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網絡的品格教育
學生時期,少不免以嘲弄取笑老師為樂。女同學的竊語往往是某某男老師是「鹹濕佬」;男同學則較喜歡公開「串」老師。校內的閒言閒語,很少有人會公開地與所有同學「分甘同味」,極其量也只成為幾個同學仔之間「煲電話粥」的材料。但今年5月6日一名官校教師企跳,就揭露出原來該名教師曾於社交網站facebook群組內,被學生公然作出網上欺凌。此事件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多留一線,實現改變
了解性傾向的議題時,或許可先釐清一些觀念。
性傾向是指人在性和情感方面,顯著及持續地受某一性別或某一形式的吸引;即如同性性傾向,就是對同性有性和情感上的吸引。要立體點來形容,讀者們可想像一下:車在旅途中突然煞停,站着的人都被離心力擺動,不由自主地有「傾向」一邊的感覺。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11年研討會
新一代的基督徒青年在關心社會事務的看法和態度上,或與牧者存著落差。到底今天的基督徒青年普遍關心社會嗎?驅使他們關心社會所抱持的價值信念是甚麼?他們又會否認為自己教會的牧者「未稱職、不社關」?
網絡管理
突尼斯和埃及的政變,發動者透過facebook專頁連絡群眾上街,最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功推翻政府,北非和中東各地社運亦爭相仿效,甚至是內地也有網民響應。剛過去的一年,facebook獲選為《時代雜誌》年度封面。這幾星期再次印證它劃時代的威力。
放下口罩 重拾自信
據報道,日本年輕人新興「口罩族」。他們每天戴着口罩生活,為的是在「蒙面」後有更多安全感。在這種「保護」下,他們才有與人溝通的自信。其中一名「口罩族」指出戴了口罩後,平日吞聲忍氣的性格可以變得有信心,去反駁別人。亦有其中一名「口罩族」認為長相不夠漂亮,對外表感到很自卑,戴着卡通人物的口罩可以有「裝飾」的功能。
與時並Web
在網絡的新世代,新媒體往往被視為洪水猛獸,但事實上,Web2.0同樣提供了一個可供分享生命、快速回應年青人需要的平台。不少青年工作者、團體、家長,就覷準時機,採取主動出擊的政策,一於「你Web我又Web」,用新媒體牧養年青人。
「數碼土著」眼中的facebook
Like!Share!Tag!
facebook絕對稱得上是年輕人中超廣泛應用的新媒體。剛過去的2010年底,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更獲《時代雜誌》封為「年度風雲人物」。
現時全球facebook用戶超過五億五千萬個,如果以國家人口比例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