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群體應對公義執著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和合本》,阿摩司書五24)。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和合本》,阿摩司書五24)。
傳道書3章1-8節中提到:「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對於我們怎樣看現時的社會抗爭也許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問題不是應否抗爭,而是甚麼時候應該抗爭,甚麼時候應該和好。
筆者認為福音帶給基督徒的生命,包含著另類的世界觀、價值取向和倫理踐行。不過面對俗世的衝擊及引誘之下,不少信徒的生命已不再作鹽作光。
隨著基督教界內的選委,到區議會、特首及立法會的選舉接踵而來,無論大家是否有興趣,有關討論都會在我們身邊愈來愈多,對弟兄姊妹以至教牧同工都是無法逃避的議題。
下任特首選舉仍是一場中央欽點的小圈子遊戲,若果被中央委以重任的是可以信賴的有能之士,市民大眾或許仍可勉強「收貨」。不幸的是盛傳已獲欽點的人完全缺乏現代政治領袖應有的基本條件,既不善辭令;又缺乏喚起群眾支持的領袖魅力;亦沒有甚麼管治理念;更無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績。
新一代的基督徒青年在關心社會事務的看法和態度上,或與牧者存著落差。到底今天的基督徒青年普遍關心社會嗎?驅使他們關心社會所抱持的價值信念是甚麼?他們又會否認為自己教會的牧者「未稱職、不社關」?
就《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表面上與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好像沒有直接關係,其實影響深遠,可惜在今時今日的社會氣氛,要理性討論問題越來越困難,一些國內的官員和左派人士將對立法有意見的人說成是心中有鬼和不配做中國公民!而一些民主派議員和部份傳媒卻說成一旦立法便一定會人人自危,傳媒學者將會自動封咀,彼此都流於煽情多於理性討論,更遑論聆聽對方的意見!
911這個日子,相信不是美國人的你和我也清楚明白代表什麼;但是今年的912,同樣地對於香港人也有很特別的意義!你當日有去投票嗎?你憑甚麼去投出你神聖的一票呢?對候選人的形象?往績?政治取向?道德立場......
十月初有機會看到即將上映的電影《奇異恩典》,今年是馬禮遜來華200周年,亦是英國廢除奴隸買賣200周年,在這個特別時刻,欣賞這套電影,來得特別有意思。這齣電影雖然沒有強勁的卡士,但卻能激勵人心,令人對生命充滿盼望及熱誠,更能激發人內心深處那份久違了的惻隱之心。
屈指一算,已經踏入第七個年頭了!七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的日子,七日是上帝完成造物工程後的安息日,「七」在基督教傳統上象徵完全;對七歲大的明光社而言,當然不是「罷了!就此作息」的宣告;相反,卻是要力臻完美的鞭策,繼續回應時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