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承載美好回憶之地
劉麗梅
| 作者為香港人,畢業於建道神學院,在香港牧會五年後嫁到台灣,現居台灣並在中華福音神學院進修教牧學博士,在台灣宣道會作義務傳道,主要協助教會和宣道差會開荒植堂及服侍在台港人。
07/06/2023
筆者與丈夫在台灣觀看了新海誠的《鈴芽之旅》。故事內容令人深思,在此,筆者不想劇透,建議大家自行觀看。然而,在故事的中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情節:當廢墟漸漸被人遺忘時,便會導致「蚯蚓」的出現引發地震。
沒有為他人著想是中國人的劣根性嗎?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應用行為科學與數據科學教授。
01/06/2023
最近一位YouTuber廣播了一連六輯關於中國人劣根性的系列,名為「為甚麼中國人愛……」,他先後討論了中國人不同的詬病,例如侵權抄襲、文化自大、虛偽、泛道德主義、缺乏常識。
不追逐超級食物,不過度消費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31/05/2023
過猶不及,無論多麼有益有營養的食物,當人食用過量時,身體會受不了。標榜營養高,對人體有醫療效用的超級食物也不例外。〈超級食物真的帶來超級健康?〉一文曾提到,有醫生因為相信香蕉可以治療「乳糜瀉」,於是為病人開出一日進食高達七隻香蕉的處方。
長思短想
31/05/2023
《長思短想:當短視與速成正在摧毀社會,如何用長期思考締造更好的未來?》
(The Good Ancestor: How to Think Long Term in a Short-Term World)
作者:羅曼.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
譯者:孔令新
出版地:台北市
出版:商周出版
誰來埋單?
郭麗明
| 本社前督導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工作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碩士。曾在香港從事社會服務,及在美國基督教機構和教會服侍。現為退休人士,業餘農夫。
25/05/2023
最近在我和家人的生活圈子中非常流行一句說話:由邊個嚟埋單?
誰是真正的創作者? AI產物的版權爭議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4/05/2023
近來,人工智能(AI)在某些專門工作上的應用引起了不少討論,由於它可能比人類更準確和快速,它會否取代人類等問題,成為了其中一個討論焦點。
AI與色情:身體、他者、「人」的缺席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4/05/2023
在人工智能開始廣泛應用之前,色情文化已經由網絡傳播至世界各地,色情資訊滲入不同的角落。基本上任何年紀的人上網隨便搜尋,就已經能夠輕易地接觸到色情資訊,而這就是一個色情資訊氾濫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