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為生產工場的新聞報道
19/09/2013
傳媒生態近年不斷改變,互聯網興起,收費電視台增加,大量免費即時資訊及現場實況報道出現,但同時突發新聞卻隨著記者不能再截聽警察和消防的對講機而沒落,取而代之是將網上趣聞「推上報」。電視、電台剛播出新聞,網絡上的部落格及社交平台用家便即時開始參與評論。
傳媒生態近年不斷改變,互聯網興起,收費電視台增加,大量免費即時資訊及現場實況報道出現,但同時突發新聞卻隨著記者不能再截聽警察和消防的對講機而沒落,取而代之是將網上趣聞「推上報」。電視、電台剛播出新聞,網絡上的部落格及社交平台用家便即時開始參與評論。
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我代表明光社出席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和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聯席會議,就「傳媒辨識教育及含不雅內容的免費報章」表達意見,絕大部份出席者對免費報章的色情資訊皆強烈不滿。
藝人被狗仔隊以長鏡偷拍入屋的情況嚴重,早前便有數名藝人到私隱專員公署投訴《FACE》周刊和《忽然一周》,而本社亦為此發起「尊重私隱嚴拒偷拍」的聯署聲明,盼望公眾明白「希望自己的家居生活不會被人監視,是所有人的合理期望和權利。」無獨有偶,上星期再有團體強烈譴責兩周刊偷拍妓女,漠視她們的私隱及感受。
其實,傳媒偷拍私隱的問題可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