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為受害人向報章說「不」
人倫間的互信有如軟墊把衝突化解,誠信的破壞所帶來的影響可以蔓延至社會的層面,讀畢近年風化案的報章報導,感慨良多。強姦、非禮以至輪姦似乎比以往多,受害人所承受的又豈止是身心靈的重。近期部份的香港性罪行發生在高信任程度的人倫關係中,例如教師與學生、醫生與病人、丈夫與妻子、甚至是父母子女之間,這些受害人付出的信任落空了,面對的是那驅散不了的人倫危機感。
感同身受
有關風化案及性侵犯的新聞報導,在報章上都經常出現,我們也習以為常地閱讀,並不覺得有甚麼問題。但是,如果大家細心去閱讀該類報導時,你會發現很多受害人的個人資料及背景,你都可詳細知道,而報導的重點很多時亦側重受害人被侵犯的過程,而不是犯案者的動機及治安問題,這些報導無論對受害人及其家人和輔導員都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困擾,以下是林姑娘所面對的真實個案。
業界「鑽空子」為風化案「捉角度」
最近,香港報章的內容,愈來愈多風化案﹔雖然這些案件已屢見不鮮,但報導手法就漸趨大膽露骨﹔例如一些非禮或強姦案,除了詳細描述事主受害經過,以漫畫作圖解,甚至以淫褻及不堪入目的語句為標題,比較很多風月小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在報導中會有意無意間揭露事主之身份:例如他們的照片、住址、就讀學校、與親友的合照等等。
與時並進
沒有時代論壇的日子會是怎樣的呢?十年了,一段不長也不短的日子,它可有在你我的心中留痕?「時代論壇最大的貢獻,在開拓了教會的新文化。這也是我們繼續辦下去的原因」李錦洪先生說。
報章手法論壇(五)
- 00年7月20日《太陽報》頭版報導:「14歲少女稱遭輪姦染病握刀悲鳴,持《自殺少年》尋死」報導除拍攝了該少女的正面外(眼部雖然打了格仔),她所穿的衣服樣式清晰可見,所住單位的外貌亦有刊出(明顯與左鄰右里不同),客易辨認。此外,報導尚指出少女住在大角咀某座五樓,與父母及兄長同住,名叫阿兒,四月初生日。
耕地好土
耶穌講過一個比喻,我常引用來闡釋大眾傳媒的問題:一個人出去撒種,有的撒在路旁,有的撒在磐石上,有的撒在荊棘裏,只有一部分撒在好土裡。
現代社會的大眾媒體,就像比喻中那位「慷慨」的撒種人,無處不到無遠弗屆,他的種子好像不用成本,甚麼地方也撒下一大把。
新聞從業員專訪
在報業身經百戰的鄒先生,已在這行渡過三十多個年頭。曾在香港北美華文報刊任職,現時於本港一份常佔銷量頭三位的日報的港聞版工作。每天除了負責採訪突發新聞外,偶然也需要審閱或潤飾其他同事的採訪資料,可說是該版的「守門大將」,而鄒先生在入行前已決志信主,也是教會中的活躍份子。
問:從你入行到現在,傳媒報導手法有什麼分別?