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
家長的空間
對症下藥
性教育其實是一場文化角力
香港青少年的性教育不足其實是老生常談,除了因為香港學校的課程一直以考試為中心,沒有太多的空間可以讓學校教授一些「非必要」的內容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華人社會對性的議題仍然有很多的禁忌,不少老師和家長都不習慣和不願意主動和學生及子女討論相關的問題。此外,對於性教育的內容,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亦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所謂不足,有時並不單單指時間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大家對性教育內容有不同的期望而出現的落差。性教育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個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的倫理,不單涉及青少年的成長,更影響他們長遠的福祉,每當社會有任何涉及未來性教育的方向和內容的討論時,作為關心學生和子女的教師和家長實在不能掉以輕心,應該積極表達意見和留意其發展,因為性教育其實是一場文化角力。
性教育
請真誠地協助青少年重新開始
明明有片段看到警員從後向記者發射海綿彈,涉事警員亦被訓斥,但投訴的調查結果卻是無法查證,老實說,對小市民來說,實在無法理解這宗有人證、有物證、甚至有片為證的事件,究竟有甚麼問題無法查證?更莫名其妙的是相關部門的首長說遭訓斥不代表有錯,那麼訓斥一個下屬所謂何事?日後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口頭警告或書面警告?是上司問候下屬的方式,還是日常向下屬擺擺官威而已?再推而廣之,我們應怎樣向青少年解釋何謂警司警誡,是警司和你閒話家常, 還是警告後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究竟警司警誡你是因為你犯了錯,還是對方得閒無事兼職做社工?
當然,我們明白在社會運動期間,幾乎每天都有許多不同程度的警民對峙、甚至是衝突,不少執法者與示威者一樣都是血氣方剛,並且長期面對壓力,有時難免沉不住氣,表現會激烈了一點,若沒有對他人的身體造成傷害,以及財物上的嚴重損失,也是情有可原,無論對執法者和示威者都毋須過於苛刻,畢竟人誰無過,最重要的是知錯能改。
給年輕人多一次機會
優先給學童幸福感
新學期伊始,莘莘學子每天趕返學的情況又再出現,在天真無邪的臉孔背後,卻暗藏了學童自殺的危機。根據數據顯示,學童自殺通常發生在每年的9月,以2021年為例,去年開學不足兩個月,便已有七宗學童自殺個案。
教會辦學的道義責任
「山雨欲來風滿樓」,香港在政治和社會環境的轉變是十分明顯的,不容狡辯,因為行動比嘴巴更誠實,移民潮來勢洶洶,人材流失對教會、學校和不少專業都帶來很大的衝擊,教會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根本無法置身事外,若不肯正視問題、甚至自欺欺人,滿口平安、平安而不作更好準備的,便只能坐以待斃。 教會作為一個十分重視本身的信念和原則的群體,在政治環境轉變的時候,若說竟然沒有任何壓力的話,那麼若非口不對心,就是我們早已忘掉了初心。但無論我們是否自覺有壓力和危機,危機和挑戰都是會找上門的,政府的教育政策在過去幾年有急劇的轉變,教會作為主要的辦學團體之一,根本避無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