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民事結合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9年2月)

歐陽家和、陳希芝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翻譯)
25/03/2019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公開聲明:維護男女婚制獨特性 肯定緊密關係授權

就立法會於2018年11月22日辯論陳志全議員提出的研究同性締結政策的議員議案,本社對此倡議方向不能認同。本社促請各界維護男女婚制,又建議藉研究緊密關係政策,維護緊密人際關係(包括同性情侶)的基本權益。

民事結合實非可取的中間方案

陳議員提交的原議案為「本會促請政府研究制訂讓同志締結伴侶關係的政策,令同性伴侶得享與異性伴侶平等的權利」,其含義可直接延伸為民事結合(Civil Union)或不分性別組合的婚姻制度(一般稱作同性婚姻)。經區諾軒議議員修正後的議案則清楚訂明為民事結合政策。

參考海外的民事結合政策,得知其法律條文與同性婚制無異。訂立民事結合的地區,往往走向制訂不分性別組合的婚制。說民事結合為「掛羊頭,賣狗肉」的同性戀政治策略,實不為過。故此,民事結合並非支持男女婚制者可接受的中間方向。

陳議員的動議沒有闡述所謂「讓同志締結伴侶關係的政策」的內容。本社不反對政府研究政策,但對研究指向民事結合,則有所保留。

明光社就民事結合及同性婚姻的意見書

明光社就民事結合及同性婚姻的意見書  9-2018

政內局局長聶德權先生鈞鑒:

對於近年多項有關性小眾議題的討論,本社認為有幾點值得特別關注,亦希望局長閣下及政府各部門在處理有關問題時能特別注意:

1 檢討法援制度的資助準則及範圍

近年很多有關性小眾的議題都繞過了立法會和公眾的討論,直接訴諸司法覆核,令公眾無從參與。這些有關婚姻、家庭和倫理的社會制度,涉及重大的公眾利益,不宜在未有社會共識之前直接交由法庭處理,政府應檢討現行法援制度有否被濫用,公帑是否用得其所,還是成為一些團體架空公眾和立法會去改變社會制度的捷徑。國際人權公約及歐洲人權法庭的裁決已清楚表明,同性婚姻不是基本人權,亦非不同國家必須跟隨的做法,因此,不應浪費公帑支持相關的司法覆核,而應以其他方式處理他們有關個人權利/訴求的申訴。

公開聲明:維護男女婚制獨特性 肯定緊密關係授權

就陳志全議員將於2018年7月動議研究同性伴侶政策的議員議案,本社對其研究的方向不能認同。本社促請各界維護男女婚制,又建議藉讓緊密關係者互相授權的政策方針,維護緊密人際關係(包括同性情侶)的基本權益。

 

民事結合實非可取的中間方案

陳議員提交的原議案為「本會促請政府研究制訂讓同志締結伴侶關係的政策,令同性伴侶得享與異性伴侶平等的權利」,其含意有直接延伸為民事結合(Civil Union)或不分性別組合的婚姻制度(一般稱作同性婚姻)的可能。

參考海外的民事結合政策,我們得知其法律條文與同性婚制無異。訂立民事結合的地區,往往走向制訂不分性別組合的婚制。說民事結合為「掛羊頭,賣狗肉」的同性戀政治策略,實不為過。故此,民事結合並非支持男女婚制者可接受的中間方向。

陳議員的動議沒有闡述所謂「讓同志締結伴侶關係的政策」的內容。本社不反對政府研究政策,但如研究的方向指向民事結合則有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