自己是家中經濟支柱,超過九成購買單位的款項是由他支付。由於房委會的政策規定單位只可供業主及購買單位申請表上的「家庭成員」居住,而單位的業權亦可在不用補地價的情況下,轉售予獲准居住人士。而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不獲房委會承認為「家庭成員」,因此,如李若想成為該單位的聯名業主,則須補地價。

吳翰林於2019年就房委會拒絕接受其海外註冊同性伴侶為居屋的「家庭成員」提出司法覆核,指房委會有關配偶政策違反《基本法》及構成歧視。原定於2021年4月19日於高等法院處理的案件,由於吳於2020年12月離世,李亦豪申請代替他成為申請人繼續訴訟,房委會一方並不反對,有關申請獲批。

申請一方指出《基本法》第37條列明,香港居民的婚姻自由和自願生育的權利受法律保護。該條例並沒有排除對同性婚姻的保護,且該條文屬於保護性、而非禁止性條文,故不認為該條文禁止同性婚姻。申請一方認為房委會政策涉差別待遇及歧視。房委會則表示,政府制定政策須考慮不同持份者,強調政策不是針對不同性傾向人士,而是權衡輕重之後才作出決定,包括優先秩序等。房委會又指房屋屬稀有資源且需求龐大,故絕對不會質疑申請人於住屋方面所面對的巨大壓力,不過須考慮不同群體的需求。法官周家明問房委會是否鼓勵異性戀者生兒育女,以提高人口增長,因此只承認異性夫婦同住居屋單位,房委會對此表示同意,指政府的宏觀政策鼓勵結婚生育,符合本港長遠利益。

2021年6月25日,法官周家明頒下判詞,指到異性配偶及同性伴侶在有關的配偶政策下受到差別對待,而這差別對待是非法的並構成歧視。法庭裁定有關的配偶政策及決定違反了《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判李亦豪勝訴,並頒令房委會支付申請人的訟費。

有房委會成員指出男同性戀者一方獲判勝訴後,將會增加資助房屋的潛在需求,估計有約百多宗增幅。他表示「即使增幅不大,但將資助房屋分配給市民的時間會明顯拉長。」有關判決所帶來的影響不能忽視。[1]

此外,吳翰林在2020年12月去世後,他的同性伴侶李亦豪向法院存入涉及死者遺產分配的「知會備忘」,其後律政司司長亦作出同樣的申請,高等法院在2021年4月29日為此作指示聆訊。據了解,李早前申請擔任吳的遺產管理人,但遭律政司司長以公眾利益為理由反對,律政司指案件涉及承認同性伴侶權益問題,而有關遺產權利案件亦未有上訴結果,故律政司有重大公眾利益介入案件,以及登記知會備忘。李一方指,律政司並不是遺產受益人,也不是因著公益慈善原因介入,故沒有常見的公眾利益因素,法庭不應准許律政司參與。代表李的大律師又指,李與死者同住的居屋仍未付清房貸,如李不能繼承有關單位,其利益會嚴重受損。聆案官聽畢陳詞後,最終決定將案件轉介至處理遺產案的原訟庭法官審理。

案件原定於2021年5月13日在高院進行指示聆訊,由於李亦豪承諾不會將遺產分予其他得益者,直至吳就海外註冊同性配偶是否有權繼承遺產的司法覆核案有上訴結果為止,律政司撤回知會備忘及聆訊,法官下令律政司向李支付70,000元訟費。[2]

除了上述的案件,李亦豪在公眾殮房被衞生署的病理學家拒絕作為他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吳翰林的合法辨認人之後,李於2021年3月8日入稟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指他不獲准處理吳的身後事,認為《死因裁判官條例》、《生死登記條例》等涉及處理身後事的條例中,對「配偶」的定義沒有涵蓋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違反了《基本法》,而衞生署法醫服務不承認同性伴侶、不容許同性伴侶為伴侶認屍,亦涉及違憲。各方經商討後,律政司司長及衞生署署長承認過失,確認政府所有部門將公平對待需要處理配偶身後事的同性已婚伴侶。申請方撤銷司法覆核並獲法庭批准,法庭於2021年10月7日正式頒令結案。李希望政府主動全面地審視牽涉處理配偶身後事安排的相關法律、規例和政策。

周家明法官在庭上重申律政司司長及衞生署署長的官方立場,指出在安排預約殮房認屍方面,不會區分異性和同性伴侶。香港警方調查每宗死亡個案時,會根據案情決定誰是最合適的辨認遺體人士。法醫科的政策並不會拒絕同性伴侶作為其配偶的辨認遺體者,或拒絕予以相關的服務及權利。《死因裁判官條例》附件二第一條提及的「配偶」一詞無分同性或異性配偶。死因裁判法庭沒有政策否定同性配偶的權利,或對同性配偶作差別對待。有關公墓和火葬(包括撒灰)服務的安排,食物環境衞生署沒有政策或内部指引,以任何形式阻止或限制為同性伴侶提供身後事安排服務;入境事務處亦沒有政策以性傾向為由,拒絕同性伴侶為其配偶申請死亡證副本。[3]

一對女同性戀者AA(英國人)及BB(澳洲人)於2003年在澳洲結識其後共同生活,未有註冊結婚或民事結合,二人在2007年一同移居香港。AA在得到朋友捐出精子後懷孕,在澳洲誕下首名子女,在澳洲政府簽發的出生證明上,她與伴侶同樣登記為長子的母親。但當AA再度懷孕,在香港誕下第二名子女時,他的香港出生證明文件上,「母親」一欄卻只能填上她的名字。兩人於2020年結束了17年的同居關係,但達成了共同撫養協議,繼續輪流每隔一週分擔照顧兩名子女的責任。生母AA展開本案的法律程式,要求法院批准:一、兩名子女受法院監護;二、生母AA及養母BB成為兩名子女的監護人;三、生母AA及養母BB對兩名子女享有共同管養權以及共同照顧及管束權。養母沒有提出異議。法庭於2021年5月21日頒下判詞。法院引用香港法例第13章《未成年人監護條例》(《條例》)第3(1)(a)條訂明的「福祉原則」,條例中提到在法院進行的任何有關未成年人的管養或教養問題的法律程式中,法院須以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為首要考慮事項,而毋須從任何其他觀點來考慮父親的申索是否較母親的申索為優先,或母親的申索是否較父親的申索為優先(「福祉原則」)。上述案件的判詞中提到英國一宗案件Re G(Children)[2006] UKHL 43,英國法院指出,法律上並無較有利於親生父母的推定,儘管在評估子女的福祉(首要考慮事項)時,親子關係仍是相關因素。然而,英國法院裁定,親子關係不僅限於親生父母,亦可包括心理或人際關係上的父母(即為子女供給所需的人)。本港的高等法院處理AA訴BB案時,法官朱珮瑩批准生母及養母享有對兩名子女的共同管養權以及共同照顧及管束權,認為這是符合兩名子女的最佳利益。

AA訴BB案的裁決標誌著同性伴侶的非親生父母權利平權邁進了一大步。法官判案時考慮的福祉原則,顯然不限於血緣關係,而是擴展至心理及人際關係。[4]

更改性別

三名由女變男的跨性別人士因擔心手術風險,在未有完成整個性別重置手術的情况下,向入境處申請更改身份證性別遭拒,三人認為政策間接構成性別歧視及違反《人權法》,提出司法覆核但被裁定敗訴,其中兩人Q及謝浩霖提出上訴,高等法院上訴庭於2021年9月13及14日進行聆訊。兩名上訴人出生時均為女性,並已切除胸部及接受荷爾蒙治療,但未完成移除子宮卵巢、建造人工陰莖的手術,二人的英國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均已更改性別為男性。上訴方稱手術風險高,現行本港政策要求須完成性別重置手術,才獲准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上訴方認為做法不人道。另外,上訴方又舉例稱在英美等國家,跨性別人士出示醫生證明,不須進一步做手術已可獲准更改證件上性別。

答辯人為入境處人事登記處處長,答辯方陳詞稱,性別重置手術在世界各地均獲認可,本港要求跨性別人士完成整個手術,才可更改身份證性別,目的不是要貶低跨性別人士,而是要訂下清晰、明確、客觀的界線來判斷性別,至於是否進行相關手術是各人的選擇,不認為政策如上訴方所指般不人道。

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上訴庭副庭長關淑馨及法官鮑晏明聽畢雙方陳詞後,將擇日頒下裁決。[5]

同志運動會

香港在2017年取得了2022年「同樂運動會」的主辦權,成為首個在亞洲城市主辦同志運動會。有關活動得到同志運動會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Gay Games)認可,並由香港同樂運動會(Gay Games Hong Kong)主辦,當中包括了運動及文化活動。

在2021年6月9日的立法會會議中,行會成員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提問時稱,「香港同樂運動會」為體育盛事,並會為香港帶來10億元經濟收益,她詢問政府會否鼓勵各體育總會參與2022年11月舉行的「同樂運動會」,以及政府會否協助主辦單位預訂政府的運動場地。但亦有數名議員隨後發言反對政府支持該運動會,如梁美芬認為這會造成社會撕裂,要求政府保持中立、撤回對該運動會的支持。本社總幹事蔡志森接受記者訪問時亦表示,同志運動會在外國除了推廣同志文化,亦經常摻入政治元素,認為旅發局不應將它視作普通旅遊項目,政府亦不應表示支持、用公帑宣傳,甚至提供幫助。

早在2017年4月,在有關團體取得2022年「同樂運動會」的主辦權前,本社曾去信民政事務局,對政府承諾會提供場地、服務及設施上的資助,表示關注。而在2021年6月,本社亦曾去信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民政事務局及香港旅遊發展局表達意見,提出政府不應以公帑支持具爭議的同志運動,並對香港旅遊發展局成為「香港同樂運動會」的支持機構之一,表示遺憾。本社在信中提到,所謂「同樂運動會」,雖然表面上強調參加者並不限於同性戀者,但其英文名稱Gay Games明顯是指同志運動會,可見其目的是藉舉辦運動會之名,推動其背後的政治及文化目的,要社會人士認同同運的價值觀,政府若支持他們舉辦有關運動會,間接會令人以為政府接納並認同、甚至推動他們一些政治立場,包括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以及支持同性婚姻。本社又在信中呼籲政府,指香港社會正面對嚴重的撕裂情況及疫情,政府及各公帑資助機構,應同心協力修補社會的撕裂及協助防疫,若以公帑支持該運動會,必會導致社會撕裂情況惡化。本社又提到,本地體育總會不應支持該運動會,而政府亦不應鼓勵各體育總會參與該運動會,並提到「同樂運動會」極有可能採用寬鬆規則,使跨性別人士可自由參加男子或女子組的賽事,這會對不少女子組的項目造成不公平及推動性別紊亂的文化,因此,政府應尊重社會上不同聲音,以達到合理的平衡,不應以公共資源直接或間接支持具爭議性的活動,並協助宣傳。[6]

不過,受疫情影響,同樂運動會籌委會於2021年9月15日宣佈,原定於2022年11月在香港舉行的第11屆同樂運動會,將會延期一年至2023年11月舉行,又表示未來一年或會舉辦其他較小型、推廣性活動。同樂運動會聯席主席認為,延期亦有助妥善執行後備方案,將比賽安排到私人場地舉行。[7]

男女性別以外的選項

灣仔區議會在2020年12月29日舉行的會議上,通過日後在該區區議會發出的表格,在性別一欄中除了提供男或女的選項外,加入「其他」選項。有跨性別人士表示歡迎此決定,認為此舉表示區議會願意聆聽性別小眾聲音的表現,象徵著對跨性別者或非二元性別者的接納。[8]

熱播劇集

2021年6至7月在本港免費電視頻道播放的港劇《大叔的愛》,曾一度成為城中熱話,一名同性戀者在網上的討論區分享他跟男友交往兩年,一直不敢公開這段關係,直至收看《大叔的愛》,發現劇中主角的形象十分「入屋」,感覺不少人對同性戀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觀,父母及友人亦投入追看此劇,故趁機向家人坦言與男友相戀,這名同性戀者表示獲父母祝福,他希望他的故事可以鼓勵其他男同性戀者。[9]

2021年,香港同運議程內容主要仍然是與法庭的司法覆核案件相關,而單是吳翰林或李亦豪提出的司法覆核案,他們爭取了在外國締結的同性婚姻,其伴侶可以以「家庭成員」的身份在居屋中居住,這將為公共資源分配帶來較為深遠的影響,就如房委會表示政府的宏觀政策鼓勵結婚生育,符合本港長遠利益,只承認異性夫婦同住居屋單位,是鼓勵異性戀者生兒育女,以提高人口增長,房屋屬稀有資源且需求龐大,即使同性伴侶不多,無論如何,這明顯拉長了資助房屋分配給市民的時間。

另外,當法庭就兒童管養權作判決時,法官考慮的福祉原則已不再只限於有血緣關係的親生父母,而是擴展至心理及人際關係時,這意味著傳統家庭中,男女配搭的父親及母親角色將會被淡化。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的家庭形式與一個爸爸一個媽媽的家庭模式,對養育孩子一事上真的沒有差異嗎?這值得大家深思。

在將會在香港舉行的同志運動會一事上,一些支持舉辦該活動議員,他們的理據,多從經濟角度出發,而反對者則考慮到這不是單純的「運動會」,其中傳遞著多元性別的價值觀,與香港人的傳統家庭相違背,並可能讓男跨女跨性別者參加女子組的比賽,表面看似「公平」對待每一個人,但這其實對生理上為女性(不論性傾向)的運動員並不公平。支持舉辦同志運動會的人忽視了它對香港傳統價值及公平公正造成衝擊。

在外國,同志運動一直企圖在法庭(court)、課室(classroom)、教會(church)及文化(culture)這四方面影響社會大眾。流行文化最容易影響人的價值觀,《大叔的愛》這一類以偶像打造的溫情及「攪笑」的同性戀劇集,很容易入到「屋企」,無論製作《大叔的愛》的團隊是否有意圖推動同志運動,他們有意無意之中已幫助了同運人士一把,可以想像,在家長旁邊觀看該劇的小朋友,已不知不覺受到影響。大眾傳媒和流行文化的影響力絕對不容輕看,就如美國三藩市的男同性戀者合唱團(Gay Men’s Chorus)的歌曲A Message From the Gay Community所言:「你認為我們有罪,你反對我們的權利,你說我們都過著你無法尊重的生活,但你只是害怕,你認為如果我們的議程不受控,我們會敗壞你的孩子,有趣(的是),只有這一次,你是對的……我們會改變你的孩子,一點點,悄悄地,巧妙地,你幾乎不會注意到……你可以讓他們遠離跳舞場所,提防三藩市,讓他們穿打褶褲,我們不在乎,我們會改變你的孩子,我們會讓他們變得寬容和公平……」[10] 這首歌曲道出了同運人士希望改變孩子的意圖,而孩子亦難以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也許他們會在不知不覺間改變。


[1] 〈男同志覆核居屋拒同性配偶入住勝訴 高院裁房委會配偶政策歧視同性伴侶〉,《明報》,2021年6月25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625/s00001/1624591226001/%e7%94%b7%e5%90%8c%e5%bf%97%e8%a6%86%e6%a0%b8%e5%b1%85%e5%b1%8b%e6%8b%92%e5%90%8c%e6%80%a7%e9%85%8d%e5%81%b6%e5%85%a5%e4%bd%8f%e5%8b%9d%e8%a8%b4-%e9%ab%98%e9%99%a2%e8%a3%81%e6%88%bf%e5%a7%94%e6%9c%83%e9%85%8d%e5%81%b6%e6%94%bf%e7%ad%96%e6%ad%a7%e8%a6%96%e5%90%8c%e6%80%a7%e4%bc%b4%e4%be%b6(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男同志覆核居屋拒同性配偶入住批性別歧視 房委會:政策為鼓勵結婚生育〉,《明報》,2021年4月19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419/s00001/1618825957718/%E7%94%B7%E5%90%8C%E5%BF%97%E8%A6%86%E6%A0%B8%E5%B1%85%E5%B1%8B%E6%8B%92%E5%90%8C%E6%80%A7%E9%85%8D%E5%81%B6%E5%85%A5%E4%BD%8F%E6%89%B9%E6%80%A7%E5%88%A5%E6%AD%A7%E8%A6%96-%E6%88%BF%E5%A7%94%E6%9C%83-%E6%94%BF%E7%AD%96%E7%82%BA%E9%BC%93%E5%8B%B5%E7%B5%90%E5%A9%9A%E7%94%9F%E8%82%B2(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同性配偶算家庭成員 房委會委員憂申居屋人數增〉,《星島日報》,2021年6月28日,網站:https://www.singtao.ca/5030089/2021-06-28/news-%E5%90%8C%E6%80%A7%E9%85%8D%E5%81%B6%E7%AE%97%E5%AE%B6%E5%BA%AD%E6%88%90%E5%93%A1+%E6%88%BF%E5%A7%94%E6%9C%83%E5%A7%94%E5%93%A1%E6%86%82%E7%94%B3%E5%B1%85%E5%B1%8B%E4%BA%BA%E6%95%B8%E5%A2%9E/?variant=zh-hk(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2] 〈男同志申辦亡夫遺產 律政司撤反對須付7萬元訟費〉,《明報》,2021年5月13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513/s00001/1620888129879/%e7%94%b7%e5%90%8c%e5%bf%97%e7%94%b3%e8%be%a6%e4%ba%a1%e5%a4%ab%e9%81%ba%e7%94%a2-%e5%be%8b%e6%94%bf%e5%8f%b8%e6%92%a4%e5%8f%8d%e5%b0%8d%e9%a0%88%e4%bb%987%e8%90%ac%e5%85%83%e8%a8%9f%e8%b2%bb(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同性配偶承繼遺產案 律政司允撤知會備忘〉,東網,2021年5月13日,網站: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513/bkn-20210513185904741-0513_00822_001.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男同志挑戰同性婚姻權益期間亡 律政司同意撤出其遺產訴訟〉,《香港01》,2021年5月13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624629/%E7%94%B7%E5%90%8C%E5%BF%97%E6%8C%91%E6%88%B0%E5%90%8C%E6%80%A7%E5%A9%9A%E5%A7%BB%E6%AC%8A%E7%9B%8A%E6%9C%9F%E9%96%93%E4%BA%A1-%E5%BE%8B%E6%94%BF%E5%8F%B8%E5%90%8C%E6%84%8F%E6%92%A4%E5%87%BA%E5%85%B6%E9%81%BA%E7%94%A2%E8%A8%B4%E8%A8%9F?itm_source=universal_search&itm_campaign=hk01&itm_content=all&itm_medium=web(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同志伴侶居屋繼承權司法覆核待裁決 律政司擬向已歿男同志遺產申報權益〉,《明報》,2021年4月29日,網站:https://m.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429/s00001/1619688241681/%E5%90%8C%E5%BF%97%E4%BC%B4%E4%BE%B6%E5%B1%85%E5%B1%8B%E7%B9%BC%E6%89%BF%E6%AC%8A%E5%8F%B8%E6%B3%95%E8%A6%86%E6%A0%B8%E5%BE%85%E8%A3%81%E6%B1%BA-%E5%BE%8B%E6%94%BF%E5%8F%B8%E6%93%AC%E5%90%91%E5%B7%B2%E6%AD%BF%E7%94%B7%E5%90%8C%E5%BF%97%E9%81%BA%E7%94%A2%E7%94%B3%E5%A0%B1%E6%AC%8A%E7%9B%8A(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Hcca1067/21

[3] 〈男同志被拒辦理伴侶喪事提覆核 稱現有條例違《基本法》及《人權法》平等原則〉,《明報》,3月9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309/s00001/1615274882705/%E7%94%B7%E5%90%8C%E5%BF%97%E8%A2%AB%E6%8B%92%E8%BE%A6%E7%90%86%E4%BC%B4%E4%BE%B6%E5%96%AA%E4%BA%8B%E6%8F%90%E8%A6%86%E6%A0%B8-%E7%A8%B1%E7%8F%BE%E6%9C%89%E6%A2%9D%E4%BE%8B%E9%81%95%E3%80%8A%E5%9F%BA%E6%9C%AC%E6%B3%95%E3%80%8B%E5%8F%8A%E3%80%8A%E4%BA%BA%E6%AC%8A%E6%B3%95%E3%80%8B%E5%B9%B3%E7%AD%89%E5%8E%9F%E5%89%87(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司法覆核】已婚男伴自殺身亡被拒處理後事 男同志入稟申司法覆核〉,《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2021年3月9日,網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896345/%E3%80%90%E5%8F%B8%E6%B3%95%E8%A6%86%E6%A0%B8%E3%80%91%E5%B7%B2%E5%A9%9A%E7%94%B7%E4%BC%B4%E8%87%AA%E6%AE%BA%E8%BA%AB%E4%BA%A1%E8%A2%AB%E6%8B%92%E8%99%95%E7%90%86%E5%BE%8C%E4%BA%8B%E3%80%80%E7%94%B7%E5%90%8C%E5%BF%97%E5%85%A5%E7%A8%9F%E7%94%B3%E5%8F%B8%E6%B3%95%E8%A6%86%E6%A0%B8(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劉曉曦:〈男同志無權處理丈夫身後事申覆核 獲部門確認將公平對待後撤申請〉,《星島日報》,2021年10月7日,網站:https://hk.news.yahoo.com/%E7%94%B7%E5%90%8C%E5%BF%97%E7%84%A1%E6%AC%8A%E8%99%95%E7%90%86%E4%B8%88%E5%A4%AB%E8%BA%AB%E5%BE%8C%E4%BA%8B%E7%94%B3%E8%A6%86%E6%A0%B8-%E7%8D%B2%E9%83%A8%E9%96%80%E7%A2%BA%E8%AA%8D%E5%B0%87%E5%85%AC%E5%B9%B3%E5%B0%8D%E5%BE%85%E5%BE%8C%E6%92%A4%E7%94%B3%E8%AB%8B-033300407.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4] Nicole, Cindy:〈【兩個媽媽】高院准無血緣同志媽媽作共同監護人 料更多「彩虹家庭」受法律認可〉,G點電視,2021年9月2日,網站: https://gdottv.com/main/archives/25937(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同性伴侶對非親生子女是否享有監護權、共同管養權、照顧及管束權?〉,柯伍陳律師事務所,2021年7月29日,網站:https://www.onc.hk/zh_HK/publication/same-sex-parents-do-we-have-guardianship-rights-joint-custody-care-and-control-over-our-non-biological-children?category=21(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IN THE HIGH COUR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MISCELLANEOUS PROCEEDINGS NO 2342 OF 2020,” Legal Reference System, last modified May 21, 2021, https://legalref.judiciary.hk/lrs/common/search/search_result_detail_frame.jsp?DIS=136157&QS=%28HCMP%7C2342%2F2020%29&TP=JU

[6] 〈【大棋盤】同志運動會無端起「烽煙」〉,《星島日報》,2021年6月10日,網站:https://std.stheadline.com/politics/article/1595299/%E6%94%BF%E6%B2%BB-%E6%99%82%E5%B1%80%E8%A7%A3%E7%A2%BC-%E5%A4%A7%E6%A3%8B%E7%9B%A4-%E5%90%8C%E5%BF%97%E9%81%8B%E5%8B%95%E6%9C%83%E7%84%A1%E7%AB%AF%E8%B5%B7-%E7%83%BD%E7%85%99(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關注特區政府考慮支持同志運動會〉,明光社,2017年4月7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statement/%E9%97%9C%E6%B3%A8%E7%89%B9%E5%8D%80%E6%94%BF%E5%BA%9C%E8%80%83%E6%85%AE%E6%94%AF%E6%8C%81%E5%90%8C%E5%BF%97%E9%81%8B%E5%8B%95%E6%9C%83(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8]鍾誠祥:〈邁向性別友善重要一步〉,《信報財經新聞》,2021年1月16日,網站: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2688527/%E9%82%81%E5%90%91%E6%80%A7%E5%88%A5%E5%8F%8B%E5%96%84%E9%87%8D%E8%A6%81%E4%B8%80%E6%AD%A5(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2月22日);〈灣仔區會通過表格性別欄加入「其他」選項 跨性別人士:感到接納和支持〉,獨立媒體,2020年12月30日,網站: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9896(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

[9] 〈男同志拍拖2年不敢公開 睇《大叔的愛》借機出櫃獲父母祝福〉,《晴報》,2021年7月19日,網站: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009828/同性戀|男同志拍拖2年不敢公開%20睇《大叔的愛》借機出櫃獲父母祝福%20(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

[10] “San Francisco Gay Men's Chorus sparks outrage among conservatives by singing 'we'll convert your children' in satirical song that takes a swipe at anti-gay stereotypes,” MailOnline, last modified July 28, 2021,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9772837/The-San-Francisco-Gay-Mens-Chorus-received-death-threats-convert-children-satire.html?ito=native_share_article-masthead; SFGMC TV , “A Message From the Gay Community" Performed by the San Francisco Gay Men's Chorus,” YouTube, last modified July 1, 20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OQF4kadHA.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1年12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01/2022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2021年12月7日,智利國會以82票贊成、20票反對及2票棄權,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議案,議案同時賦予同性伴侶收養孩子的權利,總統Sebastian Pinera於12月9日簽署了議案,使它成為法例。Pinera表示,智利一定要保障所有人的自由和尊嚴,深化自由的價值觀,包括兩個人相愛和組織家庭的權利和自由。智利國民以信奉天主教為主,當地的保守宗教團體對此猛烈抨擊,連總統領導的聯合政府內的保守派政黨也感到不滿,執政聯盟內有議員批評政府這樣做,嚴重出賣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群體。有關法例將於官方報章公佈後的90天生效。[1]

2021年11月8日,美國勞工部宣佈了一項提案,他們打算廢除前總統特朗普政府的一項規定,該規定擴大了聯邦承辦商在反歧視法上的宗教豁免。在特朗普政府未擴大範圍之前,只有較為狹義的宗教團體才能獲得此豁免。[2]

早前美國田納西州州長Bill Lee簽署了SB 228法案,有關法例要求公立學校的中學生根據出生證明文件上所列出的生理性別進行體育運動。2021年11月4日,Lambda Legal、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和田納西州公民自由聯盟代表一位學生提出訴訟,質疑田納西州禁止跨性別青年參加學校體育運動的法例違憲及帶有歧視性。Lee的辦公室沒有為此作即時的回應。[3]

2021年11月1日,美國最高法院拒絕了位於加州的天主教醫院Mercy San Juan Medical Center提出的上訴申請,該院因曾拒絕讓一名女跨男的跨性別人士使用醫院的設施進行子宮切除手術,該名跨性別人士Evan Minton為此指控醫院歧視,違反了加州的法例。醫院表示他們沒有歧視跨性別人士,只是不允許其設施用於違反天主教教義的某些醫療程序,包括墮胎、絕育和安樂死。地區法院的上訴庭決定受理該案,最高法院的決定令該案發還州級別的法院審理。[4]

2021年10月25日,美國德州州長Greg Abbott簽署了一項法案,禁止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在公立學校參加女子組的體育運動,加入了全國由共和黨控制的州議會所採取的一系列類似措施。法案將於2022年1月18日生效。支持法案者認為這法案旨在消除跨性別運動員在女子隊的比賽中所擁有的身體競爭優勢,以保護學校體育活動的公平性。平等權利的倡導者則譴責此類限制是歧視,並且是基於「仇恨」的措施,其真正目的是激發頑固的社會保守派,他們認為幾乎沒有證據證明跨性別女性或女孩正在主導體育運動。[5]

有媒體報道,美國加州教師協會於2021年10月舉行了一個會議,會議名為「2021 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等)議題會議,超越二元:身份和想像的可能性」,提倡教師應該追查學生在Google上搜索甚麼,及在互聯網的使用情況,並且偷聽他們的談話,以招募他們加入同性戀和跨性別俱樂部。在會議中有些老師分享如何可以在學生的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招募學生加入此類俱樂部。[6]

Stacy Langton是一名家長,她的孩子在美國維珍尼亞州費郡公立學校學區內的中學唸書。她在參加學校的董事會會議之前,留意到有兩份報告,當中提到有家長發現在他們孩子的學校中找到色情刊物,於是,她查看一下兒子所讀高中的圖書館,發現了兩本書含有色情性行為以及戀童癖的明確描述和插圖,這些均屬於X級內容(不適合17歲以下人士觀看)。除了兒子的高中,費郡其他高中也有這些書籍。她在董事會會議中提及此事,但她的發言卻被他人干預,但她的演講變成了全國性的新聞報道。她得到了各地家長的廣泛支持,其他家長意識到孩子學校的問題。憤怒的家長要求向學區問責,有些甚至得到了正面的回應。只是,Langton卻受到LGBTQ群體的攻擊,甚至威脅到她和她六個的孩子。Langton表示自己並不歧視同性戀者,因為養育她的母親便是一位女同志,她只是單純地反對向12歲以下人士展示一切色情刊物。[7]

美國德州眾議員Matt Krause列了一份包含850本書的書單,大部份書籍的內容涉及性別、性傾向或種族,這些書籍有可能不適合放置在德州校區的圖書館中。東北獨立學區回應了Krause的要求,檢視學校的圖書館,校方代表認為這與政治或審查無關,而是確保父母可以選擇適合的書籍給他們未成年的子女閱讀。[8]

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州基督教大學(Arizona Christian University)早前進行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訪問了600名在美國、18至37歲的千禧一代,結果顯示在18至24歲的受訪者中,有39%表示自己是LGBTQ。該研究由自由基金會委託亞利桑那基督教大學進行,基金會於2021年10月刊發表這項研究時提到:「這一代人正在重新定義性、自己的性別以及如何感知和回應他人有關性別認同和性傾向方面的選擇……隨之而來的是關於婚姻和家庭的新想法和選擇。因此,曾經是避風港的社會制度現在卻變成了戰場。」[9]

2021年10月底有媒體報道,美國佛羅里達州Wilton Manors小學的一些學生,被一位老師帶到一家名為Rosie's Bar and Grill的同性戀酒吧進行實地考察,該酒吧的特色食品和飲料明確與男性生殖器,又或是與性相關。將孩子帶到同性戀酒吧的Sarah Leonardi,是一間公立學校的校董會成員,也是一位老師,她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子聲稱,她很榮幸自己能這樣做,並且感謝該同性戀酒吧「每年都舉辦一次特別的實地考察」。[10]

2021年12月1日,加拿大眾議院一致投票通過禁止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更正治療(conversion therapy)的法案。有關治療是幫助個別人士克服同性性吸引或性別身份混亂,也被貶稱為拗直治療。有醫療專業人士譴責這一種旨在改變一個人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療法。12月7日,參議院亦一致通過該法案,法案在翌日獲得皇室批准,正式成為法律,有關法例於2022年1月7日生效。[11]

2021年11月22日,英國的流行音樂榮譽全英音樂獎(BRITs)的主辦單位表示,從2022年開始,頒發的獎項將取消女性和男性的分類,並會為本地和國際的藝術家頒發中性的獎項。[12]

一位西班牙男學生由於曾穿裙子上學,這位男同學被送往心理學家那裡,也被學校開除。2020年11月4日,西班牙其他學校的男老師及男學生穿上裙子上學以表達對被開除男同學的支持,於是當日被稱為「穿裙子上學日」。2021年,位於蘇格蘭愛丁堡的Castleview小學鼓勵男女教職員及學生在11月4日穿上裙子,稱要打破性別定型,促進平等。[13]

為了紀念挪威的同性關係合法化50週年,挪威國家郵政服務Posten早前發佈了一個聖誕廣告。廣告中,聖誕老人與一個名叫哈利的男人展開了一段戀情。[14]

2021年11月14日,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an告訴他所屬的政黨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Fidesz),匈牙利不會離開歐盟,但將抵制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所在地)侵蝕匈牙利主權的企圖。Orban提到:「我們堅持匈牙利的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父親是男人,母親是女人……他們不應該打擾我們的孩子。」[15]

2021年11月30日,匈牙利議會授權政府就LGBT議題舉行全國公投,執政黨Fidesz的立法者批准了四個關於學校性教育計劃和兒童是否可以獲得性別重置方面資訊的公投問題。公投還會詢問選民是否支持不受限制地呈現「影響未成年兒童發展」的媒體內容。公投將於2022年春天舉行。[16]

匈牙利,有媒體違反了該國總統在2021年6月所下的禁令,便是不可向18歲以下人士發佈LGBT+的內容。不過,仍有三個電視頻道和幾本雜誌為了響應同性戀組織發起的運動,表示它們將播放LGBT+家庭的影片,以此教育人們。[17]

2021年11月5日,西班牙衛生部長Carolina Darias簽署了一項命令,允許單身女性和LGBT+人士在公共醫療系統中接受試管嬰兒(IVF)醫療程序,這讓更多西班牙女性可以免費獲得醫療輔助生殖服務。Darias表示此舉旨在結束公共醫療系統中的歧視。[18]

11月29日,非洲國家博茨瓦納上訴法院維持了2019年將同性戀非刑事化的裁決。在2019年以前,在該國進行同性性行為最高可被判處七年監禁。[19]

2021年11月16日,國際奧委會(IOC發佈了一項關於跨性別包容的新框架,指出不應將任何運動員排除在比賽之外,即使其性別被視為有不公平的優勢。奧委會認為對運動員來說,透過性別測試和「侵入性體格檢查」來確認他們的性別,都是不尊重的行為。另外,舊政策允許跨性別運動員參加比賽,前提是他們在第一次比賽前至少12個月,其睪丸素低於特定水平,但在新框架下卻廢除了此限制。

然而,奧委會指出新框架只是指引,而不是絕對的規則,也不具法律約束力。奧委會也明白自己無法規定每項運動比賽的準則,並會讓各個國際聯會來決定運動員是否處於不成比例的優勢。奧委會只是向各個國際聯會提供專業知識和對話的機會,而不是要下一個結論。[20]

2021年12月7日,日本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宣佈,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制度,將在2022年的財政年度內在東京實施,將有更多人受惠於新制度。同性伴侶制度允許同性伴侶登記他們的關係,並容許他們獲得已婚夫婦所享有的一些特權,例如允許他們租用地方共同生活和獲得醫院探視權。[21]

(資料截至2021年12月16日)


[1] 〈智利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議案 惹保守派政黨不滿〉,《頭條日報》,2021年12月8日。https://hd.stheadline.com/amp/news/realtime/wo/2285431/;Fabian Cambero, “‘Love is love:’ Chile legalizes same-sex marriage in historic vote.” Reuters, December 9,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mericas/love-is-love-chile-legalizes-same-sex-marriage-historic-vote-2021-12-07/https://www.bbc.com/news/world-latin-america-59570576https://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11209-chile-president-signs-sam...

[2] Julia Love, “U.S. proposes rescinding expansion of religious exemption for contractors,” Reuters, November 8, 2021,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us-proposes-rescinding-expansion-religious-exemption-contractors-2021-11-08/.

[6] Zachary Faria, “Union conference encourages teachers to recruit students for gay and transgender clubs,” Wahington Examiner, November 18, 2021, https://www.washingtonexaminer.com/opinion/union-conference-encourages-teachers-to-recruit-students-for-gay-and-transgender-clubs; https://abigailshrier.substack.com/p/how-activist-teachers-recruit-kids.

[7] Stacy Langton, “Ban pornographic books in school libraries,” Washington Examiner, November 16, 2021, https://www.washingtonexaminer.com/restoring-america/community-family/ban-pornographic-books-in-school-libraries.

[8] Brad Brooks, “Texas school district reviewing over 400 books, pulls them from library shelves.” Reuters, December 9,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exas-school-district-reviewing-over-400-books-pulls-them-library-shelves-2021-12-08/.

[9] Asher Notheis, “Nearly a third of millennials identify as LGBT, study finds,” Washington Examiner, November 8, 2021, https://www.washingtonexaminer.com/news/nearly-one-in-three-millennials-identifies-as-lgbt.

[10] John-Henry Westen, “The LGBT mob is coming after our children: It’s time to fight back,” Lifesite, Nov 19, 2021. https://www.lifesitenews.com/blogs/the-lgbt-mob-is-coming-after-our-children-its-time-to-fight-back/; Emma Colton, “Florida school board member take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n field trip to gay bar: ‘So honored’,” Fox News, October 28, 2021, https://www.foxnews.com/us/florida-school-board-chaperones-elementary-school-students-gay-bar.

[13] Emma Colton, “UK primary school asks boys to wear skirts to ‘promote equality’,” Fox News, last modified November 4, 2021, https://www.foxnews.com/world/edinburgh-scotland-school-wear-skirts-boys-promote-equality.

[16] Justin Spike, “Hungary’s parliament approves referendum on LGBT issues,” AP, November 30,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europe-education-hungary-sex-education-referendums-467223e3427501d8feb646c7bb96f314.

[17] The Cube, “#TheSame: Hungarian media defy ban on publishing LGBT+ content for children,” euronews, November 24,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11/23/thesame-hungarian-media-risk-fines-by-sharing-lgbt-social-media-campaign.

[18] AP with Euronews, “Spain extends free IVF treatment to single women and LGBT+ community.” November 5,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11/05/spain-extends-free-ivf-treatment-to-single-women-and-lgbt-community.

慎防同運暗渡陳倉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11/2021

近期有兩個關於同運的發展大家必須留意,否則一些本來聽起來好像無傷大雅,沒有涉及訂立性傾向/性小眾歧視條例和同性婚姻的法例,便會在市民大眾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暗渡陳倉,令香港沒有相關法例之名,已有相關法例之實。

首先,一名男同志早前提出司法覆核,質疑政府不容許他為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以配偶身份處理其同性伴侶的身後事,是構成歧視。最近,作為答辯人的律政司長及衛生署長確認,政府所有部門將公平對待需處理配偶身後事的已婚同性伴侶,不會因性傾向有差別待遇。由於雙方達成共識,申請方撤銷司法覆核,並獲法庭批准。

連同早前的判決,高等法院裁定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可在其同性伴侶沒有立遺囑的情況下仍可以配偶身份繼承其遺產,以及裁定同性伴侶應在房委會政策下被視為家庭成員,[1] 幾個決定意味著政府很可能在政策上讓同性伴侶可在配偶死後繼承他名下的居屋,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仍可以配偶身份繼承其遺產及處理其身後事。 表面上雖然不涉及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或同性婚姻,但實質上等同政府日後會將在外國註冊,本港不承認的同性婚姻,給予猶如合法的異性婚姻的對待,令同性伴沒有婚姻之名,卻有婚姻之實。而更令人憂慮的是,既然政府會在這些問題上給予同性伴侶特殊的安排,那麼在其他有關配偶的權利和福利的事宜上,又有甚麼理由只考慮異性婚姻的配偶而不考慮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的配偶呢?這道門開了之後又怎樣可以關上呢?

另一事件,是平機會主席朱敏健公開表示正積極處理性傾向歧視立法的問題,雖然他向關注團體強調,不是建議訂立具爭議的性傾向/性小眾歧視條例,只是修訂現有的歧視條例,例如性別歧視條例,將性小眾納入受保障的範圍。這個表面上只是修訂現有法例的建議,其實比起訂立性傾向條例的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年台灣將《性別平等教育法》中的「男女平等」偷換概念為「性別平等」,將性小眾自動包括在內,令政府在所有政策上都要作出相應的改變,更令台灣的性教育掀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家長的群體引起軒然大波,而由於社會文化的轉變,最終令政府和法院可以忽視主流民意而強行通過同性婚姻。

尊重同性戀者和不同的人士在私人領域可以按本身的心意作決定是我們一向的立場,私人領域包括的是個人的財產、緊急的探視和醫療決定、身後事和遺體的處理等等,政府應修訂法例,讓每個人都可以預先授權他信任的人,代為處理上述的事務,避免當事人一旦發生意外時出現不必要的爭拗,而且可以受惠的包括許多獨居長者、與家人合不來或在香港無親無故的單身人士,使他們都可以作出令自己更放心的安排,亦可以令社會毋須經常糾纏在難以化解的分歧之中。

但在公共領域,包括婚姻制度應否改變,則是必須廣泛諮詢公眾意見,全面考慮對現有婚姻家庭制度和兒童福祉會帶來甚麼影響的重大社會政策。今次政府的做法,具體情況究竟是怎樣仍未清晰,不過,若果政府是在政策上視在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猶如香港異性婚姻的關係,是絕對不合宜的,我們會堅決反對,因為這樣做是在公共政策上給予同性伴侶一個特殊的地位,雖然香港政府一直強調只承認一男一女的合法婚姻,法院強調過往的判例與同性婚姻無關,但間接上等於承認了他們在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是香港政府必須認同和配合的一種關係,是向正式通過同性婚姻邁進了一大步。

當在多宗涉及同性伴侶的司法覆核中,法院不斷強逼政府要間接給予本來香港不承認,在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可享有猶如異性婚姻的權利和福利,包括作為海外僱員的受養人、合併報稅、公務員配偶福利等,而政府又不立即全面修訂法例,在所有涉及婚姻和配偶的條例之中,清楚列明合法婚姻所指的配偶必須是一男一女,反而在政策上容許同性伴侶可以享有無遺囑的遺產繼承,更可能在申請居屋及公屋時被視作配偶,等於在未來的司法覆核為同性婚姻或同性民事結合大開綠燈。

當年在討論《家庭暴力條例》的時候,我們同意政府必須正視任何人面對的暴力威脅,但極力反對將同性伴侶的關係視作猶如婚姻,其實也是同一道理,結果政府將條例改名為《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避免出現任何誤解。所謂名正言順,政府絕對不能輕視在政策上給予同性伴侶任何特殊看待,間接承認他們猶如婚姻的做法,這樣做不是公平對待,而是特殊看待,暗渡陳倉的做法,不能不慎。

資料庫

社會的賦權壯大同運聲勢

本社於2009年出版的《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中提到,同運活躍份子所求的是為所欲為的性行為及禁絕教會聲音,並提到社會走向道德淪亡的四個階段:一、同運人士彼此認識,凝聚為社會一股力量;二、他們開始加強組織,制訂策略,叫社會將其行為合法化;三、集結資源、制訂共同語言和策略,向公眾提出訴求,把問題重新包裝,使之與道德脫鈎,變成「人權」課題;四、當絕對的道德問題被轉化為個人抉擇,社會逐漸以為他們的論點有理,便替他們平反、賦予特權,並對其行為加以肯定。[2]


[1] 據悉政府已就同性伴侶繼承遺產案上訴,而有關同性伴侶可被視作居屋的家庭成員案件,房委會曾表示會在研究判詞及徵詢法律意見後作適當跟進,這代表兩宗案件的裁決,可能仍有變數。

[2] 阿蘭.西爾斯〔A. Sears〕、克雷格.奧斯頓〔C. Osten〕:《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當前宗教及言論自由所面對的最大挑戰》(The Homosexual Agenda: Exposing the Principal Threat To Religious Freedom Today),陳恩明譯(香港:明光社,2009),頁25–26。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1年10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5/11/2021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美國德州於2021年9月1日實施歷史性的「心跳法案」(heartbeat bill),這項法案禁止在偵測到胎兒心跳後(約在懷孕六週後)墮胎,除非懷孕對孕婦的生命有即時性的危害,否則就連因性侵、亂倫受孕者也不例外。這次德州的「心跳法案」將刑事責任轉為民事訴訟,政府不主動出手執法,交由市民自行提告,任何為墮胎提供幫助的人,包括醫師、載孕婦前往墮胎者,全都可能變成被告;成功提告勝訴者,還能獲得至少10,000美元(約78,000港元)獎金,這筆錢將由被告支付。有反對人士表示許多女性懷孕六週時根本未意識到自己有孕,該法近乎是全面禁止墮胎,總統拜登則矢言動用整個政府的力量,以捍衛半世紀以來女性墮胎的憲法權利。此法當然令不少重視婦權的人士大為震驚,不過,在支持婦女權益的同時,是否也要考慮到胎兒亦應該有生存的權利?

在德州聖安東尼奧市的一間醫院任職婦科醫生有45年之久的Alan Braid,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表示自己於9月6日,即「心跳法案」生效後,替一名處於懷孕初期,但其胎兒心跳已可被偵測的婦女墮胎,他強調該名婦女擁有墮胎的基本權利,他自己亦要對她負起「看顧責任」(duty of care)。1972年,除非有精神科醫生證明孕婦有自殺傾向,否則在德州墮胎是非法的,當年Braid初出茅廬,他曾目睹三位少女死於非法墮胎,新的法例讓他覺得時間重回1972年,他知道違反了有關法例的後果,但他想以此捍衛婦女有選擇是否生育的權利。

有兩人看到報道後決定告發Braid,一個認為Braid是一個有原則及勇氣的人,他對新法很生氣,並很想知道新法到底是怎樣的一條法例,他又形容該法對Braid這樣的人來說是一個陷阱,但又說如果新法真的容許成功提告者獲得10,000美元獎金,他也很想要這筆獎金。另一個告發者則聲稱自己支持母親有選擇權,並要求法院宣告有關法例違反憲法。

截至在10月初,「心跳法案」已引發了660場示威活動,它們在美國不同地區舉行。[1]

2021年9月11日,位於美國的福音派路德教會首次公開按立女跨男跨性別者Megan Rohrer為主教,儀式在三藩市的恩典大教堂舉行。Rohrer被任命為主教後,她將掌管加州北部和內華達州北部有近200個會眾教堂,並在65個路德教會會議中,主持其中一個。[2]

2021年10月9日,隸屬民主黨的美國加州州長Gavin Newsom簽署了一項新的法例,如商店的規模較大,其員工有500人或以上,該店售賣的玩具或與兒童護理用品,除了傳統的男孩子或女孩子的玩具或用品,也要有一個區專門售賣性別中立的玩具和兒童護理用品,其中包括衛生用品和牙齒用品,但兒童服裝則不包括在內。過去有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等)倡議者提出,傳統銷售將兒童產品劃分為男孩子、女孩子用品,又用顏色區分,男孩子使用粉藍色用品,女孩子使用粉紅色用品,有關銷售方法會對兒童帶來壓力,並帶來性別定型。[3]

美國國務院於2021年10月27日宣佈,已簽發了首本護照,其持有人的性別為「X」,即代表非二元性別、雙性人或非常規性別人士。國務院發言人稱,國務卿布林肯在6月時已表示,當局會在護照上性別一欄提供第三種性別標記,如今能落實此一承諾,並指這是要確保公平對待LGBTQI+(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雙性人等)美國公民,無論他們的社會性別或生理性別為何。[4]

根據蘇格蘭政府於2021年8月12日發佈的新LGBT包容性準則,當中敦促教師,如果學生表示希望轉換性別,教師不要質疑學生,只要詢問學生想用甚麼新名字和代名詞來稱呼他們。除了這些指引,學校還被告知應該讓跨性別學生使用他們喜歡、任何性別的浴室或更衣室。準則又提到學校將會設有更多性別中立的校服,而跨性別角色亦會被納入課程和閱讀材料中。即使學生只有四歲,他們不需要得到家長的同意便能改變自己的名字及性別。準則列明「出櫃」沒有年齡限制,應該尊重年輕人的看法和要求——即使學生不希望他們的父母被告知有關情況。

贊成訂立有關準則的人士認為,跨性別學生應該在安全和包容的環境中接受教育,這正好解釋了為甚麼蘇格蘭政府更新有關準則以支持跨性別年輕人是如此重要。他們希望這項資源能夠讓蘇格蘭的教師和學校更能支持所有年輕人在課堂內外茁壯成長。反對者則認為這是學校加諸於學生身上一種危險的意識形態。[5]

2021年9月26日,根據瑞士聯邦總理府提供的結果,在瑞士直接民主制度下進行的全國公投中,64.1%的選民投票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使瑞士成為其中一個最後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西歐國家,公投亦同意將同性伴侶收養兒童的權利合法化,至於已婚的女同性戀者,更可以透過人工受孕方式誕下自己的孩子。相關法例將在2022年7月1日生效,來自「全民婚姻」(Marriage for All)國家委員會的Antonia Hauswirth表示,「全民婚姻」讓他們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但來自右翼政黨瑞士人民黨的Monika Rueegger反對「全民婚姻」,她認為這不是關乎愛及感受的問題,而是讓父親和孩子一起淪為輸家。[6]

2001年,荷蘭成為全世界首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若有皇室繼承者與同性伴侶結婚,則必須放棄繼承權。2021年10月12日,荷蘭政府宣佈17歲的荷蘭公主,可以與任何性別人士結婚而不必擔心要放棄王位。[7]

教宗方濟各於2021年9月15日在從斯洛伐克返回羅馬的航機上會見記者,談到關懷同性戀者與「同性婚姻」時說:「我清楚說過,婚姻是一件聖事,教會無權改變主基督所親自建立的聖事。有些法例是為幫助不同性傾向的各界人士。幫助這些人是重要的,但不要強迫教會接受那些不屬於教會的事情。」教宗又重申「婚姻是聖事,是由一男一女締結而成。我們必須人人平等,尊重每一個人,天主是美善的,祂將拯救每一個人,祂願意人人得救;但請別令教會摒棄教會的真理。許多有同性傾向的人前來領受修和聖事(the Sacrament of Penance),並尋求司鐸的指導,教會幫助他們在人生路上前行。但婚姻聖事則是另一回事。」[8]

波蘭國內有許多地區政府曾宣佈自己為「非LGBT區」,在保守的傳統價值觀和民族主義的影響下,同性戀者的權利在波蘭已成為一個備受矚目且存在嚴重分歧的問題。歐盟為此曾威脅要撤走給予波蘭幾個地方議會的補助金,波蘭其中三個省於2021年9月27日宣佈撤銷有關反對「LGBT意識形態」的決議。[9]

2021年9月15日,匈牙利媒體監管機構向廣播公司發出指引,以因應同年6月在國會通過有關LGBT的法例:禁止向18 歲以下青少年「展示和宣傳同性戀」。新指引之下,一些歌頌和推廣同性戀或變性行為的電影,其年齡級別限制會與血腥恐怖電影相同,即不建議18歲以下人士收看。[10]

古巴於2021年9月15日公佈新家庭法草案,新法將婚姻定義為「兩個人的自願結合」,並沒有具體說明有關人士的性別,不再是目前所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新草案仍需經過公眾討論,考慮公民的意見後將之修改,隨後再進行全民公投。新草案如獲接納,意味同性婚姻的大門將在古巴打開。[11]

肯亞電影分級委員會(Kenya Film Classification Board)於2021年9月23日宣佈禁止展覽、發行、擁有或廣播一套名為《我是撒母耳》的紀錄片。肯亞禁播的這一部紀錄片,內容是關於一個肯亞男同性戀者為得到家人和國家接受而奮鬥的事,委員會稱它是對憲法的褻瀆和侮辱。[12]

台灣,跨性別者小E在不遞交「摘除器官手術完成診斷書」情況下,於2018年10月向桃園市大溪戶政事務所要求將身份證性別由男性變更為女性,遭戶政單位拒絕後他提起行政訴訟。小E於2020年主動聯繫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盟)的律師團,並委託律師團提起有關訴訟,其代表律師許秀雯先前開庭時提出,台灣早已簽署多項國際人權公約,且針對聯合國兩公約或「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來台國際人權專家,已多次建議台灣政府應取消強制手術要件。她亦表示歐洲人權法院於2017年認定法國要求換證必須以「不可逆的外觀改變(手術)」為要件,有違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保障私人生活規定,可見以手術作為變更性別要件,被視為違反人權。戶政事務所則表示,根據內政部行政命令,申請性別變更須自費進行精神鑑定並實施變性手術,但小E只能提供精神鑑定證明而沒有提供變性手術證明書,無法證明他已完成摘除男性性器官,包括陰莖及睪丸的手術,因此駁回他的申請及要求備妥資料再申請。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於2021年9月23日判小E勝訴,判決指內政部函釋(解釋函令)在無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強迫人民必須殘害身體才能申請性別變更登記,違反法律保留原則,又指「強迫手術嚴重侵害當事人身體健康完整、人格權與人性尊嚴」,違反比例原則與平等原則,屬違憲函釋。有關案件仍可上訴。

伴盟於判決後指,小E案件的判決只對該案有效,無法適用其他跨性別者,除非內政部根據該案判決修正函釋,否則其他人士若想變更性別,仍會受強制手術規定。[13]

本港

同樂運動會籌委會於2021年9月15日宣佈,因疫情的變種情況仍然變幻莫測,原定於2022年11月首次在亞洲地區香港舉辦的第11屆同樂運動會將會延期一年至2023年11月舉行,又表示未來一年或會舉辦其他較小型、推廣性活動。同樂運動會聯席主席認為,延期亦有助妥善執行後備方案,將比賽安排到私人場地舉行。[14]

三名由女變男的跨性別人士因擔心手術風險,在未有完成整個性別重置手術的情况下,向入境處申請更改身份證性別遭拒,三人認為政策間接構成性別歧視及違反《人權法》,提出司法覆核但被裁定敗訴,其中兩人Q及謝浩霖提出上訴,高等法院上訴庭於2021年9月13及14日進行聆訊。兩名上訴人出生時均為女性,並已切除胸部及接受荷爾蒙治療,但未完成移除子宮卵巢、建造人工陰莖的手術,二人的英國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均已更改性別為男性。上訴方稱手術風險高,現行政策要求須完成性別重置手術,才獲准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認為做法不人道。另外,上訴方又舉例稱英美等國家,跨性別人士出示醫生證明,不須進一步做手術已可獲准更改證件上性別。

答辯人為入境處人事登記處處長,答辯方陳辭稱,性別重置手術在世界各地均獲認可,本港要求跨性別人士完成整個手術,才可更改身份證性別,目的不是要貶低跨性別人士,而是要訂下清晰、明確、客觀的界線來判斷性別,至於是否進行相關手術是各人的選擇,不認為政策如上訴方所指般不人道。

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上訴庭副庭長關淑馨及法官鮑晏明聽畢雙方陳辭後,將擇日頒下裁決。[15]

兩位男同性戀者李亦豪、吳翰林於2017年在英國結婚,吳在2020年12月自殺身亡,李在公眾殮房被衞生署的病理學家拒絕作為吳的合法辨認人,於是李於2021年3月8日入稟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質疑現行法律和政府政策歧視同性已婚伴侶,違反《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各方經商討後,律政司司長及衞生署署長承認過失,確認政府所有部門將公平對待需要處理配偶身後事的同性已婚伴侶。申請方撤銷司法覆核並獲法庭批准,法庭於2021年10月7日正式頒令結案。李亦豪希望政府主動全面地審視牽涉處理配偶身後事安排的相關法律、規例和政策 。

周家明法官在庭上重申律政司司長及衞生署署長的官方立場,指出在安排預約殮房認屍方面,不會區分異性和同性伴侶。香港警方調查每宗死亡個案時,會根據案情決定誰是最合適的辨認遺體人士。法醫科的政策並不會拒絕同性伴侶作為其配偶的辨認遺體者,或拒絕予以相關的服務及權利。《死因裁判官條例》附件二第一條提及的「配偶」一詞無分同性或異性配偶。死因裁判法庭沒有政策否定同性配偶的權利,或對同性配偶作差別對待。有關公墓和火葬(包括撒灰)服務的安排,食物環境衞生署沒有政策或内部指引,以任何形式阻止或限制為同性伴侶提供身後事安排服務;入境事務處亦沒有政策以性傾向為由,拒絕同性伴侶為其配偶申請死亡證副本。[16]

(資料截至2021年10月28日)


[2] “Transgender Bishop Steps Into Historic Role In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npr. September 11, 2021,  https://www.npr.org/2021/09/11/1036371531/evangelical-lutheran-church-first-transgender-bishop-megan-rohrer.

[3] Katie Hurley, “California requires gender-neutral displays for toys and childcare items at large stores,” CBS news, October 11, 2021, https://www.cbsnews.com/news/california-law-gender-neutral-toy-displays-department-stores/.

[4] “U.S. issues first passport with 'X' gender marker,” REUTERS, last modified October 28,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issues-first-passport-with-x-gender-marker-2021-10-27/; Colleen Slevin, “United States issues its 1st passport with ‘X’ gender marker,” AP, l ast modified October 28,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us-passports-x-gender-designation-2c29e18fc6566d549b9a06fda0857602; 〈美國發出首本第三性別護照 多元性別族群將有更多選項〉,台灣蘋果新聞網,2021年10月28日,網站: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1028/IVBFUN2CUNDL5EKXCIQ22IBMTM/(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1月3日)。

[5] Emma Mayer, “Kids as young as four can now change gender in Scottish Schools without parental consent,” Newsweek, August 12, 2021, https://www.newsweek.com/kids-young-four-can-now-change-gender-scotland-schools-without-parental-consent-1618942.

[6] Silke Koltrowitz, “Switzerland votes to make same-sex marriage legal by near two-thirds majority,” Reuters, September 27,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swiss-vote-allowing-same-sex-marriage-referendum-2021-09-26/; “Swiss voters say yes to same-sex marriage, adoption for gay couples.” CGTN. September 27, 2021. https://news.cgtn.com/news/2021-09-27/Swiss-voters-say-yes-to-same-sex-marriage-adoption-for-gay-couples-13TDgifzDKE/index.html.

[7] Sammy Westfall, “Dutch royals can marry same-sex partner and keep throne, prime minister says,”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12, 202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1/10/12/dutch-royal-family-same-sex-marriage/; “Dutch royals can marry same-sex partner without giving up crown,” NBC, last modified October 13, 2021, https://www.nbcnews.com/news/world/dutch-royals-can-marry-same-sex-partner-without-giving-crown-n1281394.

[8] 〈民法可保同性伴侶福祉 教宗重申婚姻是一件聖事〉,《天主教香港教區週報》,2021年9月24日。https://kkp.org.hk/node/23665;Pope Francis, “Full text: Pope Francis’ in-flight press conference from Slovakia,” Catholic News Agency,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5, 2021, https://www.catholicnewsagency.com/news/248994/full-text-pope-francis-in-flight-press-conference-from-slovakia

[9] “Three Polish regions repeal ‘LGBT-free’ declarations.” Reuters. September 28,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two-polish-regions-repeal-lgbt-free-declarations-2021-09-27/;〈3省廢除反性小眾決議 政府反對〉,東網,2021年9月30日,網站: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930/bkn-20210930020109391-0930_00992_001.html(最後參閱日期:10月19日)。

[10] “Hungary equates LGBT promotion in films with horror in viewing age ratings.” Reuters. September 16,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hungary-equates-lgbt-promotion-films-with-horror-viewing-age-ratings-2021-09-15/; “Hungary equates ‘LGBT promotion’ in films with horror in viewing age ratings,” EURACTIV,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6, 2021, https://www.euractiv.com/section/non-discrimination/news/hungary-equates-lgbt-promotion-in-films-with-horror-in-viewing-age-ratings/.

[11] Sarah Marsh, “Cuba publishes draft family code that opens door to gay marriage.” Reuters. September 16,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mericas/cuba-publishes-draft-family-code-that-opens-door-gay-marriage-2021-09-15/; “Cuba publishes draft family code that opens door to gay marriage,” Christian New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6, 2021, https://premierchristian.news/us/news/article/cuba-publishes-draft-family-code-that-opens-door-to-gay-marriage; “Draft of Cuba’s new family code opens door for same-sex marriage,” Los Angeles Time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6, 2021, https://www.latimes.com/world-nation/story/2021-09-16/cuba-new-family-code-opens-door-same-sex-marriage.

[12] Ayenat Mersie, “Kenya film board bans gay documentary, calling it "an affront".” Reuters. September 25,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frica/kenya-film-board-bans-gay-documentary-calling-it-an-affront-2021-09-24/; Ayenat Mersie, “Kenya film board bans gay documentary, calling it ‘an affront’,” 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 New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7, 2021, https://news.trust.org/item/20210924132704-wew0a/; https://www.theguardian.com/global-development/2021/sep/29/kenya-bans-lgbtq-documentary-for-promoting-same-sex-marriage; https://www.news24.com/channel/movies/news/kenya-bans-blasphemous-film-about-gay-lovers-20210925.

[13]溫于德:〈拒交手術書想改性別遭戶政所拒絕 跨性別者獲勝訴〉,《自由時報》,2021年9月23日,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Taipei/breakingnews/3681388(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0月20日);林育綾:〈全台首例跨性免術變更性別!法院判全面勝訴 伴盟:全員歡呼尖叫〉,ETtoday新聞雲,2021年9月24日,網站: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924/2086351.htm(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0月20日);〈首例!跨性別者未經變性手術 成功登記身分「他變她」〉,台灣蘋果日報,2021年9月24日,網站: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924/UNRF47U5UNBLFA5KAH4UKIKG6M/(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0月20日)。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1年8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3/09/2021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2021年8月9日,美國德州北部的地區法院頒令,禁止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透過《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強迫醫生及醫院在違反他們宗教信念的情況下,為病人進行變更性別的程序,這包括了手術、輔導等治療。

德州北部的地區法院的法官Reed O’Connor,就天主教組織Franciscan聯盟(Franciscan Alliance)等團體的提訴,作出以上判決。原告人在2016年提訴,指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在同年推出的《平價醫療法》,有關的規則可應用在大部份接受聯邦資助的醫療服務機構上,規則禁止基於性別作出的歧視行為,而有關性別一詞,被詮釋為包括了性別認同,即不可基於性別認同而作出歧視。這會令醫療服務提供者包括醫生等,不能拒絕提供涉及性別變更的程序,否則他們會因為不合法的歧視而受罰。原告人指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的做法,侵犯了他們的宗教自由,而它是受聯邦成文法所保護。德州北部的地區法院法官發出永久禁令,阻止政府機關強迫醫生及醫療服務提供者在違反他們宗教信念的情況下,進行變更性別的程序。[1]

有媒體在2021年7月9日報道,來自美國三藩市的男同性戀者合唱團(Gay Men’s Chorus)表示他們被迫要把歌曲A Message From the Gay Community的音樂視頻從網上下架。歌者在這首音樂視頻中提到「在我們慶祝過去幾年我們取得的驕傲和進步時,我們仍有工作要做……所以對於那些仍在反對平等權利的人,我們有一個訊息要告訴你們。」而A Message From the Gay Community的歌詞包括:「你認為我們有罪,你反對我們的權利,你說我們都過著你無法尊重的生活,但你只是害怕,你認為如果我們的議程不受控,我們會敗壞你的孩子,有趣(的是),只有這一次,你是對的……我們會改變你的孩子,一點點,悄悄地,巧妙地,你幾乎不會注意到……你可以讓他們遠離跳舞場所,提防三藩市,讓他們穿打褶褲,我們不在乎,我們會改變你的孩子,我們會讓他們變得寬容和公平……」合唱團提到一些人不能欣賞歌詞中的諷刺意味,以致強烈反對他們的作品,但事實上,YouTube、facebook或 Instagram中,用戶的評論讓他們愈來愈擔憂,他們個人或合唱團辦公室收到的電子郵件也相當刻薄——有的甚至威脅要傷害他們。從評語看來,反對他們的除了保守派人士,也包括同運人士。[2]

一名49歲的男跨女跨性別者Elin Stillingen,於2020年合法地更改了他的名字和社會性別,2021年7月17日,挪威一間路德宗教會為他舉辦了改名儀式,有報道指官方稱這是北歐國家的宗教場所首次舉行此類活動。此次活動由Stein Ovesen牧師主持,他與Stensveen基金會共同策劃這一次儀式。Stensveen基金會是一家在性別認同和性傾向議題上為有關人士提供支援的非政府組織。[3]

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án所屬的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早前提交有關禁止學校向18歲以下青少年「描繪或宣傳」同性戀和變性的法案,該法案在2021年6月中獲該國會通過。匈牙利為歐盟成員國,有關法案引發爭議,在7月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這項立法是一種恥辱……這是有違歐盟價值觀的事情。」她亦警告匈牙利,如不糾正這種情況,歐盟委員會將使用其作為條約守護者的權力。根據路透社在7月23日的報道,Orbán指歐盟打算將關於匈牙利疫情恢復計劃的討論推遲兩個月,這亦很可能會影響歐盟對匈牙利的撥款。

2021年7月21日,Orbán宣佈就有關法案進行全民公投。有關教育及保護兒童法案,將限制涉及同性戀和跨性別的教學內容,包括禁止學校向18歲以下青少年「描繪或宣傳」同性戀和變性,教材不能有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等)人物或主題等。媒體指Orbán總以傳統基督教價值觀捍衛者的形象示人,以對抗西方的自由主義。

有關法案亦引發了LGBT+群體反彈,7月24日於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了一年一度的LGBT+遊行,有媒體形容該次遊行是26年來最盛大的。美國有線新聞網絡指參與遊行人數約有30,000人。美國、英國、德國等逾40個駐匈牙利的大使館和外國文化機構早於7月19日聯署,表示支持LGBT+人士和該次遊行。[4]

疫情爆發兩年後,2021年7月24日,歐洲最具標誌性的同性戀驕傲遊行在德國柏林舉行。關注有關權益人士非常留意匈牙利LGBT+權利惡化的情況,在他們眼中,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án對社區所採取措施,威脅著LGBT+的基本權利及尊嚴。而在波蘭的同志群體近來亦受到一些壓力。其中一名參與遊行人士認為,在匈牙利發生的事情,波蘭發生的事情,整個歐洲發生的事情也會對德國、法國和所有其他國家產生影響。[5]

2021年7月3日,一名24歲的男醫護助理在西班牙一間夜店附近被幾名襲擊者毆打至昏迷不醒,其後在醫院去世。根據死者Samuel Luiz的朋友描述,襲擊者在毆打死者時大聲喊著歧視同性戀的言論。也有報道指在案發前,死者曾因進行視像電話會議,被指拍攝到其他途人而與人起爭執。7月5日、7月18日,人們走上西班牙各城市的街頭,要求為這名死者伸張正義。警方已經逮捕了六名疑犯,其中包括兩名未成年人,但當局表示他們仍在努力確定襲擊是否出於恐同。[6]

黑山本為一個保守國家,為了努力加入歐盟,該國於2020年7月容許同性伴侶民事結合,同性伴侶除了不能領養兒童或成為寄養家長外,民事結合的同性伴侶可享有與異性戀伴侶相同的權利。2021年7月25日,黑山有官員宣佈,黑山第一次有同性伴侶透過民事結合註冊。該國的公共行政、數碼組織及媒體部部長Tamara Srzentic表示,她為到有關法律被應用而感到驕傲。[7]

2021年7月3日,在克羅地亞的首都薩格勒布市舉行的同志驕傲遊行發生了襲擊事件,一些參加遊行人士遭受到言語及肢體的攻擊,亦有彩虹旗被焚燒,警察至今仍然在找尋肇事者。主辦該活動的發言人指,自2011年開始,這是薩格勒布第20次舉行同志驕傲遊行,但亦是首次發生這類事件。[8]

三對同性伴侶在俄羅斯申請註冊結婚被拒而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申訴,2021年7月13日,歐洲人權法院作出裁決,法院敦促俄羅斯正式承認同性伴侶的聯合,以法律框架讓同性伴侶的關係獲承認。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Dmitry Peskov在翌日回應時重申,俄羅斯憲法「不允許」同性婚姻。俄羅斯一些高級議員指責法院「干涉」俄羅斯內政。[9]

俄羅斯一家售賣有機食品雜貨的連鎖店VkusVill,在該公司網站上展示了一張女同性戀家庭的照片,並配上「家庭幸福的秘訣」口號的廣告。在2021年7月4日,即廣告出街後僅幾天時間,因著一連串不友善的留言讓VkusVill不得不刪除該廣告,並且發出道歉聲明,當中提到他們很遺憾發生了此事,承認這是一個錯誤,並且指這是個別員工的不專業表現。公司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要讓客戶每天都能收到新鮮美味的產品,而不是發表任何反映政治或社會觀點的文章,以致成為不和及仇恨的根源。VkusVill後來上載了另一幅異性戀夫婦照片作為廣告,取代原來的女同性戀者家庭照片,不過此舉卻又換來LGBT+人士和其他人士強烈譴責。[10]

攝影師Alexander Lashkarava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里斯舉行的示威中,遭到反對LGBT+的人士毆打,其後他被發現死於家中;在2021年7月5日的示威活動中,同時有超過50位記者亦被襲擊。有關示威活動,是要表達反對舉行同志驕傲遊行的聲音,而在激烈的反對聲下,同志驕傲遊行活動亦被迫取消了。2021年7月14日,當地的四個電視頻道停播,以抗議該名攝影師被襲擊及後死亡的事件,並要求總理辭職,以及懲罰所有相關人士。[11]

2021年7月11日,以色列的高等法院裁定,所有否定同性伴侶和單身男性擁有代孕權利的法例將在六個月後無效,這一項有利於LGBT+群體的裁決,結束了長達11年的法律爭拗。以色列現在只是容許異性夫婦及單身女性透過代孕服務來成為父母,但他們須與嬰兒有血緣關係。2020年2月,高等法院推倒了有關阻止單身男性及同性伴侶使用代孕服務的法例,令他們可以像單身女性及異性夫婦一樣透過代孕服務擁有孩子。不過,以色列政府就有關裁決修改法例時卻遇上困難,並以修例「不可行」為理由,要求法院為此作出裁決。法院於是在2021年7月11日裁定,所有否定同性伴侶及單身男性擁有代孕權的法例會在六個月後無效,而所有權力機關都要預備好作出改變。裁決亦提到「政治上欠缺可行性」並不是持續地嚴重侵犯基本權利的正當理由。[12]

由2021年7月21日起,阿根廷人民的身份證和護照上性別一欄,除了顯示男性和女性的選項外,亦會提供X選項,X代表了非性別二元、不確定,或在男女性別二元制度下感到不被理解的人士。阿根廷成為南美洲第一個國家,採納非性別二元的身份制度。[13]

有專門報道LGBT+運動資訊網站Outsports指,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中,有超過180名參賽選手公開表明自己是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酷兒或非性別二元者,使今屆奧運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多性小眾參加的奧運會。隨著多位運動員在奧運會中「出櫃」,其中一名LGBT+選手、美國滑板運動員Alexis Sablone表示:「這真的很酷……我希望這意味著即使在運動以外,孩子們不會在僅僅假設他們是異性戀的情況下長大。」

國際奧委會於2003年開始討論有關跨性別運動員的參賽規則,有關指引及建議亦應用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中,隨著不少國家的性別承認法例有所改變,國際奧委會對跨性別的規則亦在2015年有所調整,它不再規定參賽選手必須接受性別重置手術,但在一系列指引中,有明確列出跨性別女運動員(即男跨女運動員)參加女子組賽事的條件,其中一項是:選手必須宣告自己的性別認同是女性,有關宣告至少在四年沒有更改過。跨性別運動員的睪酮(testosterone)水平必須於首場賽事前最少12個月,並且在比賽期間維持低於10 nmol/L。指引中還特別強調要確保公平競賽的原則,不過對於女跨男的跨性別運動員參加男子項目,就沒有任何限制。

來自新西蘭的男跨女舉重選手Laurel Hubbard,因著兩舉285公斤的成績取得東京奧運的參賽資格,但在奧運會的女子87公斤級以上舉重項目中,他最終三次試舉失敗,未能獲獎。[14]

微信於2021年7月6日展開封號行動,根據網民不完整的統計,至少有14間 內地的LGBT社團的微信公眾賬戶突然遭到停用,有關公眾號包括清華大學Purple、北京大學Colorsworld和武漢大學WHU性別性向平等研究會等。

在被集體封號的社團中,有不少是成立已久,包括在2005年成立、全國第一個以社會性別為主題的大學社團上海復旦大學知和社;及在2006年成立、以廣州為基地的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

有曾於內地推動同志平權人士認為,相信是當局有感愈來愈多相關組織成立網上平台,怕他們之間的連繫加強,故有所行動。[15]

本地

早前香港電視劇集《大叔的愛》熱播,一名同性戀者在網上的討論區分享他跟男友交往兩年,一直不敢公開這段關係,直至收看《大叔的愛》,發現劇中主角的形象十分「入屋」,感覺不少人對同性戀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觀,父母及友人亦投入追看此劇,故趁機向家人坦言與男友相戀,這名同性戀者表示獲父母祝福,他希望他的故事可以鼓勵其他男同性戀者。[16]

(資料截至2021年8月16日)


[1] “Court Blocks Biden Policy Forcing Doctors and Hospitals Into Trans Surgeries, Abortions,” Elizabeth johnston, August 15, 2021, https://elizabethjohnston.org/court-blocks-biden-policy-forcing-doctors-and-hospitals-into-trans-surgeries-abortions/; “Religious health care providers win injunction on ACA rules,” NBC NEWS, August 16, 2021, https://www.nbcnews.com/feature/nbc-out/religious-health-care-providers-win-injunction-aca-rules-n1276905; “Judge Blocks Enforcement Against Franciscan Alliance Plaintiffs Of Prohibition On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Gender Identity, Pregnancy Termination,” Health Affairs, August 11, 2021, https://www.healthaffairs.org/do/10.1377/hblog20210811.110777/full/.

 

[2] “San Francisco Gay Men's Chorus sparks outrage among conservatives by singing 'we'll convert your children' in satirical song that takes a swipe at anti-gay stereotypes,” MailOnline, July 28, 2021,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9772837/The-San-Francisco-Gay-Mens-Chorus-received-death-threats-convert-children-satire.html?ito=native_share_article-masthea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OQF4kadHA.

[3] Jari Tanner, “Church in Norway marks name change for transgender person.” AP. July 18,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lifestyle-europe-religion-norway-56e10c5b003a1afe9f94ec22a42bca03.

[4] “Orban referendum plan raises stakes in Hungary’s LGBT row with EU,” Reuters, July 21,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hungarys-pm-call-referendum-child-protection-issues-2021-07-21/; “EU seeks two-month delay in talks on Hungary recovery plan –PM.” Reuters, July 23,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eu-seeks-two-month-delay-talks-hungary-recovery-plan-pm-2021-07-23/; Gergely Szakacs, “Thousands join Budapest Pride march against anti-LGBTQ law.” Reuters, July 25,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thousands-join-budapest-pride-march-protest-over-new-anti-lgbt-law-2021-07-24/;左熙:〈匈牙利新法案惹「反性小眾」爭議 歐盟領袖警告將採取行動〉,《香港01》,2021年7月8日。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48191/%E5%8C%88%E7%89%99%E5%88%A9%E6%96%B0%E6%B3%95%E6%A1%88%E6%83%B9-%E5%8F%8D%E6%80%A7%E5%B0%8F%E7%9C%BE-%E7%88%AD%E8%AD%B0-%E6%AD%90%E7%9B%9F%E9%A0%98%E8%A2%96%E8%AD%A6%E5%91%8A%E5%B0%87%E6%8E%A1%E5%8F%96%E8%A1%8C%E5%8B%95;〈匈牙利26年最盛大性小眾遊行〉,明報加東網,2021年7月26日,網站:http://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210726/ttae1_r.htm

[5] Mark Armstrong, “Tens of thousands march in Berlin's iconic Pride parade.” euronews. July 25,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7/25/tens-of-thousands-march-in-berlin-s-iconic-pride-parade; https://time.com/6083570/lgbt-berlin/.

[7] “Conservative Montenegro registers 1st same-sex partnership.” AP. July 26,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government-and-politics-europe-montenegro-756e44d1b649f2282c2c7f0ee488f2b7; Samir Kajosevic, “Montenegro Makes History with First Same-Sex Marriage.” BalkanInsight. July 26, 2021. https://balkaninsight.com/2021/07/26/montenegro-makes-history-with-first-same-sex-marriage/.

[8] AP, “Rainbow flag burned and marchers assaulted at Zagreb gay pride march.” euronews. July 4,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7/04/rainbow-flag-burned-and-marchers-assaulted-at-zagreb-gay-pride-march.

[9] “Judgment Fedotova and Others v. Russia - Failure to justify the lack of any opportunity for same-sex couples to have their relationship formally acknowledged,”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July 13, 2021, https://hudoc.echr.coe.int/eng-press#{%22itemid%22:[%22003-7078739-9570369%22]}; https://www.dw.com/en/russia-slams-european-courts-meddling-over-same-sex-relationships/a-58263885; https://www.dw.com/en/russia-slams-european-courts-meddling-over-same-sex-relationships/a-58263885;

Euronews with AP, “Russia rejects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order to recognize same-sex unions.” euronews.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7/14/russia-rejects-european-court-of-human-rights-order-to-recognise-same-sex-unions.

[10] The Cube, “VkusVill: Russian retail chain criticized for removing LGBT family from ad campaign.” euronews. July 5,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7/05/vkusvill-russian-retail-chain-criticised-for-removing-lgbt-family-from-ad-campaign.

[11] “Georgia: Cameraman dies after attack at anti-Pride march,” BBC NEWS, July 11, 2021,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7797467; “Four Georgian TV stations go off air in protest over journalist's death.” Reuters, July 14,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four-georgian-tv-stations-go-off-air-protest-over-journalists-death-2021-07-14/;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09920; AP, “Georgia: Thousands demand president resigns over journalist’s death.” euronews. July 12,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7/12/georgia-thousands-demand-president-resigns-over-journalist-s-death.

[12] Michael Bachner, “High Court: Ban on surrogacy for same-sex couples, single men to end in 6 months.” The Times of Israel. July 11, 2021.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high-court-ban-on-surrogacy-for-same-sex-couples-single-men-to-end-in-6-months/.

[14] “‘About time’: LGBTQ Olympic athletes unleash a rainbow wave,” U.S. News, July 27, 2021, https://www.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2021-07-27/about-time-gay-athletes-unleash-rainbow-wave-on-olympicshttps://www.france24.com/en/sport/20210804-there-are-more-lgbtq-olympic-athletes-than-ever-and-they-want-everyone-to-know-it; https://time.com/6079508/olympics-lgbtq-athletes-record/; https://www.outsports.com/olympics/2021/7/12/22565574/tokyo-summer-olympics-lgbtq-gay-athletes-list; https://stillmed.olympic.org/Documents/Commissions_PDFfiles/Medical_commission/2015-11_ioc_consensus_meeting_on_sex_reassignment_and_hyperandrogenism-en.pdf; Bill Chappell, Trans Athlete Laurel Hubbard Has Made Olympic History Competing In Individual Event.” npr. August 2, 2021, https://www.npr.org/sections/tokyo-olympics-live-updates/2021/08/02/1023724506/trans-weightlifter-laurel-hubbard-tokyo-olympics; “With more LGNTQ athletes than ever, Games put focus on Japan.” Reuters. July 23, 2021. https://www.reuters.com/lifestyle/sports/olympics-with-more-lgbtq-athletes-than-ever-games-put-focus-japan-2021-07-22/; Jo Yureaba and Reuters, “With Olympics’ backing, Laurel Hubbard will be first trans athlete in Games’ history.” NBC News. July 20, 2021.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news/olympics-backing-laurel-hubbard-will-first-trans-athlete-games-history-rcna1454; 張勇傑:〈跨越了公平的跨性別運動員〉,《燭光》,第139期,2021年7月,頁16-17;梁凱怡:〈首位跨性別選手誕生 化作女兒身競賽仍然無損公平?〉,《香港01》,2021年7月23日。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42688/%E6%9D%B1%E4%BA%AC%E5%A5%A7%E9%81%8B-%E9%A6%96%E4%BD%8D%E8%B7%A8%E6%80%A7%E5%88%A5%E9%81%B8%E6%89%8B%E8%AA%95%E7%94%9F-%E5%8C%96%E4%BD%9C%E5%A5%B3%E5%85%92%E8%BA%AB%E7%AB%B6%E8%B3%BD%E4%BB%8D%E7%84%B6%E7%84%A1%E6%90%8D%E5%85%AC%E5%B9%B3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8070558https://www.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news/59283?atcr=6d904e

[16] 〈男同志拍拖2年不敢公開 睇《大叔的愛》借機出櫃獲父母祝福〉,《晴報》,2021年7月19日,網站: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009828/同性戀|男同志拍拖2年不敢公開%20睇《大叔的愛》借機出櫃獲父母祝福%20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1年7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07/2021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美國最高法院在2021年6月17日,就一宗備受矚目的案件作出裁決,法官一致裁定在費城提供兒童寄養服務的天主教機構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勝訴。賓夕凡尼亞州費城市政府於2018年,停止轉介兒童到該機構接受寄養服務,因它基於信仰原則拒絕了同性伴侶的申請,不願意讓他們成為寄養父母。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入稟控告費城市政府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宗教自由的保障。最高法院首席法官John Roberts在判決中指,費城市政府因Catholic Social Services不接受同性伴侶成為寄養父母的申請,而拒絕與它簽約,違反了憲法第一修正案。他又指該機構只是尋求在服務費城的兒童時,能堅守其宗教信念,它並沒有將其信念強加到任何人身上。幾位法官又表示Catholic Social Services並非向公眾提供寄養服務,有關服務包含了篩選評估的程序,這跟到酒店租房或到餐廳用餐有所分別,因此費城的反歧視條例不適用於該機構提供的寄養服務。

宗教團體對以上裁決表示歡迎,支持維護宗教自由的非牟利法律組織Becket Fund for Religious Liberty的律師Lori Windham表示,有關判決維護了宗教自由,亦對社會服務提供者表達了支持。她又指法院確認到政府不應因著宗教機構持守其宗教信念而排擠它們。

支持維護同志權益及自由派倡議組織則稱,有關裁決令人擔憂,但慶幸它沒有再進一步。M. Currey Cook來自支持同志權益組織Lambda Legal,他表示所有政府都應該維護與它合作的宗教機構,並且應令所有家庭和兒童都受到平等對待,但有關裁決卻令異性配偶可以接受所有機構的服務,但同性配偶則不然。[1]

美國肯塔基州其中一所最大型、提供兒童服務的機構Sunrise Children’s Services,五十多年來照顧受虐或被忽略的兒童,安排他們到適合的家庭生活。機構基於基督教信仰,拒絕為同性伴侶提供寄養或領養服務,不過,如同性伴侶需協助,Sunrise會轉介他們到其他機構。Sunrise的經費,約有65%的補助是來自肯塔基州政府,該州政府視Sunrise現有的處理手法為歧視行為,在州政府與Sunrise的新合約中,有條文列明禁止基於性傾向的歧視行為,Sunrise拒絕簽署有關合約,州政府曾把限期定為2021年6月30日,並揚言若Sunrise拒絕簽署,將停止讓Sunrise接收兒童。[2] 不過,在2021年6月17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在費城提供兒童寄養服務的天主教機構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勝訴(參上文),指費城的反歧視條例不適用於該機構提供的寄養服務,此後,肯塔基州政府的態度有所軟化,並修改了合約中有關條款;但Sunrise於2021年7月2日仍未簽署新合約。[3]

現時由Sunrise照顧的兒童有近800人。近幾年在全美各州中,肯塔基州的虐兒比率最高;由於Sunrise有為被虐兒童提供院舍服務,有關注兒童福祉的倡導者擔心會失去它。

2021年5月17日,美國田納西州州長Bill Lee簽署了一項法案,令田納西州將成為美國第一個州份,要求向公眾開放的商業和政府設施,例如供多人使用的洗手間、浴室、更衣室、試身室,如允許跨性別人士依據他們的性別認同進入,須張貼相關標示。該法例將於7月1日生效。一個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權益倡議組織譴責該法案具歧視性,並表示要求張貼標示是帶有「冒犯性和侮辱性」行為。

此外,在5月18日,隸屬共和黨的Lee亦簽署了另一項法案,禁止為未成年的跨性別人士提供性別確認醫療,包括使用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療法。他早前分別簽署了另外兩項法案:一項法案是禁止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公立學校女子初中或高中校際運動會;另一法案是要求學區在最少30日前通知家長,將教導有關性傾向或性別認同課程,並容許家長選擇不讓子女參與有關課程。[4]

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Ron DeSantis於2021年6月1日簽署了一項法案,禁止男跨女跨性別學生參加公立學校(包括公立中學、學院、大學)裡為女生而設的運動隊伍,新法將於7月1日生效。隸屬共和黨的DeSantis指「在佛羅里達州,女孩子們參加女孩子的運動競賽,男孩子們參加男孩子的運動競賽,我們正在確保這樣才是現實。」

支持DeSantis說法的人士認為,男性和女性之間生理上存在著差異,若容許出生時便被認定為男孩的運動員參加女孩和女性團隊的比賽是不公平的。佛羅里達州參議員、同屬共和黨的Kelli Stargel指,這法案只不過是確保女性可以安全地參加比賽,令女性在訓練、準備及參與運動項目時可有表現出色的機會。不過,人權戰線主席Alphonso David卻認為,新法會傷害男跨女的跨性別者,他說:「所有佛羅里達州人未來都不得不面對這項反跨性別立法的後果——包括經濟損失、以納稅人的錢資助昂貴訴訟和名譽受損。」[5]

2021年5月9日,在德國慕尼黑聖本篤教堂舉行的天主教彌撒中,聖職人員Wolfgang Rothe公開為一對女同性伴侶祝福,以行動來反對梵蒂岡教廷於3月發表的一項聲明:神父不能祝福同性聯合。[6]

來自美國紐約市Yeshiva大學的一批學生及校友於2021年4月27日入稟法院,控告該大學違反了人權法,事緣因校方拒絕承認校內的LGBTQ學會:同性戀異性戀聯盟學會。有學生多年來一直游說該校承認有關學會,不過大學方面以持守猶太律法為由,指出傳統猶太律法不容許同性關係。支持提出訴訟的學生認為,該大學接受數億美元的國家資助和福利,不應該選擇哪些紐約市法例才對它適用。[7]

2021年5月11日,英國政府承諾將禁止「更正治療」(有關治療是幫助個別人士克服同性性吸引或性別身份的混亂,它也被扭曲為拗直治療),並會支援接受過更正治療的人士。英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政府表示,進行更正治療「可以對精神和身體造成傷害」,又表示會透過諮詢以尋求最好的方法保護人們及消除強制治療。有宗教團體表示,擔心有關措施會令關懷會眾的牧職人員觸犯法例。[8]

波蘭天主教獨立法律組織Ordo Iuris的影響力日增,它在波蘭的首都華沙,開設了一間名為Collegium Intermartium的大學,2021年5月28日是該大學的啟動禮,設立該大學旨在教育中歐地區新一代的保守派律師,希望他們能塑造更為廣闊的歐洲文化。Ordo Iuris致力促進保守原則,包括限制墮胎和反對同性戀者在法律上結合,以支持傳統的家庭結構。領導Ordo Iuris的律師Jerzy Kwasniewski指出,反對墮胎的立場與人權立場有關,並指墮胎與婦女的權利無關,這純粹是侵犯了生命權。[9]

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一位Netflix明星和一位時裝模特兒一起推動一項計劃,並在2021年6月1日舉行的網上會議,發起為波蘭的LGBT團體籌款。該基金會名為The Equaversity Foundation,基金會的成員指,該基金會的成立是要抗衡在波蘭興起反同志的歧視潮流。爭取同志權益人士及基金會成員表示需要對抗來自波蘭政府高層及天主教領袖的恐同、煽動言論。[10]

5月17日被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日」,有40個國家的外交官簽署了一封公開信,並在今年的「國際不再恐同日」透過公開信呼籲保護在波蘭的LGBTQ人士的權利。簽署者在信中向那些努力提高公眾意識的團體表達支持,因為他們讓人關注到影響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和雙性人團體的事件,此外又表示支持在波蘭面對類似挑戰的群體。[11]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有六色彩虹斑馬線,2021年5月31日,有四個人在某條位於維爾紐斯的六色彩虹斑馬線上噴上黑色油漆。立陶宛的眾議院議員Tomas Raskevičius譴責他們是恐怖份子。維爾紐斯警員表示,已為到有關輕微違反公共秩序的行為,進行兩項法律程序,但就不能透露更多的資料。市議會回應指,將在事發地點重新髹上六色彩虹,並指會向有關人士發出告票,並指維爾紐斯愛及支持每一個人。[12]

意大利有別於其他歐盟國家,現時沒有就恐同仇恨罪立法,懲罰相關的「犯罪者」。但這情況可能有所改變,在該國有隸屬民主黨的下議院議員建議,立法懲罰作出針對同志、傷殘人士或討厭女性的歧視及仇恨犯罪行為的人。下議院早前已通過有關法案,法案仍有待參議院審批。教會和極端右翼政客都反對這法案,稱這會壓制發表意見和表達宗教信念。梵蒂岡對有關法案亦表示關注,並在2021年6月17日去信予意大利駐聖座大使,信中提及法案會干預天主教徒及其組織行使權利舉行集會、以言論及文字等方式,表達思想的充份自由。[13]

法國欖球聯會沒有接納早前世界欖球總會的建議,允許跨性別人士從下個球季開始參加法國國內的所有欖球賽事。2020年10月,世界欖球總會曾建議出於安全考慮,男跨女跨性別者不應參加女子精英或國際球隊的比賽,世界欖球總會成為了首個世界級的體育運動總會,作出如此建議。但有關建議對成員國的國內欖球比賽並沒有約束力。法國欖球聯會發表聲明指,執行委員會一致通過,贊成反歧視和平等待遇委員會的提議。法國欖球聯會副主席Serge Simon指,欖球是一項包容、共享的運動,它不分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出身或宗教,他指重要的是讓所有成員實踐他們的熱情,並同時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14]

2021年5月6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一名台灣男子與澳門的同性伴侶勝訴,二人在2019年10月到台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申請登記結婚被拒,理由是根據台灣內政部函釋見解:《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46條,婚姻成立,依各該當事人的本國法。因此內政部指示戶政單位,僅能准許台灣人與承認同性婚姻國家/地區的當事人登記結婚,或雙方都來自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地區。簡言之,如果同性伴侶中,只要有一方原來的國家不承認同性婚姻,雙方便無法在台灣登記結婚,該函釋見解是過去户政單位拒絕跨國同性伴侶在台灣登記結婚的理由。

由於澳門不承認同性婚姻,來自澳門、外號阿古的男子,與外號信奇的台灣男子,在台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申請登記結婚被拒,二人因而興訟,並獲判勝訴,戶政所須准許二人證記結婚。判決指,有關同性伴侶的常居地是台灣,因此在審查是否准許結婚登記這件事上,與澳門法典是否承認同性婚姻無關。

對於台澳同性伴侶一案,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律師團提出,依照澳門民法典第24條、第30條、第48條等規定,澳門人之婚姻關係是採澳門人的屬人法——意即個人常居地法,而阿古自2017年已搬來台灣,早把台灣當自己的家,和信奇在台共同生活及經營蛋糕店,故「台灣」就是阿古的常居地,並指阿古的婚姻關係成立的主要條件應該根據台灣同婚專法,而不是澳門民法。[15]

本地

男同性戀者吳翰林就房委會拒絕接受其海外註冊同性伴侶為居屋的「家庭成員」提出司法覆核,指房委會政策違反《基本法》及構成歧視,吳早前離世,其同性伴侶李亦豪獲准替吳繼續訴訟。高等法院法官周家明於2021年6月25日頒下判詞,裁定李亦豪勝訴,並指房委會的相關政策違反《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

吳翰林與李亦豪在2017年於英國註冊結婚,其後吳以綠表形式購入一二手居屋單位,李稱他是家中經濟支柱,超過九成購買單位的款項是由他支付。由於房委會的政策規定單位只可供業主及購買單位申請表上的「家庭成員」居住,而單位的業權亦可在不用補地價的情況下,轉移予獲准居住人士。而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不獲房委會承認為「家庭成員」,因此,如李亦豪若想成為該單位的聯名業主,則須補地價。吳於2019年入稟法院提出司法覆核,指有關配偶政策構成歧視及違憲。法官周家明在判詞指,異性配偶及同性伴侶在有關的配偶政策下受到差別對待,而這差別對待是非法的並構成歧視。法庭裁定有關的配偶政策及決定違反了《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判李亦豪勝訴,並頒令房委會支付申請人的訟費。[16]

有房委會成員指出男同性戀者一方獲判勝訴後,將會增加資助房屋的潛在需求,估計有約百多宗增幅。他表示「即使增幅不大,但將資助房屋分配給市民的時間會明顯拉長。」有關判決所帶來的影響不能忽視。[17]

上文提及司法覆核案件的申請人吳翰林於2020年12月離世後,律政司曾就吳的遺產向高等法院存入「知會備忘」,其同性伴侶李亦豪之後亦申辦遺產,遭律政司反對。案件原定於2021年5月13日在高院進行指示聆訊,由於李承諾不會將遺產分予其他得益者,直至吳就同性配偶是否有權繼承遺產的司法覆核有結果為止(吳翰林生前曾就同性伴侶的遺產繼承權入稟法院並獲判勝訴,政府已為此上訴),律政司撤回知會備忘及聆訊,法官下令律政司支付70,000元訟費。[18]

香港在2017年取得了2022年「同樂運動會」的主辦權,成為首個在亞洲城市主辦同志運動會。有關活動得到同志運動會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Gay Games)認可,並由香港同樂運動會(Gay Games Hong Kong)主辦,當中包括了運動及文化活動。

據了解,有關運動會得到上屆政府支持,而現任政府的行會召集人陳智思,行會成員葉劉淑儀和湯家驊亦十分支持香港舉辦該活動。在2021年6月9日的立法會會議中,葉劉淑儀在提問時稱,「香港同樂運動會」為體育盛事,並會為香港帶來10億元經濟收益,她詢問政府會否鼓勵各體育總會參與2022年11月舉行的「同樂運動會」,以及政府會否協助主辦單位預訂政府的運動場地。但亦有數名議員隨後發言反對政府支持該運動會,如梁美芬認為這會造成社會撕裂,要求政府保持中立、撤回對該運動會的支持。本社總幹事蔡志森接受記者訪問時亦表示,同志運動會在外國除了推廣同志文化,亦經常摻入政治元素,認為旅發局不應將它視作普通旅遊項目,政府亦不應表示支持、用公帑宣傳,甚至提供幫助。

早在2017年4月,在有關團體取得2022年「同樂運動會」的主辦權前,本社曾去信民政事務局,對政府承諾會提供場地、服務及設施上的資助,表示關注。而在今年6月,本社亦曾去信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民政事務局及香港旅遊發展局表達意見,提出政府不應以公帑支持具爭議的同志運動,並對香港旅遊發展局成為「香港同樂運動會」的支持機構之一,表示遺憾。本社在信中提到,所謂「同樂運動會」,雖然表面上強調參加者並不限於同性戀者,但其英文名稱Gay Games明顯是指同志運動會,可見其目的是藉舉辦運動會之名,推動其背後的政治及文化目的,要社會人士認同同運的價值觀,政府若支持他們舉辦有關運動會,間接會令人以為政府接納並認同、甚至推動他們一些政治立場,包括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以及支持同性婚姻。本社又在信中呼籲政府,指香港社會正面對嚴重的撕裂情況及疫情,政府及各公帑資助機構,應同心協力修補社會的撕裂及協助防疫,若以公帑支持該運動會,必會導致社會撕裂情況惡化。本社又提到,本地體育總會不應支持該運動會,而政府亦不應鼓勵各體育總會參與該運動會,並提到「同樂運動會」極有可能採用寬鬆規則,使跨性別人士可自由參加男子或女子組的賽事,這會對不少女子組的項目造成不公平及推動性別紊亂的文化,因此,政府應尊重社會上不同聲音,以達到合理的平衡,不應以公共資源直接或間接支持具爭議性的活動,並協助宣傳。[19]

早前英國外交部宣佈,戴偉紳(Brian Davidson)獲委任為英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他於2021年7月就任,接替2020年12月離任的賀恩德(Andrew Heyn)。戴偉紳在2014年擔任英國駐上海總領事期間,在北京的英國駐華大使館中,與在台灣出生的美籍同性伴侶張志鵠(Scott Chang)結婚,當時在微博引起網民關注。戴偉紳其後獲委任為英國駐泰國大使,他仍然有提及當時結婚的經歷,及對同志平權的看法。戴偉紳與張志鵠現育有三名子女。[20]

(資料截至2021年7月2日)


[1] Andrew Chung and Lawrence Hurley, “U.S. Supreme Court backs Catholic group that shunned gay foster parents,” REUTERS, last modified June 18,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supreme-court-rules-catholic-group-lgbt-rights-dispute-2021-06-17/;Tucker Higgins, “Supreme Court sides with Catholic adoption agency that refuses to work with LGBT couples,” CNBC, last modified June 17, 2021, https://www.cnbc.com/2021/06/17/supreme-court-sides-with-catholic-adoption-agency-that-refuses-to-work-with-lgbt-couples.html;〈最高法院裁定費城天主教機構 可拒同性伴侶為寄養父母〉,東網,2021年6月19日,網站: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619/bkn-20210619010000586-0619_00992_001.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6月25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6371

[3] Deborah Yetter, “Beshear: LGBTQ+ anti-discrimination terms cut from contract, but Baptist agency wants more,” courier journal, last modified July 1, 2021, https://www.courier-journal.com/story/news/politics/2021/07/01/baptist-agencys-lgbtq-related-contract-dispute-kentucky-continues-despite-changes/7827426002/; BRUCE SCHREINER and PIPER HUDSPETH BLACKBURN , “Kentucky’s contract with children’s agency remains in limbo,” WDRB.com, last modified July 2, 2021, https://www.wdrb.com/news/kentucky-s-contract-with-children-s-agency-remains-in-limbo/article_4492bc40-db40-11eb-bacb-1f829b1f10d4.html.

[4] Kimberlee Kruesi and Jonathan Mattise, “Tennessee bill mandating bathroom signs called 'humiliating' for transgender people,” Tennessean, last modified May 19, 2021,  https://www.tennessean.com/story/news/politics/2021/05/19/tennessee-law-requires-signs-transgender-bathroom-use-allowed/5161761001/;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tennessee-governor-oks-transgender-youth-treatment-ban-rcna985.

[6] Ken Chitwood, “In Germany, blessings for same-sex couples exacerbate tensions with Vatican.” Religion News Service, last modified June 1, 2021,  https://religionnews.com/2021/06/01/in-germany-blessings-for-same-sex-couples-exacerbate-tensions-with-vatican/.

[7] Simone Somekh, “LGBTQ students sue Yeshiva University for discrimination,” The Times of Israel, last modified April 28, 2021,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lgbtq-students-sue-yeshiva-university-for-discrimination/.

[8] “UK to ban LGBT conversion therapy and provide more support,” REUTERS, last modified May 11,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k/uk-ban-lgbt-conversion-therapy-provide-more-support-2021-05-11/; Hugo Greenhalgh, “Explainer-What is LGBT+ conversion therapy and why is it so controversial?” Reuters, last modified May 12, 2021, https://cn.reuters.com/article/us-britain-lgbt-trfn/explainer-what-is-lgbt-conversion-therapy-and-why-is-it-so-controversial-idUSKBN2CS290; https://www.bbc.com/news/explainers-56496423.

[10] “New Foundation seeks to help LGBT rights movement in Poland.” AP News, last modified 1 June,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europe-poland-entertainment-religion-arts-and-entertainment-d293e83e7bcb5a8bbb07b78dac900743.

[11] “Diplomats from 40 countries call on Poland to protect LGBTQ rights.” Euronews, last modified May 17,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5/17/diplomats-from-40-countries-call-on-poland-to-protect-lgbtq-rights.

[12] “Vilnius police launch probe after LGBT crossing is painted over,” euronews, last modified 2 June,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6/02/vilnius-police-launch-probe-after-lgbt-crossing-is-painted-over.

[14] “French rugby federation allows transgender people to compete.” Euronews, 18 May,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5/18/french-rugby-federation-allows-transgender-people-to-compete; https://www.bbc.com/sport/rugby-union/57147702.

[15] 蔡苡柔:〈台灣同性婚姻涵蓋境外伴侶? 行政與司法關卡重重未解決〉,《香港01》,2021年5月7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5%8F%B0%E7%81%A3%E6%96%B0%E8%81%9E/622053/%E5%8F%B0%E7%81%A3%E5%90%8C%E6%80%A7%E5%A9%9A%E5%A7%BB%E6%B6%B5%E8%93%8B%E5%A2%83%E5%A4%96%E4%BC%B4%E4%BE%B6-%E8%A1%8C%E6%94%BF%E8%88%87%E5%8F%B8%E6%B3%95%E9%97%9C%E5%8D%A1%E9%87%8D%E9%87%8D%E6%9C%AA%E8%A7%A3%E6%B1%BA?itm_source=universal_search&itm_campaign=hk01&itm_content=all&itm_medium=web(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6月28日);黃巈禾:〈信奇、阿古可結婚了!台灣澳門跨國同婚勝訴 法院判戶政須准登記〉,《ETtoday新聞雲》,2021年5月6日,網站: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506/1975863.htm#ixzz6wVHOHRMt(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6月28日);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10506/DDN3JEX7OFHDPDGDVUMTAWL6RQ/

[17] 〈同性配偶算家庭成員 房委會委員憂申居屋人數增〉,《星島日報》,2021年6月28日,網站:https://www.singtao.ca/5030089/2021-06-28/news-%E5%90%8C%E6%80%A7%E9%85%8D%E5%81%B6%E7%AE%97%E5%AE%B6%E5%BA%AD%E6%88%90%E5%93%A1+%E6%88%BF%E5%A7%94%E6%9C%83%E5%A7%94%E5%93%A1%E6%86%82%E7%94%B3%E5%B1%85%E5%B1%8B%E4%BA%BA%E6%95%B8%E5%A2%9E/?variant=zh-hk(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6月25日)。

[19] 〈【大棋盤】同志運動會無端起「烽煙」〉,《星島日報》,2021年6月10日。

https://std.stheadline.com/politics/article/1595299/%E6%94%BF%E6%B2%BB-%E6%99%82%E5%B1%80%E8%A7%A3%E7%A2%BC-%E5%A4%A7%E6%A3%8B%E7%9B%A4-%E5%90%8C%E5%BF%97%E9%81%8B%E5%8B%95%E6%9C%83%E7%84%A1%E7%AB%AF%E8%B5%B7-%E7%83%BD%E7%85%99(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6月24日);〈關注特區政府考慮支持同志運動會〉,明光社,2017年4月7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statement/%E9%97%9C%E6%B3%A8%E7%89%B9%E5%8D%80%E6%94%BF%E5%BA%9C%E8%80%83%E6%85%AE%E6%94%AF%E6%8C%81%E5%90%8C%E5%BF%97%E9%81%8B%E5%8B%95%E6%9C%83(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6月24日)。

 

[20] 〈戴偉紳成新任英領事 三度駐華共超十年 稱「感覺非常熟悉」〉,《眾新聞》,2021年6月8日,網站: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42164/%E6%88%B4%E5%81%89%E7%B4%B3brian_davidson-%E8%8B%B1%E5%9C%8B%E9%A7%90%E6%B8%AF%E7%B8%BD%E9%A0%98%E4%BA%8B-42164/%E6%88%B4%E5%81%89%E7%B4%B3brian-davidson

(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6月24日);https://www.newsweek.com/british-diplomat-brian-davidson-lbgti-tolerance-living-life-610347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1年4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7/05/2021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美國阿肯色州州長Asa Hutchinson於2021年3月25日,簽署了一項法案,禁止生理性別為男性的跨性別婦女和女孩,依據他們的性別認同來參加學校的運動隊。3月26日,他簽署了另一項法案,容許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有權不參與有違他們宗教或良心的非緊急治療(如為需要住院接受治療的跨性別者提供荷爾蒙治療,或為一對同性伴侶提供輔導服務等),反對者表示此舉將賦予醫療提供者廣泛權力去拒絕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等)病人和其他人。Hutchinson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支持良心的權利,只要這不牽涉為任何階層的人提供的緊急及一般醫療服務。他強調聯邦法例早已禁止醫療機構提供服務時,作出基於種族、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國籍的歧視。言下之意,他認為這法案不會帶來歧視。有關法例則會在今年夏末的時間才生效。

此外,Hutchinson曾於2021年4月5日否決一項法案,該法案禁止醫生為18歲以下的跨性別人士進行性別確認治療或手術,但州議會參眾兩院於4月6日投票,以過半數票推翻Hutchinson的否決,令議案仍獲通過,更成為全美國首例,而法案最快會在今年7月在阿肯色州生效。[1]

美國,最大的基督教領養機構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其負責人Chris Palusky於2021年3月1日發信通知員工,宣佈機構政策的改變,內容提到機構現在將以耶穌的愛和同情,為當今世上眾多類型的家庭提供服務。信中雖然沒有明確的提及LGBT+伴侶,但顯然這間擁有77年歷史的機構,願意為美國的LGBT+人士提供領養服務。

某程度上,這是因為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在美國某些州份的營運遭遇一些困難而更改其政策。2018年,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的報道指,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和另一間提供領養服務的機構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均不願意為費城的LGBT+家長提供寄養或領養服務。有關報道推出後,該市終止了這兩間機構的合約,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在賓夕凡尼亞州大特拉華谷地區的辦事處同意更改其政策之後,合約才得以恢復。至於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則決定透過法律途徑申訴,稱基於該機構的宗教信仰,而毋須遵守一些非歧視的要求。高等法院於2020年11月審理了該案,預計今年夏天會作出判決。

2017年,兩對同性戀伴侶提出訴訟,控訴密歇根州州政府容許受資助的寄養和收養機構把LGBT+伴侶拒於門外,2019年州政府與這兩對伴侶達成和解協議之後,密歇根州的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便開始為LGBT+伴侶提供相關的服務。[2]

美國田納西州參議院及眾議院,分別在2021年4月5日及4月14日通過一法案,有關法案要求學區在最少30日前預先提醒家長,將教導有關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課程,並容許家長為子女選擇離開有關課程,而有關學生亦不會因而受罰。該法案的支持者認為,有必要加強父母的權利。一個共和黨參議員表示,一些父母想盡力保護未成年子女免受現實世界的侵害。該法案須獲田納西州州長簽署才能成為法律。[3]

2021年4月19日,美國新澤西州機動車輛管理委員會(Motor Vehicle Commission)宣佈,新澤西州加入美國至少19個州,允許在駕駛執照和其他身份證明文件中性別的一欄,填上X。「X」意味著持證人沒有特定性別,這對於那些認為性別非二元論(性別不是只有男或女)的人來說是一大「進步」。另外,有些人選擇在性別一欄填上X,是因為他們不想在駕照和其他身份證明文件上特別標明他們的性別。機動車輛管理委員會的首席行政官Sue Fulton在新聞稿中表示:「多元及包融是新澤西州及所有機動車輛管理委員會成員的核心價值。」[4]

加拿大卑詩省政府修改了涉及70項省級法例和規例中的約600個性別用語(gendered language),這包括了在《家庭法》和「就業標準」的規則。所謂性別用語如:他(he)、她(she)、他的(his)、她的(her)、妻子(wife)、丈夫(husband)、侄子(nephew)、侄女(niece)、叔叔(uncle)、阿姨(aunt)等。要令用語變得中性,就要將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改稱為配偶(spouse);兄弟(brother)和姊妹(sister)統稱為兄弟姊妹(sibling);叔伯(uncle)、姨媽和姑母(aunt)等一律統稱做家長的兄弟姊妹(parent’s sibling)。就連手工製造的英文也要由本來的man-made改為human-made。卑詩省政府在新聞稿中表示,考慮到所有性屬身份,故將帶有性別意味的用語更新至更為中性,而新的用語具包融性,以顯示性別平等和多元。有關修改已在2021年3月11日生效,而這只是第一批修改,未來卑詩省政府將進一步刪去在法例中估計約3,400個性別用語。

卑詩省的就業經濟復興及創新廳長Ravi Kahlon指出,如此變化超越了政治價值觀,也超越了象徵式的包容,性別中立的語言也可以消除法律中的歧義。[5]

英國一間非牟利組織在2021年3月2日宣佈,正在籌辦英國首個供LGBT+退休人士居住的社區,預計會在2021年中在英國推出有關退休住宅。有關的機構Tonic Housing的發言人表示,一班不想被迫回到衣櫥裡的同性戀長者,他們的住屋需求正在增長,又指這些LGBT+長者中,有的寧願自殺也不願入住以異性戀者為主的院舍,因為其他居民不接受他們。[6]

2018年,蘇格蘭議會通過了Gender Representation on Public Boards (Scotland) Act《蘇格蘭政府部門性別代表法案》(GRPBA),旨在提高女性在蘇格蘭政府部門中的人數,引入該法是為了改善女性在較高層級的政府部門中任職人數偏低的情況,設法讓非執行成員中,女性任職比例可達到50%。最初,蘇格蘭政府表示其50%的目標是指「女性(female)或身份識別為女性(who identify as female)」的人,但在2017年的諮詢後,把「女性」更改為「女人」(women)。根據政策備忘錄,這是為了確保該法案體現《2010年平等法》指出,性特徵可以受到保護。

但是,在第二階段的立法程序當中,法案中「女人」的定義再被修改。有關的草案指引擴大了「女人」的定義,又舉例說明:「該人無論在打扮、樣子及舉止都不需要有任何的特定方式。但是,該人會被期望,有證據表明該人一直以女人的身份生活:例如總是使用女性代詞;在官方文件(例如駕駛執照或護照),水電費賬單或銀行賬戶上使用女性名字;使用女性頭銜;在諸如駕駛執照或護照之類的官方文件上將性別更新為女性;以書面或其他溝通方式描述自己,及被他人描述為女人。」

2020年,女權組織For Women Scotland反對「女人」在法律上再被定義並且提出司法覆核。2021年3月,蘇格蘭最高民事法院初審庭法官Lady Wise裁定,政府可以在GRPBA中重新定義「女人」一詞,以包括那些身份識別為女性的男性。[7]

2021年3月15日,梵蒂岡教廷稱神父不能祝福同性婚姻,並且這種祝福是無效的,這一裁決令到某些同性戀天主教徒感到失望,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教會在教宗方濟各的領導下會得到更多支持。

3月16日,一群持不同意見的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對梵蒂岡發起不服從運動,他們將無視教廷的命令繼續祝福同性伴侶。[8]

歐洲議會在2021年3月11日通過一項決議案,宣佈歐盟為「LGBTI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雙性人、酷兒)自由區」(LGBTIQ Freedom Zone)。該決議主要是針對波蘭和匈牙利這兩個歐盟成員國,她們被指有反對LGBT+人士的情緒。從2019年開始,波蘭有100多個地區宣佈自己要「擺脫LGBTI意識形態」,有關行動被指是得到與當地執政保守黨有聯繫的政治人物支持。有關決議案又指,匈牙利嚴重地妨礙了LGBT+人士的基本權利,因為該國禁止跨性別者和雙性人在法律上更改他們的性別。另外,決議案也提到歐洲議會曾鼓勵成員國禁止「更正治療」(有關治療幫助個別人士克服同性性吸引及社會性別的混亂,它也被貶稱為拗直治療),將它刑事化,但就只有德國及馬爾他禁止「更正治療」。有議會成員表示該決議案是向歐洲那些反對LGBT+的人發出政治信號,表明無法容忍他們的仇恨和歧視行為。

2020年,歐盟拒絕了對六個波蘭城市發放撥款,原因是該六個城市對LGBT社群所採取的態度;該六個城市表示只是試圖捍衛傳統的天主教價值觀,但爭取同性戀者權益人士則批評有關態度是嚴重歧視。[9]

2019年1月,日本北海道有三對同性伴侶提出結婚登記申請,但遭相關部門拒絕,理由是同性婚姻在日本並無法律地位。2019年2月,13對同性伴侶於札幌、東京、大阪、名古屋和福岡入稟法院,要求政府就他們未能合法結婚造成的精神痛苦,向每人賠償100萬日圓(約71,000港元)。2021年3月17日,日本札幌地方法院最先就有關案件作出判決,法院駁回六位原告人的索償要求,但裁定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是違憲的,有關判決被視為日本LGBT+人士爭取到的象徵性勝利。有些商界人士認為,不承認同性婚姻會損害日本的競爭優勢,令跨國企業難以吸引或挽留人才,有個別公司則會推出針對同性伴侶的相關福利。[10]

本地

2019年,男同性戀者吳翰林就其同性伴侶的居屋居住權提出司法覆核,案件排期於2021年4月19日於高等法院處理。由於吳翰林於2020年12月離世,其同性伴侶李亦豪申請代替他成為申請人繼續訴訟,房委會一方並不反對,有關申請獲批。

申請一方指出《基本法》第37條列明,香港居民的婚姻自由和自願生育的權利受法律保護。該條例並沒有排除對同性婚姻的保護,且該條文屬於保護性、而非禁止性條文,故不認為該條文禁止同性婚姻。申請一方認為房委會政策涉差別待遇及歧視。

房委會則表示,政府制定政策須考慮不同持份者,強調政策不是針對不同性傾向人士,而是權衡輕重之後才作出決定,包括優先秩序等。房委會又指房屋屬稀有資源且需求龐大,故絕對不會質疑申請人於住屋方面所面對的巨大壓力,不過須考慮不同群體的需求。法官周家明問及房委會是否鼓勵異性戀者生兒育女,以提高人口增長,因此只承認異性夫婦同住居屋單位,房委會對此表示同意,指政府的宏觀政策鼓勵結婚生育,符合本港長遠利益。

法官聽罷雙方陳詞後,押後裁決。[11]

先後就同性伴侶的遺產繼承權及居屋規定提出司法覆核的男同性戀者吳翰林早前離世,他的海外註冊同性伴侶李亦豪於2021年3月8日入稟法院,指他不獲准處理吳的身後事,認為《死因裁判官條例》、《生死登記條例》等涉及處理身後事的條例中,對「配偶」的定義沒有涵蓋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違反了《基本法》,而衞生署法醫服務不承認同性伴侶、不容許同性伴侶為伴侶認屍,亦涉及違憲。[12]

此外,吳翰林在2020年12月去世後,李亦豪向法院存入涉及死者遺產分配的「知會備忘」,其後律政司司長亦作出同樣的申請,高等法院為此開庭聆訊。據了解,李亦豪早前申請任吳的遺產管理人,但遭律政司司長以公眾利益為理由反對,律政司指案件涉及承認同性伴侶權益問題,而有關遺產權利案件亦未有上訴結果,故律政司有重大公眾利益介入案件,以及登記知會備忘(吳翰林生前曾就同性伴侶的遺產繼承權入稟法院並獲判勝訴,政府已為此上訴。)而李亦豪一方指,律政司並不是遺產受益人,也不是因著公益慈善原因介入,故沒有常見的公眾利益因素,法庭不應准許律政司參與。代表李的大律師又指,李亦豪與死者同住的居屋仍未付清房貸,如李不能繼承有關單位,其利益會嚴重受損。聆案官聽畢陳詞後,最終決定將案件轉介至處理遺產案的原訟庭法官審理。[13]

(資料截至2021年4月29日)


[1] “Arkansas governor signs bill allowing medical workers to refuse treatment to LGBTQ people,” PBS News Hour, March 26, 2021, https://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arkansas-governor-signs-bill-allowing-medical-workers-to-refuse-treatment-to-lgbtq-people; Rhuaridh Marr, “Arkansas governor vetoes ban on transgender health care,” Metroweekly, April 5, 2021, https://www.metroweekly.com/2021/04/arkansas-governor-vetoes-ban-on-transgender-health-care/; Andrew DeMillo, “Arkansas governor signs transgender sports ban into law,” AP, last modified March 26,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arkansas-asa-hutchinson-kristi-noem-gender-identity-62fb40814df14f67780f1b57c8d522db;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56657625;〈阿肯色州禁未成年變性 全美首例〉,《信報財經新聞》,2021年4月8日。

[2] Jo Yurcaba, “National evangelical adoption agency will work with gay couples across U.S.” NBC News, March 3, 2021. https://www.nbcnews.com/feature/nbc-out/national-evangelical-adoption-agency-will-work-gay-couples-across-u-n1259344;Julia Terruso, “Two foster agencies in Philly won't place kids with LGBTQ people,”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last modified March 13, 2018, https://www.inquirer.com/philly/news/foster-adoption-lgbtq-gay-same-sex-philly-bethany-archdiocese-20180313.html; Julia Terruso, “City resumes foster-care work with 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 after it agrees to work with same-sex couples,”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last modified June 29, 2018, https://www.inquirer.com/philly/news/foster-care-lgbt-bethany-christian-services-same-sex-philly-lawsuit-catholic-social-services-20180628.html; https://www.aclu.org/cases/fulton-v-city-philadelphia; https://www.mlive.com/news/grand-rapids/2019/04/bethany-christian-services-reverses-same-sex-adoption-policy-following-legal-settlement.html.

[4] Taylor Romine, “New Jersey adds 'X' gender marker on driver's licenses and other state identification.” CNN, April 20, 2021. https://edition.cnn.com/2021/04/20/us/x-gender-drivers-license-new-jersey-trnd/index.html;羅堃怡:〈美國新澤西州證件性別可選「X」 將與男、女選項並列〉,《香港01》,2021年4月22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15373/%E7%BE%8E%E5%9C%8B%E6%96%B0%E6%BE%A4%E8%A5%BF%E5%B7%9E%E8%AD%89%E4%BB%B6%E6%80%A7%E5%88%A5%E5%8F%AF%E9%81%B8-x-%E5%B0%87%E8%88%87%E7%94%B7-%E5%A5%B3%E9%81%B8%E9%A0%85%E4%B8%A6%E5%88%97(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

[5] Jobs, Economic Recovery and Innovation, “Gendered language changes reduce barriers,” British Columbia, last modified March 10, 2021, https://news.gov.bc.ca/releases/2021JERI0020-000443; “B.C. government replaces 600 clauses in 70 laws and regulations with gender neutral terms,” CBC News, Mar 11, 2021. https://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bc-makes-sweeping-changes-gendered-language-1.5946804; 〈【誰是創造主】加國卑詩省去「男女」改用「非男非女」更中性字眼 肯定性別平等〉,《風新聞》,2021年3月24日。https://pm-news.hk/2021/03/24/gendered-languages/

[6] Hugo Greenhalgh, “UK to open first LGBT+ retirement home as market grows,” Reuters, March 3, 202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L5N2L05C8; Alex Landon, “The UK’s First LGBT+ Retirement Community Will Open In London This Year,” Secret London, 2 March, 2021. https://secretldn.com/tonic-housing-lgbt-retirement-community/;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291843.

[7] For Woman Scotland, “Stop the Scottish Government redefining "woman" to include men,” crowdjustice, April 1, 2021. https://www.crowdjustice.com/case/stop-scottish-government-redefining-woman/; “Judge permits Scot Govt to redefine ‘woman’,” The Christian Institute, March 26, 2021, https://www.christian.org.uk/news/judge-permits-scot-govt-to-redefine-woman/; Andrew Learmonth, “Scottish Government faces legal fight over 'definition of woman',” The National, 16 October, 2020, https://www.thenational.scot/news/18800349.scottish-government-face-legal-fight-definition-woman/.

[8] “Rebel priests defy Vatican, vow to bless same-sex couples,” Reuters, last modified March 16, 202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vatican-lgbt-austria-idUSKBN2B81Y4.

[9] “Parliament declares the European Union an ‘LGBTIQ Freedom Zone’,” European Parliament, last modified March 11, 2021,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10304IPR99219/parliament-declares-the-european-union-an-lgbtiq-freedom-zone; “Motion for a resolution,” European Parliament, last modified March 3, 2021,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B-9-2021-0166_EN.html;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E-9-2020-003547_EN.html; Euronews with AP, “MEPs to debate making the EU an LGBT ‘freedom zone’,” Euronews, March 10,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3/10/meps-to-debate-making-the-eu-an-lgbt-freedom-zone;〈歐洲議會宣布歐盟為LGBTIQ自由區 波蘭仍推反同法案〉,《台灣蘋果日報》,2021年3月13日,網站: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0313/IJ7KN77RDNHAREH4JH2ETHLQCA/(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

[10] 〈札幌法院裁定日本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屬違憲〉,香港電台網站,2021年3月17日。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81071-20210317.htm(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3544271(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張澈:〈多方面缺法律保障 日本同志 「收養」當結婚〉,《東周刊》,2021年3月31日;〈同志族群重大勝利!日本法院裁定 不承認同性婚姻違憲〉,《台灣蘋果日報》,2021年3月17日,網站: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0317/ACTTTODMSNB2PIUD4Q4I5HPIDM/(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https://time.com/5947370/japan-same-sex-marriage-ruling/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56425002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47221934

[11] 〈不准以配偶身份入住居屋 男同志代亡夫提司法覆核 押後裁決〉,立場新聞,2021年4月19日,網站:https://www.thestandnews.com/court/%E4%B8%8D%E5%87%86%E4%BB%A5%E9%85%8D%E5%81%B6%E8%BA%AB%E4%BB%BD%E5%85%A5%E4%BD%8F%E5%B1%85%E5%B1%8B-%E7%94%B7%E5%90%8C%E5%BF%97%E4%BB%A3%E4%BA%A1%E5%A4%AB%E6%8F%90%E5%8F%B8%E6%B3%95%E8%A6%86%E6%A0%B8-%E6%8A%BC%E5%BE%8C%E8%A3%81%E6%B1%BA/(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男同志覆核居屋拒同性配偶入住批性別歧視 房委會:政策為鼓勵結婚生育〉,《明報》,2021年4月19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419/s00001/1618825957718/%E7%94%B7%E5%90%8C%E5%BF%97%E8%A6%86%E6%A0%B8%E5%B1%85%E5%B1%8B%E6%8B%92%E5%90%8C%E6%80%A7%E9%85%8D%E5%81%B6%E5%85%A5%E4%BD%8F%E6%89%B9%E6%80%A7%E5%88%A5%E6%AD%A7%E8%A6%96-%E6%88%BF%E5%A7%94%E6%9C%83-%E6%94%BF%E7%AD%96%E7%82%BA%E9%BC%93%E5%8B%B5%E7%B5%90%E5%A9%9A%E7%94%9F%E8%82%B2(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同性伴侶覆核居屋配偶資格 房委會指若認可申請將大增〉,香港電台網站,2021年4月19日,網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86550-20210419.htm(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

[12] 〈男同志被拒辦理伴侶喪事提覆核 稱現有條例違《基本法》及《人權法》平等原則〉,《明報》,3月9日,網站: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309/s00001/1615274882705/%E7%94%B7%E5%90%8C%E5%BF%97%E8%A2%AB%E6%8B%92%E8%BE%A6%E7%90%86%E4%BC%B4%E4%BE%B6%E5%96%AA%E4%BA%8B%E6%8F%90%E8%A6%86%E6%A0%B8-%E7%A8%B1%E7%8F%BE%E6%9C%89%E6%A2%9D%E4%BE%8B%E9%81%95%E3%80%8A%E5%9F%BA%E6%9C%AC%E6%B3%95%E3%80%8B%E5%8F%8A%E3%80%8A%E4%BA%BA%E6%AC%8A%E6%B3%95%E3%80%8B%E5%B9%B3%E7%AD%89%E5%8E%9F%E5%89%87(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男同志無權處理丈夫後事 申司法覆核挑戰「伴侶」定義〉,立場新聞,3月8日,網站:https://www.thestandnews.com/lgbtq/%E7%94%B7%E5%90%8C%E5%BF%97%E7%84%A1%E6%AC%8A%E8%99%95%E7%90%86%E4%B8%88%E5%A4%AB%E8%BA%AB%E5%BE%8C%E4%BA%8B-%E7%94%B3%E5%8F%B8%E6%B3%95%E8%A6%86%E6%A0%B8%E6%AD%BB%E5%9B%A0%E6%A2%9D%E4%BE%8B%E6%89%BF%E8%AA%8D%E5%90%8C%E6%80%A7%E4%BC%B4%E4%BE%B6/(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司法覆核】已婚男伴自殺身亡被拒處理後事 男同志入稟申司法覆核〉,《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3月9日,網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896345/%E3%80%90%E5%8F%B8%E6%B3%95%E8%A6%86%E6%A0%B8%E3%80%91%E5%B7%B2%E5%A9%9A%E7%94%B7%E4%BC%B4%E8%87%AA%E6%AE%BA%E8%BA%AB%E4%BA%A1%E8%A2%AB%E6%8B%92%E8%99%95%E7%90%86%E5%BE%8C%E4%BA%8B%E3%80%80%E7%94%B7%E5%90%8C%E5%BF%97%E5%85%A5%E7%A8%9F%E7%94%B3%E5%8F%B8%E6%B3%95%E8%A6%86%E6%A0%B8(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男同志自殺身亡 同性伴侶未能以配偶身份辦後事 稱屬歧視求覆核〉,《香港01》,2021年3月9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596917/%E7%94%B7%E5%90%8C%E5%BF%97%E8%87%AA%E6%AE%BA%E8%BA%AB%E4%BA%A1-%E5%90%8C%E6%80%A7%E4%BC%B4%E4%BE%B6%E6%9C%AA%E8%83%BD%E4%BB%A5%E9%85%8D%E5%81%B6%E8%BA%AB%E4%BB%BD%E8%BE%A6%E5%BE%8C%E4%BA%8B-%E7%A8%B1%E5%B1%AC%E6%AD%A7%E8%A6%96%E6%B1%82%E8%A6%86%E6%A0%B8(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男同志辦伴侶後事被拒 申司法覆核挑戰配偶定義〉,《東方日報》,3月10日,網站: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10310/00176_057.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hcal295/2021)

[13] 〈同志申領伴侶遺產 律政司介入反對〉,《蘋果日報》,4月29日,網站: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10429/X6LY7DPN55ED3CIVL2GGH5GZ54/(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同志伴侶居屋繼承權司法覆核待裁決 律政司擬向已歿男同志遺產申報權益〉,《明報》,2021年4月29日,網站:https://m.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429/s00001/1619688241681/%E5%90%8C%E5%BF%97%E4%BC%B4%E4%BE%B6%E5%B1%85%E5%B1%8B%E7%B9%BC%E6%89%BF%E6%AC%8A%E5%8F%B8%E6%B3%95%E8%A6%86%E6%A0%B8%E5%BE%85%E8%A3%81%E6%B1%BA-%E5%BE%8B%E6%94%BF%E5%8F%B8%E6%93%AC%E5%90%91%E5%B7%B2%E6%AD%BF%E7%94%B7%E5%90%8C%E5%BF%97%E9%81%BA%E7%94%A2%E7%94%B3%E5%A0%B1%E6%AC%8A%E7%9B%8A(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4月30日)。Hcca1067/21

法律不外乎道德 ── 「法律、道德與信仰」網上講座系列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9/01/2021

香港性文化學會和明光社在去年11月至本年1月舉辦了五場法律不外乎道德——「法律、道德與信仰」網上講座,邀請了資深大律師張健利、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關啟文博士、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等擔任講員,從法律、哲學以及信仰角度,探討法律與道德應有的關係。整個講座系列約有300人次參與。

第一講:法律與道德關係的思考

明光社

過去有不少著名學者曾就法律與道德的關係進行辯論,法律實證主義(Legal Positivism)認為法律的有效性與道德無關,自然法(Natural Law)則認為法律和道德存在關聯性。第一講講員張健利大狀嘗試從法律的定義來看其道德性。

自然法的代表人物是中世紀經院派哲學家阿奎那(Thomas Aquinas),張大狀提到阿奎那對人的法律(Human Law)的定義——因著對社群的關注而頒佈的實踐理性(practical reason)法令,以促成社會大眾的共善(common good)。但張大狀認為市民遵守法律並不是單單因為這是由政府頒佈,公正的法律應有其標準。因此,他在阿奎那的基礎下重寫他認為法律的定義——由擁有合法性的權力機關,為著社會大眾的共善而頒的實踐理性的規則。他指出自然法的重要原則是「行善並避免行惡」(Good is to be done and evil is to be avoided),而有關理念是來自《聖經》,正如羅馬書一章21節指,連異教徒都知道有神,因神已將律法寫在所有人的心裡,讓人有善惡之分。

在世俗社會中,不少人拒絕接受自然法,但張大狀指出不少現有的法律概念乃源自然法,如今天大家都重視的人權法如拒絕自然法,他不禁問,人權概念究竟從何而來呢?他認為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擁有的人格尊嚴,其實都是來自自然法對人性的主張。因此,法律與道德有著重要的關聯。

第二講:法律真的能與道德分家嗎?——批判傷害原則

明光社

第二講講員關啟文博士列出四個法律禁止市民行為的理由:一、傷害原則,禁止傷害他人,如:謀殺;二、冒犯原則,禁止嚴重冒犯他人,如在公眾地方性交會冒犯他人;三、家長主義,防止傷害自己,如駕駛電單車必須戴頭盔;四、道德立法,防止道德不良的行為,如亂倫。

關博士指出極端自由主義者如John Stuart Mill只接受理由一,溫和自由主義者如Joel Feinberg則接受理由一和二,而兩者都拒絕理由三和四,家長主義和道德立法。

博士指出傷害原則裡,自由價值比道德高,但他認為自由其實有很多種,價值也有高低之別,他反對一刀切地將自由的定位置於道德之上認為Mill提倡的傷害原則過於抽象和籠統。如果傷害概念過於寬鬆,即將較多的事納入會對人造成傷害的範圍,並提出加以限制規管,自由主義者便要接受很多他們想排除在外的法律;但如果傷害概念過於嚴厲,即將較少事情納入會傷害人的範圍,自由主義者便要放棄很多他們支持的法律。

當晚另一位講員,香港性文化學會署理辦公室主任鄭安然先生指出,不少自由主義者支持的現行法例都是違反傷害原則,如一些禁止破壞環境美觀的法律是在提倡某些價值,其實是道德立法。另外如有兩個人在自願下展開生死戰,其實又傷害了誰呢?為何法律禁止自願的器官售賣呢?可見背後都有傷害原則以外的理由支持有關法例。

鄭先生強調不是要為所有涉及道德事宜立法,因為自由也是一項重要的價值,但需要與各種道德價值互相平衡。

講:婚姻制度的公共價值——反思台灣通姦除罪

台灣大法官指出通姦罪限制憲法保障之性自主決定權及隱私權,而且通姦罪立法目的是為了維護婚姻忠誠義務,但通姦罪不一定能夠維護婚姻和諧。另外,大法官認為婚姻並非重大的公共利益,婚姻忠誠義務應該是配偶雙方努力維繫,不宜以刑法規管,以國家公權力直接進入人民私密領域,是嚴重干預個人私隱。最後,大法官在2020年5月29日,在85%民眾反對廢除下,仍宣告通姦罪違憲,並廢除通姦罪。

第三講講員關啟文博士質疑大法官的權過大,指出廢除法案是應該經過立法機關的修法或公投,而非司法機關單獨決定,強迫大多數民眾接受。此外,他強調婚姻制度有利繁衍後代、維護社會道德,與公共利益有重大關係,亦受《世界人權宣言》保障,政府有責任維護家庭的穩定。再者,他認為性自主權並非是想怎樣就怎樣,法律也會禁止與未成年少女或近親進行性行為,夫婦既然是自願進入婚姻制度,其性自主權就應該受到限制,他質疑大法官提倡性解放,貶低忠誠,其實是在傷害公共利益,和破壞婚姻制度。

關博士指台灣民進黨一直積極支持同性戀運動,也推動性解放運動,而通姦除罪一直是同運和性解放運動的訴求,他直言此事不單有司法專政的嫌疑,更有司法與政權勾結專政的嫌疑。

第四講:家庭的公共價值——反思香港法庭如何肢解香港的婚姻制度

香港在近十多年出現多宗有關同性戀者權益的案件,由2007年邱旭龍案起,接著多宗有關變性人婚姻及同性伴侶福利的案件,終審法院均判同志一方勝訴。

第四講講員蔡志森先生分析過去的法庭判決如何一步步肢解香港的婚姻制度,2007年邱旭龍案將肛交等同陰道交,2013年變性人W案將婚姻與生育脫鈎,2018年QT案政府要參考外國同性婚姻的伴侶關係。雖然香港不承認同婚,但卻要參考外國同婚伴侶關係,這無疑是打開了缺口,令外國註冊的同性伴侶可以在香港申請公務員福利及合併報稅(2019年梁鎮罡案)、以「一般家庭」名義申請公屋(2020年公屋案),以及承受遺產(2020年居屋案)。

同性戀者已逐步得到他們口中所說的福利,但蔡先生認為同運人士最想爭取的是正式的名份,即是像異性戀者一樣,可以結婚及領養。他認為法庭應尊重婚姻制度乃社會共識,任何改變都必須交由全民討論,以立法方式處理,法庭不應越俎代庖。法官在處理有關訴訟時,不應只考慮外國的案例,必須深入了解沉默大多數的真正想法。法庭及政府應維護兒童在親生父母照顧下成長的重要人權,兒童可健康成長的福祉放在首位,任何政策和制度的討論皆必須以此作為最重要的原則和考慮他亦擔心強行改變婚姻制會侵害人權及自由,好像外國出現逆向歧視的情況。

蔡先生建議為同性戀者給予婚姻以外的出路,擴大持久授權書的定義,讓任何非親屬但有緊密關係人士可以在當事人病危或昏迷時,為對方簽紙進行手術、在生活上可共同處理財務事項、甚至涵蓋個人照顧等相關事宜。這方法讓一些同性伴侶、只同居沒結婚的人士、某些無親無故的獨居長者等,都可以透過適當的法規得到保障,同時亦保障男女婚姻制度和下一代的育養環境。

第五講:法律不外乎道德——論兩者的共融共生
1960年代英國法官Patrick Devlin和法律教授H. L. A Hart就「道德立法論」辯論,雖然不少人認為是次辯論是由反對道德立法的Hart勝出,但第五講講員關啟文博士指出,很多人都忽略及誤解支持道德立法的Devlin提出的論點。

關博士指,Devlin認為社會要運作暢順和維持治安,均需要對一些活動進行規管,但同時他認為法律的功能不是要干預市民的私生活,而是需在社會和個人的權益之間取得平衡。而且,他提出英格蘭的刑法其實一直與道德原則有關,因為刑法從未允許以受害人的同意用作辯護理由。如果刑法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防止人們遭受傷害,那就不應該懲罰那些在得到受害人的同意下傷害受害人的人但如今刑法仍然懲罰這些加害者,是因為刑法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防止人們遭受不必要的傷害,更是通過維護社會道德來為社會服務。社會需要遵守某些規則或道德原則標準,建立良好的道德氛圍,並以共同的道德共識成為社會的連結(bondage)。當失去共同的道德,社會就會出現瓦解,因此,社會應該利用法律來維護社會的共同道德。此外,Devlin認為私人與公共領域之間沒有嚴格界線,他以喝酒為例子,喝酒是私人的行為,但如果每晚都有大量市民喝醉,那就是公共領域的社會問題。

關博士嘗試在Devlin的論點上作出修正,他認同Devlin所言社會需要維繫道德,但不是要強行將道德施加在社會中。他反對傷害原則要將道德從法律中撇除的想法,而他主張社會要溫和地為道德立法,視道德為立法的考慮之一,並且必須考慮自由、人權等不同因素。此外,關博士指出在維護社會道德之餘,社會亦有義務平衡個人私領域的自由。

當晚另一位講員,香港性文化學會研究主任陳婉珊女士表示,法律不應與道德完全分家,因為這樣可以鞏固社會的道德基礎價值,也可用來支持德性的培養,但自由也是基礎價值的一種,需要平衡道德與自由。另一方面,她亦指出道德與宗教信仰的培育有助鞏固守法的意識,甚至可以減低罪案的發生。

和大女兒到「黑店」吃炸雞

郭麗明 | 本社前督導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工作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碩士。曾在香港從事社會服務,及在美國基督教機構和教會服侍。現為退休人士,業餘農夫。
23/12/2020
專欄:有情無國界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國家:美國

初來甫到,接待的親戚就專程車我們去一間炸雞名店Chick-fil-A(福來雞)吃東西。親戚告訴我們只要在謝牛日(Cow Appreciation Day)那天裝扮成牛的樣子,店員會給你一份免費套餐(因為吃牛不環保,鼓勵人多吃雞)。所以,有些人會穿母牛花纹的衣服、褲子、襪子、帽子等來光顧。此外,親戚還說這間快餐店每逢星期日都休息,讓員工可以返崇拜。我們當時第一個反應就覺得這是很難得的,但老闆不怕少賺了錢嗎?這不是「違背」營商原則嗎?

在云云快餐店中,兩個女兒最愛光顧Chick-fil-A,小女兒最愛她的烤雞沙律,我卻最愛它的格子薯片,以及她優質的員工和良好服務態度。記得有一次,我們買了一碗大芝士通粉,但看起來像小或中號,猶豫是否送錯了。於是便隨口問問一個侍應,才知道是大號來的沒送錯。我們沒甚麼樣就謝過了她。幾分鐘後,那位侍應送來免費飲品一大杯,也沒解釋原因。其實這種「補償或補鑊」方法,很多餐廳的老闆都會做,我們卻欣賞那位侍應雖然人工不高,可能更是兼職員工,但她聆聽及向上級匯報我們的提問,對客人的疑問「上心」,這是我們在美國多年來第一次見;尤其是在快餐店而非餐廳,並不會因為照顧客人妥善而得到打賞。換言之,的確有人願意不望回報而付出心力;在現金社會中確實是一個美好見證。

我們很多時都會在Chick-fil-A吃午餐,但即使是平日,餐廳都擠滿了人,星期六就更不在話下。按我們的觀察,星期六的營業額絕有可能足以抵銷星期日休息日的損失。試過好幾次我們忘記了是星期日,打算照樣去光顧;結果當然是撲個空,營商與信仰豈不是真的可以結合!非主流的個人或企業理念是可以堅持並能得到認同。

一向深受廣大市民歡迎的Chick-fil-A,於受消費者歡迎榜的市場調查中,全美排行第二位(2020 U.S. Top Fast Food Rankings);但它卻被同志團體標籤為「黑店」。

Chick-Fil-A於1946年起源於美國南部,現在全美約有2,600間分店,由基督徒特魯特.凱蒂(S. Truett Cathy)創辦。第二代經營者丹.凱西(Dan Cathy)於2012年7月期間,分別接受浸信會出版社(Baptist Press)專訪時表示,支持《聖經》對傳統家庭的定義,他又在電台節目The Ken Coleman Show中表示會為自己這一代祈禱:因人們大膽地嘗試去重新定義的婚姻,並以此為驕傲。隨後,支持同性婚姻的人廣泛地在社交媒體流傳,認為凱西不愛同性戀者。

多個支持 LGBT 權益的團體亦因而發起不少抗議行動。波士頓、芝加哥等地區撤銷Chick-fil-A開分店的計劃。當時紐約市議員Christine C. Quinn要求紐約大學關閉校內的Chick-fil-A分店。風波繼續延伸,「芝麻街」(Sesame Street)品牌的玩具,亦暫停與Chick-fil-A的兒童餐合作。

前阿肯色州州長Mike Huckabee隨即發起Chick-fil-A感謝日(Chick-fil-A Appreciation Day),呼籲民眾在2012年8月1日到各地Chick-fil-A用餐,一邊吃炸雞一邊支持那些擁抱神聖婚姻的人,以實際消費行動來挺Chick-fil-A。

基於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保護宗教和言論自由的權利,Chick-fil-A要發言支持傳統婚姻又有不可?支持同性婚姻人士亦同樣有權表達他們的看法,是否一定要批評和打壓異己?這種向異己作出滅聲的行為,又是否構成另一種「歧視」?

我還想著要否去吃一餐Chick-fil-A以作支持時,剛巧仍讀高中的大女兒就主動提出要到該店,她還親自開車。到了Chick-fil-A的停車場,擠滿了車,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車位。無論堂座或駕車帶走(drive through)的人龍都特別長,甚至找不到龍尾。最重要的是:Chick-fil-A的員工和食客沒有因為太忙太擠而不滿,相反,大家卻非常開心,時不時發出會心微笑。看來無論有信仰與否,持守傳統婚姻家庭價值仍有市場。

事後該店市場部證實,感謝日當天全美1,600多家門市生意興隆,銷售額創下歷史新高。而 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 團體也不甘示弱,在2012年8月3日發動親吻日(Kiss Day),鼓勵同志群眾到Chick-fil-A店門口一起親吻(kiss-ins)。

是次感謝日,我也有意外收穫──側面知道了大女兒對傳統婚姻的看法,她懂獨立思考,不受朋輩和潮流思想所影響。這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親子活動。

這場維護傳統婚姻的戰爭仍一直持續。於2015年10月Chick-fil-A在紐約市的首間分店開幕時有同志團體在店門外示威。2019年,Chick-fil-A遭LGBT+團體抗議迫使其在英國開設的第一間分店關門。維護傳統婚姻的路仍漫長而且會愈走愈窄,幸好我們並不是單打獨鬥,總有人和你撐。

真相,可能就是你不知道真相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4/11/2020

有圖就有真相?還是不要輕易相信你看到的表面現象呢?

80年代英國著名電視連續劇《首相你想點》(Yes Minister)的一句名言:「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事直到官方正式否認(never believe anything until it's officially denied)」,對政客的語言偽術有深刻嘲諷。不幸的是弄虛作假,今日亦成為一些網上媒體、甚至主流傳媒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手法。

我們無法阻止別人存心欺騙,但要努力避免自己上當。傳媒和網上短片已經成為全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亦早已沒有疆界,當我們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缺乏了解,有時更難洞悉當中的錯繆。甚麼叫美?減肥纖體是否必須?有沒有想過養生節目可以與迷幻菇和靈界扯上關係?大家見過瘦削的大胃王嗎?見過講完大話、刪除批評留言之後竟然有更多人訂閱的網紅嗎?原來人最可怕的不是被騙,而是甘於受騙!

別以為不願面對真相的只是心靈空虛、沒有信仰的一群,弟兄姊妹看不清真相或甘願自欺欺人的其實大有人在。香港教會經歷了長期的穩定、擁有豐富資源,大家似乎已忘記荒年的存在;對基層人士在疫情下水深火熱的生活仍感陌生;對政治大環境下愈來愈嚴峻的挑戰亦沒有足夠警惕;此外,有關同性婚姻的社會運動表面上好像沒有動靜,立法會亦沒有再爭論相關法例修訂,大家便以為社會的關注已轉向其他議題,其實同運團體只是轉向一個市民大眾無法表達意見的戰場——法庭來處理,而且大有斬獲。

真相可能就是你不知道真相,大家必須保持警醒。

香港法庭正以斬件式承認同性婚姻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11/11/2020

2020年9月18日,高等法院有兩個就有關海外同性婚姻司法覆核案的判決,對於兩位司法覆核案的申請人,法官周家明分別判他們一勝一敗,吳翰林(案件編號:HCAL 3525/2019)及岑子杰(案件編號:HCAL 2682/2018)都是挑戰香港不承認同性婚姻,是違反《基本法》第25條及《香港人權法案》第22條及第14條,對同性戀人士構成性傾向歧視。

 

吳翰林案:遺產繼承

首先說說吳翰林案,吳與同性伴侶於2017年在英國倫敦結婚,2018 年吳購買居屋單位,作為二人的居所。由於香港不承認同性婚姻,他的婚姻不被認可,根據香港法例第73章《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同性伴侶在法律上不會被視為「配偶」,若他在無立遺囑情況下去世,伴侶便不能自動繼承遺產,或自動獲遺產供養,但異性伴侶卻擁有這些權利。另外,根據香港法例第481章《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若吳的伴侶要從遺產中取得的生活開支,就必須證明他過往是完全地或主要地,在經濟上依靠逝世的伴侶,相反已婚異性伴侶則不論是否由配偶供養,都可申請從逝世配偶的遺產中取得合理經濟供養。吳遂提出司法覆核,挑戰有效婚姻、夫及妻的定義不包括以及不合理地限制同性戀伴侶的私人及家庭生活,並指有關定義不合理地限制他們的私有產權,而有關權利是受《基本法》第6及105條所保護,認為《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構成性傾向歧視。

雖然申請人的問題完全可以透過訂立遺囑解決,但法官認為《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對同性婚姻及異性婚姻存在差別對待,存在歧視,因此,判申請人勝訴。

法官周家明不認為如果給予同性伴侶相同的利益,會有損傳統婚姻制度,或者破壞整體香港法例的連貫性、一致性和可行性。

 

岑子杰案:同性婚姻

申請人認為香港政府不承認海外同性婚姻的做法「違憲」,對同性戀者構成性傾向歧視,違反《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但法官認為,香港法例並不容許同性婚姻並指香港沒有法例允許同性婚姻,《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沒有保障同性伴侶結婚的權利,而香港婚姻是一男一女自願結合,故不會將定義擴闊至同性婚姻,裁定岑子杰敗訴

就申請人以海外異性婚姻與同性婚姻作比較,法官認為兩者未必相似,例如離婚權只屬已婚者的權利,當中亦會涉及某些特定的權利和福利,例如兒童最佳利益,因此,同性和異性伴侶無法從中類比,法庭需考量特定議題的背景和情况,不能憑空解答。法官在判詞中引述QT案,指出香港《婚姻條例》只承認一男一女的異性婚姻,重申本港的婚姻法律並不容許同性婚姻,《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均不會提供有關保障。申請人仍有權就特定政策或法定條文提出覆核,每宗覆核成功與否將視乎個別情况,要求同性婚姻是太進取。

 

吳翰林案裁決削弱父母權益

按《無遺囑者遺產條例》第4(4)條:如該無遺囑者並無遺下後嗣,但遺下丈夫或妻子,以及下述人士中一人或多人,即父母、全血親兄弟姊妹或全血親兄弟姊妹的後嗣,則該尚存丈夫或妻子須享有取得非土地實產的絕對權益;此外,該無遺囑者的剩餘遺產在扣除死亡稅(如有的話)及費用後,須撥出$1,000,000的淨款額,在作出上述款項或應付利息的撥款後,該剩餘遺產須按以下規定持有(a)其中一半為該尚存丈夫或妻子的絕對權益而以信託形式持有;及(b)其餘一半則為該無遺囑者遺下父或母或父母二人的絕對權益而以信託形式持有。吳翰林案的判決將直接影響無立遺囑者父母的權益,假設A是在海外地區與同性伴侶結婚但沒有子女,他遺下150萬元遺產,在不承認同性婚姻的情況下,A的同性伴侶在本港法律的定義上不是丈夫或妻子,A的遺產將全數由他的父母繼承。現在因為吳翰林案的判決,A的同性伴侶可先取得100萬元,A的父母只可分得餘下50萬元的一半,即25萬元,分別非常大。事實上,假如A想將他的遺產送給他的同性伴侶,A可以透過訂立遺囑解決。為甚麼吳翰林不採用既便捷又節省金錢,較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因為他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透過司法覆核曲線爭取同性婚姻。據悉政府已就判決提出上訴。

 

以司法覆核方式為同性戀者曲線爭取同性婚姻

綜合近幾年有關同性婚姻的司法覆核案件的裁決,如梁鎮罡案的公務員福利及配偶合併報稅,QT案的同性伴侶獲確認為配偶/受養人,Nick Infinger案令同性伴侶可以一般家庭名義申請公屋,吳翰林案則是居屋及財產自動繼承權等等,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雖然法院不斷強調香港的合法婚姻仍然是一男一女的異性婚姻,香港法律不承認同性婚姻並不違反《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但是,法院卻在不同範疇承認海外同性婚姻為「有效婚姻」,承認同性伴侶為配偶、妻子或丈夫,當全部或大部份原本只屬於一男一女異性婚姻的權利和福利都已給予同性伴侶時,同性婚姻合法化便水到渠成了。為了堵塞漏洞,特區政府應立即修改法例,重申香港的婚姻法的要求,如只承認人數必須一對一、年齡必須16歲以上、性別必須為異性、沒有親屬及血緣關係、同一時間只可以有一段婚姻等,不符合這些條件的婚姻,一律不可以獲得任何與婚姻有關的權利及福利。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0年8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6/09/2020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泰國內閣於2020年7月8日通過「民事伴侶法」(Civil Partnership Act)草案與「民事與商事法」(Civil and Commercial Code)修正案,有關草案及修正案將送往國會審議及等候批准。「民事伴侶法」草案允許年滿17歲或以上且至少其中一方為泰國公民的同性伴侶進行民事登記,登記的同性伴侶能享有部份猶如異性夫妻一樣的法律權利,如繼承權與收養權等,只是無法享有一些異性配偶福利,如稅務豁免、社會保障福利、某些形式的國家福利等。若同性伴侶未滿17歲者,必須獲得父母、監護人、法院的文字書面同意,完成登記後,未成年同性配偶將被視為成年配偶。「民事與商事法」修正案為民事結合制定進一步的規定,例如已有法律認定之伴侶,則不可再登記。民事結合關係會因死亡、自願分居或法院命令而終止。
泰國政府副發言人Ratchada Dhnadirek表示,「民事伴侶法」及「民事與商事法」修正案讓不同性傾向的社群、不同性別人士能夠享受平等,更是促進泰國社會性別平等的重要一步。不過,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社群的一些成員仍然認為,法案不足以確保平等權利。[1]

位於東歐的黑山(Montenegro成為非歐盟成員國中,第一個承認同性伴侶民事結合(same-sex civil partnerships)的歐洲國家。2020年7月1日,黑山的國會以42比5的懸殊比例,通過有關法案,民事結合的同性伴侶享有和異性戀伴侶一樣的權利。黑山並不容許代孕母服務,無論異性戀夫妻或一般伴侶都不能使用有關服務,因此同性伴侶亦一樣,不能尋求人工受孕。另外,民事結合的同性伴侶並不能收養兒童。
早在2014年,同性伴侶民事結合法案遭到國會否決,2019年7月再次闖關仍未能通過,主要被塞爾維亞正教會(Serbian Orthodox Church)強烈阻止。今次終於通過法案,在黑山創立最久的性別倡議團體LGBT前進論壇(The LGBT Forum Progress)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對於該國的LGBT人士來說,有著「難以名狀的重大意義」。
黑山總理馬爾科維奇(Dusko Markovic)在社交媒體公開表示,通過同性伴侶民事結合法案代表「我國社會的民主成熟程度與族群融合過程,都朝正確方向邁進了一大步。」他表示:「在歐洲的黑山裡,絕不允許存在任何與性傾向有關的歧視。」黑山總統久卡諾維奇(Milo Djukanovic)亦表示,該法案令黑山離「加入發展最完善的世界民主政體」更近了一點。說穿了,黑山政府認為,通過同性伴侶民事結合法將促進少數群體的權益,有助於黑山加入歐盟。[2]

2020年7月5日,著名英國女作家羅琳(J.K. Rowling)因著在社交媒體發表的言論,再次惹來跨性別人權倡議人士猛烈抨擊。跨性別模特兒Munroe Bergdorf回應羅琳的言論,指到這位作家「危險」,並且對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士來說是個「威脅」。
這一次,羅琳把跨性別人士使用的荷爾蒙療程(hormone treatment)比作新式的更正治療(conversion therapy)。她提到:「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相信我們正在看著年輕的同性戀者使用新式的更正治療(她是指荷爾蒙治療),他們下定決心終身都在醫療的道路上,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喪失生育能力和/或性方面的功能。」
跨性別人權倡議人士一再批評羅琳多次對跨性別議題的評論不當。羅琳於今年6月7日轉載一篇評論文章,它的標題是「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之後,要為到有月經的人製造更加平等的世界……」她回應道「『有月經的人』,我肯定那些人曾經用過這一個詞……」她之後提到三個字「Wumben? Wimpund? Woomud?」,似乎暗示女人(Woman)一詞已變得模糊。有跨性別人士認為,不能受限於生理性別,生理性別是男性的人,只要社會性別是女性,即使沒有月經的人也可以是女性。早在2019年12月,羅琳已經惹來很多人不滿,事緣她對稅務專家Maya Forstater的言論表示支持。Forstater因著在社交媒體發表言論指男性不可能改變他們的生理性別而失去了工作。
面對多次的抨擊,羅琳在今年6月10日選擇發長文解釋,該文章題為“J.K. Rowling Writes about Her Reasons for Speaking out on Sex and Gender Issues”,她在文中指自己在去年支持Forstater,其實在此以前,大概在兩年之前,她已經關注有關性別身份(gender identity)的討論,以及與不少跨性別者會面,她認為自己的個人經驗及知識已經到達專業水平。在文中,她亦提到她有五大理由擔心新跨性別激進主義(new trans activism):一、此主義推動著侵蝕生理性別(sex)在法律中的定義,並且想以社會性別(gender)取代它;二、身為前老師及兒童慈善組織創辦人,她關注跨性別權利的運動對教育及保護兒童有何影響;三、她關心及公開捍衛言論自由;四、她看到希望改變性別的年輕女性人數激增,另一方面,愈來愈多變性的年輕女性後悔採取了某些步驟,想要返回原來性別,然而這些步驟在某些情況下已經奪走了她們的生育能力,讓她們的身體無法回復如初;五、 她披露自己曾被家暴及性侵,她和為數不少跟她有相似經歷的女性憂患與共,而這些女性因為希望尋求只供女性使用的空間,卻因而被指控為偏執,她希望跨性別女性得到安全,但同時,她不想其他女性少了安全。她寫道:「當你讓任何相信或覺得自己是女性的男性打開廁所和更衣室的大門……你是對任何男性和所有想進去的男人打開大門。」
無論羅琳如何解釋,在支持同運人士眼中,她仍是歧視跨性別者的人,她的兩大粉絲網站:The Leaky Cauldron和MuggleNet表示,不再提供羅琳個人網站連結。另外,不少與她合作過的演員也表示不認同她的言論,要與她劃清界線。[3]

明光社

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競選連任,在選舉期間曾表示如成功連任,他將修憲以明文禁止同性伴侶收養孩子,他又多次公開指LGBT平權運動破壞傳統家庭價值,對國家造成威脅。2020年7月13日波蘭選舉委員會宣布杜達連任成功。麈埃落定,波蘭知名LGBT運動人士Bart Staszewski在facebook詢問是否有人在想要離開波蘭,在數以百計的回覆裡,大部份人都說他們正在考慮或已經離開波蘭。Staszewski表示:「這次人們不是為了尋找薪水更高的工作,而是為了尋找尊嚴與尊重。人們希望覺得受到政府保護,而不是被當成敵人。」[4]

位於非洲中西部的蓬(Gabon,該國的國民議會於2020年6月23日表決通過把同性性行為除罪化。有24名議員投反對票,25人棄權,卻有48名議員支持政府的提案,令提案獲通過。有關提案建議廢除在2019年立的一項法例:《刑法》中第402條第五段:禁止同性之間的性關係,觸犯該法最高可被判監六個月,以及被罰款500萬元中非金融合作法郎(約67,000港元)。
提案在2020年6月29日獲參議院通過,隨後在7月7日獲總統Ali Bongo簽署,正式在該國把同性性行為除罪化。[5]

蘇丹過渡政府在2020年7月13日通過一系列改革法案,包括廢除針對肛交行為的鞭刑和死刑,但肛交仍被視為罪行,違者可被判監五年至終身監禁。依據蘇丹的《刑法1991》第148條,不論異性戀或同性戀者進行肛交都是犯法的,初犯者可被判罰100下鞭刑,有可能被判不超過五年的監禁刑期,再犯者同樣會被判罰100下鞭刑,並接受不超過五年的監禁,第三次犯法者則會被判以死刑或終身監禁。隨著改革法案,《刑法1991》第148條亦會被修改。[6]

2020年6月9日,印尼南蘇拉威西省(South Sulawesi)索彭縣(Soppeng一對新人舉辦婚禮,新郎24歲,新娘21歲,婚禮以伊斯蘭教儀式舉行;但有受邀參加婚禮的賓客懷疑新郎是女性,向村長及警方檢舉。警察局犯罪調查小組組長Amri指出,經身體檢查並約訪村里七名人士後,證實新郎為女性,這對新婚女同志涉嫌修改新郎身份證的性別。警方逮捕兩人,兩人涉嫌觸犯《刑法》第263條的偽造文書罪,最高可被判六年監禁。
這對新人交往五個月,新娘約在兩個月前知道自己的情人原來是女性,但因二人相愛,她決定接受對方的求婚,兩人更改了新郎身份證上的性別後,取得新娘家長同意,舉行婚禮,可是她們並沒有正式登記。新娘的家長向警方指出,根據新郎的身份證,他們全家都以為她是男性,不知道被騙了。[7]

2009年,在上海的美國人發起同志活動上海驕傲節,稱要讓上海成為一座更加多彩且兼容並蓄的城市。2020年8月13日,上海驕傲節的團隊宣佈,取消所有即將舉行的活動,及終止未來的活動計劃,團隊並沒有說明具體的原因。[8]

歐美不少同志遊行在6月舉行,以紀念1969年6月28日,美國紐約市LGBT族群聚集在石牆酒吧遭到臨場檢查,引起LGBT族群強烈不滿,隨後的騷亂與抗爭掀起LGBT人權運動的序幕。當全球受疫情影響,同志遊行紛紛被取消,台灣同志運動發展協會仍堅持在6月28日在台灣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舉辦遊行。活動有超過200人出席,活動的主辦人、台灣同志運動發展協會顧問陳宏昌(Darien Chen)表示此次遊行是為了數百場被迫取消的活動而舉辦的。[9]

 

本地

香港同志遊行2020籌委會早前聯絡18區區議會,希望各區區議會響應於今年11月舉行的香港同志遊行2020,擔任支持機構。至2020年8月13日為止,香港同志遊行的facebook專頁稱,已有12區區議會通過,願意擔任香港同志遊行2020的支持機構,有關區議會分別是北區、深水埗、南區、屯門、西貢、觀塘、大埔、灣仔、葵青、東區、九龍城、黃大仙區區議會。
明光社在2020年7月10日去信18區區議會,質疑同志遊行已超越地方行政的政治議題,而且有關議題在社會上極具爭議性,在沒有徵詢區內選民的意見之下如此決定,是否漠視民意?另外,無論在外國和台灣的同志遊行甚至有裸露的表演,並提出娼妓合法化、孌童合法化、以及美化性濫交和性虐待等行為,罔顧不少重視家庭價值的社會人士和家長的願意,完全沒有顧及四周有一些兒童在場。本社質疑部份區議會是否有了解詳情,然後才作出有關決定。本社期望尚未通過相關動議的區議會,在考慮是否支持有關活動前,必須先徵詢區內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並詳細了解過往多年同志遊行的真正口號和內容。至於已通過有關動議的區議會,必須監察此等活動的實際內容,不能成為鼓吹性濫交的平台,以免進一步損害區議會的聲譽。[10]

(資料截至2020年8月14日)


[1] 廖綉玉:〈亞洲性別平權重大里程碑!泰國內閣批准《民事伴侶法》 同性伴侶享繼承權與領養權、可與外國人登記〉,風傳媒,2020年7月9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83805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4日);Busaba Sivasomboon, "Thai Cabinet approves bills allowing same-sex partnerships," The Washington Post, last modified July 8, 2020,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sia_pacific/thai-cabinet-approves-bills-allowing-same-sex-partnerships/2020/07/08/4a70cad2-c12c-11ea-8908-68a2b9eae9e0_story.html;" Thailand’s Cabinet approves bills granting legal status to same-sex unions," Los Angeles Times, last modified July 9, 2020, https://www.latimes.com/world-nation/story/2020-07-09/thailand-cabinet-approves-bills-legal-status-same-sex-unions;"Cabinet backs bill allowing same-sex unions," Bangkok Post, last modified July 8, 2020,  https://www.bangkokpost.com/thailand/general/1947992/same-sex-marriage-endorsed;"Civil unions for gay couples," Bangkok Post, last modified 9 July, 2020, https://www.bangkokpost.com/thailand/general/1948184/civil-unions-for-gay-coupleshttps://edition.cnn.com/2020/07/09/asia/thailand-same-sex-union-bill-intl-hnk/index.html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496130/%E6%B3%B0%E5%9C%8B%E5%85%A7%E9%96%A3%E6%89%B9%E5%87%86%E5%90%8C%E6%80%A7%E5%A9%9A%E5%A7%BB%E6%B3%95%E6%A1%88-%E5%B0%9A%E5%BE%85%E5%9C%8B%E6%9C%83%E9%80%9A%E9%81%8E

 

[2]王穎芝:〈巴爾幹半島第一國!蒙特內哥羅國會通過《同性伴侶法》 邁出婚姻平權一大步〉,風傳媒,2020年7月4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82240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4日);“Montenegro becomes first country in Balkans to legalise same-sex civil partnerships,” neuo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 2020, https://www.euronews.com/2020/07/02/montenegro-becomes-first-country-in-balkans-to-legalise-same-sex-civil-partnerships;Rachel Savage, “Montenegro legalises same-sex civil partnerships,” REUTERS, last modified July 2, 2020,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montenegro-lgbt-lawmaking-trfn/montenegro-legalises-same-sex-civil-partnerships-idUSKBN24271A; Samir Kajosevic, “Montenegro Parliament Narrowly Votes to Legalize Same-sex Unions,” Balkan Insight, last modified July 2, 2020, https://balkaninsight.com/2020/07/02/montenegro-parliament-narrowly-votes-to-legalize-same-sex-unions/

 

[3]梁凱怡:〈羅琳「恐跨」?憂單性空間被濫用 掀英國跨性別法改激辯〉,《香港01》,網站:https://www.hk01.com/%E4%B8%96%E7%95%8C%E8%AA%AA/485087/%E7%BE%85%E7%90%B3-%E6%81%90%E8%B7%A8-%E6%86%82%E5%96%AE%E6%80%A7%E7%A9%BA%E9%96%93%E8%A2%AB%E6%BF%AB%E7%94%A8-%E6%8E%80%E8%8B%B1%E5%9C%8B%E8%B7%A8%E6%80%A7%E5%88%A5%E6%B3%95%E6%94%B9%E6%BF%80%E8%BE%AF(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7日);J.K. Rowling, “J.K. Rowling Writes about Her Reasons for Speaking out on Sex and Gender Issues,” jkrowling.com, last modified June 10, 2020, https://www.jkrowling.com/opinions/j-k-rowling-writes-about-her-reasons-for-speaking-out-on-sex-and-gender-issues/;Darnell Christie, “Trans anger as J.K. Rowling compares hormone treatment to gay conversion therapy,” The Jakarta Post, last modified July 7, 2020,  https://www.thejakartapost.com/life/2020/07/07/trans-anger-as-jk-rowling-compares-hormone-treatment-to-gay-conversion-therapy.html;Liam Stack, “J.K. Rowling Criticized After Tweeting Support for Anti-Transgender Researcher,” The New York Times, 26 May 2020, https://www.nytimes.com/2019/12/19/world/europe/jk-rowling-maya-forstater-transgender.html;Molly Roberts, “J.K. Rowling’s transphobia shows it’s time to put down the pen.” The Washington Post, last modified 10 June 2020.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0/06/09/jk-rowlings-transphobia-shows-its-time-put-down-pen/;Jacob Stolworthy, " JK Rowling responds after Harry Potter fan sites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author over trans views," INDEPENDENT, last modified July 4, 2020,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books/news/jk-rowling-harry-potter-fan-sites-trans-views-mugglenet-leaky-cauldron-a9601231.html;" Researcher who lost job for tweeting ‘men cannot change into women’ loses employment tribunal," INDEPENDENT,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9, 2019,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maya-forstater-transgender-test-case-equalities-act-employment-tribunal-a9253211.html
 

[4]廖綉玉:〈「現在一切都崩毀了!」波蘭反同右翼總統成功連任 LGBT族群掀移民出走潮〉,風傳媒,2020年8月6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92013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7日);簡恒宇:〈波蘭大選出爐 只贏對手2個百分點 反同右派總統杜達驚險連任〉,《風傳媒》,2020年7月13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848530?itm_source_s=storm.mg&itm_medium_s=dable(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7日);Vanessa Gera, " Polish LGBT people leaving as post-vote mood grows hostile" Star Tribune, last modified August 6, 2020, https://www.startribune.com/election-aftermath-lgbt-emigres-don-t-wait-to-see-2nd-term/572023802/
 

[5] “Lawmakers vote to decriminalise homosexuality in Gabon,” France 24, June 24, 2020, https://www.france24.com/en/20200624-lawmakers-vote-to-decriminalise-homosexuality-in-gabon; Georges Dougueli, “Gabon divided over adoption of law decriminalising homosexuality,” The Africa Report, last modified June 29, 2020. https://www.theafricareport.com/31647/gabon-divided-over-adoption-of-law-decriminalising-homosexuality/; "UNAIDS welcomes decision by Gabon to decriminalize same-sex sexual relations," UNAIDS, last modified July 7, 2020, https://www.unaids.org/en/resources/presscentre/pressreleaseandstatementarchive/2020/july/20200707_gabon; "Gabon: Freedom House Welcomes Decriminalization of Same-sex Relations," Freedom House, last modified July 9, 2020, https://freedomhouse.org/article/gabon-freedom-house-welcomes-decriminalization-same-sex-relations.

 

[6] “Sudan: 1991 Criminal Act as Amended in 2009,” refworld, last modified May 21, 2009, https://www.refworld.org/docid/5a8433274.html;" Civil Society Statement in Response to The Law of Various Amendments," Sudan Tribune, last modified August 14, 2020, https://sudantribune.com/spip.php?article69702;"Sudan: New Law Amending Penal Code Takes Effect," LIBRARY OF CONGRESS, July 23, 2020, https://www.loc.gov/law/foreign-news/article/sudan-new-law-amending-penal-code-takes-effect/;Ban Barkawi and Rachel Savage, “Great first step' as Sudan lifts death penalty and flogging for gay sex,” Reuters, last modified July 17, 2020,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sudan-lgbt-rights-trfn/great-first-step-as-sudan-lifts-death-penalty-and-flogging-for-gay-sex-idUSKCN24H30J;Zoe Tidman, "Sudan lifts death penalty and flogging for gay sex," INDEPENDENT, last modified July 19, 2020,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frica/gay-sex-sudan-death-penalty-flogging-lifted-prison-sentence-a9627121.html;簡恒宇:〈《同志人權》蘇丹廢除「男男性行為」鞭刑、死刑 LGBT團體:最終目標仍是同志除罪化〉,風傳媒,2020年7月19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86630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7日)。

 

[7] ANNEX I.1 INDONESIAN PENAL CODE, United Nations, accessed August 29, 2020,  https://www.unodc.org/res/cld/document/idn/indonesian_penal_code_html/I.1_Criminal_Code.pdf;"Same-sex newlyweds in South Sulawesi arrested for forgery," The Jakarta Post, June 15, 2020, https://www.thejakartapost.com/news/2020/06/15/same-sex-newlyweds-in-south-sulawesi-arrested-for-forgery.html;〈印尼女同志婚禮瞞新郎為男兒身 恐吃牢飯〉,聯合新聞網,2020年6月16日,網站:https://udn.com/news/story/6810/4638819(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8日);凌俊賢:〈【女扮男結婚】印尼女同志篡改身份證性別結婚遭逮捕〉,《香港01》,2020年6月16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486817/%E5%A5%B3%E6%89%AE%E7%94%B7%E7%B5%90%E5%A9%9A-%E5%8D%B0%E5%B0%BC%E5%A5%B3%E5%90%8C%E5%BF%97%E7%AF%A1%E6%94%B9%E8%BA%AB%E4%BB%BD%E8%AD%89%E6%80%A7%E5%88%A5%E7%B5%90%E5%A9%9A%E9%81%AD%E9%80%AE%E6%8D%95(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8日)。
 

[8] 〈滬同性戀活動突停辦〉,《信報財經新聞》,2020年8月14日,網站: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cntw/article/2551819/%E6%BB%AC%E5%90%8C%E6%80%A7%E6%88%80%E6%B4%BB%E5%8B%95%E7%AA%81%E5%81%9C%E8%BE%A6(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8日);謝欣辰:〈上海驕傲節停辦 「彩虹的盡頭」LGBTQ空間限縮〉,ETtoday新聞雲,2020年8月17日,網站: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817/1786435.htm(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8日)。
 

[9] 簡恒宇:〈「只有台灣能做到」 疫情迫使全球同志驕傲月活動取消 自由廣場舉行難得實體遊行〉,風傳媒,2020年6月28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80385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8日);“Giant rainbow flag unfurled in front of Taiwan autocrat's memorial hall,” REUTERS, June 28, 2020,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gay-pride-taiwan/giant-rainbow-flag-unfurled-in-front-of-taiwan-autocrats-memorial-hall-idUSKBN23Z0BQ
 

[10] 〈區議會不應漠視選民的意願 支持宣揚性解放之同志遊行〉,明光社,2020年7月14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statement/%E5%8D%80%E8%AD%B0%E6%9C%83%E4%B8%8D%E6%87%89%E6%BC%A0%E8%A6%96%E9%81%B8%E6%B0%91%E7%9A%84%E6%84%8F%E9%A1%98-%E6%94%AF%E6%8C%81%E5%AE%A3%E6%8F%9A%E6%80%A7%E8%A7%A3%E6%94%BE%E4%B9%8B%E5%90%8C%E5%BF%97%E9%81%8A%E8%A1%8C(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4日);胡文傑:〈明光社致函十八區區議會關注同志遊行 蔡志森:事件具爭議 區議會需三思免損聲譽〉,《時代論壇》, 2020年7月14日,網站: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2737&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4日);伍詠欣:〈香港同志遊行2020宣佈舉辦日期 多個區議會成為支持機構〉,《明周》,2020年8月5日,網站: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5%90%8c%e5%bf%97%e9%81%8a%e8%a1%8c-%e5%8d%80%e8%ad%b0%e6%9c%83-lgbt-15544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