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家長教孩子做功課時不可說的三句話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7/01/2023

相信家長對於教導讀小學的子女做功課一定感受良多,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長辛勞地督促子女完成各項學習目標,有時難免動了肝火,沒經過思量就說了一些過火的話,令子女做不好功課,又傷害了彼此的感情。本文嘗試分享「三句教子女做功課時不可說的話」,讓大家「口下留情」。

性教育就是價值教育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7/01/2023

性教育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除了學習正確的性知識和相關的生活技巧外,培養良好的價值觀也是重要一環。知識和技巧有相對客觀的標準,但價值觀卻因人而異,因此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對性教育的定位可以有很大的出入。

堂會與機構的協同效應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7/01/2023

基督教機構被稱為翼鋒教會,可能有人會以為機構只是教會的好幫手,是教會的前鋒而不是教會本身,這是美麗的誤會。教會的原文其實指的不是地方,而是被神呼召出來的群體,重點在於會眾,而機構同工作為回應神的呼召而聚集一起去事奉的群體,本身也就是教會,機構和眾堂會一樣,其實也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與堂會是互為肢體,互相配搭的。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2年12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7/01/2023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明光廿五載之感恩晚宴回顧

鄧玉瑩    |    明光社行政主任
27/01/2023

「25年倏忽而過,慣看浪急風高,冷對冷言冷語,無怨無悔無愁,全因有主帥領,感恩有您同行。」回想2021年尾開始計劃2022年的工作時,總幹事蔡志森及同工們懷著觀望的心情,盼望可在未見底的疫情及無了期的限聚令夾縫中,在2022年能舉行25週年晚宴,為著走過這九千多日獻上感恩,更希望可以與一直支持我們的同路人彼此激勵。

贍養費的權與責

韋佩文    |    明光社項目統籌經理及輔導員
27/01/2023

夫婦去到離婚的地步,除了以法律途徑終止雙方的婚姻關係及處理子女的撫養權事宜,有部份離婚夫婦同時需要法庭介入去處理贍養費的安排。雖然由法庭頒出的贍養費令受到法例監管,可是拖欠贍養費的情況仍然存在。

藝術與信徒對話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7/01/2023

明光社於2022年11月24日舉辦「明光社25週年呈獻系列:藝術與信徒對話」網上講座,當晚我們邀請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修畢基督教與藝術碩士課程的羅遠婷小姐(Monica與大家分享。

中國第一,科學精準?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26/01/2023

世盃趣事,沒完沒了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終於曲終人散了。足球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加上在兩年疫情之後,全世界球迷都期盼著可以復常作賽,世界盃盛事理所當然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了!

疫情令我們學會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6/01/2023

疫情下大家學會了甚麼?疫情初期學會了如何在各大網站搶購口罩、如何正確戴口罩;第五波疫情下學會了如何打包必需品入竹篙灣、如何在家中囤積足夠的食物以備「封城」之需;那麼,到了後疫情時代?是否學懂了如何與病毒共存?如何「安心出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