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靠着主打那美好的仗

黃美琼姊妹    |    香港性文化學會全職幹事
15/03/2004

我在去年526日加入香港性文化學會工作,隨著學會的發展,工作時間續步增加,至本年2月轉全時間幹事。心裡盡是感恩!這大半年的工作,讓我看到不少有生命見證的基督徒拼死為主作工,尤其學會主席及執委們的俠骨柔腸、裏外合一的事奉心態更令人敬服。
 

傳媒教育和校園暴力

朱順慈    |    傳媒教育協會執委
15/03/2004

朋友告訴我,一班感情要好的中五同學,打算在離校前搞點新意思,大夥合作拍一齣短片,題材是「校園暴力」,拍攝手法是運用大量手搖鏡頭,場景是課室,道具是桌椅,主角當然就是被欺凌的小個子同學……

暴力不是校園的專利色情卻是媒介的暴利

15/03/2004

「校園暴力」雄據在傳媒關注事件榜上幾近一個月,是即食麵新聞報導文化下的一個異數,但與過往眾多的事件一樣,傳媒的關注仍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現象,沒有興趣深入探討青少年暴力文化的成因,更沒有興趣剖析傳媒暴力文化與校園暴力事件之間的關係。

由鐵達尼號看僵化的影視條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3/2004

無線電視翡翠台播放電影鐵達尼號,當中包括男主角替女主角人體寫生時的露點鏡頭,之後有人向影視處投訴,引起不少議論,個人認為事件反映了現時有關條例的僵化及部份關注色情資訊的市民將焦點錯置。

司法執法漏洞多 三級影碟隨處播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3/2004

2000年6月提出的《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修訂諮詢文件,在石沉大海差不多四年後壽終正寢!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於今年1月26日向立法會表示,政府將不會就修改此法例作跟進,理由是所收回的意見有分歧,此舉令一直以來關注此事的多個教育、社工、家長及宗教團體十分遺憾,亦覺政府並無誠意及積極正視不雅物品氾濫的問題。
 

3G喜與憂—業界人士專訪

15/03/2004

自本港首家第三代流動電話服務(簡稱3G)供應商於年初投入服務後,憑著強大的傳輸能力及多樣化的服務,3G電話已成為電訊業界中炙手可熱的新產品。當視像電話,拍照錄影,上網電郵,電影新聞,甚至色情資訊都可自由下載,3G產品會不會是另一個「色情暴力」兼而有之的失控世界?

科技熱賣世紀

梁柏堅    |    突破機構高級網絡監製及《U+》統籌編輯
15/03/2004

第三代流動電話(3G)來勢洶洶,據說開售第一天,很多青年情侶也躍躍欲試,體會透過電話看見對方,看見愛侶在遙遠的那邊所看見的世界,彷彿兩人之間建立了一條連接牛郎織女的鵲橋,兩顆心便因此拉近。
 

《衝上雲霄》的性教育

余國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1/01/2004

曾經有調查這麼說,青少年的性知識是從哪裡學回來的呢?書本?不,答案是朋友。再深究下去,朋友的性知識又是從何而來?答案不出所料,是從傳媒(雜誌、4仔光碟等等)學回來的。
 

人權的限制與性權的迷思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
21/01/2004

性革命提倡一種極端的人權觀:個人人權神聖不可侵犯,只要雙方同意,又不傷害他人,做甚麼都沒有關係。這又衍生了泛性權觀(以下簡稱性權):社會不單不應立法禁制任何一種性行為,更應主動消除性傾向歧視。性道德是壓制人的權力工具,所有性傾向(同性戀、雙性戀、獸交、孌童、SM、亂倫、變性、易服等)都應全盤接受和受到法律保障。
 

賭波合法化後感

陳永浩    |    香港大學博士生 | 明光社義務同工
21/01/2004

賭波合法化後,賭風蔓延,對社會的衝擊日漸擴大。究竟現時賭博問題對學生、青少年,甚至社會各階層人士有何影響?作為教師、社工和牧者又如何回應?今期《燭光網絡》,我們特別訪問了幾位「有心人」,談談他們的看法。

M:Michael  黃:黃克廉老師  葉:葉翁慧梅姑娘  蕭:蕭如發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