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基督徒與政治

家庭與民主政制

洪子雲先生
香港理工大學 專上學院 講師 香港浸會大學 宗教及哲學系 博士生
27/08/2008

根據政治哲學家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民主政制背後正是實現著「主權在民」(Popular Sovereignty)的精神,即社會由市民大眾一起去管治,又或說是一種集體自治(Collective Self-Rule) (不要與「集體主義」“Collectivism”混淆),而非由個別人士或少數貴族去管治。既然是涉及社會大眾,故此民主政治的優劣就非常取決社會中公民質素。

民主、自由和人權

關啟文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27/08/2008

2008年9月7日是香港的立法會選舉日,在考慮如何投手上一票時,一個關鍵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對民主的追求?我的立場是:民主仍是基督徒應支持的目標,但只是次終極目標(penultimate goal),而不是終極目標(ultimate goal)。我們應正視和理解民主、自由和人權等理念的限制,並嘗試尋找超越兩種極端的第三條路。

「忽然」選舉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27/08/2008

臨近選舉,社會上總會見到忽然民生、忽然民主的候選人,在教會圈子,也有忽然社關、忽然熱心的信徒出現。筆者並不完全抗拒「忽然」,無論對方是假意、或是真心,願意支持一些我們所重視和認同的價值總是一件好事,問題是我們如何令一些本來只為拉票的候選人「弄假成真」,由忽然而變成持續地關心這些議題。
 

教會應向弱勢傾側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26/11/2010

有關富豪的「魔鬼論」餘波未了,除了有天主教徒刊登全版公開信,強調對為富不仁、藉法律漏洞而大施剝削的人,教會不應沉默,應以言行表達對社會正義的看法之外,近百名天主教徒在立法會外舉行「渴慕正義、實踐真理」祈禱會,希望教區不會選擇與富者為伍,並繼續承擔教會使命,在社會上譴責不公義和罪惡,又質疑教會是否

教會社關「爭議」事件簿

明光社資料室
20/07/2010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關心社會是上帝交付給我們的使命之一,但當基督徒群體走出教會,以信仰的立場在社會發聲,往往由於出發點、基本價值、對形勢判斷和背後原因的不同理解,因而會引起爭論、甚至惹來別人的批評和謾罵。

美國基督教右派簡史

余創豪博士
美國亞歷桑拿州立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 | 現任美國思科系統心理測量師
20/07/2010

在今天的美國,「基督教右派」背負著非常負面的形象,在公眾眼中,他們被視為一群自以為是,封閉保守的人,想把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念和政治議程強加在所有人頭上。在學術界,喬治城大學政治學教授克萊德威爾科克斯(Clyde Wilcox),將基督教右派定義為一個「企圖推動福音派基督徒和其他新教基督徒參與政治行動的社會運動。」然而,基督教右派並不是一直積極參與政治活動。

政教關係的三問

胡志偉牧師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20/07/2010

近十年來,本港大多教會失掉「講出真話」(Telling the Truth) 的勇氣,以致我們的「不一致性」成為了外界對教會的批判。筆者84年於神學院畢業,那時就九七問題,教會界有熱切的討論;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教會湧現要追求民主與人權的訴求。97年之後,教會不再熱衷民主與有關的討論,03年因基本法23條立法而湧現關注,接著有關的思考與討論不斷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