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青少年比以前保守?
家計會五年一度的青少年與性研究(中學生調查)前日公布,有報章大字標題指香港青少年日漸保守,又稱理愈來愈開放的社會,婚前性行為的比率居然下降,是件奇怪的事。這明顯是過分將個別的數字解讀所得的結果。研究實際上在反映上些青少年對性態度、性行為的改變。
不要再玩數字遊戲
根據一個政黨近日的調查,發現十八至三十歲受訪者中有百之四十五點三曾賭波,當中過半受訪者準備在歐國盃比賽投注一千元或以上,可見青少年賭波情況嚴重。惟民政局接受該黨查詢時,卻表示平和基金委員會去年的調查顯示,港人參與賭博趨勢普遍下降,所以暫時不會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二十一歲。
本末倒置的淫審條例第二階段諮詢
近日,政府就《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進行第二階段諮詢,可惜今次諮詢完全失焦,本末倒置,最應該討論的物品定義和互聯網的規管,一律以不同的理由而不再諮詢,以為推出文件交差就過關。但事實上近日不少新聞就在說明,為何規管重要,並清楚道出現行條例的不足。
從特首選舉看傳媒亂象
特首選舉雖然曲終人散,不過,傳媒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卻仍然值得我們反思。傳媒既是打手,又要公正報道;報章受老闆操控,但記者卻要在愈來愈窄的新聞自由中找到自己的空間;編輯收到四方八面的黑材料,既須要核實,但又要在競爭白熱化的傳媒戰中不會「輸新聞」……如此糾纏的傳媒問題,該如何解讀?明光社早前便舉辦了「謠言止於傳媒?特首選舉報道亂象」傳媒通識教育研討會,邀請四位講者分析傳媒亂象。
「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的傳媒精神
學新聞,幾乎第一課就會教你用六何法寫新聞,即是要在稿中清楚寫出事件是:甚麼(what)、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為何(why)和如何(how),這是弄清基本事實的六個要素。
周董和許仕仁的私隱
近日私隱專員蔣任宏教了我們英文public interest除了可以解作公眾利益,還可以解作公眾興趣,而公眾興趣就是指與公眾利益無關的八卦消息。因此傳媒在搜集這些八卦消息的過程中,如確實有侵犯私隱的話,就不應該獲得豁免。
新世代的真假「家庭」
現代家庭的組成十分複雜且多樣化。除透過婚姻締結及血緣關係而成為家人,還有單親的、再婚的、「包二奶養小三」的、同居的,甚至是同性密友互相照顧等另類家庭,難怪連半官方機構在定義「家庭」一詞時,也顯得難以著墨。
纏擾法須平衡採訪和集會自由
特首候選人唐英年在選舉提名前被揭發其住宅涉及僭建,電視台、報館即出動大型吊臂車(俗稱吊雞),把記者吊到兩三層樓高,然後從高位拍攝和採訪現場實況。
特首候選人漠視家庭價值?可悲!
經過近三個月的努力,由一眾家長界、宗教界和教育界組成關注家庭倫理的網絡,最終也未能成功邀約三位特首候選人同場出席「家庭友善政策」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