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認識校園性騷擾
明光社的同工每年都會被邀請到各中小學分享,當中主講的性教育講座及工作坊超過300場,而其中一個最多學校揀選的題目就是「認識性騷擾」,可見性騷擾是不少學校都重視的課題。
從《星鳴特攻》看DEI的爭議
如果有留意電子遊戲情報的朋友都會知道,遊戲大廠Sony旗下的工作室花了長達八年時間開發,耗資超過1.5億美元的大作《星鳴特攻》(Concord),銷情慘淡,其實在這款對戰遊戲正式推出前已經劣評如潮,推出短短兩週Sony更關閉遊戲的伺服器,並向玩家全額退款。不少網民將遊戲的失敗歸咎於近年遊戲業界高舉DEI理念引發的「政治正確」之風。
墮胎不應是唯一選項
在美國的政治環境中,墮胎一直是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重要分歧之一:共和黨普遍抱著尊重胎兒生命(pro-life)的立場並反對墮胎;民主黨則因高舉女性有選擇權(pro-choice)而贊成墮胎。而美國最高法院在2022年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超越時間的美態
香港的電視台都喜歡舉辦選美比賽,有別於無綫電視的《香港小姐競選》,ViuTV以真人show的形式舉辦另類的選美比賽,上星期ViuTV播出了一個名為《美麗40路》選美真人show節目的決賽。「40路」是日文40多歲的意思,所以比賽中的佳麗都不是青春少艾,而是35至50歲的成熟女性。
奧運性別爭議的背後
2024年巴黎奧運會已圓滿落幕,當中女子拳擊比賽項目出現了性別爭議,阿爾及利亞選手哈莉芙(Imane Khelif)和中華台北選手林郁婷在她們所屬的級別拳賽中取得冠軍,但外界對她們的性別有所質疑,因二人在過去的賽事中曾被國際拳擊總會(IBA)取消參賽資格,會方稱二人有XY染色體,不符合參加女子比賽的標準。
性教育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前線性教育工作者經驗分享
明光社在2024年7月26日舉辦的網上講座主題為「性教育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前線性教育工作者經驗分享」,當晚由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鄭安然先生(安然)、筆者、本社的項目主任(性教育)熊嘉敏女士(Carmen)、項目主任(流行文化)呂英華先生(Joseph
「羽毛球」不是性教育的重點
教育局近日公佈的一份公民、經濟及社會科支援教材中有關「青少年與親密關係」內容引起全城討論,主要關注兩個部份:親密界限承諾書工作紙,以及透過打羽毛球來處理性衝動。驟眼看似可笑,但該份共68頁的教材內容其實有不少值得參考的地方。首先,我們要了解這份教材的對象是中三學生,因此教材討論的其實並不是婚前性行為,而是少年人性行為。
金牌戰中的小插曲
奧運會是四年一度世界盛事,除欣賞運動員精彩絕倫的表現外,運動員的體育精神也值得大家稱讚,當中女子沙灘排球金牌戰,出現了一段小插曲。
家庭性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父母在其中起到關鍵的引導作用。適當的家庭性教育不僅能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性知識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更能為他們培養健康的自我形象。然而,如何在家庭中實施有效的性教育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長需要格外小心和謹慎對待這事情。不少父母都認同家庭性教育重要,但要實行出來卻不知該如何入手,以下是一些在家庭進行性教育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