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咆哮無助家長應對子女的學業壓力
時下香港的小學生與爸媽真的不易做!當填鴨式教育遇上疫症,學校又要縮短課時又要趕進度,Zoom課、功課、背書、默書、測驗、考試……排山倒海地接踵而來,讓人喘不過氣來。
網絡逍遙遊
我們對網絡和手機的依賴已走上了不歸路,它彷彿已成為了我們的另一半,大家了解這一半嗎?
設想有一天,網絡被政府或網絡公司全面控制;手機被駭客入侵,取得我們儲存在雲端的身份證明、銀行存款、醫療記錄、公司文件、紀念照片……我們會陷入怎樣的危機?這些情境和疫症一樣,有時看似遙遠,忽然又可以近在咫尺。
教會要真正成為教會
2020年是難以忘懷的一年,對於香港的教會來說也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新冠肺炎令教會打破了不少過往一直堅守的傳統,不但長時間停止了現場的聚會,連聖餐、聖誕崇拜、報佳音、洗禮、甚至探訪等等都消失了,情況比日本佔領香港和沙士時更嚴峻!此外,面對政治環境的轉變,部份曾在社會運動走得比較前、敢於發聲的教牧和信徒領袖以不同的理由離開香港;或者因為感受到愈來愈大的壓力,為了自己、家人、堂會或機構的利益而轉為沉靜;亦有一些因為不同的原因而被點名批評、甚至被檢控。在面對重重困難的時候,教會更應思想如何真正成為教會,我們與一般的政治及社福團體究竟有甚麼分別?
面對疫情,我們知道教會不會是自動免疫的,外國一些宗教團體因為堅持聚會、甚至不戴口罩而成為爆疫群組,令香港一些教會成為驚弓之鳥,變成甚麼都要跟足政府,不會靈活變通。政府的防疫措施往往是一刀切的,而為了方便其實很多時未必有足夠的醫學理據。例如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當食肆可以繼續營業;超市和商場沒有限制同一時間入內的人數;辦公室可以繼續上班;為甚麼教會要停止所有現場聚會?
在家辦公
隔離有人嗎?
一場疫情翻天覆地改變全世界,原本看似正常不過的事情,現在看來卻有點奢侈,例如與真人接觸的機會吧。
疫情下爸媽的難題與出路
疫情經過了好一段時間仍沒有消退的跡象,很多人出現抗疫疲勞,基層家庭的生活更是百上加斤。本社同工在前一段日子,曾走訪了近三十個基層家庭,希望了解他們的需要並提供一些實質的援助。
問題不在手機、在於戒癮
今年中秋,本來是疫情緩和後的一個快樂假期,可惜一宗中三學童自殺事件,再次令社會響起「開學自殺潮」的小警號。一名居住在長沙灣的學童因為沉迷手機遊戲,以致令學業退步,他在復課後被老師發現上課時玩手機,最終他被沒收手機兼記缺點,孩子因此自尋短見,離開人世。
加國疫情第二波
執筆之時加拿大全國新冠肺炎總感染人數突破153,000,筆者現居的安大略省近期每天平均400多宗新個案,9月28日更再創新高,新增700宗個案,是自4月下旬以來最險峻的情況。
防疫不應是唯一的考慮
全民同心抗疫十分重要,不過,當抗疫成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目標便會本末倒置。因為抗疫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標,抗疫是為了保障市民的健康和性命,避免受病毒感染,不過,身體健康固然重要,但心靈和靈性的健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生的意義等等,其實亦十分重要。
最近一宗懷疑因為要長期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家人而導致的倫常慘劇令人悲痛,亦提醒我們,在大半年的抗疫過程之中,除了不少市民因為抗疫疲勞,蠢蠢欲動之外,其實有更多隱藏的社會問題可能隨時爆發,有很多極需關心和支援的群體被忽略了。
例如一些家中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長期病患、腦退化、以及精神或情緒問題,需要小心照顧的成人,由於疫情緣故,學校停課,許多日間中心、庇護工場停開,於是這些有需要的人士只能長期留在家中,令照顧者身心俱疲,成為困獸鬥。防疫愈嚴謹,他們的困境就愈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