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死無對證 傳媒欺凌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5/11/2010

一名25歲女會計浮屍大海,警方幾日後拘捕疑兇,有報章翌日的報道指真相大白,詳細描述疑兇殺人的動機和過程,有關報道是傳媒不負責任的又一例證。其實大部份報章當日對案情都有類似的報道,消息來源很明顯都是來自警方而並非憑空杜撰,本來無可厚非,但若果根據有關消息而指真相大白,是非常危險和對死者不公平的。

借了肚卻借不了親情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9/10/2010

超級富豪的長子雖然未婚,但在美國買卵借肚誕下三名男嬰,成為城中的熱話。對於恨抱孫的富豪來說,當然是一件喜事,而三名含著金鎖匙出生的小朋友亦令不少人羨慕,不過,一出生便人為地令他們沒有母親,究竟對小朋友是否公平呢?是否有錢就可以彌補被逼和母親分離之痛呢?

有樓等於有幸福?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9/10/2010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與400多名學生真情對話時,有大學生向她訴苦,表示「女朋友話冇樓就唔嫁」,鄭汝樺回應時表示結婚不一定要買樓,否則會「少咗好多選擇,但就多咗好多磨擦」。

若果大學生一畢業或者年輕人一結婚就覺得一定應該買樓,這個想法其實並不健康,因為的確會增加自已很多不必要的壓力,亦令自已未來的發展受到一些不必要的限制。

正視教會界的醜聞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2/10/2010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日前在傳教節,首次公開回應近年接二連三涉及神職人員的性醜聞,他認為事件是出於人性軟弱,不過,教會內仍然有很多忠信、善良的神父,他鼓勵教友繼續為神職人員祈禱,與神職人員合作做好牧民工作。

必須正視網絡欺凌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2/10/2010

政府日前建議修訂《私隱條例》,若未經同意披露其他人的個人資料,從中取利或作惡意用途,可列為刑事罪。不過,政府表示網上起底不一定要負刑事責任,除非網民取得的資料,是未得資料使用者同意;若事主將自己的資料放在網上,網民只是轉載,就毋須負刑責,因為放在網上會被視作是自願公開。

向堅定追求和平者致敬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10/2010

《零八憲章》起草人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以表揚他長久以來在中國用非暴力方式爭取基本人權,劉曉波只是一介書生,他在《零八憲章》內所提出的只是一些很基本的現代社會對民主、人權和自由的訴求,而他亦是以非常和平理性的方式去爭取,因為發表這些言論而被判監11年,很明顯是文字獄。

正視香港社會的不公義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10/2010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回應市民大眾關心的房屋和貧富懸殊的問題,政府雖然提出了不少的措施,但是能否真正落實,市民大眾未必有信心。長久以來,市民大眾的怨氣是來自社會上很多不公平的現象.而政府因為受制於一些大財團、地產商,連一些很基本的問題也拖泥帶水,遲遲未能落實,又怎會不令人失望呢!

誰移動新聞界綫──動新聞還算新聞嗎?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9/10/2010

在報業評議會十周年的研討會,台灣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呂郁女教授表示,《蘋果》動新聞在台灣引起很大反響,由於內容巨細靡遺描述暴力、性侵害、兇殺等事件,對兒童或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有嚴重的影響,被台北市政府開出兩張五十萬台幣的罰單。香港珠海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系主任皇甫河旺教授在回應時直指,動新聞根本不是新聞。

試管嬰兒非唯一選擇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8/10/2010

被喻為試管嬰兒之父的英國科學家愛德華滋奪得今屆諾貝爾醫學獎,自從1978年以來,全球有超過400萬名嬰兒透過他發明的人工授孕技術而出生,從醫學角度來看,他的得獎是實至名歸的,不過,從倫理角度來看,試管嬰兒存在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