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以青少年福祉作賭注?
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政策研究)
30/09/2009
過去,馬會也曾在公屋商場設投注站,但從未在學校樓下開設。較早前有報道,指馬會把位於東涌東薈城的投注站,遷至同區公屋逸東村商場。由於地點在3間幼稚園樓下,又處於3所小學和1所中學之間,還未落成,已經令地區人士嘩然。有區內人士指出:投注站遷址,是因為東薈城認為大量投注者聚集的情况難以管理,但新投注站卻建於校區,令不少家長和老師擔心學生耳濡目染,將視賭博為「家常便飯」。
兒童節目
王文來先生
| 一位全職照顧小朋友的父親
18/09/2009
小朋友從一出生,最先接觸的媒體便是電視,電視對小朋友影響很大!
我是一位全職湊小朋友的父親,有一個兒子今年六歲。自從他三歲開始,我差不多全時間地在家陪伴他成長。身為家長,當然希望小朋友,能夠多吸收接觸正面的訊息,縱然是睇下卡通、兒童節目、合家歡電視,我都會小心考慮過內容,才會讓小朋友去觀看,或是陪伴他一起收睇。
喪葬有情?
採訪及整理: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18/09/2009
一齣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讓港人對「生死」多了幾分思量。明光社電影小組趁三週年之際,除了邀得從心會社主席吳思源先生出席電影欣賞會外,也在七月下旬邀得九龍殯儀館董事總經理程廣寧博士及遺體化妝師楊佩佩女士,進行一次實地的殯儀館考察活動。
關注焦點
18/09/2009
傳媒、性文化、社會及家庭倫理問題(例如賭博),一直都是明光社關注的重點,我們會在每期《燭光網絡》和大家介紹和分析一下,近期在這幾方面一些值得我們關注,會對香港社會造成影響的問題,並一同探討回應的重點和策略。
Y世代不要「是是旦旦」
李月蓮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 新聞系 副教授
18/09/2009
提起電視新聞,不少香港人都會聯想到「事旦男」事件,關心電視新聞的自我審查現象。至於無綫電視晚間新聞節目的改革,也具爭議性,有人認為電視新聞不應該走娛樂化路線,重形式輕內容。
近年,電視新聞流失大量觀眾(尤其是年輕人),各個電視台正在不斷摸索新路線,力挽狂瀾。那麼,電視新聞是否前景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