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你也回了別人一個巴掌
沒有人想到,一段在港鐵車廂內拍到內地孩子吃東西的短片,繼而內地孔姓學者的回應,再加上新春第一個龍女是雙非所出,會將香港的新年搞得如此熱鬧。不少拜年的話題除了生龍仔龍女外,就是雙非產子,最後以「中港矛盾」結束。
深水埗地攤反思~意義何在??
自從出CAMP後,就決心將在CAMP時的立志實踐出來。因此,就開始了落深水埗區的後續活動。坦然,我們原定十多人參加,誰知突然躍升至二十多人,真的有點愕然。不過其實亦為著大家的熱心和愛心而感到很高興。
深水埗派糖水之後感
十二月時,去了一個由明光社舉辦的camp------一個關於社會關懷的camp。出camp之後,我告訴自己:要把這份感動延續下去。順理成章地,這次到深水埗派糖水的活動便在這集體的感動之下誕生了。活動構思的初期,只有約十個人參加,結果卻是多了一倍的人數。坦白說,連我自己也說不出這活動到底有何吸引力。然而,事情就這樣成了。
一本難唸的經──香港家庭的困境
華人家族以相同血緣結集,圍村分地,遠親近戚都是鄰里,生活圈緊密;而已發展社會則偏向西方文化的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婚後離開原生家庭,另組新的核心家庭。理論上,核心家庭之間聯繫比較疏離,但因為香港當代的家庭意識發展是源自早期難民社會,因此家族及鄰里意識強烈,彌補了一些核心家庭的不足,即或當時處境艱難,仍有「72家房客」式的社區支援。
我們的服務
基督徒每天處身於社會中,受著各種不同性文化、傳媒報道、生命倫理等資訊衝擊,在不斷變更的世界,如何取得平衡,謹守公義,關心社會,作個入世而不屬世的基督徒乃是一項重大挑戰。
被政策遺棄的夾心家庭
「我們這類家庭,也該算是N無人士罷,既不是業主,又不是公屋住戶,亦沒有領取綜援,好像甚麼『甜頭』也沒有我們的份兒。」鄧先生語帶無奈地說。
40多歲的鄧先生,是香港典型的夾心階層。他是一名維修技工,太太則任職文員,夫婦二人靠著每月合共19,000多元的薪金,養育兩名分別就讀中二及小六的兒子。其中10,000元的租金支出,便佔了他們入息的一半。
侍產假是重視家庭的表現
任職製作公司的阿佳,是兩子之父,長子今年6歲,次子則21個月大。太太過去兩度懷孕產子,阿佳都有陪伴左右,但礙於公司沒有給予侍產假期,他唯有申請放年假,以便能專心照顧妻兒。
雖則暫時未有計劃當第三任爸爸,但談起政府正牽頭推動向男性員工提供有薪侍產假期,阿佳也舉手贊成。「我個人是十分支持的,因為這三幾天假期實在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